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生这份计划表火了:自律孩子背后,都有一对能“忍”的父母

清华学生这份计划表火了:自律孩子背后,都有一对能“忍”的父母

首页模拟经营小忍计划全人物更新时间:2024-11-09

一年一度的暑假生活,年年不重样的“鸡飞狗跳”。

眼看着神兽归笼的日子越来越近,家长们内心的小雀跃是不是早已胜过表面的淡定?

马上就熬出头啦!

在这个漫长的暑假里,孩子们上演了千姿百态的放假姿势。

有些孩子,开始彻底放纵自己,睡懒觉、玩手机、打游戏......

而另外一些孩子即使放假也毫不放松,从不赖床,认认真真地规划暑期生活,学习、阅读、练字、培养兴趣。

而这些孩子都有着强烈的学习驱动力,无需老师和家长督促,自己养成了非常好的学习习惯。

简言之,就是这些孩子都很自律。

清华大学曾经发布过一位学生的每日计划表,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这份计划表的主人,家境十分拮据。

刚到清华的时候,他一顿饭只吃两个馒头,腼腆又自卑。

清华园里,多的是家境殷实、 才艺俱佳的同学。他能拼的,唯有坚韧和勤奋。

他每天都给自己列了计划表,每一个时间段,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每天的学习进度,都密密麻麻地记在计划表里。

他的笔记、作业也呈现出了另外一种风格。书写工整,层次分明,详略突出。

要知道,很多时候,不是优秀才自律,而是你自律了,才会变得优秀。

1

孩子不自律是本能

父母让他自律是本事

心理学家塞德兹说:人如陶瓷,小时候会形成一生的雏形。

然而遗憾的是,人天生懒惰,孩子也不例外。

生活中贪玩,学习时偷懒,都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在做作业这件事情上,到底可以多狡猾?

一位爸爸,曾偷偷拍下孩子做作业的全过程。课本和作业本摆在桌子上,孩子坐在椅子上,眼睛却盯着墙壁,似乎在用手指作画。

不一会儿,又拉拉房门,东瞅瞅西看看。

9分钟的时间里,孩子真正写作业的,只有2分钟。

视频传到网络上,家长们不约而同地说:“这是在我家里装了监控吗?”

有研究证明:孩子6岁之前,大脑前额皮质发育不成熟,学习动机尚不明确,自控力也非常弱。

其实,即便过了6岁,没有大人的干预,孩子依旧很难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唯有父母的教导与培养,能够帮助孩子克服“惰性”,养成自律的习惯。

在《中华诗词大会》崭露头角的才女武亦姝,小时候顽皮任性,学习成绩并不好。

父母专门为她制定了一套家教方案,其中既有严格的言传身教,也有成语接龙之类有趣的小游戏,让她渐渐喜欢上学习。

即使升入初中,父母依然没有松懈。

爸爸每天4:30以后,就把手机调成静音,专心陪孩子学习,一点一点地帮武亦姝,发挥出学习上的优势。

没有让孩子尝试过自律,他便永远不知道自律的生活是多美好。

所以,不要把“撒手不管”,当成“静待花开”。在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期,用适当的方式推他一把,他便会爱上这种自律的感觉,拥有自发养成的“好习惯”。

2

孩子自律的起点

依赖于父母的“他律”

孩子好习惯的养成,最初靠的是父母的陪伴和监督,这是个漫长的过程,也许父母会很崩溃,需要一刻不停地盯着,需要随时克制住心中的怒火。

可一旦孩子的好习惯养成了,家长就省心了。

今后不管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孩子的人生都会越走越顺畅。

那些从小自律的孩子,不是天性如此,而是父母付出了心血,用对了方法。

抓住管理孩子的“黄金时期”

李玫瑾教授曾说:

教育孩子,一定要趁早,在孩子最依赖父母的十年里,用心教养,提供依靠,让孩子知道自己行为的边界,为人处世的尺度;让孩子明白努力的意义,人生的责任。

帮助孩子寻找自律的“内驱力”

要记得,自律永远不可能通过逼迫的方式获得。

曾经有一个故事,三个工作质量有极大差别的泥瓦匠分别被问道:“你在做什么?”

第一个无所事事的泥瓦匠说:“我在工作,在砌砖。”

第二个勉强完成工作的泥瓦匠说:“我在盖一座教堂。”

第三个工作高效有质量的泥瓦匠的回答却是:“我在建造上帝之屋。”

毫无疑问,是他的使命和意义感给了他工作的真正动力。

与其把焦点放在"自律"上,不如引导孩子发现,他当下做的事情意义是什么。

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找到真正热爱的事情,并鼓励孩子既要有“梦”,更要敢“想”,把遥不可及的梦想,化作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

梦想才是一个孩子不断向上的源动力,更是自律的最大“内驱力”。

3

父母忍住心疼

孩子才能自律

《老师请回答中》,有位妈妈控诉9岁的儿子皮皮,学习散漫,旷课成了习惯。

原来,皮皮文艺表现突出,平时会拍些广告和短片。

有时候忙得晚,第二天起不来,就撒娇要请假。

妈妈出于心疼,再加上姥姥袒护,就选择了妥协。

没想到,有了一次破例,皮皮就开始频繁不肯上学。

妈妈为孩子的学习感到焦虑,而主持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孩子如今的懈怠,父母就是最大的“帮凶”。

每个孩子走出舒适圈的时候,难免都会叫苦叫累,因为向上的路,往往注定不会那么好走。

父母的心软,会让孩子暂时舒服和安全,可孩子也只能留在原地,再也无法继续向前。

这个时候,有远见的父母,会忍住心疼,轻轻推着孩子往前走,孩子就能克服惰性,体验到自律和坚持的喜悦。

皮皮妈妈的两难,让人想起易烊千玺背后站着的女人,那就是一路狠心推送他的妈妈。

5岁时,妈妈发现小千玺很有舞蹈天赋。

于是,每到周末和寒暑假,母子俩早上6点就要起床,辗转几趟公交车,赶去少年宫上课。

寒来暑往,从来没有一次例外。

后来,千玺的活动和课程越来越多,可即便如此,他的文化课也不曾落下。

很多时候,他都只能在公交上,用一块砧板完成作业。

这样坚持的日子很难熬,可回头去看,易烊千玺却说:

“熬过了那段时间,自己就会有感觉了,再之后就会有一点成就感,做事就会舒服一些。”

培养孩子的自律是难熬的。

它是对优秀甚至卓越的追求,是跟孩子惰性和本能的抗争,充满着汗水、痛苦以及无数次可能的放弃。

心疼孩子是做父母的本能。

可狠下心,推着孩子往前走,把自律的习惯刻进孩子的身体,孩子才可能收获更加光亮的未来。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在孩子还没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时候,父母一定要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孩子成为有规则、有底线的人,通过鼓励和肯定,引导孩子打开兴趣之门,养成持续努力的好习惯。

引导孩子发现,他当下做的事情的意义是什么。

让自律的习惯根植于孩子的内心,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能让他们受益一生。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