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德三年(620年)九月至显庆二年(657年) 唐与突厥战争
唐武德三年(620年)九月 突厥攻唐凉州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三月 唐击突厥石州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四月 唐击突厥雁门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五月 唐李叔良击突厥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八月至九月 突厥攻唐代州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九月 唐杨师道击突厥之战
唐武德五年(622年)三月 突厥与高开道、苑君璋合兵攻打雁门之战
唐武德五年(622年)四月 突厥攻唐新城之战
唐武德五年(622年)五月 唐击突厥忻州之战
唐武德五年(622年)六月至贞观九年(635年)五月 唐与吐谷浑的战争
唐武德五年(622年)六月 唐李长卿击吐谷浑之战
武德五年(622年)八月 吐谷浑攻唐岷州之战
唐武德五年(622年)八月至九月 唐击突厥汾州、三观山之战
唐武德六年(623年)六月 突厥攻扰唐边之战
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至唐亡(907年) 唐与吐蕃战争
唐武德六年(623年)六月 岷州之战
唐武德七年(624年)二月至五月 唐平蜀中僚人叛乱
唐武德七年(624年)六月 唐平泷、扶二州僚人叛乱
唐武德七年(624年)六至七月 唐蒋善合击吐谷浑之战
唐武德七年(624年)八月 五陇坂之战
唐武德八年(625年)四月 唐击睦伽陀所引突厥军凉州之战
唐武德八年(625年)六月 唐反击突厥的作战
唐武德八年(625年)七月 唐击睦伽陀且渠川之战
唐武德九年(626年)三月 唐平眉州山僚叛乱
唐武德九年(626年)三月 唐击突厥凉州之战
唐武德九年(626年)四月 唐与突厥硖石之战
唐武德九年(626年)七月 唐柴绍击突厥秦州之战
唐武德九年(626年)八月 泾阳之战
唐贞观二年(628年)正月 唐退吐谷浑岷州之战
唐贞观三年(629年)十一月 唐击突厥河西之战
唐贞观三年(629年)十一月至四年三月 唐灭北突厥之战
唐贞观五年(631年)四月 唐平斛薛部叛乱
唐贞观五年(631年) 冯盎平僚人叛乱
唐贞观六年(632年)正月 唐平静州僚人叛乱
唐贞观六年(632年)三月 吐谷浑攻兰州之战
唐贞观七年(633年) 牛进达平僚人叛乱
唐贞观七年(633年)至八年 张士贵平僚人叛乱
唐贞观八年(634年)六月 唐段志玄击吐谷浑之战
唐贞观九年(635年) 唐击党项羌之战
唐贞观九年(635年)闰四月 唐击吐谷浑之战
唐贞观十二年(638年)二月 齐善行平僚人叛乱
唐贞观十二年(638年)八月 霸州山僚叛乱
唐贞观十二年(638年)八至九月 松州之战
唐贞观十四年(640年) 唐灭高昌之战
唐贞观十五年(641年)十二月 唐击薛延陀之战
唐贞观十六年(642年) 唐击西突厥伊州之战
唐贞观十八年(644年)九月 唐击焉耆之战
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年)至高宗总章元年(668年) 唐与高丽战争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 唐太宗攻高丽之战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至二十年 唐灭薛延陀之战
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 唐攻龟兹之战
唐永微二年(651年)七月至三年 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反唐之战
唐显庆元年(656年)八月 唐程知节击西突厥之战
唐显庆二年(657年)闰正月 唐灭西突厥之战
唐显庆四年(659年) 乌海东岱之战
唐显庆五年(660年) 唐灭百济之战
唐显庆五年(660年)至光启年间(885—887年) 唐与契丹、奚等之战
唐龙朔元年(661年)至二年 平壤之战
唐龙朔二年(662年)三月 唐与铁勒天山之战
唐龙朔三年(663年)八月 唐倭白村江之战
唐乾封元年(666年)至总章元年(668年) 唐灭高丽之战
唐总章三年(咸亨元年,670年)四月至八月 唐与吐蕃大非川之战
