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2023年,我在泪光闪动中感受祖国的温暖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2023年,我在泪光闪动中感受祖国的温暖

首页传奇手游名扬沙城2023更新时间:2024-04-26

我在现场,记录瞬间,成为历史。

从2019年开始,我们开设了“我在现场”栏目,以新华社记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贵采访经历为内容,讲述他们在重大新闻事件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想。

2023年,他们践行“四力”,从“一带一路”的重点工程到沿着长江、黄河、长城进行深度调研;从巴以冲突的现场到进入刚刚发生政变的非洲国家;从北极圈里“冰上丝绸之路”的重点项目到大湾区热火朝天的基建工程;从神舟飞船的发射、回收到“中国天眼”的成果爆发和运行维护;从京津冀严重水害到积石山地震灾区的生命救援;从世锦赛、亚运会、大运会的国际赛场到“村超”、“村BA”这样的乡土赛事;从接力守护烈士英灵半个多世纪的父与子到为残障儿童免费送教上门的乡村教师父女……

他们凝固新闻的瞬间,记录历史。

从2024年1月1日起,“我在现场”栏目陆续播发多位新华社摄影记者在2023年的精品力作和照片背后的故事。希望他们的作品和讲述,能带给您希望与力量。

“祖国”,一个温暖的词汇。在一些特殊的瞬间,有些人,有些事,总会在不经意间触碰到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我们眼中噙满泪水,感念祖国。

这一年,总有一些这样的瞬间打动我,有一些闪动的泪光,定格于我的镜头。这泪光中,折射出来自于祖国的温暖。

守护英雄 无语凝噎

晚春四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老219国道(新藏线)的零公里处——新疆叶城县,没有浪漫的草长莺飞,每天只有沙尘光顾,空气里都是一股土腥味儿。我参加行进式调研报道“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新疆段的采访,来到叶城县烈士陵园,听守墓人艾尼瓦尔·艾买尔讲述他的故事。

这座不大的烈士陵园,安葬着200多位英烈,在艾尼瓦尔和父亲两代人几十年如一日的接力守护之下。

53岁的艾尼瓦尔总是天不亮就开始清扫烈士陵园,这里安葬着他的父亲和父亲的战友。父亲去世前交代过,一定要照顾好这些烈士。

艾尼瓦尔出生没多久就随父母住进了烈士陵园。我猜想,这样的坚守一定枯燥、辛苦,且清贫,但艾尼瓦尔却不以为然:“这算啥苦,他们才是真的受了苦,都是为了国家、为了党、为了人民。他们牺牲的时候那么年轻,跟我的孩子一样大,我也心疼啊!”艾尼瓦尔嘴唇颤抖,哽咽着再说不下去,他随手抓起抹布,继续擦着墓碑上的灰尘,久久不愿开口,我看到他沧桑的眼里闪动着泪光。

↑2023年4月16日,艾尼瓦尔·艾买尔在新疆叶城烈士陵园擦拭墓碑。

也许有人无法理解父子两代人的“执念”,无法做到感同身受。艾尼瓦尔告诉我:“我爸爸和他的战友并肩作战、出生入死,爸爸的战友牺牲了,他要一辈子陪在他们身边才安心。爸爸不在了也要埋在他们旁边,还嘱咐我要继续陪好他的战友们。我懂我的爸爸。”艾尼瓦尔说,他要一直干到走不动,将来还会让他儿子接好他的班。

那一刻,我似乎也懂了他们坚守的意义,无言的墓碑见证着一份厚重的承诺,也记载了一段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艾尼瓦尔眼底闪动的泪光,那是对英烈的深切缅怀和敬仰,对祖国至忠至诚的信念,这份情怀也化作了无形的家风,在这个小家中一代又一代自觉接力。

