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崂山之鹤山:孤鹤飞来几万秋 因餐白石化丹丘

行走崂山之鹤山:孤鹤飞来几万秋 因餐白石化丹丘

首页角色扮演玲珑诀醉红尘问仙诀更新时间:2024-06-26

许鋌《鹤山仙鹤洞诗》:

孤鹤飞来几万秋,因餐白石化丹丘。

回翔似顾三标秀,振翮疑登七星楼。

流水桃花春片片,青天碧海日悠悠。

兴来跨鹤扬州去,海畔苍生为勉留!

鹤山之栖鹤梳羽

游览路线。

六只脚记录旅游路线:5.03公里

2022年2月19日

鹤山东临黄海,南连崂山诸峰,有东、西、南三座山峰,周长约5公里,其中西峰最高,海拔223米。山高仅200米,因东峰有巨石形似仙鹤而得名。

鹤山是三标山山脉的起始阶段。而三标山山脉是崂山山脉的始脉,它正是从即墨市南侧的鹤山,向南延伸进入城阳区,依次是三标山、二标山、大标山,再向南延伸进入崂山主峰境内,在蜿蜒的海平面西侧突兀矗立。在古代,由于三座山峰峻峭秀美,直入云霄,在南中北三个方向并列,从远处看像三个梭标直入云霄,所以称为三标山。

鹤山,山不争高而俊俏清秀,涧不争阔而深奇幽妙,境不广而萦绕回环。鹤山以石布景,以景称奇,登峰东眺,海山相映,云气岚光变幻,入山环顾,风清气爽,山峦幽奇,洞壑深邃,犹如身临仙境,茂林修竹,泉甘石奇,山海竞秀,蔚为壮观,历代文人墨客皆流连忘返。

鹤山为古崂山名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因为古代它是自即墨沿海边游崂山的必经之途,所以明、清之游山名人多涉足此山,故有“游崂山不游鹤山乃为憾”之叹,又有“游崂不游鹤,非游也”之说。结果就是鹤山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所以对我们今天的人来说,更应该去鹤山看看,去细细体味古人的情怀。

南看鹤山

北看鹤山

西看鹤山

清同治《即墨县志》记载:“鹤山,县东四十里,矫举若,上有滚龙洞、朝阳洞、金蟾洞,曲折入胜。”

周至元《崂山志》记载:“鹤山在豹山东。山高仅二百米,而其上岩峦幽奇,洞壑深幻,崂内名胜未能过之。注:评价极高。游崂者诚不可不一至也。山上名胜,好事者品为八景,口:聚仙门、老君炉、自然泉、梧桐金井、舍身台、仙鹤洞、摸钱涧、望仙台。以望仙台为最奇。望仙台在遇真宫东。注:望仙台高不如舍身台(升仙台),因何仍以望仙台为最奇。但仍期望登上望仙台,环视海天群峰,岂不快哉!登台俯瞰沧海万顷,小蓬莱及马峡诸山,尽匍匐足下。而南望上苑诸峰,注:上苑乃仰口太平宫。片片如芙蕖插霄汉,尤令人心旷神逸。”自然泉本次没看到,可能是冬天原因。

孙克诚《黄宗昌崂山志注释》记:“峙其东者,鹤山也。大海当麓,若砥洪涛,锁群峰者。元徐复阳入而修持,得力于此。”

蓝水先生《崂山志·名胜》记,鹤山山前为驴山。“其东为马山,顶平,其阳四周石壁若块,前有门,中有碧霞元君祠。”

林砥生诗:“策杖来幽径,危岩曲曲通。石门一纵眺,无数乱峰青。古壁迎云湿,寒潮挟雨腥。海天浑莫辨,何处问仙舲。玉笛一声起,神仙天际回。自从开辟后,黄鹤即飞来。松老鳞重结,峰奇笋倒栽。环山览一遍,无语下层台。”

蓝田诗:“洞府北岩里,微茫草径通。潮声凉席上,山色落樽中。野鹤何年去,孤云此日同。还将远游日,挥笔向霜风。”

左灿诗:“拨莽寻幽路转艰,乱藤荒翠斗潺湲。阴崖雪挂园边树,晴日霞飞海上山。云覆松巢双鹤返,竹深沙路一僧还。石龙有意藏云雨,洞口无人明月闲。”