唐咸亨元年(670年)至仪凤元年(676年) 唐与新罗战争
唐上元三年至仪凤二年(676年—677年) 吐蕃攻扰鄙、廓、河、芳、叠等州 唐仪凤三年(678年)正月至九月 唐与吐蕃青海之战
唐调露元年(679年) 裴行俭破西突厥之战
唐调露元年(679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 唐与突厥朔州、黑山之战
唐调露二年(永隆元年,680年) 唐击吐蕃河源之战
唐永隆二年(开耀元年,681年)五月 唐击吐善良非川之战
唐永隆二年(681年) 裴行俭攻伏念之战
唐永淳元年(682年) 唐与突厥云州之战
唐水淳元年(682年) 唐娄师德击吐蕃河源之战
唐永淳元年(682年)至永昌元年(689年) 骨笃禄攻唐之战
唐武后垂拱二年(686年)九月 唐与突厥两井之战
唐永昌元年(689年)七月 唐与吐蕃寅识迦河之战
唐长寿元年(692年)十月 唐破吐蕃安西之战
唐延载元年(694年)二月 唐击吐蕃冷泉之战
唐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三月 唐与吐蕃素罗汗山之战
唐武后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五月至七月 黄麞谷之战
唐武后神功元年(697年)三月 东硖石谷之战
唐久视元年(700年)闰七月 唐破吐蕃凉州之战
唐长安二年(702年)十月 吐蕃攻茂州之战
唐景云三年(712年) 唐奚冷陉之战
唐开元二年(714年)七月 唐与契丹滦水谷之战
唐开元二年(714年)八月至十月 唐破吐蕃武街之战
唐开元四年(716年)二月 唐破吐蕃松州之战
唐开元十年(722年)九月 唐援小勃律击吐蕃之战
唐开元十五年(727年)正月 唐破吐蕃青海之战
唐开元十五年(727年)九月 吐蕃攻唐瓜州、长乐之战
唐开元十五年(727年)十月 唐与吐蕃瓜州之战
唐开元十六年(728年)七月 唐破吐蕃渴波谷之战
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八月 唐破吐蕃祁连城之战
唐开元十七年(729年)三月 唐袭吐蕃大同军之战
唐开元十七年(729年)三月 唐与吐蕃石堡城之战
唐开元十八年(730年)六月至二十年三月 唐攻契丹之战
唐天宝六载(747年)七月 唐与吐蕃积石军之战
唐天宝六载(747年)七月 唐击小勃律之战
唐天宝七载(748年)十二月 唐与吐蕃青海之战
唐天宝八载(749年)六月 唐与吐蕃石堡城之战
唐天宝九载(750年) 唐破吐蕃树墩城之战
唐天宝九载(750年) 唐破石国之战
唐天宝年间至唐末(750—875年) 唐与南诏战争
唐天宝九载(750年) 南诏攻云南之战
唐天宝十载(751年)四月 唐与南诏泸水之战
唐天宝十载(751年)七月 唐与大食怛罗斯之战
唐天宝十载(751年)九月 唐与契丹土护真水之战
唐天宝十二载(753年)八月 唐收复九曲之战
唐天宝十二载(753年) 唐击大勃律之战
唐天宝十三载(754年)六月 唐与南诏太和城之战
唐至德元载(756年)九月 南诏攻剑南之战
唐至德元载(756年)至大历年间(766—779年) 吐蕃入侵河西陇右
唐广德元年(763年)八月至十月 吐蕃入侵长安
唐广德二年(764年)八月至十月 唐吐邠州之战
唐永泰元年(765年)九月至十月 奉天、灵台之战
唐大历八年(767年)九月 唐吐灵州之战
唐大历八年(773年)八月至十月 唐吐灵、宜、盐、百之战
唐大历十年(775年)九月 唐吐义宁之战
唐大历十三年(778年)正月 唐回阳曲、羊武谷之战
唐大历十四年(779年)十月 剑南、西川之战
唐贞元二年(786年)八月至十二月 唐吐汧城之战
唐贞元二年(786年)八月至十二月 吐蕃入侵陇州
唐贞元十年(794年) 南诏吐蕃神川之战
唐贞元十七年(801年)七月至十二月 维州之战
唐贞元十八年(802年)正月 唐破吐番维州之战
唐太和三年(829年)十一月 南诏入侵东西川之战
唐太和五年(831年)九月 牛李维州事件
唐会昌二年(842年)八月至会昌三年(843年)正月 唐破回鹘乌介可汗之战
唐大中五年(851年)至咸通七年(866年) 张义潮收复河西
唐大中十三年(859年)至咸通四年(863年) 交趾之战
唐咸通十年(869年)十月至十一年(870年)二月 成都之战
唐朝前期,国力鼎盛。
涌现出来的良将名臣无数,大多数对外战争都能取得胜利,而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则是衰落的导火索,当时唐朝对外征战的主要对手都是少数民族,除了黑衣大食。而与黑衣大食的恒罗斯之战更是让都护府精锐损失殆尽。最大的敌人就是吐蕃,与吐蕃的战争基本贯穿了唐的整个历史。
您好!