↑2023年4月16日,在叶城烈士陵园,艾尼瓦尔·艾买尔(右四)为小朋友讲述英雄事迹。

在采访艾尼瓦尔的过程中,我一次次为他真挚的家国情怀而感动落泪。他的话不多却很质朴,有时就是反反复复那几句——“他们都是为了国家、为了党、为了人民。我做这点事情不算啥。”我也总是站在稍远一些的位置,用长焦镜头安静地记录着他的一举一动,尽量不去打扰他对英烈的默默守护。

采访报道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报道组几名同事不约而同地想要为艾尼瓦尔和他守护的英烈做些什么,于是我们随艾尼瓦尔一起去苗圃,购买了几棵柏树苗,拜托他栽种在陵园里,也算是我们对他和英烈的敬意。

↑2023年4月16日,艾尼瓦尔·艾买尔在查看自己父亲墓旁的树苗长势。

来到父亲艾买尔·依提的墓碑前,艾尼瓦尔喃喃自语:“爸爸您放心,您的战友我照顾得好好的!”

松柏常青,英魂永存。那一刻,艾尼瓦尔眼底的泪光,是对烈士的敬,对祖国的爱。“祖国”这个词汇温暖地驻在艾尼瓦尔的心底。

英雄归来 潸然泪下

2023年7月29日至8月2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北京市遭遇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灾害。门头沟区、房山区等地受灾严重。这场强降雨导致丰台至沙城铁路(丰沙线)发生严重水害,K396次、Z180次、K1178次三趟列车被困门头沟山区。

Z180次列车于7月28日19时15分从乌鲁木齐站始发开往北京西站,本应在7月30日9时55分正点抵达,但却因暴雨灾害,在7月30日中午被迫停在了门头沟区域内的安家庄站。

为确保旅客生命安全,列车乘务人员将旅客转移至门头沟安家庄村,乘客中有80岁的老人、身怀六甲的孕妇、40多名研学团的孩子……接下来的几天滞留期间,全体乘务人员坚守岗位、无惧风雨、担当奉献,确保了913名滞留旅客全部安全返程。

虽然我无法抵达现场记录那些艰难的日日夜夜,但从不断更新的报道中,我努力去了解他们共同煎熬的四天三夜,暴雨、饥饿、失联……时刻在侵袭这些受困的人。

终于,救援人员在8月1日下午打通了生命救援通道,把食品和药品等紧缺物资送到了乘客手中。8月3日凌晨,最后一批滞留旅客乘转运客车顺利抵达北京丰台站。他们平安了!

↑2023年8月7日,在乌鲁木齐站,Z180次列车乘务人员家属迎接亲人归来。

8月7日,英雄的乘务组将返回乌鲁木齐,他们的家人、同事等前往乌鲁木齐站迎接“英雄班组”。接到采访信息之后,我带了两部机身,搭载24-70毫米及70-200毫米的两支镜头,以便我在现场能快速地切换适合的焦段。前往火车站的一路上,我试图去体悟乘务人员与家属之间的那种企盼和深情,考虑着应该记录下怎样的画面,脑海里预判我可能遇到怎样的情景。

然而一切想象中的感同身受都是苍白的。

当我来到站台,家属们已经早早就站在那里等候了,人们低声交谈,眼神中都是焦急的盼望。随着汽笛声响起,火车缓缓驶入站台。列车停稳之后,乘务组全体工作人员陆续走下车,迎接的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2023年8月7日,在乌鲁木齐站,Z180次列车乘警长张威流下激动的泪水。

列车员紧紧抱着女儿亲吻时泪花闪烁,乘警与未婚妻重逢时潸然泪下……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画面,让我停不下手中的快门,远远地用长焦镜头记录下这些瞬间,相机背后的我也早已热泪盈眶。

其实我根本无法想象出“英雄班组”在受困且失联的几天内,是否感到过害怕和恐慌,是否想到过有可能无法再与家人重逢。他们也是家中的父亲、儿子、母亲、女儿……但在那样的危难时刻,他们冒着危险挺身而出,为所有人的希望去拼搏。

