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想象的“矫情文学”,魔道相争的“反矫”小组

自我想象的“矫情文学”,魔道相争的“反矫”小组

首页传奇手游魔道幻想超变更新时间:2024-04-16

“矫情文学”又称“咯噔文学”或“缱绻文学”,指堆砌空洞的华丽修辞去拼凑出不知所云的作品。如果说矫情文学是创作者对自我想象的麻痹,那反矫文学则努力撕破想象的滤镜,重新将其拉回现实世界。本文作者讲述了两大阵营的对抗故事,来看看本文吧。

「书写矫情文学的文字很轻,却锋利得可以刺伤每一颗期待坦诚对话的心。」

“矫情文学”又称“咯噔文学”或“缱绻文学”,指堆砌空洞的华丽修辞去拼凑出不知所云的作品。这类作品大多带有“无病*”的印记,并且常常会以金句包装的方式广泛流传在赛博空间中。

图片内容:对咯噔文学的定义

代入年龄特点,便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由此便诞生了豆瓣矫情文学品鉴小组。该小组自19年创建以来一直保持着活跃态势,通过吐槽各类矫情作品,形成属于自己的社群风格。

当下矫情文学的发展有其独特的历史根源和脉络,其背后映射的是时代背景下创作者和消费者们思想观念的变迁和发展。

矫情文学的历史依托于矫情文学的创作类型,而矫情文学主要有两种创作类型。第一种是“咬文嚼字”型,即通过词不达意的修辞不知所云地讲述一通,精简下来可能只是一句“我分手了”。

图片来源:豆瓣矫情文学品鉴小组

另一种则更加隐蔽,仍然通过套用一些名诗古文,但是将作者自己或作者创作的主人公描述为残酷现实里的红颜薄命,由此感时伤怀,不得不写此作品。

纵观能够发现矫情文学实则早已通过其他的形式存在于社会发展中。从饶雪漫、安妮宝贝等早期青春伤感文学作品出发,郭敬明横空出世将青春伤痛文学推向高潮。

图片内容:《小时代》塑料姐妹花

当互联网介入后,火星文等非主流作品成为矫情文学的代名词,而后又出现了以古风文学为代表的独立支系并留存至今。当下,矫情文学已经走向炉火纯青甚至工业化生产,由此诞生的反矫情小组也在对矫情文学的吐槽中展开了一场魔道之战。

回到矫情文学本身,创作者在书写这类作品时究竟出于怎样的期待?反矫小组成立后,又该怎么去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被扣以“浪漫”的矫情文学,被困在自我想象的创作者

从表面上看,矫情文学是“浪漫”的。

不论是“夜阑卧听风就是雨,铁马是你,冰河也是你”的爱情名句还是“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网抑云必备评论,矫情文学的创作必须配以华丽的词藻修饰,给读者尽管看不懂但仍然受到震撼的感觉。

图片来源:豆瓣矫情文学品鉴小组

(国家本名斯里兰卡且近期*)

但这样的浪漫是剥离语境且与现实激烈脱节的,这也是矫情文学会受到批判的底层逻辑:这些矫情文学创作者们生产的内容明明架空现实,不合逻辑,他们却仍然囿于自己打造的完美幻想,并流露出他人不懂的炫耀意味。

矫情文学的创作者们通过断章取义的华丽修辞将自己的生活描述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苦难反抗者,并将其中的不合理现象美化为“浪漫”。显然,创作者们通过打造自己的幻想茧房将自己对个体的想象和生活的想象嵌入其中,仿佛使用这样的文字便走进了原作的心房,自己也大抵成为了书中的主人公,在残酷现实中体验着人间疾苦。

图片来源:豆瓣矫情文学品鉴小组

可以看出,纵然矫情文学的表现形态五花八门,其背后承载的情感意义是相同的。不论是将文学作品带入现实,还是将现实生活中的自己置于作品中,其背后都是创作者们对“理想”自我的想象,借这样的想象创作者们填补自己内心的情感缺口,完全沉浸在理想化的乌托邦剧情中。

图片来源:豆瓣矫情文学品鉴小组

但在浏览大多数矫情文学的过程中能够看出矫情文学的创作者们往往是对于“强者地位”与玛丽苏文学的一种想象。

不论是面对两性关系还是亲属关系,创作者们意在将自己打造为独宠的“天之骄子”。或是通过设定一个没落皇族的人物背景表现主人公在与苦难抗争过程中的开挂逆袭;或是直接将主人公描述为会八国语言的高知霸总,并在行为中穿插一些英语表达来彰显自己的文化身份。

图片来源:豆瓣矫情文学品鉴小组

但不论哪一种角色设定与剧情发展,其背后都是创作者自身想象的文字具像化,透过这些文字回窥创作者本身,实则是这些作者对幻想关系的渴望,以及其背后现实关系的缺失。在理想与现实难以弥合的巨大沟堑下,创作者们在自我打造的甜蜜味蕾中磕糖,将现实中错位的双边关系带入矫情文学中,以自我视角下的有限目光满足自己的想象。

