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携程当地向导
欢迎来到陕西历史博物馆,今天的讲解员是陕西第一个90后高级导游——“携程当地向导”刘国杨!(从初级导游到高级导游至少需要十年的打磨时间,早在他刚读大学就已是初级导游一枚,现已是陕西第一个90后高级导游。)

刘国杨
国家高级导游
国家金牌导游
陕西旅游形象大使
入选文化与旅游部万名旅游英才计划
我觉得他是中国唯几的能握紧情怀又能投奔市场的人。大概是他三年的援藏经历,见过藏族小孩对梦想的坚持,见过边微笑边磕一路朝拜的心灵圣洁,让他更加坚信信仰的力量,所以,他的眼神里有光,他眼里的文物有趣有料有温度有态度!
前不久,他以一个三分钟《昭陵六骏》的故事感动了评委,被陕西旅游发展委员会聘为“陕西旅游形象大使”,他光靠嘴,就成了陕西的“活名片”,代表陕西文化走向全世界。
刘国杨“陕西旅游形象大使”评选决赛现场
“走三步就有一个典故,刨一刨就可能出现一个文物”,他眼里的西安,随便逛逛,都可能是先贤皇帝走过的路,而这些都浓缩在陕历博里,跟着他,每一步都在玩穿越……
瞧!陕历博新来了一位“帅锅”!

陕历博里多了一个vip包间,专门展示国宝,宝物三个月更换一次。不久前,一个叫“淳化大鼎”的“帅锅”C位出道,是100多件过国宝中第一个展示出来的。你可能听说过大盂鼎、大客鼎等等,淳化大鼎可能很少有人听说过,因为它比较内向,不太爱说话,但是它是我们目前发现的西周时期最大的青铜器,也是最大的圆鼎,属于“低调有实力”那一派的。它造型独特,被一个淳化县挖窑洞的农民发现,奇怪的是,这么大的青铜器上竟然没有一个铭文,但不难断定,它的主人是一位地位显赫的西周贵族!
谁能想到调兵重器竟成了小女孩的玩具!

随着《国家宝藏》的热播,杜虎符成了陕历博一大IP。1975年,有一个少年叫杨东风,在地里干活时发现这个锈迹斑斑的铜制品,拿回家没当回事,给妹妹当了玩具,小姑娘拿着虎符玩了三年,把上面的铜锈都搓掉了,露出了金色文字,便觉得这是件宝贝,一位考古专家断定是战国时期的虎符,于是博物馆花了50元钱交换了献宝少年手里的虎符(摸摸虎符,虎符不哭)。要知道虎符在战国是调兵用的信物,君王拿一半,带兵将领拿一半,两个合在一起才可以调动兵力。普通的士兵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君王,但只要认识两个合起来的虎符,就仿佛看到了王的命令。凡调兵50人以上,必须见到合在一起的虎符,除非点燃烽火。在陕历博展示这只的虎符的左半边,至于右半边在哪里?去现场问他呀~
唐朝“黑科技”了解一下?

《国家宝藏》带火了很多宝贝,陕历博的另一大IP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也来源于此,多少人来都为了亲眼目睹它的精美。反正我是真心佩服这些先人的技艺,1000多年前就有这样的智慧,聚光灯下尤其好看。它发现于1970年西安南郊何家村基建工地上,当时,建筑地基仅进入地表以下80厘米,却“磅”的一声打中了一个颇大的硬物——一只陶翁,在陶翁不远处,又出土了另一只覆有银渣的陶瓮及一只小银罐,瓮中金银耀目、玉石琳琅。经鉴定,这些器物均出自中华史上最浪漫和繁华的盛世——盛唐。这就是震惊世界的何家村遗宝,其中之一就是这个银香囊。银香囊最大的特点在于,看着是镂空的,但无论球囊如何转动,香料都不会洒出来,简直唐朝的“黑科技”,据说是利用了仪表盘的原理。也是它见证了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恨情仇。
当我们与祖先面对面……

别害怕,快叫“爸爸”!这个是大荔人头盖骨化石,大荔人不是直立人,是我们的祖先——智人。智人,就是有智慧的人,他们的脑容量大过直立人,有两瓶矿泉水那么多,他们拥有非常强大的想象力,懂得思考,懂得假设,会判断,还会理性思考(说到这里,自惭形秽感觉对不起“爸爸”)……不管非洲欧洲还是亚洲,今天世界上所有的我们都是智人的后代。
男同志请注意!
不让女票买买买,是有违天性啊摔!

都说博物馆里一小步,是人类历史一大步。这一小段距离,我们走过了漫长的85万年。在母系氏族,女性在社会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在当时,男人负责打猎和捕鱼,女人负责采集果实、照看房子、加工食物、缝制衣物、照顾子女和老人……别看女人任务繁多,可在当时的生产力下,只有这样分工,人类才能繁衍下去,谁知,这个习惯一直延续至今,导致现在河边钓鱼的遛鸟的少见女人,而女人就喜欢往商场菜场各种场里钻。所以说,不让女人逛逛逛买买买,是违背天性的!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你以为古人就不撩妹了吗?!

