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群雄涿鹿,涌现了文武一大批豪杰,充满了热血!
如曹操一派的武将曹仁,曹洪,夏侯渊,于禁,张辽,乐进,徐晃等,文臣谋士如郭嘉、荀彧、贾诩等
刘备手下知名的武将关张赵黄马,文臣军师如诸葛,庞统,法正,马良等。
就连毫无存在感的孙吴文臣都有鲁肃、张昭、顾雍、诸葛瑾等;武将有周瑜、陆逊、吕蒙、黄盖等
这些人,勇猛善战,有的文武双全,有的算无遗策,足智多谋;甚至是中国历史上都是有名有姓,具有强大的地位。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有了这些猛将智者,魏蜀吴三家,最后居然谁也没有统一天下,反倒是论智慧论勇猛论格局在三国前期都排不上号的司马氏一族。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说到底,这几点致命的弱点拖累了这三个国家——
魏蜀吴的君主太过弱势首先说一说最强大的魏国,它囊括了整个中国北方,是三个国家中土地最辽阔的国家,然而说到君主,确实是一代不如一代。
魏武帝曹操,早年是非常强势,然而在继承人选方面确实是最失败的,若不是早年曹操好色,非要觊觎张济的遗孀邹氏,也不会被他侄子记恨,像疯狗一样追*,导致曹操最优秀的长子曹昂,为了掩护他那逃跑的老爹,就不会被张绣*害。
还有被称为神童的曹冲,因病早夭,才子曹植,更是因为酗酒这个坏毛病被曹操踢出继承人名单中。结果曹操不得已,矮子拔将军中选了曹丕做了继承人。
然而,就是曹丕这个败家子,最为崇信司马懿,从曹操手下一个丞相府小官,在曹丕继位以后一跃成为重臣,在曹叡继位时,更是一跃成为骠骑将军,位列三公。
曹丕曹睿父子,虽然资质和曹操比逊色不少,但也不弱,然而曹叡没有亲生儿子,只能在宗族里寻找一子曹芳作为继承人,曹芳为人软弱无能,毫无才干,在最后甚至眼睁睁看着曹爽九族被屠*,在若干年后连自己的大臣们都保护不好,将权力拱手让给了司马懿和他那两个儿子。
曹魏一朝就是在曹芳开始走向下坡路。随着继承人曹髦虽然有勇气,但毕竟年轻,不是年长三十岁的狡诈司马昭对手,曹髦虽然连着几次试着夺回权力,但皆以失败告终。
曹髦甚至被逼得当堂向司马昭宣战,结果被老奸巨猾的走狗贾充设计死在当街,然而最后国君曹奂继位,更是一个傀儡,有与没有都没什么区别。
而蜀汉,君主倒是很固定,刘备病逝后,一直到灭亡都是刘禅。然而刘禅却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后期更是崇信奸宦黄皓,沉溺于吃喝享乐中,就连老臣谯周劝阻几次都无果。
有这样的君主,别说是争夺天下,就是守城都是非常困难,最后果不其然,蜀汉军民都没有放弃,他这个国君倒是打了退堂鼓,听信投降派的谗言执意放弃先帝和老将们拼死打下的江山......
孙权更是一个昏聩之主,晚年的*操作直接将其父兄一手奠定下来的基业掏了个底朝天,到他的子孙,不是懦弱无能,就算崇信奸佞,最后的孙皓更是一个活脱脱的“*人狂魔”,最后的失败,意料之中。
能隐忍的司马氏曹操,刘备,孙权基本上都是司马懿的前辈,他们年老病死,正好是司马懿盛年之时,而且,在网上常说的一句话是,司马懿,熬死了曹魏三代君臣。
曹丕和曹叡虽然强势,但因为身体原因,都没能活过40岁。除了曹操,就只有这对父子才能管得住司马懿的野心,他们一死,司马懿自然放飞自我了。
而且司马懿极其会养生,传说中,他就时常做“五禽戏”,以强身健体。尤其是他极其能隐忍。
在公元234年,诸葛亮发起第五次北伐,派兵在魏军营前叫阵、辱骂、挑衅,但任凭用尽计谋甚至激怒司马懿,但司马懿稳如泰山,对于蜀汉军队的叫骂无动于衷,坚守不战。蜀军叫阵无效,情急之中,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一套女人衣裳以示侮辱,司马懿却哈哈大笑,并穿上女装,可见此人心态。
而且,司马懿在发动高平陵政变之前,为了麻痹曹爽,特意装成麻痹症长时间,居然骗过了曹爽及其亲信,而且他不打无功之仗,在曹叡死后,他的野心就开始萌生,私养死士,私造兵器,蛰伏待机十几年,最终阴谋得逞。
而且司马懿不似曹操一样,诱导儿子们争权夺利,他反倒教导自己的儿子司马昭和司马师友爱团结,司马师也继承了司马懿不凡的政治眼光,及时识破曹芳、夏侯玄、张辑等人的夺权政变,而司马昭更是几次看破曹髦的心计,不因曹髦年幼就放松警惕。在兄长司马师病逝后,及时补位,不给曹髦一丝一毫的机会,导致曹髦的计谋失败。
而司马氏的隐忍,就连诸葛亮都不能比较,隐忍并能及时抓住时机,这是司马氏晋朝笑到最后的原因。
如果曹魏不能及时扼制司马氏野心,那么蜀汉和孙吴就更不可能击败附身强大曹魏的司马氏了。
收买英才的能力司马懿能够诱使大将郭淮、孙礼等人的效忠。为了培养政治势力,不惜和重臣满宠、诸葛诞、夏侯尚、王朗等结为亲家以培植势力。
甚至诸葛诞、蒋济等名臣都是司马懿的亲信。
灭蜀汉的著名大将邓艾和著名大臣钟会就是司马懿一手提拔起来的。
说句题外话,重臣陈群发明了九品中正制,就是引导天下士族归附,而司马懿更是把这个制度发挥得炉火纯青,因此才有将自己的子女统统送给重臣们结为亲家来拉拢他们的举动。
而蜀汉地势偏僻,土地狭小,很难再引导士族们归附了,加上蜀汉人口因为战乱、疾病,人口极度减少,因此他们人才凋敝,后继无人,除了年纪不小甚至接近年老的姜维、廖化、张翼,无人可用。
而孙吴因为统治者们的无能昏聩,不思进取,没有夺天下的志向,加上司马氏高平陵政变,拿到权力,真正实现了魏武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把魏天子牢牢握在手中,加上平了淮南三叛,威望越来越高,凭着司马氏积攒下来的名声,人才都纷纷逃往曹魏晋朝。
地理的客观因素当时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仍然在北方中原一带,经济、军事、人才方面都远远超越蜀吴俩个国家。
而且司马氏建立晋朝领导统一的时候,正是汉族比例弱于异族的历史时期,因为生存原因,加上曹魏时期曹操征乌桓,孙权诸葛恪时期征山越,诸葛亮降服南蛮,姜维时期王嗣驯服北疆羌族,使得异族人口纷纷归于华夏,而且很多内迁到中原重要地区,关中异族半数,异族聚居区离首都洛阳仅三天路程,所以民族团结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甚至是中国统一的基础,
而司马氏甭管使用什么样的方法,使得司马昭北征沙漠消除了草原南侵危险,司马炎总体也能压制中原异族分裂叛乱,而且司马氏势力如邓艾能够冒风险克服川地崎岖山道这样易守难攻的地形,南方更能破了孙皓所谓的铁索长江阵,并能让北方士兵客服水上晕眩、水土不服的毛病,所以这就是司马氏能顺利统一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