周思璇诗:“乱石疑无路,阴崖欲上难。天晴山气重,地僻海风寒。羽客闲归洞,渔舟急下滩。坐观心目远,空外暗松湍。”

吴旦诗:“放晴随所适,幽兴自婆娑。踏月听僧梵,穿云入薜萝。潭空鹤影瘦,松老茯苓多。灵境堪长住,浮生能几过。”

周至元诗:“鹤山涌海畔,晴日自云烟。望去疑无路,登临别有天,峰头悬古洞,松梢挂流泉。羡然修真子,逍遥真是仙。”

一进景区,迎面而来的刻石。

石刻:仙客来

明周如砥《鹤山正殿碑记》记石刻:“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崂山最秀奇者,尤首推鹤山焉。”“明万历四十二年国子监祭酒周如砥撰己丑夏马斗进敬书。”

秀奇鹤山石刻

远观鹤山。

这么看,树很美。

沿幽静小路前行。

幽静小路

来至“鹤山仙境”石刻。

左转继续上走。左手边有“洞天福地”,右有“福寿”、“真”石刻。

洞天福地

福寿

继续右转前行,忽见巨石叠布,南北对峙夹立,中有一门,恰成天然门户朝东而开。传丘处机和道友初至此地,尚无门,于是双手推开北面巨石,才成此门,取名“聚仙门”。聚仙门远吞海色,近揽群峦,回折而入,则见一番新洞天。

周至元《崂山志》记载:“聚仙门在鹤山。门东向,两壁夹立,一径曲通。远吞海色,近揽群峦,回折以入,如另辟一天。”

聚仙门

入聚仙门,右转上台阶,再左转走约十米,往左方看,石壁下有一龛,为老君炉。

另据周至元记载,有自然泉在鹤山聚仙门内。壁下一隙,泉自中出,旁一龛,名老君炉。但是仔细寻找,不见自然泉,可能是冬天枯水期的原因吧。等春暖花开,万物葱茏,再来找吧。

周至元还曾写了一首很美的诗说自然泉:“涓涓石窦吐流泉,凿破云根几百年。仙子不来丹灶冷,只流一水锁寒烟。”

老君炉

梧桐金井。周至元《崂山志》记载:“梧桐金井在鹤山聚仙门内。相传旧有梧桐生井上,因名。水甚清寒,煮茗最宜。”

周至元又有诗云:“千寻古井覆桐荫,甘雷琤纵似滴琴。一酌顿教清彻骨,超凡何用入山深。”

梧桐金井

鹤秀潭。

鹤秀潭

往山上走,见“行善为仁寿自长”。

回看遇真宫。

回看遇真宫。

远处的狐仙洞。

狐仙洞

南峰奇石。

南峰奇石

南峰上观。

南峰

继续前行…

鹤山果真“以石布景”。

上山路…

含羞泉,冬天没水了。

看西峰。

奇石。

奇峰。

在西峰看南峰。

在西峰看东峰。

西峰奇石。

西峰奇石。

在西峰向西看。

去东峰。

黄如玖“鹤山望海歌”:“崂山之北,鹤山之巅,不知蜿蜒磅礴几千里,乃为大海屏障东南天。言偕观海客,扶杖排云烟。又不知浑浑茫茫浸天海势何所极?但见青苍一气空中悬。历历数诸岛,星罗棋布何灿然?迢迢望十洲,窈窕云树森樽前。横空浊浪堆如山,鱼龙变化惊涛翻。何人高啸白云篇?翠屏如鉴争清妍。吁嗟噫嘻乎!我不愿上张骞入月之槎,亦不愿问秦皇驱石之鞭!但愿四海以外之人家,梯山航海来歌晏清年复年。”注:了却平生事,梯山航海年复年。

鹤松峰。

沐浴盆在东峰北坡边缘处孤立的平台上,有一圆形小潭,直径约1.5米,深约半米,清水汪汪,历久不涸,水碧苔青,晶莹可爱,堪为奇迹。传说古时月明之夜,天上仙女常在此盆沐浴,因而又得美名“玉女池”。

