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增长知识,学会科学思维。农业劳动过程可接触诸如作物品种知识、种子知识、土地与土壤知识、施肥与灌水知识、气象知识、防虫与防病知识、农业工具使用知识、栽培知识等。观察作物的生长过程可以使儿童思考影响作物生长的各类因素,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和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这种思维训练是一般课程所不能比拟的。
第二,体验劳动艰辛,培养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其实,在农业劳动过程中,收成与劳动投入并不总是成正比例关系。“一分耕耘,未必有一分收获”,原因在于农业生产面临着诸多的不可预测和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从事农业劳动最能体验“汗滴禾下土”和“粒粒皆辛苦”,培养人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情感,从而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
第三,善待大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农业劳动是和大自然打交道的活动,在与大自然互动过程中,人们不断了解自然规律,积累利用自然服务生产的经验,同时体验大自然力量,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养成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品质,农业劳动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教育以及生态教育的有效途径。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中小学生可能都会背,但是不是中小学生都了解了这其中的艰辛呢?
只有参加了农业劳动,既认识农作物的种类,也能避免四肢不勤,五谷不分,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才能不浪费。因为只有了解了来之不易,才能会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