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完成一场延续69年的相遇

用青春完成一场延续69年的相遇

首页动作格斗崩坏3拂晓荣光更新时间:2024-06-03

■本报记者 范 离 通讯员 王淑叶 张 震

图①:“鸡雄山阻击战斗英雄连”官兵进行实战化训练。韩 亮摄

图②:阅兵训练场上,擎旗手向文凝视战旗。

图③:“鸡雄山阻击战斗英雄连”官兵组织训练。唐瑞杰摄

一个连队,就是一座战斗堡垒。一面战旗,就是一部微缩军史。

建军93年来,我军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战场上涌现出一大批荣誉功勋连队。它们拥有一个个比数字番号更如雷贯耳的英雄“名号”,一面面标定辉煌功勋的战旗,承载着人民军队永远的军魂。

战旗飘飘,承载荣光,接力传承。人民军队迎来93岁生日之际,《军营观察》推出“战旗飘飘·英雄连队的新时代风采”系列报道,讲述英雄连队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的故事,唱响新时代的英雄战歌。

站在地图前,副连长林诗盛眯起眼睛,目光落在朝鲜半岛上。

聚焦,再聚焦,他努力寻找一个地名——鸡雄山。

“69年前,我们连队血战鸡雄山,有25名前辈就牺牲在这里。”林诗盛介绍说。

北纬38度,东经127度,那个距离上甘岭0.4公里的小山头鸡雄山,主峰比上甘岭还高6米。

那里,和“鸡雄山阻击战斗英雄连”现在的驻地隔着一湾海。

此刻,凝视这个小点,林诗盛和前辈们穿越69年的历史烟云,在地图上相遇了——1951年夏天,连队在鸡雄山鏖战17个昼夜,阻击敌军一个加强营的兵力,守住了阵地。

此后69年,像是启动了一个预先设定好的程序,每一名来到连队的官兵,都从英雄的前辈们手中接过战旗,用青春完成了这场延续69年的相遇。

十年一瞬,和一面战旗谈心

对于今天的许多年轻人而言,鸡雄山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地名,鸡雄山阻击战斗更是被历史尘封的一页。

站在连队战旗前,林诗盛拂去历史的尘埃,翻开这一页——

69年前,朝鲜战场,第三*军九兵团26军77师230团一营二连,用毙敌740余人的战绩,换来了“鸡雄山阻击战斗英雄连”这面战旗。

自1952年从朝鲜凯旋归国,这个连队不断发展壮大。几十年来,他们默默无闻,但对一支军队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2017年,连队转隶海军陆战队某旅四连,化身有着“陆地猛虎、海上蛟龙、空中雄鹰”称号的尖刀利刃,承载着世人眼中的许多高光时刻。

从鲜为人知到再次一鸣惊人,林诗盛见证了连队这个转型。

7月23日凌晨,暴风骤雨相携而至。连队正在野外驻训。风吹歪了打着地钉的帐篷,水漫透了官兵们的睡袋。

尽管几小时前已经再次加固了帐篷和车辆,林诗盛还是有些忐忑。他走入夜色巡视,风推着他一直跑。

一块广告牌在他眼前被狂风吹倒在地,又飘进不远处的海里。

那天夜里,在狂风怒号中,林诗盛突然想起自己第一次和战旗“说话”的场景——

2010年12月11日,福建男孩林诗盛穿越1700多公里,来到军营。那天,驻地正飘雪,天地一白,“除了心热,哪都冷”。也是那一天,19岁的他第一次听班长讲鸡雄山的故事。

下连第一天,林诗盛特意去了趟荣誉室。一面打着补丁的战旗,静静地躺在玻璃展柜里。战旗上那斑驳的破洞、残留的污迹、破损的毛边,仿佛都在对他说话。

战旗旁,是一张同样充满年代感的老照片。黑白照片的画面已经不太清晰,但林诗盛惊讶地发现,那个代表连队受领“鸡雄山阻击战斗英雄连”荣誉称号的年轻人,脸上竟然没有一丝表情!

双手举着战旗的是“一级人民英雄”王兆才。他消瘦的脸庞上双唇紧绷,英武的眉毛下,一双眼睛里既没有喜悦也没有悲伤。

“他,是想到了自己那些牺牲的战友吗?”林诗盛的心,疼了一下。

很快,全旅举行大比武,刚入伍不久的林诗盛报了名。那天,他一个人转到了荣誉室,一坐就是两个多小时。战旗上的破洞,把林诗盛带回到了当年的鸡雄山战场——

副排长王兆才带领一个排,阻击敌军一个加强营的进攻。从拂晓战到黄昏,阵地上只剩下他和最后一名战士。眼看阵地要被占领,王兆才带头冲锋,又把阵地夺了回来。这一战,王兆才一人*敌50多人。

这是一场怎样的战斗啊!林诗盛面向战旗问前辈,“您是怎么做到以一敌百的?”