据周至元记载“玉女池在鹤山山巅。洼然如盆形,径可二尺。水碧苔青,莹晶可爱。”

走出故事传说,从现代科学来讲,玉女盆是如何形成的呢?查了查资料,原来每次冰期结束时,都会出现冰消期。当冰消期来临时,几万年储存的冰要在几千年内快速消融,所以冰消期的洪水量比任何时期都要大,对地形的改造也非常明显。冰臼是冰消期的冰川融水在特定的“旋转流”条件下形成的。沐浴盆为典型的发育在基岩顶面的冰臼。十分明显,该沐浴盆的形成与河流活动毫无关系,因为它位于当地最高的位置。

沐浴盆。

在东峰看西峰。

在东峰看南峰。

在东峰看东南的马山。

北边的尼姑山。

灵蒲泉。没拍到泉的照片,可能因无水忽略了。

东峰顶上…

奇石。

东北的水库。

东峰顶山的奇石。

前行路遇劈石。劈石的裂开面非常平整,为什么?冰期时期,气候寒冷,降水形式主要为降雪。迎风面和背风面也有差别。如果岩石的某一侧水量较多,另一面较少,当岩石中的水体结冰时,体积膨胀,可以使巨大的岩石裂开而成为劈石。劈石面是非常光滑的,两边的裂开面是对称的,这是冰川活动区常见的微地貌景观。就某种意义来说,现代见到的劈石也是一种“化石”。崂山的劈石很多,比如劈石口。

双象送龟。

奇石。

奇石。

奇石。

奇石。

奇石。

奇石。

再从东峰下走,就到了滚龙洞。周至元《崂山志》记载:“滚龙洞在鹤山山巅。巨石偃仰,中虚成窦。窦扁而狭,高仅二尺,人伏身石上,展转匍匐始得入。西出一龛,可容数人。人坐龛中,如在阁上。俯瞰海上,悠然出尘。由龛穿窦北出,为一线天,两石相夹,中仅容人。南壁上周鲁题刻七绝一首。按洞多幽深,此却高敞,洞多人工,此纯天然,故较他洞尤胜。”注:在巨峰景区,砖塔岭附近也有一滚龙洞。

此洞由巨石叠成,中虚而成。洞高仅半米,底部分光洁,清凉爽幽,人需辗转匍匐才得过,故名“滚龙洞”。洞内明亮,清风徐徐,酷夏之际亦清凉宜人。俯瞰海上,悠然出尘。穿越背后,但见一线天光,顿生超凡脱俗之感。故有民谚:爬过是虫,滚过为龙。 西出一龛,可容10余人。人坐龛中,俯瞰山海景色,悠然出尘。

杨良臣诗:“丹成不计岁,松老尽秃头。潮撼干山月,云封七磴楼。龙吟蟠黑洞,鹤翔下仙洲。莫说蓬滅路,栖真借此邱。”

杨盐诗:“穿云直上最高峰,虬郁峰头见古松。更向石楼高处坐,俯看山海豁心胸。”

由外进来

由此来滚龙洞

滚龙洞

滚龙洞

滚龙洞口回看

七磴楼。

七磴楼

朝阳洞。

洞里看升仙台,也叫舍身台。

周至元《崂山志》记载:“朝阳洞,在北峰山颠,有一椭圆型天然山洞,系三巨石结架而成洞,口面东朝阳,旭日东升,洞内宽阔如屋厦,宽容余20人,乃栖隐胜地。此地乃丘处机、李灵仙、徐复阳修炼悟道之处。”

周至元《崂山志》记载:“朝阳洞 在鹤山遇真宫右。斗室整洁,栖隐胜地。”

范炼金诗:“鹤来静室自梳翎,几叩玄关启玉扃。坐对海天一岛白,依看山树四围青。丹邱日月春圆圃,姑射烟霞碧结屏。人去千秋云未散,万桃深处半函经。”

明周鲁题诗镌壁间:“数数频来似有情,青山与我久要盟。战袍脱却浑无事,一曲瑶琴乐太平!”

