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大家的朋友圈都被谷歌AI“猜画小歌”刷屏了,一方面是层出不穷的灵魂画手,另一方面是自己普通的作画让小歌普通的猜真的很好玩。
上线一天就被疯狂刷屏,打出了上千万日活的好成绩,谷歌真的是好好的刷了一次成就感。
“猜画小歌”何以一天就能获得如此高的流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猜画小歌”的爆点之处吧。
01 “虽然我作画幼儿园水平,但它还真能猜出来诶”
这款由谷歌中国研发的首款小程序,采用了“人类画画 AI猜题”的模式。用户可以和AI组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速写。在每一轮体验中,用户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勾勒出一幅日常用品的图画(比如狗、钟表或鞋子),AI队友则需要在时间结束前猜出图画中的物体。
“猜画小歌”由来自Google AI的神经网络驱动,该网络源自全世界最大的、囊括超过5000万个手绘素描的数据群。
所以,你只需要画出关键点几笔,“猜画小歌”就能很好的提炼出重点,猜画成功。
“猜画小歌”是怎么猜到的呢?其实,谷歌AI并不是等参与者画完后再根据整幅画面来猜结果,在参与者刚刚动笔的时候,谷歌AI就已开始猜了。
研究人员通过人类涂鸦数据集中训练神经网络,让AI来理解人们在绘制涂鸦时是在何时起笔、走笔方向、何时停笔的,以便更好的理解人类的作画。
经过训练的RNN(循环神经网络)模型接收到人类绘制的涂鸦后,会生成一张类似的新涂鸦。RNN(循环神经网络)通常用来处理序列数据,在简笔画上,序列就是整个绘画过程。
因此,就算你的作画只有幼儿园水平,只要作画具备AI可抓住的细节,“猜画小歌”就能准确的猜到你画的东西。
鉴于AI的识画方式,下面透露一个游戏小技巧:在作画时从局部开始,不要一下子画好轮廓,或添加一些细节进去,就会干扰AI的判断;而是要抓住物体特征,突出关键特征。先勾勒形状,画脸先画圆圈,画微波炉先画个正方形,小歌多猜几次总能猜对。
02 “猜画小歌”爆点背后的原因
平日严肃的工作群和朋友圈突然之间已被各种“大龄儿童”的简笔画所攻占,很多人都沉浸在一款“猜画小歌”小程序里不能自拔。
“猜画小歌”作为一款简单的小程序何以如此成功?一天就完成了很多公司几个月都干不出来的成绩。
原因大概有如下几点:
页面设计简洁,思想新奇易懂
“猜画小歌”小程序的界面设计非常简洁。
用户进入到“开始作画”的页面后,系统会给一个词,例如“路灯”,用户有20秒时间作画,在这个过程中AI会根据你的画不断地疯狂猜词,搭配背景音乐,给人一种“它比你还着急”的感觉。当AI猜出图画中的物体时,就会进入下一轮。一轮游戏过后,用户的画作可以保存成图片,分享到朋友圈。
而AI和人类合作完成游戏的方式也让人感到新奇不已。
谷歌表示,开发“猜画小歌”小程序,是为了让每个人都有机会体验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的人机交互。通过‘猜画小歌’,我们可以帮助用户更好、更直观地体会和了解 AI。
牢牢抓住用户的注意力
从本质上来讲,“猜画小歌”如此成功是因为它抓住了用户的注意力,将用户和AI之间的互动完美的展现出来。不是仅仅作画这么简单,你作的每一幅画小程序都可以帮你记录,让你分享给你的朋友。
由于用户需要深度表达的诉求永远存在。你在“猜画小歌”中作的画,包含了你的奇思妙想,如果可以分享给社交网络的人,作画在某种程度上也表达了你的诉求。猜画小歌牢牢把握住这一点致使它成为继“华帝”营销时间后的刷屏事件。
低门槛的用户教育和体验
AI是社会事件的爆点。在这个BAT张口闭口闭谈数据和AI的时代里,纵使我们和AI没有半毛钱关系,也不能阻止我们对AI的好奇。
“猜画小歌”挖掘出了用户去玩这个游戏的根本诉求——记录用户画作,表达AI究竟可以做到何种地步。
“猜画小歌”表达出了你的画作都可以被集中分享,你的时间没有流失或浪费,你在尝试接触AI,这一点都不吃亏的思想。
而且,标语吸睛。“世界级的天才都在跟AI玩猜画”,你了解AI吗?如果了解的话,你应该尝试下;如果不了解的话,还犹豫什么,这就是最好的和AI接触的机会啊,你绝对不能错过。
而且,只要你进行了尝试,就会发现,诶,这个AI貌似还挺聪明的,我可以和他再玩一会儿,看看它什么时候就猜不出来我画的是什么了。这是“猜画小歌”用户体验的优秀之处。
用户裂变,好玩爱分享
“猜画小歌”20秒内就识别出各种灵魂画作的操作征服了用户,用户为它的游戏玩法买单,愿意去分享,把它推荐给他人,使“猜画小歌”仅上线一天就得以刷屏。
小程序是社交平台新流量的根据地之一。“猜画小歌”占领了流量入口,从获取用户到高效运营到产生高质量内容一键闭环,堪称优秀。
在流量迁徙的时代,“猜画小歌”可谓是帮退出中国市场8年的谷歌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03 热点背后的思考
“猜画小歌”并不是创新之举,早在2016年谷歌就已经推出了网页版猜画小游戏Quick, Draw!
Quick, Draw!和“猜画小歌”的玩法大同小异,也是在20s的时间内画出指定物体并让AI判断你画了什么。
“猜画小歌”“是Quick, Draw!的封装在小程序的大陆本土化变种。
刚发布不到六个月,Quick, Draw!就让全世界网民都沉浸其中。数百万玩家的涂鸦已经被陆续收录到手绘数据集中,并为正在开发的新神经网络训练提供样本。
所以值得警惕的是——我们是在游戏还是在为谷歌充当免费测试员。
谷歌表示,“猜画小歌”旨在让用户了解和体验AI的乐趣。小程序的开发者也表示,其实是大家想多了。为了让AI能猜大家的画作,他们已经提前给AI模型喂了大量的数据,所以除非大家的画作能达到一定量级,否则不会对AI本身造成重大影响。
事实上,用小程序上的涂鸦来丰富数据库是必然的。
在应用前景方面,鉴于该数据集可以训练机器提炼事物的抽象概念、学习动态画图过程,这就为这一技术创造了一个前景可观的应用方向:帮助艺术家迸发艺术灵感、教授学生绘画的基本技巧。
除了锻炼AI能力,猜画小歌收集的数据或许也可以有其他用武之地,比如分析一下为什么大多数人画钟表都是在3点钟。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猜画小歌”的成功为谷歌在中国发展提供了新的立足之处。微信小程序的流量入口,使谷歌可以绕过google play和苹果的App store重新接触到中国广大用户。对谷歌来讲是堪称漂亮的一仗。
喜欢本篇内容的,记得点赞!
后续刀刀会给大家带来更多更好玩的内容。
(๑′ᴗ‵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