在北方: 征服了当时称雄世界,让欧洲人哭爹喊娘的突厥人!结果被李靖的3千铁骑打的突厥人心甘情愿的奉中国皇帝为天可汗,连突厥领袖可汗被俘后都愿意终身为奴为仆。从此蒙古大草原、整个中国东三省、整个外兴安岭、库页岛都归入了中国版图,中国在这些地方设立了都护府进行统治。
在海上:保护朝鲜,抵抗日军侵略的战役中唐军焚烧日军战舰400艘,揍得倭奴屁滚尿流,满地找牙,从此朝鲜半岛的政治地位相当于中国的郡县。倭奴国也明白了中国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是不可挑战的,从此年年进贡,虽然名义上中倭地位是平等的,当时日本的使者到了中国要以三跪九叩的大礼觐见中国皇帝。
日本的天皇也在中日国书信函中自称东海蛮夷倭奴国臣下,百叩中华天朝大皇帝,以此来讨好中国。
在西域: 3万唐军征服西域十几个国家,唐军兵锋越过葱岭,逼得大食帝国拱手让出西域,以2万人的兵力、没有后勤、劳师远征、客地作战、语言不通、没有情报的绝境中与阿拉伯军队25万人以逸待劳、后勤充足的精锐部队抗衡,而且仍然一度压制阿拉伯军团,连续半个月不分胜负。阿拉伯军队损失过半,强大的军力威慑者西域十几个国家包括号称强大的阿拉伯大食帝国!
在西藏:
抵御吐蕃进攻,藏族领袖松赞干布时期吐蕃军力非常强大,几乎没有败过。本来松赞干布想迎娶唐朝公主,但是语气不够客气,没有称臣,而且使者没有按照中华天朝礼节三跪九叩,结果被唐太宗拒绝了。松赞干布头脑发热,进攻唐朝,还狂妄的说要在长安的大明宫举行婚礼!结果开战后的第7天,唐军一次夜袭,十几万吐蕃精锐部队全军溃退,吐蕃军被俘无数。粮草辎重、车马全都被唐军缴获。松赞干布也差点送命。至此松赞干布彻底明白,中华大唐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已经不可动摇,自请称臣,遣使赔罪,还向长安方向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后来,这才有了文成公主入藏。后来:松赞干布在给唐朝唐太宗的国书中一概称自己为:臣婿,称唐太宗为父皇。松赞干布自己也身穿汉服、学汉语。这就标志着:这个亚洲第二强国已经向中国屈服了。
南越:也就是越南,这没什么可说的,基本几千唐军一打,蛮夷集体投降。
这个时候,中国发明的机械战船,唐朝海军征服了南海,从此南海成了中国海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此外:唐朝还灭了位于丝绸之路咽喉部位高昌、和云南地区的强国南绍,然后又征服了海南。
为了保证贸易优势还征服了阿富汗地区。和西伯利亚的大部。
纵观整个中华大唐的战争史,打的全是当时世界上一流的强国,而且保证了全胜的战绩!!!真的是名副其实的威武天朝!不像倭奴,谁窝囊欺负谁。更不想今天的世界第一强国美国,欺软怕硬。谁弱小打谁。
不怕告诉你,中国的一个外交使者王玄策还用了7000唐军差点灭了古印度,原因是印度人抢劫唐军的贸易车队,扣押外交使者还拒不道歉。后来唐朝军队灭了北印度和中印度,要不是南印度的统治者识时务,紧急道歉、赔款。整个印度都会被中国吞并。后来玄奘去印度留学,印度人你一听中华大唐来的留学生,差点给玄奘大师跪下。
给你个倭奴精心查阅大量资料、实地考察绘制的唐朝版图。并且给你个链接附中国外交官王玄策攻打印度的大概过程,后来印度王公知道错了,赔偿璎珞、珠宝、3000箱、黄金50000两、大象50头,唐朝这才罢兵。由于天气、后勤原因,停战几个月后,唐军全部撤回国内。但是这段历史被多数人遗忘了。
兄弟, 我全是手写的,累死了。本来是想放入我空间的,看你问了,给你吧。说话算是加分啊。呵呵,我有点小气了,别见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