朝阳洞顶。

上看滚龙洞、七磴楼和朝阳洞。

孙克诚《黄宗昌崂山志注释》记载:“金蟾洞居山之顶,一石盘曲如蟾,其色黄。”鹤山北峰磴楼下,巨石似蟾,名“金蟾石”,东向面海,蹲居欲跃。

金蟾石

上看滚龙洞。

栖鹤梳羽。

在栖鹤梳羽石刻前,右转身看,有一天然石崮高约10米,形貌酷似一只回首梳羽的仙鹤,其悠然沉静之状,甚合于道家主张的自然从容、宁静淡泊思想,因而颇为道家推崇,亦为历代游者称奇,鹤山亦以此石而彰名。

栖鹤梳羽

栖鹤梳羽后的石刻。

石刻整体图。

周至元《崂山志》记载:“仙鹅洞在鹤山遇真宫后。奇石突起,有岩如鹤状,昂首振翮,注:昂首似有误,实回首梳羽状。若将如飞,下为洞。邱长春题仙鹤洞三大字。”

蓝田诗,“洞府北岩里,微茫草径通。潮声惊席上,山色落樽中。野鹤何年去,孤云此日同。还将远游意,挥笔向霜风。”

许铤诗:“孤鹤飞来几万秋,因餐白石化丹邱。回翔似顾三标秀,振翮疑登七磴楼。流水桃花云片片,青天碧海日悠悠。兴来跨鹤扬州去,海畔苍生为勉留。”

范炼金(大冶)题鹤山洞诗:“鹤来石室静梳翎,几叩玄关启玉扃。坐对海天一岛白,依看山树四围青。丹邱日月春团圃,姑射烟霞碧结屏。人去千秋云未散,万桃深处半函经。”

仙鹤洞

摸钱涧 ,又名“金钱涧”,相传徐复阳原系盲人,元朝元统年间来到鹤山投奔季灵仙。 入山求道,其师李灵仙为验其是否虔诚,掷7枚铜钱于夏有激流、冬有冰雪、岩石碴砑、荆棘丛生的深涧中,令其寻回。从此,徐复阳历三年冬寒,天天在涧中摸索,涧中荆棘竟然被他摸成了弯钩,终将七枚铜钱摸齐,李灵仙即收他为徒。其意志凝神,求道至诚,感动了神明,徐复阳双目重见光明。事情是否真实,不重要,后人能体会一分执着和真诚,足矣。

王悟禅《咏摸钱涧》诗曰:“滚龙洞下涧东流,曾有仙真炼苦头。艳说摸钱留迹在,棘针多是上弯钩。”

周至元《崂山志》记载:“摸钱涧在鹤山滚龙洞东下,为徐复阳遗迹。涧水棘钩皆倒生,异于他处。”

摸钱涧

摸钱涧。

摸钱涧

升仙台。

升仙台。

旁有徐复阳墓。徐复阳(1476-1556),字光明,号太和,又号通灵子,山东掖县(今莱州)人。年幼时因为失明而遭遗弃。十几岁时流浪至即墨鹤山,在鹤山遇真庵出家入道,拜张三丰弟子龙门派道士李灵仙为师。由于李灵仙懂得医术,诊疗得知弟子徐复阳瞽目的主要原因是肝气过盛而郁结于目,所以他一边给徐复阳传授道教内功以疏通血气、巩固元气;一边加以药物配合其内功锻炼。不出几年,徐复阳在李灵仙的治疗之下重见光明。后来有幸跟祖师张三丰学道及习武,无论道功还是武术都见长。又在鹤山遇真庵面壁9年,后任遇真庵庵主。鹤山派是由徐复阳开创的全真龙门派的一个新支派,并成为该派祖师。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他被皇帝敕封为“中元永寿太和真君”。同年仙逝,享年80岁,遗著有《迎仙客词》。

鹤山晓钟在遇真宫东侧,建有青铜制鹤山晓钟,钟体四面刻有“国泰民安”、“政通人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字样。钟声清脆洪亮,远播四方。民间相传,敲钟可减除烦恼,清心涤滤。钟声长鸣,以示神灵永存,保佑四方,消灾降福,吉庆瑞祥。游者争相敲钟,闻钟,“鹤山晓钟”遂成佳景。

再往下走,便来到望仙台。望仙台在遇真宫东。登其上望海最畅。周至元诗:“万顷沧溟一望间,蓬莱何处是三山。秦皇当日痴心甚,渺渺仙舟更不还。”

