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秋妈育儿
彤彤的性格活泼开朗,在家人的眼里,她就是一个小牛犊,什么都不怕,整天在街上上蹿下跳,东跑西奔。
可是,彤彤却害怕黑乎乎的角落。不管白天黑夜,只要看见黑乎乎的角落,她就会直嚷嚷着害怕;看见小昆虫,她也会大声嚷嚷叫外公外婆把小昆虫赶走。
不管是谁,当他面对自己不熟悉的环境或者事物时,他会表现出害怕的心理,这是正常的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接触的事物多了,当他遇见自己不熟悉的环境或者不熟悉的物品会让他感到紧张和恐惧,相应的孩子可能会怕黑、怕水、怕昆虫之类的情形。其实这只是孩子对周围环境或者事物的不适应,不熟悉。这些现象不会作为固定的模式一直沿传,而是慢慢的随着年龄继续再增长而消失。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呢?孩子产生恐惧的心理和家人的回避心态有关。
一般情况下,刚出生的婴儿并不具备害怕的意识或者说婴儿害怕的意识并不明显。所以,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做害怕。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害怕的反应会出现在孩子的身上,并且随着家人对孩子恐惧心理的回避而日益的加深。
正如前正面所说的彤彤,每次她看见黑乎乎的角落害怕时,外婆就会对她说:“宝贝,我们不看我们不看,我们把它赶走。最讨厌黑乎乎的角落了,让我们家彤彤害怕。”
每当彤彤看见小昆虫的时候,外婆就会说:“小昆虫快走快走!你不要在我们家吓彤彤了。彤彤,外婆把讨厌的小昆虫赶走,这样她就吓不着你了。”
外婆这样做,会让彤彤不再恐惧黑角落和小昆虫吗?这样反而让彤彤日益害怕着黑乎乎的角落,害怕着一切的小昆虫。
家人的恐惧心理,让孩子也跟着害怕。有一些孩子的父母自己也胆小,且在孩子面前也会表现出来。所以,导致孩子也跟着一起害怕某些事物或者怕某一个场景。
比如有些父母自己就害怕虫子,一看到蠕动的虫子就忍不住直起鸡皮疙瘩,还会被吓得哇的大叫。当孩子与。当孩子突然遇见小昆虫时,他的本能反应也会想到:我的家人都害怕这小昆虫,看来这小东西确实是让人害怕。于是乎,孩子也容易被小虫子吓得哇哇大叫,或者赶紧躲回家里人的背后。
突发事故,让孩子产生恐惧、害怕的心理。如果孩子突然遭到意外的事故,也容易造成孩子对某个场景记忆犹新,所以会有害怕的心理。
如果小孩子被溺过,当以后他经过小河、小溪的时候,他可能不敢过桥、坐船,因为他害怕水。
恐惧、紧张是人类自我保护意识产生的一种反应。孩子对危险物品、自己不熟悉的环境或者环境所带来的恐惧,以及产生紧张心理都是正常的现象。
当孩子对某个事物过于紧张或者恐惧,父母就要多加重视。为什么让父母多加重视呢?过于紧张或者恐惧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心理学研究发现,幼儿和童年时期的恐惧心理,如果没有得到积极的引导,孩子长大以后就有可能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或者心理障碍,影响孩子个性的成长。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些情况呢?
了解孩子所害怕的动物,带孩子和昆虫亲密接触。孩子之所以害怕小昆虫、小动物,是因为他们对这些事物了解的太少。所以才会产生害怕的心理。为了帮助孩子消除害怕小动物、虫子的心理,家人们可以经常带着孩子去动物园或者是到野外去看一看那些小昆虫,和昆虫来个近距离的接触。只有孩子了解这些动物或者是近距离观看这些动物以后,他们才不会产生莫名的害怕和惊慌。
让孩子慢慢接受曾经的受伤。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让他们从恐惧转变为接受都需要一段时间。不过还因为孩子的年龄尚小,接受事物比较慢,如果孩子因为被水溺过而恐惧水的话,大人可以带着孩子亲自去体验,在水中玩耍、在水中捞鱼摸虾、还可以教孩子学习游泳。
温馨提示:不要因为孩子对小昆虫或者是某个场景害怕,而给孩子贴上“胆小鬼”的标签,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您的孩子有没有害怕的物品?孩子害怕什么?不妨在评论区畅所欲言吧。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