《山海经 大荒西经》解读十三
32有池,名孟冀攻颛顼之池。
《大荒西经》此处记载的是:在青海湖(紧接前文)有一个天池,叫孟翼攻颛顼之池。
中国有四大天池:即新疆天山天池、吉林白头山天池、青海孟达天池和浙江天目山天池。显然,孟翼攻颛顼之池就是青海孟达天池。
孟达天池位于青海湖海东州循化县东部,面积9544公顷约300亩,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主峰高4178米。孟达天池的水是绿色的,几乎和四周森林的颜色相同,水清澈碧澄与蓝天一色,群峰倒影,随波微动。湖中水鸟飞翔约300,鱼儿舒然游动。被誉为“青藏高原上的西双版纳”,是青海省避暑、疗养和旅游胜地。
孟达天池保护区遍布着云杉、冷杉、园柚、华山松、肆萼猕猴桃、钓樟、辽东栎等优质木材。生长着紫丁香、金银花、红杜鹃、八仙花、珍珠海等野生观赏植物;以及党生、三七、淫羊霍、羌活、贝母等名贵药材;还有文观果、红瑞木、毛樱桃、毛榛子等油脂植物。
孟达天池保护区有野生保护动物43种,其中兽类7种、鸟类35种。主要有斑尾榛鸡;林麝、岩羊、蓝马鸡。苏门羚,林麝、狍鹿、岩羊,狐狸、雪鸡、马鸡等等。
《大荒西经》为何称孟达天池为孟冀攻颛顼池?也许上古时期孟冀和颛顼在此发生过争夺天池的战争,孟冀可能就是孟达。相传,高阳帝颛顼末成年时,部落间的冲突极为频繁,《黄帝四径.正乱》记载:力黑曰:“战数赢六十,而高阳未夫,涅溢早服,名曰天佑。天佑而弗戒,天地一也,为之若何?”说明颛顼与孟冀、共工发生过战争。又传说,颛顼经达三次大战,打败霸主共工夺得天下,对于不服气的孟冀,帝颛顼在玄丹山的照義城打败孟冀,并把照義城改为孟冀攻颛顼之城,告诉世人没有他颛顼摆不平的天下。
33在大荒中,有山名曰鏊鏖矩,曰月所入者。
《大荒西经》此处记载的是:在西荒之地,有座山名叫鏊鏖矩,是太阳和月亮降落的地方。
《大荒西经》记载日月降落的地方先后有方山、龙山、日月山、天门山、鏊鏖矩、常阳山和大荒山。鏊鏖矩在哪里?据考,为今西宁市湟源县西南的野牛山,海拔4898米,为西宁境内最高山,也是环青海湖最高山峰之一,也是西宁拉脊山(属日月山余脉)最高峰。站在日月山下,远眺野牛山,其形如一尊顶天接地的大佛(山海经称之为鏊鏖矩)。
野牛山方圆20里,山峦叠障,溪水纵横,跨神河在峡谷中曲折迂回,蜿蜒流淌,两岩悬崖绝壁,溶洞成群,山高林密,野牛,野猪,金钱豹等出没其中。
野牛山是西宁安多藏区众多神山之一。巍峨的野牛神山有着独特的禀赋,青海著名的神山阿尼玛卿雪山的主神是男神。而野牛山(藏语称阿妈梭日格)的山神是一位美艳威猛的女神。
据记载,野牛山是汉时的昆仑山, 《汉书·地理志》记载“舍城郡临羌县(辖区约为今湟源、湟中县和西宁市等地)东有昆仑山。”“临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仙海、盐池。”有专家考证,西王母石室在今西宁市湟源境内,即今日的宗家沟石窟群,王母石室与野牛山遥遥相望。
34 有兽,左右有首,名曰屏蓬。
《大荒西经》此处记载的是:有一种野兽,身体左右两侧各长着一个脑袋,名叫屏蓬。屏蓬在哪里?由于本段未标注方位,表明屏蓬栖息在第33段记载的鏊鏖矩山,即今西宁牛野山。屏蓬如猪(蓬),生两个头,各在一端,意即处处相对,一个脑袋只能控制一只脚,遇到惊慌时,一个头想走这边,另一头想走那边,扯来扯去移不动尺寸之地,显然,屏蓬也是受铀污染产生基因变异的怪兽。因为西宁盆地有砂岩型铀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