走到望仙台东面,发现有金丹井一眼。

金丹井

旁边便是三仙石。

三仙石

回望升仙台。

升仙台

石刻。

体型打卡处。

三龟献寿。

下来便来到遇真宫后殿“玉皇殿”。

周至元《崂山志》这样记载遇真庵:“遇真庵在鹤山滚龙洞下。创建于宋嘉定间,元至正时复修。分三殿,下祀真武,中祀老君,最上祀玉皇。明永乐及正统年间屡经修葺,但塑像仍存元左衽之制。明徐复阳曾于此炼修,今墓犹在焉。庵处山巅,四围岩峦环映,饶有洞天之胜。仄而不逼,幽而不邃,于二崂观刹中别创一格。”

左灿《遇真庵避乱诗》:“避地远人烟,山深太古天。潮回沙路出,树老石根穿。落日收渔网,寒风护稻田。故园隔烽火,客里欲经年。”

又诗:“暗数垂阳志去堤,微茫烟树望中齐。晨风未荡千山雾,斜日先开一道迷。钟尾韵残鸦语续,马头禁入暮鸡啼。萧条亦有渔竿叟,蓑笠寒云渡口西。”

高出诗:“到山犹问讯,石路细如发。树蒙草根滑,登顿屡结袜。早窥豁梦势,海潮送残月。声撼松树际,天吴见出没。濒浮兹山灵,迥立疑臲脆。岩洞存想像,仙迹亦消歇。始轫已惬当,啸歌时间发。终念屏尘容,了愿炼金骨。”

黄宗崇诗:“千嶂静秋晖,深深古刹扉。掩关青霭合,拂槛白云飞。梵落空花雨,香凝开士衣。无缘尘累断,日夕怅忘归。”

高宏图诗:“碧尖千个送青天,道是崂山又不然。裂破囫囵聊去去,抽来飞动更前前。曾谁冒险巢云巧,待我狂题著墨鲜。正好荒唐方外诀,松前拾得悟真篇。”

吴旦诗:“结构傍清溪,拥书午梦迟。窗间人作字,花外鸟啼诗。临水思垂钓,看山羡茹芝。年来无一事,林下学弹棋。”“酿雨晓云去,山峰远出头。钱生苔径满,琴抚野溪流。把酒舒长啸,逢君快一游。山人遥指处,霞绕是丹邱。”

杨盐诗:“仙宇参宫隔翠叶,白云如幕护苍苔。洞门镇日无人到,孤鹤巢松任去来。”

蓝水诗:“鹤山常在望,面目到来真。古洞龙曾卧,游仙路尚存。松声风嗾喊,天色海未垠。竹里茶烟袅,茅庐话有人。”

周至元诗:“兴来曳杖鹤山游,庵到遇真境更幽。浩渺海光悬殿角,玲珑洞府结峰头。泉清桐井饮偏冷,路险仙人过也愁。借取蒲团成小坐,顿教尘梦一时收。”

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真神像身着九章法服,左右立托塔天王和太白金星,两侧是左右天蓬元帅,花光元帅,玄坛元帅,四大天王。

老君殿供奉太上老君,乃道教至尊之神,两旁为侍奉的金童玉女,两侧为八仙。

下行至水鸣天梯。从老君殿下至三真殿的台阶称为“水鸣天梯”。此处台阶共有47级,人在上端,另一人拾级而上,上端的人便会听到叮咚悦耳的水鸣声,为人称奇,声音好听。“咚”“咚”“咚”“咚”…… 直到前面的走完石阶,忽然,声音消失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见附。

等山花烂漫,万物葱茏,流水潺湲时,又是一美景胜地。

继续下至三真殿入口是“招鹤回鸣 ”。此景位于三真殿前,在此处面朝北边,凝神拍掌,会听到“仙鹤”天籁般的鸣叫。堪称世界之谜,绝世无双。游人到此,伸出双掌,奋力击掌。能够听到“吱”的一声——惟妙惟肖的鹤叫。使游客油然而生“烟波江上不解愁,黄鹤飞离鹦鹉洲,仙山还是鹤山好,海阔天空任遨游”的感叹。为啥呢?见附。

