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历来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王朝之一,除了发达的科技、繁荣的文化、富足的经济,广泛开放的对外交往,还拥有庞大的国土。最广阔时期,拥有1237万平方公里的疆域。
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汉朝第一次知道西部还有一个奇妙的世界。河西之战,20岁的霍去病率领大汉铁骑,创造了战争史上骑兵集团远距离长途奔袭的世界记录,2000公里的出击,就是到了现代机械化时代,也无人能打破。
霍去病凿通西域,居功至伟。大汉王朝此后经多年努力,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的版图,中央政权在这里开始行使主权。
西域都护府这种管辖方式,也为中国后世王朝开创了先例。到了唐代,东北有“安东都护府”,北边有“安北”、“单于”等都护府,西北有“安西”、“北庭”等都护府,西南有“保宁”、“支南”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凌烟阁24功臣之一的侯君集平定高昌后,设立西州都护府,治所设在西州(吐鲁番市高昌故城)。同年9月,设立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交河城(吐鲁番西雅尔郭勒)。
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的初始目的就是为了经略西域,对付当时的强敌西突厥。唐朝时期,面对的强敌主要有东突厥、西突厥、高句丽、吐蕃和阿拉伯帝国。安西都护府设立时,东突厥已经在贞观三年(629年)为大将李靖、徐懋功率军所灭,此时,大食(阿拉伯帝国)正在忙于进攻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唐朝最强大的对手吐蕃正在准备于第二年迎接大唐的文成公主。摆在李世民面前的课题是用公主下嫁稳住吐蕃,然后分别在东西两个方向对高句丽和西突厥予以打击。
高昌国王麴文泰同西突厥结盟,劫掠商道并向伊州进攻。为了消除西部的军事压力、切断西突厥同西域各国的联系,确保控制西域商道,639年,唐太宗以侯君集为行军大总管,进攻高昌。次年,唐军抵达碛口,西突厥援军迟迟不至,麴文泰竟被吓死,子麴智盛向唐军投降。
壁画上的唐军重步兵
安西都护府初创时并没有多少驻军,仅几千人的兵力。唐朝奉行的是精兵策略,唐兵的战斗力很强,虽然只有几千人,但是单挑西域小国绰绰有余。唐朝时最精锐的两支军队分别是地处西北的安西和北庭的部队以及在东北的范阳三镇安禄山率领的部队,安禄山部队的精锐在骑兵,而安西兵则强在乘马重步兵。
影视剧中的唐朝重步兵
安西都护府第一任都护乔师望,第二任是名将郭孝恪。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郭孝恪击败龟兹国,把安西都护府迁至龟兹(新疆库车县)。唐军在龟兹、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于阗(今新疆和田西南)、疏勒(今新疆喀什)四城修筑城堡,建置军镇,由安西都护兼统。
贞观以后,安西四镇时置时罢,军镇也有所变动。调露元年(679),唐安抚大使裴行俭平定匐延都督阿史那都支等人的反叛,以碎叶水旁的碎叶镇(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代焉耆。从此,安西四镇是龟兹、于阗、疏勒、碎叶。
碎叶城遗址
随着唐军在战场上的胜利,安西都护府的辖地在不断地扩大。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十一月,大将苏定方在碎叶水击破西突厥沙钵略可汗阿史那贺鲁,一度将治所迁回高昌,第二年又迁回龟兹,安西都护府也升格为大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与安西大都护府在安史之乱前经历了三次转换,安史之乱后,765年--778年改为都护府,781年再次升格为大都护府。这一个“大”字的有无,不仅代表了从二品的“大都护”与正三品的“上都护”在官阶上的高低,也告诉了我们那一段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
程知节攻击西突厥之役
自显庆元年(656年)开始,作为皇后的武则天开始辅佐唐高宗垂帘听政,此后的几年时间也是唐军予西突厥以最后打击,将势力扩张到整个西域的一段时光。
唐高宗先是派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程知节猛攻西突厥沙钵略可汗阿史那贺鲁,虽打了几场胜仗,但未能深入追击,到了12月不得不撤回。这位行军大总管诸位可能会觉得很陌生,但你如果听过《隋唐演义》,就明白这位是程咬金。由于挥了三板斧后逗遛不前且追击不力,程咬金被罢官。
第二年,伊丽道行军大总管苏定方接力,经过金山(今蒙古国阿尔泰山西)、曳咥河(今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金牙山(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以西)三场大战,追击至碎叶水(今吉尔吉斯和哈萨克境内楚河),终极一战将西突厥可汗的部众全部瓦解,阿史那贺鲁仅率其子、婿等十余骑逃往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一带),后被当地的城主诱捕送交唐军,标志着西突厥灭亡。
