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选第一卷,《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一文中,阐述了“党内民主问题”。引用原文如下:
“要达到这种目的,党内的民主是必要的。要党有力量,依靠实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去发动全党的积极性。在反动和内战时期,集中制表现得多一些。在新时期,集中制应该密切联系于民主制。用民主的实行,发挥全党的积极性。用发挥全党的积极性,锻炼出大批的干部,肃清宗派观念的残余,团结全党像钢铁一样。”
注意,原文阐述了团队处在不同的业务时期应当怎样有效的通过民主与集中的不同侧重的去获得更多的工作结果。主要的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生存阶段(内战时期),应当更多的执行集中制;第二阶段即大联合大发展阶段(抗日统一战线新时期),应当更多的执行民主制。

创业团队的存在,一般的是核心的初创团队成员基于共同的奋斗目标及利益共存,自觉的形成的组织。当今社会,想要取得更多的利益成就,一般的表现为基于某项业务,彼此就资源的整合而抱团形成一个初创团队。团队的领袖人物一般的为业务的主导者,他们往往具备保证初创团队关系融合,资金保障,业务获取,生产组织等一个或多个模块的绝对性资源。比如,一家互联网产品开发公司,领袖人物往往具备产品设计,融资等核心资源。为了更好的占领市场份额,获得经济收益,一般会协同产品开发人员,渠道管理人员组建创业团队,大家合力搭建一个包含产品技术团队,财务团队,商务团队等的工作平台。
那么团队搭建以后,组织目标怎么设定,核心业务策略怎么规划,就需要团队领袖更多的基于对行业的把握进行集中制的决策(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领袖人物的能力条件,在集中制条件下,领袖人物的能力水平直接决定团队的存活时长及存活质量。该内容暂且不谈,我们假设所有的能力条件领袖人物都具备)。这个时候不需要太多的民主,需要绝对的集中。因为不具备民主的生存空间及条件。初创团队想要在你死我活的市场空间中获得一席之地并站稳脚跟,就必须要求组织反应足够快速,执行足够坚定及彻底。我们可以回顾,毛教员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曾在1929年为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写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决议一文中,关于极端民主化的批判。指出了“由下而上的民主集中”对于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案执行不力削弱以至完全的毁灭党的战斗力,存在造成革命失败的风险。
集中制的民主,其路线应当怎样呢:
1,核心决策机关应该有正确的指导路线,凡事要有对应办法
2,上级要比较充分的明了下级的情况,成为正确指导的基础
3,各级团队不能太随意,一经决议就必须坚决执行
4,基层团队对于上级的指示,应当在迅速的学习,详尽的讨论后,决定执行方法。
我们俗话讲,船小好调头,在充分坚决的执行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只要保持集中制的民主领导下也可以快速的制定出迭代的指导策略规划。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力出一孔,集中优势资源围绕一个垛口冲锋。

当创业团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定的存活空间后即一定的业务规模后,我们想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则需要更多的侧重集中下的民主。因为团队需要借此培养更多的干部,激发更多的团队积极性。否则就容易造成尸位素餐,懒政怠政现象,浪费组织资源,使团队失去活力,从而丧失市场竞争力。毛教员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提出了“三三制”原则。所谓“三三制”即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组织中,人员分配上,规定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其核心的指导路线是,为保证中共的领导权,三分之一中共党员必须在质量上获得保证,通过模范工作以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在民主的氛围中接受中共的领导建议。其次,使党外的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可以很好的联系及争取及团结小资产阶级。最后,给中间派三分之一,目的在于争取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只有这个阶级的争取才能有效的推进孤立顽固派的工作。通过以上原则发展了进步势力,争取了中间势力,孤立了顽固势力,有效的保证了统一战线的稳固以达到和实现共同抗日的目的。
民主的集中制,其路线应当怎样呢
1,重量的基础上重质,通过核心成员的把握,以模范工作带动他人,把握关键决策领导权
2,发展进步人员,争取中间人员,孤立消极人员
3,调配好各层级人员的利益
创业团队发展到一定程度,团队内部之间,上下游之间,竞争主体之间一定是有机的利益共同体,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一定是主基调。只有充分的动员,和发挥组织活力,才能确保在水涨船高中实现利益最大化。

这其中带给我们的工作启示是,需要团队决策者们根据组织在不同的业务时期,执行不同的组织生活方式。其目的在于带领团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有策略有步骤的拿到业务结果,实现组织价值
以上观点欢迎大家探讨交流,共同进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