玉皇殿旁有岔路去狐仙洞和仙人路。

上善若水。

狐仙祖师在此,有求必应。在深山修身养性,出古洞赐福众生。

胡仙洞。

胡仙洞内。

上去是财神殿。

返回,路边发现有刻石,竹子遮住了,几乎错过,扒开竹子细看,乃是记录玉皇殿重修之事的。

远处奇石。

三真殿供奉邱处机,李灵仙,徐复阳三位真人的塑像。邱处机为全真教龙门派创始人,经常来鹤山讲道传玄。李灵仙为李真人,长期隐居鹤山,潜心修炼,悟道成真人。

出遇真宫正门。

来到游览开始的聚仙门。

结束游览。

附:

网上资料“招鹤回鸣”和“水鸣天梯”的原因分析。供参考。

遇真庵有两处奇观:“招鹤回鸣”和“水鸣天梯”。1998年,即墨市对遇真庵进行了修复,1998年底,工程竣工后,工作人员在上下楼梯时,偶然发现了水鸣声;2000年春天,游客在三真殿前拍手招呼同伴,无意中又发现了这第二个奇观。这是自遇真庵修复以来,一直困扰着鹤山的两个“谜”声。在山东友谊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的《山东历史未解之谜》第18篇上,就是有关崂山北部鹤山上的一大奇案。

2013年9月央视《地理中国》摄制组于到达即墨,对鹤山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密集拍摄。2014年8月9日、10日,央视10套《地理中国》栏目周末特别节目连续两期播出“地球档案•招鹤回鸣之谜”节目,全面展示解读了即墨鹤山景区的历史文化、秀美山色,奇石异景。据悉,“招鹤回鸣之谜”共分为上下两期,每期24分钟左右,整个片长近50分钟,其中特别对招鹤回鸣和水鸣天梯两处声学奇景进行了全面展示和探密,并将其和辽宁大连响岛等他处的声学奇景进行了比对,多方面展示了鹤山乃至即墨的人文历史、城区发展新貌、东部山海风光,极大地提升了即墨市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对宣传我市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目的地产生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市民和游客朋友可登陆CCTV央视网《地理中国》栏目进行观看。

“招鹤回鸣”即在遇真宫三真殿前侧的山道上 ,人站在一块立有招鹤回鸣的石碑附近,用击掌的方式就能听到“嘎嘎”的回声,特别像仙鹤的叫声,继续拍手,这种叫声越来越响,也越来越清晰。

“水鸣天梯”即在遇真宫三真殿在招鹤回鸣不远处有一座高高的台阶,石阶总共47级,人们在台阶上行走时,站在台阶最顶处就能听到“叮咚”的声音发出,像是泉水的声音,非常奇妙,这种悦耳的声音不绝于耳。

招鹤回鸣原因分析

“招鹤回鸣”和“水鸣天梯”是鹤山旅游的两大亮点,也是许多人百思难解的自然之谜。这两种现象在我们许多人的心中一直是一个谜底,而究竟这个现象是怎么形成的,是自然现象还是无法解释的原因呢?

  解密一: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地理中国》中国海洋大学及中国科学院学者团队揭示“招鹤回鸣”之谜。

2014年8月9日、10日,央视10套《地理中国》栏目中讲到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大治副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北海研究站林建恒研究员应中央电视台10套《地理中国》栏目组的邀请一同前往即墨鹤山探秘,通过三项不同实验,揭开了谜底:“鹤鸣”现象是空旷环境下规则的石阶对宽带声信号形成了一种共鸣散射——布拉格散射的结果。  

  据高大治副教授介绍,此次“探秘”主要进行了3项实验,分别是拍手回声实验,被褥遮挡台阶实验以及不同频率的单频脉冲回声实验。拍手回声实验中,由测试者站在“招鹤回鸣”碑侧拍手,验证“招鹤回鸣”的效果,同时用专业仪器录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米/秒,通过对拍掌声时域信号的分析,专家们发现,回鸣声和拍掌声之间大约相隔0.1秒,说明产生回鸣声的散射体距离拍掌人的距离大约17米。而三真殿一侧石阶阶恰好距离拍掌位置15-17米。另外,回声信号的频谱和拍掌声的频谱有很大差别。