图片来源:豆瓣矫情文学品鉴小组

可以看出,矫情文学的创作在底层逻辑的建构中便有偏差。创作者们完全从自我想象的视角出发,以“掩耳盗铃”式的创作方式脱离于现实,并在愈加浓厚的自我滤镜和被信息茧房所笼罩的社群中更加偏执。

在铜墙铁壁构建的想象围城中,矫情文学的创作者们自愿被困在“楚门的世界”中,而摄像头外的反矫者们通过吐槽来凝视着这些矫情文学的创作者们。但在这样一种审视与被看见的倾斜关系中,矫情与反矫情如何平衡彼此之间的话语边界。

书写文艺的词句,就算矫情了吗?

二、矫情与反矫情:魔道之间的轮番混战

矫情对应的空洞无物与反矫情所追求的“为事而作”自古代以来便争论不休。以咏物为代表的宫体诗是六朝文学雅俗趋势下的新产物,但因内容贫乏,无所寄托,只讲究词藻与对偶,自然遭到后代文人的批判。而后,从初唐陈子昂批判文学自晋宋以来“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到唐宋古文运动对骈体文词藻华丽的“拨乱反正”,矫情与反矫这一魔道双方便一直处在争论中。

图片内容:萧纲《和湘东王名士悦倾城诗》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强调“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点出文学创作的核心逻辑。矫情文学的大多创作自然是言之无物,空有其表,但若将矫情文学完全批判,便是一种对文学本意的“拨乱反正”吗?

显然,矫情文学剑走偏锋的地方在于不合时宜的金句引用以及不切实际的文章逻辑。换言之,矫情文学的问题在作稿本人而非文学本身的写作方法。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解释道“设有言而非志,谓之矫情;情见于声,矫亦可识。”强调情依托文而展现,亦说明文章的重点在于抒发本义,而非创作者强行嫁接别人的词句不知所言,但这样的矫情之言可被轻易识破,今天反矫小组的成立也可见一斑。

因此在批判反矫文学时不应将创作者意图借用的文学手法一同打倒,正如作为“城市文学”的宫体诗反映南朝市井气息的发展,花间派词人轻柔艳丽的写作风格同样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批判矫情文学是为更好地回归本意的表达,但批判之余仍然不应忽视其背后所映射的时代背景。

图片来源:豆瓣矫情文学品鉴小组

此外,批判矫情文学在一定意义上是对简朴而务实表达的渴望。在矫情文学对双方情感磨损的过程中,人们更加希望简单而直接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当下,线下社交障碍逐步成为社交中的普遍现象,人们的表达和沟通正在迁移到赛博空间中。

“线下唯唯诺诺,网上重拳出击”贴切地描述了当下年轻一代的社交状态,因此网友们也更加珍惜网络中坦诚、直白的对话。但矫情文学让简单的诉求复杂化,让本简单的关系维系变成摸不着头脑的密码破译。

矫情文学为每一句简单的表达添加砝码,压垮每一个轻薄的文字,也压倒每一段本可以简单维存的关系。

书写矫情文学的文字很轻,却锋利得可以刺伤每一颗期待坦诚对话的心。

图片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

在矫情文学演化和发展的今天,反矫小组的成立在对简单表达的渴望外同样带有了批判和讽刺的味道。相比于魔高一尺的矫情文学,道高一丈的反矫小组通过改写、批判矫情文学为这一小组注入了社会意义。

图片来源:豆瓣矫情文学品鉴小组

如果说矫情文学是创作者对自我想象的麻痹,那反矫小组则努力撕破想象的滤镜,重新将其拉回现实世界。固然人们需要在短暂的甜蜜想象中抽离现实,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跳脱出自我的回音室重新踩踏地面。

一段简单的关系不需要华丽的词藻堆砌,更不需要自我美颜的想象滤镜。从现实语境中捕捉真实的关系,是停笔矫情文学最好的解药。

但倘若完全将矫情文学驱逐打灭,倒也显得过于极端。

当下的矫情文学从创作者出发大体可以归并为两类。第一类是完全抽离于现实的胡编乱造,这类矫情文学需要批判和拨正。第二类是不符合年龄的强行抒情,这类矫情文学大多现于年轻一代身上,表现为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

图片来源:豆瓣矫情文学品鉴小组

如果拨回时针,可以发现许多网友都曾在自己的QQ空间书写过类似的矫情文学。

因此,抛去矫情文学的偏见色彩,其背后实则也是年轻一代轻狂、自信的性格展现。正是因为没有切身经历过生活的波澜和苦难,才能毫无忌惮地将自己放置在世界的中央,异想天开地书写着不合逻辑的矫造之语。

此后当真正对《人间失格》有所感慨时,或许还会怀念曾经无所忌惮地说出“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年少模样。

公众号:知著网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nPniwyAibnhVaLbkIX1aQ

本文由 @知著网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