战旗无声,一如往常。但林诗盛好像听到了答案。

特训营里,林诗盛每天给自己“加餐”,别人跑5公里,他就跑8公里。集训结束,他累积跑了近两千公里,“跑着都可以回趟福建老家了”。

那次比武,全能第一名和三等功拿到手,林诗盛才觉得“总算是没给前辈们丢脸”。

从那之后,遇到困难时、当上班长时、快要比武时、提干成功时,甚至情绪低落时,林诗盛都要往荣誉室跑。看着那面战旗,他总觉得有好多话要对前辈们说。

2017年,连队移防前,林诗盛又去了趟荣誉室。

因为要搬家,战旗没放在往常熟悉的位置,林诗盛有些不习惯。弯下腰,他摸着那个装战旗的箱子问,“前辈,你们怕过吗?”

答案藏在一颗手榴弹里——

1951年6月24日,敌军两个连进攻鸡雄山,阵地上只有八班坚守。战壕打没了,子弹打完了,战士吴步伦只剩最后一颗手榴弹。被两名敌人抱住后,他拉响了手榴弹……战斗打了整整9个小时,八班全员壮烈牺牲。

林诗盛明白了:“这是一支从来不曾退缩的队伍。”

前辈们的故事像一碗水,一代代年轻军人喝下去,用身体暖成了血。

林诗盛一路捡拾着故事的碎片,拼好了前进的地图。

那一年,林诗盛在连队组建训练强化班。很快,他又当上了全营训练强化班的教官。第二年,他参加了海军陆战队狙击手集训。7个月的集训一结束,他去带新兵,新兵排又拿了个第一名……

荣誉证书装了一大箱,这是林诗盛向前辈战友们的交代。

经历了一天的雨打风吹,7月23日傍晚,一道彩虹横跨海湾。那是林诗盛见过最大最美的彩虹。

彩虹的一端在连队驻训地,“另一端或许连着海那头的鸡雄山吧。”他想。

荣耀一刻,像是握着先烈的手

电视机前,所有眼睛都睁得溜圆。

雄壮的《钢铁洪流进行曲》响起,战旗方队缓缓驶过天安门广场。

连队每名官兵都在瞪大眼睛寻找“鸡雄山阻击战斗英雄连”的战旗。可是,谁都没看到!

倒回去,一帧一帧地找,回放了7遍,还是没有!

此时此刻,长安街上,手握这面战旗的士兵掌心都是汗,浑身在发抖。

“那一刻,就像握着先烈的手。”擎旗手向文,哭了。

“战场上,我们连战士尤益秘,双腿被炸断,躺在战壕里继续向敌人扔手榴弹。和平年代,我们连战士盛习友,跳河救人光荣牺牲。”到连队8年了,这面战旗的故事,向文听过无数次。

扛着自己连队的旗帜参加国庆70周年大阅兵,对向文来说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87天的阅兵训练,枯燥得像夏日蝉鸣。负重训练时,向文腰上的旧伤犯了,经常半夜疼醒。黑暗中,他躺在床上,数着战友们的鼾声。

盛夏的北京,烈日骄阳,本来就爱出汗的向文,军装没有一天是*。吹惯凉爽海风的他,长出一身痱子。

战旗方队的训练,有个环节是“分享战旗背后的故事”。第69天,轮到“鸡雄山阻击战斗英雄连”上台。

向文手忙脚乱地找资料,603.9米、17昼夜、25名烈士、44名功臣……这些以前熟悉却遥远的数字,在撰写演讲稿时,变得清晰而具体——

持续17个昼夜的鸡雄山阻击战,有一天竟打了17个小时;排长宋兰君带领两个班,打退敌人4次冲锋,*敌150多名。

第二天参加阅兵训练时,向文觉得自己手里的旗子格外沉。

副排长王兆才,耳朵被炮弹震聋了,还坚持战斗。“他是听到牺牲战友的呼喊了吗?”向文忍不住想。

战士吴步伦,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说不定,他还没我大。他爱笑吗?他什么也没有留下吧?”写着写着,向文的手有些发抖。

演讲稿写得很慢——敌人有100余门大口径火炮、10余架飞机和27辆坦克,一天内落在阵地上的炮弹就有近万颗。我们有什么?我们有铁骨铮铮的勇士!我们有保家卫国的决心……