  在被褥遮挡实验中,专家组织志愿者高举被褥,将三真殿一侧台阶遮挡,实验者再次在“招鹤回鸣”碑侧拍手,此时在回声中听不到“鹤鸣”声。这进一步确认了台阶是引起“鹤鸣”声的原因。

  为了进一步解释形成“鹤鸣”声的原因,专家们进行了一组单频信号的声脉冲实验。实验结果说明,规则的石阶作为散射体,有明显的频率选择性。散射系数强的频率与石阶宽度存在物理对应关系。当宽带拍掌声被石阶散射后,其频谱会发生明显变化,变化后的信号听起来像“鹤鸣”声。

  通过以上三项实验,专家们找到了形成“鹤鸣”声的来源,并解释了形成鹤鸣声的物理根源。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这几种现象形成的。

1、是台阶的反射造成了招鹤回鸣的神秘现象。

为什么经过击掌声的反射就能变成鹤鸣声呢?因为声音经过反射回来之后,强度是会变弱的,拍掌声是由很多频率组成的,不同频率的声信号经过台阶这个反射后,虽然都发生了衰减,但是衰减程度不同,有的频率会衰减的多一些,有的频率会衰减的会少一些,这个衰减不同程度后,经过重新组合就会形成一个新的信号,就会形成回声,这个回声跟拍掌声是不同的,而新的回声就会跟这个鹤鸣声有些相似,所以就形成了招鹤回鸣这种假象。

2、台阶的规则结构引起水鸣天梯现象的绝对因素。

脚步声是由不同频率组成的宽频信号,这些音频通过台阶时会产生散射作用,而有些频率经过散射体之后衰减的会强一些,而有些频率经过散射体之后衰减的会弱一些,强弱不同,在阶梯上边的听者会感觉这个音调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这个声音由下面的脚步声变成了类似于水鸣声的这种声音。

而为什么会以“叮咚”的声音发出?

因为脚步声之所以发生变化,最根本原因就是脚步声经过台阶,层层传播的时候,这个频率逐渐发生了变化,而许多频率汇在一起时就会产生这个叮咚声音。

那为什么上台阶的人听不到水鸣声呢?

因为上台阶的人所能听到的只是自己脚步的声音,而脚步经过台阶散射出去之后的声音,只有站在台阶的上方并与走动的人形成一定距离的时候这才能听到。

3、出现鹤鸣声跟鹤山的周边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因为台阶所在的区域是在山谷围绕之中,当我们面向山谷击掌的时候,这个山谷会起到一个聚拢声音的作用。而台阶就是就地取材的花岗岩,硬度高、反射强,也有利于声音的传播。另外三真殿东侧的墙壁和岩石地面以及石阶东侧不远处的墙壁,恰好就够成了这么一个良好的回声传输通道。否则回声向四周发散,这鹤鸣声就不可能听清楚,或根本就听不到。可以这么说,招鹤回鸣的神奇现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解密二:与47级楼梯有关,台阶山体产生共鸣和散射的结果

2013年6月1日,山东声学学会组织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北海研究站以及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家一同前往即墨鹤山探秘,通过声学专业仪器设备和三项不同实验,初步揭开了谜底特殊环境下掌声共鸣和散射的结果。专家组成6人“揭秘团”分别为:声学学会秘书长林建恒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北海研究站蒋国健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大治副教授、中科院声学所北海研究站博士生李家亮以及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即将攻读硕士学位的张新耀和李小雷。

  “招鹤回鸣”,经过初步分析,专家得出结论:导致招鹤回鸣的声音散射体应该在距离拍掌处15米到17米之间,“三真殿旁的这个长长的石阶距离招鹤回鸣石碑正好是16米,应该就是招鹤回鸣的主要成因。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通过前期对音频的分析,我们发现,该环境下产生较强而清楚的招鹤回鸣的时间大约需要0.1秒,声音传过去再传回来是一个来回,这么算下来,听到招鹤回鸣最清楚的距离应该是距离台阶15米到17米左右。 ”蒋国健解释说,人拍巴掌的声音是一种宽带声脉冲,频谱很宽,其中包括很多不同频率的声波,三真殿一侧的台阶相当于一个“声学滤波器”,它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度不同,这就导致拍巴掌的声音经过反射后发生变化,高频回波强度较大,传回人耳时变成了仙鹤鸣叫般的声音。在声学上,这是一个典型的共鸣、散射现象。 ”

