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图(局部) 张爽
日前,诗人、画家张爽在北京东郊点点斋举办了绘画个展“迹”。这个原本打算在春季举行的展览,因疫情缘故延迟到了秋季这个收获的时节。远离大都市的喧嚣,这个名为“点点斋”的农家小院绿树环绕,被布置成展厅形式,众多诗人、画家好友聚会于此,观赏张爽在北京和日本东京的水墨写生作品,以及2018年至2019年完成的《道德经图》《临书谱》《圆明园诗社》。其中,《道德经图》一共81张,装裱为9本册页;《临书谱》是约12米的书法长卷;《圆明园诗社》是2米多高的水墨,是张爽继创作诗人食指的肖像之后,又一幅向诗人致敬的作品。这3件作品,也是张爽把传统中国画、书法中的语言和方法运用到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尝试,共同具有一种诗性特征。此外,“点点斋”亦被画家纳入笔下,展于架上,现场与画作相互映照,形成了一种人在画中的奇妙观感。
张爽的身份是多重的,写诗、编剧、画油画、做版画、挥洒水墨……因此诗书画在张爽的作品中自然相通。张爽曾为诗人食指画像,历时8年。她说,她曾经看到过食指年轻时的照片,英俊潇洒,可是她画的食指不但不英俊潇洒,还有某种命运带给他的畸变和狂热。作为朋友,张爽和食指有过多次交流,读他的诗,听朋友讲他的故事,食指也教张爽写诗的原则和技巧。给食指画像,张爽说肖像部分很快就画好了,可是人物的前景和背景怎么设定,她却费了很大功夫。她想画出食指的命运,在画里表达出诗歌的立场。
本次展出的《道德经图》颇受好评。张爽从2016年底开始创作这个作品,潜意识里是要排解失去母亲的痛苦。这组作品中她选择小幅水墨,以“一点点”的创作化解心头的悲伤,“就像通向心脏的一个疙瘩一点点揉开了,创作和书写让我心里踏实”。策展人李野夫在解读这些作品时说,张爽笔下的水墨与彩墨,几乎用单纯而微妙的各色皴点和墨点代替了人们习惯看到的传统的皴法,使画面安详优雅而斑斓。画面中观者几乎看不到习惯的水墨视觉,但可以感到一种洪荒苍茫之后的温暖气息,也是张爽作为诗人、画家一种独特的探索,她以自己所理解的水墨精神,重返传统的林泉高致。
在策展人、编剧一可眼中,张爽是一位个性鲜明、独特的艺术家,她的艺术以对自己不怠的修养要求为创作建构,并以诗人般的独立创作立场进行创作,她几乎是以写现代诗的方式进行绘画的具体工作,建构起一个诗歌与绘画、修养与技艺互为支撑的艺术关系。这其中,《道德经图》记录了她建构的过程。从《道德经图》中能看到张爽对传统的理解,这就是从中国传统皴法中延伸、发展出来的彩墨皴点,以及书法、绘画、印章的布置,乃至其装裱展陈的方式,都体现出对传统的致敬,但其精神内核却是崭新的。张爽作为一位当代诗人,其画作也表现出一种诗性:新诗写作脱离固定的形式,追捕心灵之事,张爽的每一幅画作,都是一首诗歌,一首对心灵世界探索的诗。赏阅《道德经图》,不是按照《道德经》内文的逻辑,而是阅读一本诗集,一个人精心安排的一系列的心灵表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中国艺术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