我想,让“英雄班组”坚守的力量和信念,一定是来自于国家给予的底气。灾害发生后,中国各路救援力量,迅速集结,投入抢险救灾,携手保护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冲入洪流救人、转移安置受灾群众、抢修受损设施……他们闻“汛”而动,全力施救。

灾害无情,人间有爱。那一刻,亲人重逢时的泪光,是对救援力量的感恩,对祖国的爱。“祖国”这个词汇温暖地护佑着每一个华夏儿女。

英雄远去 触目伤怀

初秋时节,“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迎来送往热情的游客。71岁老人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的家中,前来参观慰问的各地游客也是络绎不绝。老人是“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的父亲,这处安静的院落是拉齐尼生前的家。

2021年1月4日,为解救落入冰窟的孩子,41岁的拉齐尼不幸英勇牺牲。拉齐尼牺牲之后被国家追认为烈士。

英雄牺牲后,70多岁的老父亲和家人仍旧住在这个小院里,一家人依然把这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如当年模样。如今这里也是拉齐尼的纪念馆,每天都会有人前来参观学习,巴依卡老人会亲自给大家讲述他们一家三代人守边护边的经历,也会紧紧握住大家的手,感谢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

我和报道组一同前往巴依卡老人家中采访的那几天,每天都能见到巴依卡老人为参观者做介绍,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骄傲和自豪。

↑2023年9月4日,巴依卡老人在整理儿子拉齐尼生前的照片后摘下眼镜擦拭眼泪。

然而,就在那一天傍晚,老人落泪了。

当参观的人群逐渐离去,巴依卡将儿子生前的物品重新整理摆放好时,忽然忍不住落下泪来,但老人也只是背过身摘下眼镜用手背悄悄擦拭泪滴。我甚至不敢多看几眼这样的背影,在老人回过身时,匆匆按了几下快门便收起了相机。

这位塔吉克族老兵内心是悲怆的,因为他失去了心爱的儿子;但他内心也是自豪的,儿子是因为救人而光荣牺牲的英雄!在拉齐尼出事的当天,巴依卡曾说:“其实,拉齐尼救人我并不意外,只是觉得无比痛心,我的儿子就这样离开了。但他救了落水儿童,做的是一件好事。拉齐尼从小就喜欢帮助别人,见不得别人有困难。”

↑2023年9月4日,巴依卡老人在摆放儿子拉齐尼生前的照片。

如今,被称为“帕米尔雄鹰”的英雄拉齐尼虽已离去,但是他们一家三代的爱国奉献精神仍然在高原上常驻,戍守边疆的一代代“雄鹰”还将接过祖辈的接力棒,守卫祖国山河。

英雄已逝,精神长存。那一刻,巴依卡老人眼角闪动的泪光,是对亲人的念,对祖国的爱。“祖国”这个词汇温暖地托起了千千万万只振翅高飞的“雄鹰”。

回想这些年来,我总会在采访中遇见泪光闪动的瞬间,令我动容。泪水是人们情感表达的极致,它有时无声却极具震撼力,传递着强烈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在这些泪光中,我看见了无私高尚的奉献精神,读懂了真挚厚重的家国情怀。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提升和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祖国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也在不断增强。能够通过照片的形式凝固下这些泪光闪动的瞬间,我是幸运的,但我更希望人们能够理解其中的情感,从中感受到每一个平凡的人对祖国的热爱。

2023年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画上句号。安静的雪夜里,我知道还有人在严寒中守护着一方温暖,还有人依然坚守在抗震救援一线。在这个深夜,当我写下这些文字,我也一次次被记忆中这些泪光打动,泪流满面。稍纵即逝的点点泪光背后,是一朵朵奔腾的小小浪花,它们终将汇聚成时代前进的大江大河、社会进步的磅礴力量。

策划:兰红光

统筹:鱼澜、费茂华、周大庆、刘金海

记者:王菲

编辑:张善臣、尹栋逊、徐嘉懿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