  “这两条声学现象的形成与其所处的环境分不开,其中最主要的是台阶对声音的散射作用和滤波作用。 ”蒋国健说,只要在三真殿的台阶前发出跟巴掌声相似的宽带声波,就能产生“招鹤回鸣”的效果。 “目前,实验研究结果正在分析之中,”高大治预测,等分析获得初步结论后,想要人工复制“招鹤回鸣”这一景点应该就很容易做到了。

来源:青岛新闻网-青岛晚报 原标题 [声学专家带着“神器”探寻鹤声三大实验揭招鹤回鸣之谜(组图)]

解密三:其他解释

  遇真庵石阶处的回音现象,那就是冰川期漂砾下面复杂隐秘的大小岩石空隙,在自然界声音共振的原理下,由于回音的远近广阔受阻力不同,而发出的不同音阶的回音!有人站在科学的角度对此进行过分析,按照现在科学可信的地质演变说法,鹤山在第四纪最后一次冰川消退后,留下了大量的冰川期遗迹。在鹤山南北的山脚下,有深厚的冰碛物地貌,在鹤山的川谷中,有大量的漂砾巨石。而道教名刹遇真庵,就建筑在第四纪冰川期堆积的漂砾上,表面看似平整无缺陷,实际在那些光滑圆整的漂砾下面,空隙众多,暗谷密布,而这些谜声正是来源于冰川期漂砾下众多大小岩石的空隙。在自然界声音共振的原理下,由于回音的远近广阔受阻力不同,而发出的不同音阶的回音,于是便有了鹤鸣和水声。

 鹤山,小巧玲珑,它藏而不露,奇石怪风,隐秘在一道崂山外围低山的山岭间。按照现在科学可信的地质演进说法,它在第四纪最后一次冰川消退后,留下了大量的冰川期遗迹。在鹤山南北的山脚下,有深厚的冰碛物地貌,在鹤山的川谷中,有大量的漂砾巨石。在鹤山的顶部,有冰川期地貌的典型代表角峰、刃脊、冰臼、椅背石、绵羊石等等等等冰川期地貌遗存……

  游客沿着布满漂砾的沟谷,一踏上遇真庵山门外的“迎仙石”狭窄岩石把门处,就会看到叠摞堆积的岩石,再一转上山门口,又有一块刻有阴阳鱼的桃形石对门而立,那都是被冰川搬运而来的山巅漂砾!遇真庵随着山势的起伏,一连数道院落殿宇,都是修筑在逐渐高起的一块块漂砾巨石上!殿宇院后,接续而起的漂砾象形石和冰期地貌有狐仙居、升仙台、梧桐金井、摸钱涧、滚龙洞、海螺石、铁拐李脚印、沐浴盆、石海豹等等。

  鹤山的道教名刹遇真庵,就建筑在第四纪冰川期堆积的漂砾石上,表面看似平整无缺陷,实际在那些光滑圆整的漂砾下面,空隙众多,暗谷密布!

招鹤回鸣

进入遇真庵,沿左侧的楼梯上行首先就来到了可以“招鹤回鸣”的地方。其实这一景观并不是真的可以引来仙鹤,但游人只要站在此处击掌,就会远远听到“嘎嘎”的回声,犹如群鹤当空飞过留下短促的鸣叫声。击掌招鹤并不是每次都能成功,要挑人少的时候,周边越空旷,鹤声就越明显,所以在庵内游人很多的时候可能就无法领略这一奇景了。 

水鸣天梯

沿“招鹤回鸣”上行,会看到“水鸣天梯”几个大字刻在三真殿到老君殿之间的石阶上。与“招鹤回鸣”不同,“水鸣天梯”却恰恰是要人多的时候才能听得清楚。首先,要听水鸣必须先攀上台阶顶端,在此俯身倾听,就会发现只要有人沿着台阶上行,每踏出一步便会有“叮咚”的声音发出,连续迈步便形成了悦耳的流水声,而且上台阶的人脚步越重台阶顶端发出的声音就越响亮。

(——谢谢阅读——)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