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熊孩子”这个称呼想来大家并不陌生了,这是泛指那些惹人讨厌的孩子,常常被用来形容调皮,岁数小不懂事,无法无天,并且暂时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孩子。
那这些“熊孩子”是怎么出现的呢?小编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
一、“熊孩子”出现的背景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家长们都遗憾当年自己的童年是多么的悲惨,没什么东西吃,也没有什么娱乐,当年很多人的娱乐都只限于弹弹玻璃珠,跳跳橡皮筋这类。
为此,一方面是不想让孩子也重复自己过去的悲惨童年,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童年遗憾的一种弥补,所以对孩子都宠上了天,把孩子宠成了小公主,小王子。
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熊孩子”事件的频发,比如在电影院里大吵大闹、在公众场合撒泼打滚,像这样的情况已经可以算是最低程度的“熊孩子”了,更有甚者这些“熊孩子”可能会删掉你的存档,摔坏你的模型,划烂你的屏幕,把你的家搞得一团糟,甚至还死乞白咧地要抢走你心爱的漫画、游戏、玩偶。
二、“熊孩子”出现的成因
1.家长的“娇惯”
父母,作为孩子最早的老师,也是相处时间最长的老师,一个孩子是否会变成“熊孩子”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母的无限度“宠爱”导致的。对此,绝大多数人都有这么一个认识:一个“熊孩子”的背后一定会有个熊爸妈。
亲友,对于处在成长发育阶段的孩子而言,家长们的亲戚朋友带来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毕竟孩子除了父母与老师以外接触最多的就是亲朋好友了。
2.行为能力的失控
因为孩子本身是不成熟的,这样就容易导致孩子的行为能力超过了他的控制力。比如一个婴儿,大人不会因为他的哭闹或者打翻奶瓶生气。而熊孩子的破坏力常常趋近于成人,但是自我控制能力还是幼儿水平,这就会导致比较危险的结果了。
3.有别于大多数人的想法
当家长的宠溺、亲友的忽视,无形中就会给孩子灌输一个错误的想法,导致孩子形成一个有悖于常人的做事习惯。
比如他能欺负比他还小的孩子,也能对大人吐口水,骂脏话,拳打脚踢,因为这个世界的规则对你毫无用处,“熊孩子”做这些事情都会有父母帮他们兜着,他不会受到批评甚至有可能得到家长们的口头“奖励”。比如想要的东西不用问,不用买,直接抢过来就完事儿了,多么原始,多么直接,反正父母会帮他解决。
4.不当的情感宣泄方式
在各类报道中出现孩子砸东西、摔模型、划汽车等等情况也不算少见了,这些都是因为家长的失职没有教导孩子如何去宣泄心里的不良情绪。所以“熊孩子”今天不开心,就砸个玻璃,砸个车,扔个鞭炮,心情就舒坦了。
三、那么要怎么让“熊孩子”改邪归正呢?
1.父母能够正确的爱孩子
爱,不是毫无底线的宠溺,不是单纯物质上的富足,也不是打是亲骂是爱的偏见。在孩子眼中,父母是黑夜中的烛火,是航行中的灯塔,是指明方向的北极星。所以家长们不仅需要关注孩子成长中所需要的物质基础,也要教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否则将来当孩子自己步入社会了只会处处碰壁,摔的遍体鳞伤!
2.父母要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宣泄自己的情绪
“孩子还小,不懂事,你让着他点”,这句话想必很多人都听过吧,但是这样真的对么?
小编认为“孩子不懂事”是一个结果,并不是让着孩子的原因。而造成孩子不懂事的原因不仅仅在于他还小,还因为家长没有教导孩子如何正确的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所以才会造成之前说过的“今天不开心,就砸个玻璃,砸个车,扔个鞭炮,心情就舒坦了”这种情况。
比如当孩子悲伤了,就可以教导孩子与父母们交谈聊天,以抒发心里的不舒服。当还是愤怒了,就需要及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去运动运动、跑跑步,这样从身体的感受上带动孩子情绪上的转移,之后再通过交流的方式来平复孩子愤怒的原因。
3.从习惯开始,学会什么是规矩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就要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思想观念。
习惯可以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比如早起早睡、坚持运动等等。观念则要一步一步地形成,比如让孩子明白不说谎,遵守承诺,比如不在公共场合吵闹等等。从每一件小事开始,让孩子在小的时候就养成这样的行为习惯,长大之后再和孩子讲道理就不会有阻碍了,因为这个时候每一个道理都蕴含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也是他可以做到的。
欢迎在留言区与我们分享,你教育孩子过程中的趣事!
关注「小小计划APP」,你能看到专属于孩子的时间管理、教育、育儿的相关内容!
更多内容: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