别看它其貌不扬,它是最早的撩妹神器,没有之一。这其实是件乐器,发出的声音淳朴干净,非常好听。人类学家发现,这种低沉的声音会对女性产生独特的吸引力,再加之这种石头状的东西扔出去可以打野兽,所以它成为男人的标配。它叫陶埙,传说这种陶制的埙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上面很多孔,晚上,小哥哥也会在房间里吹起埙,小姐姐就顺着埙的声音找到小哥哥,然后……(你懂的)那时候固定的家庭婚姻关系还没有形成。后来不断的发展,孔数越来越多,音域越来越广,在西周时,埙还成了雅乐的一种……贾平凹还因为它创作了《废都》,现在在城墙根下还能听到!
乖,妈妈说,饭前要洗手!

要知道,西周是还没有筷子这种东西的,筷子在汉代才普及,人吃饭都得靠手抓,捏成饭团再吃。所以为了卫生,饭前宴后都要洗手,现在我们洗手都用水龙头,可在那时候,贵族洗手还得有人在上面专门浇水。于是就有了这个盘子,伯百父盘,专用于盥洗。今天我们饭前洗手的行为很平常,那是我们三千年前养成的习惯!
难怪你总说“多喝热水”!

这是一个尖底瓶,很多人说它是一个提水器,但有专家做过打水实验,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它其实是一个“开水瓶”,当时的人已经懂得“多喝热水”包治百病,已经掌握烧水技术,为了提高生活条件,需要器皿储存热水。而这个尖底瓶身厚,瓶口小,可以减少水热度流失,两个耳朵挂绳,出门还方便携带,妥妥的“膳魔师”嘛!
爱喝酒,不是你的错!(无奈.jpg)

这是喜欢喝酒的福利。这是一组三件的酒器——日己方尊、日己方彝、日己觥。那时候的人们是很喜欢喝酒的,所有的青铜器中,酒器占了60%。喝酒的顺序按照老幼尊卑,就像现在我们的第一杯酒要先敬老人!在西周,注重家庭关系的和睦和谐,提倡尊老爱幼,对父亲非常尊敬,但当时,周武王是颁布了禁酒令的,严重禁止公务员酗酒。喝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哦。
就是这么爱吃烧烤和甑糕!

在这个东西发明之前,人类的饮食就是生火吃烧烤(难怪我们现在这么喜欢吃烧烤),它叫做陶甑,底部有很多眼儿,相当于今天的蒸笼。当时人们,已经可以利用蒸汽把东西蒸熟,改变了饮食习惯。在N多年后的18世纪,瓦特才利用蒸汽的原理发明了蒸汽机。西安有一种特别好吃的美食甑糕,就是用陶甑的定西做出来的,手艺已经传承了六七千年了!
敲黑板!划重点!
任何时候,信息都是核心生产力!

在西周,一口鼎就是现在的一套房啊!

上面提到,鼎最早是祭祀时煮肉用的锅,后来到了西周,发展成礼器,象征权利。这就和房子一样,房子本来是用来住的,但就是代表财富啊,有什么办法呢!若西周时有7口鼎,那感觉就和在北京二环有7套房是一样一样的,豪气冲天!
马脖子上的项圈比我脖子上的施华洛世奇还要贵!

终于说到秦国大地,此乃整个西安市最贵的车。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西侧出土了两辆大型青铜彩绘铜马车,出土的时候碎成了3000多块,经过专家8年的修复,才恢复原貌。陕历博看到的是铜车马二号车安车的复制品,真品在兵马俑博物馆,四马架车,有人叫“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旁边的两匹马叫参马,负责拉车,中间的两匹马叫驾马,负责驾辕,有个词叫“分道扬镳”,如果马在奔跑的过程中没有保持一致,会有一个叫“协驱”的东西扎得马疼,以保证不出轨。为什么说是西安市最贵的车,因为马身上的装饰是当时最最先进的技术,配绳用的是子母扣链接和销钉链接,和现在的手表表带一样,马脖子上带的项圈,比施华洛世奇高档多了,由金银焊接而成,金银的熔点不同,而我们现在都还达不到这样的技术,所以,这些马浑身都是奢侈品,这是手工艺时代鼎峰造极的水平……
听完刘国杨的解读,这些硬邦邦的文物突然变得活灵活现,我本不认识它们,现在好像都成了朋友,恨不得马上订张机票去西安和这些“戏精”面基!


“文物是生硬的,但背后的故事是活的!”
让文物会说话,总归是要确认过眼神,遇上对的人才行!就像伯乐之于千里马,专业向导就是这些文物的伯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长按识别二维码,找“伯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