向文想起从连队出发来北京那天的场景。战旗交接仪式上,在全连战友的注视下,指导员把荣誉室那面战旗交到了他的手上。

和手中这面为阅兵定制的崭新战旗比起来,那面战旗又小又旧,轻飘飘的。向文一遍遍重温接过战旗时手中感受到的分量。

挑选擎旗手要求非常严格,全连只有向文一个人符合标准。这就意味着,一旦他被淘汰,他们连队的战旗就要由别人来擎。

向文咬着牙、憋着劲。“这旗是从战场上带回来的,沾着前辈的鲜血,我怎么能交给别人!”他紧绷着一根弦儿。

那是一次模拟演练,排名靠后的擎旗手没有资格上场。“我回头看了一眼,很多留下的战友都哭了。”一排排高大魁梧的男子汉们,一个个抹着眼泪,只因不能举着自己单位的战旗上场。

那场景深深地刻在向文脑海里。他手里的旗帜,每一天都更加沉重。

“这场战斗注定青史留名,至今仍是外军院校的重点研究课题。而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战斗!”向文以这段话作为结语,完成了自己的演讲。

“越是最后,压力越大,让我感觉不能有一丝松懈。时间,再快点吧!”这样一条动态,出现在向文的朋友圈里。

时间,有时候很听话。光荣的一刻如约而至。

这一刻,战场的冲锋号和雄壮的军乐声,同时在向文脑海中响起,两两相合,妙不可言。

他握着旗杆,就像握着无数战友的手。

一声声“到”,向不朽的精神许诺

7月9日,新上任的指导员张凯第一次感受连队特别的点名仪式。

“王兆才”,“到!”

“宋兰君”,“到!”

“盛习友”,“到!”

“鸡雄山阻击战斗英雄连”,“到!”

被点到名字的那些军人,已经不在了,但队列里永远有人替他们答“到”。

“顽强坚守,永不退缩!”呼号声如惊雷一般,在张凯耳畔“炸响”。他记起了教导员郭占强的那句叮嘱:“这是个英雄的连队!要担得起肩上的担子。”

那一次,连队参加上级比武考核,列兵刘庚爬铁丝网时,头被剐伤鲜血直流,却仍然坚持冲到终点,取得新兵组第一名。刘庚说:“和我们牺牲的前辈相比,训练受点伤算啥。”

那一年,连队赴朱日和参加对抗演习。发起冲锋时,班长赵天元孤军深入直击蓝军“心脏”。连队在这次演习中摘得“标兵连队”称号。赵天元说:“每次答‘到’,都觉得前辈在看我们,不拼命都心虚。”

2017年,连队所在旅整建制转隶海军陆战队,迈出转型发展第一步。

换装很简单,脱下“迷彩绿”换上“海军蓝”;转型却很困难,一切都要摸着石头过河。

“排长,你说,到底啥叫海军陆战队?”赵天元问黄天乐。一开始,两栖步战车还没配发到连队,训练没处下手,大家很迷茫。

黄天乐也答不上来,“那我们就用最笨的办法,对着教材,看着视频,边想边练!”

练随舰协同时,他们“画地为车”,用粉笔在地上画出登陆舰和步战车的形状,模拟练习。

“后来,来了两辆真家伙,大家别提多兴奋了!”赵天元回忆说:“有三四个月,我们天天泡在车场,白天上手练习,晚上学习保养,都是半夜一两点才睡。”

新调入的装甲技师李远洪成了最受欢迎的“大红人”,新排长、老班长都缠着他取经。贾新港、吕光辉、雷青青……一大批技术骨干迅速成长起来。

新装备正式入列后,官兵直接驾车开赴演训场。不久后,连队培养的骨干又被其他单位“借”去当起了“师傅”。

泛水编波、抢滩登陆、乘舟射击……每一项本领都要从零起步。去年,连队在外驻训整整8个月。

蛙泳训练时,赵天元被水母蜇伤了。他涂了点药,又下水了。“海里一泡大半天,被水母‘叮’一下,还不是常有的事?”赵天元说得轻松,“你看,大家都晒得脱皮流血,晚上睡觉只能趴着,不也都习惯啦?”

乘舟射击,难度大。一开始,大家找不到窍门。林诗盛趴在船上,反复感受浪涌,“体会它,研究它,掌握它,利用它”。

渐渐地,林诗盛终于能抓住浪花“安静”下来那一秒了。“全营的两栖狙击手都是我带出来的。”林诗盛说起来不无得意。

“在野外一驻就是大半年,娃生病了,都顾不上……”班长雷青青说,“刚从陆军转过来那会儿,什么都不会,真是太难了,不苦一点怎么能赶得上?”

3年,从陆战到两栖作战,从单一作战到多样化作战。“能上天、能入地、能下海,我们海军陆战队全域作战,每个队员都是尖刀!”当初问排长的那个问题,如今赵天元有了答案。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声声答“到”。

亚丁湾护航,海军陆战队到了;也门撤侨,海军陆战队到了;国际军事比武,海军陆战队到了……

暴风雨后,跨越天际那道巨大的彩虹,张凯和战友们也都看到了。“能来这个英雄连队当指导员,是我的幸运。”他说。

当晚点名,张凯喊得比谁都大声。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