西突厥灭亡后,唐朝在西突厥故地分别设置了濛池都护府(今中亚楚河以西至里海一带)和昆陵都护府(今中亚楚河以东至新疆北部地区)。原臣服于西突厥的中亚诸国纷纷降附,唐朝将西突厥“其所役属诸国皆置州府,西尽波斯。”
显庆四年(659年)九月,“诏以石、米、史、大安、小安、曹、拔汗那、北拔汗那、悒怛、疏勒、朱驹半等国置州县府一百二十七”,并隶属于安西大都护府。中亚河中地区府、州分布:
康国置康居都督府(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石国瞰羯城置大宛都督府(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米国钵息德城置南谧州(今乌兹别克斯坦朱马巴札尔)、史国乞史城置佉沙州(今乌兹别克斯坦沙赫里夏勃兹)、安国阿滥谧城置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安国(小安)喝汗城置木鹿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北)、拔汗那国渴塞城置休循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东南)、何国置贵霜州(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西北)。
也是在显庆四年,葱岭(帕米尔高原)以西的思结阙俟斤都曼召集西突厥残余作乱,疏勒(今新疆喀什)、朱俱波(今新疆叶城)、喝般陀(又称葱岭国,今新疆塔什库尔干)三国再度反叛,攻破于阗(今新疆和田)。唐高宗下诏任命苏定方为安抚大使,再度西征。
唐军的重装骑兵
大军来到叶叶水(乌兹别克和塔吉克境内的锡尔河),苏定方挑选了一万步兵和三千骑兵,一天一夜急行军三百里,突然出现在都曼跟前,大惊之下仓促应战,被打得惨败,逃到马保城。唐军追击将城围困,都曼只得将自己绑了开城投降。
至此,葱岭以西平定。
苏定方于第二年带着都曼回到了东都洛阳,还没怎么歇,又奉旨率大军攻灭了百济。苏定方的军旅生涯,灭三国,功绩极大,但是不知为什么在民间的口碑并不好,难道是因为罗成是他*的?对于苏定方,有这么一句评价:“苏定方,名将亦大将,年七十六。”能被他老人家称为大将,可见对其评价之高。
陇州南由县令王名远被唐高宗任命为特使,以吐火罗道置州县使的身份前往西域。龙朔元年(661年)六月十七日,王名远进西域图记,唐高宗册封阿姆河流域国家,“自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凡十六国,以其王都为都督府,以其属部为州县。凡州八十八,县百一十,军、府百二十六”。“仍立碑于吐火罗以志之”。册封的十六国分别是:
吐火罗,置月氏都督府;嚈哒,置大汗都督府;诃达罗支,置条支都督府;解苏,置天马都督府;骨咄,置高附都督府;鬭宾,置修鲜都督府帆延,置写凤都督府石汗那,置悦般州都督府;护时犍,置奇沙州都督府;怛没,置姑墨州都督府;乌拉喝,置旅契州都督府;多勒建,置昆墟州都督府;俱蜜,置至拔州都督府;护蜜多,置乌飞州都督府;久越得犍,置王庭州都督府;波斯,置波斯都督府。
也是在龙朔元年,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大败九姓铁勒,彻底平定了西突厥。
在这个时候,安西大都护府发展到最高峰,敦煌以西直至里海的整个西域都在其管辖下(广义上的西域则是直达地中海沿岸的罗马),管辖有安西四镇、濛池都护府、昆陵都护府、昭武九姓、河中及土火罗诸州府,大体相当于如今新疆与中亚五国、阿富汗、伊朗东南部、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等地的总和。
吐火罗与大月氏张骞出使西域,其目的是找寻大月氏,一起联合打击匈奴。月氏族在商代时居于我国的西北,先秦文献提到过一些与月氏名称相近的居于西方的部落,如“禺支(上古音ŋo kje)”、“禺知”。
月氏与匈奴、康居、乌孙、大宛等同俗,都是游牧民族,曾经十分强大。月氏被匈奴打败后,种类分散,其中逃入祁连山的被称为小月氏,与羌人杂处,散布于祁连山至葱岭间的广大范围。霍去病打穿河西后,一支小月氏归附汉朝,移居于张掖一带,号为“义从胡”。
月氏大部被迫西迁,逃到伊犁河、楚河流域,他们打败了当地的塞种人,迫使“塞王远遁”,留下的塞种人部众成为月氏人的臣仆。月氏人将赛国分为休密、双靡、贵霜、肸顿、高附五个部分,称为五部翕侯。这片地方大致就是新疆伊犁和乌兹别克的河中地区,此地水草丰美,适宜畜牧和耕种,难怪张骞找到他们后,这些大月氏人竟然不再打算为老月氏王复仇。
然而,强大的匈奴很快又找上了他们。公元前174~前161年间,匈奴协助乌孙国击败了大月氏,再次*死月氏王。大月氏人被迫沿着被他们打败的塞人的足迹继续西迁,翻越天山和帕米尔高原,来到葱岭以西的妫水(即阿姆河),征服了当地的大夏人(古波斯语音译,巴克特里亚人),这个地方就是吐火罗。此外,在巴基斯坦也有个小月氏国,大月氏西迁后,月氏王命自己的一位王子带人镇守此地。
吐火罗既是民族名,也是地名、国名。吐火罗语已经失传,出土文字也无人会解读,现在也仅仅处于研究阶段。比较广泛的共识是吐火罗是他们对自己的称呼,意思为“边境者”。入侵巴克特里亚的希腊人把葱岭(帕米尔高原)以西的人称作吐火罗。
吐火罗人最初在塔里木盆地讲吐火罗语的游牧民族,原始印欧人中地处最东的一支民族。吐火罗人的起源至今在学术界存在多种说法,未有定论。龟兹人和焉耆人、车师人以及塔里木盆地东部的楼兰人,皆为吐火罗人。中国史籍里描述的吐火罗人是大胡子、深眼窝和高鼻梁的人。
吐火罗人曾经相继受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萨喀人和大月氏王朝统治。大月氏第二次被匈奴打败后翻越葱岭进入吐火罗,打败了大夏人。后来,贵霜翕侯(大酋长)灭了其余四部,建立了强大的贵霜王朝,他们侵安息,取高附地,又灭濮达、罽宾,灭天竺。5世纪中叶﹐贵霜王朝灭亡于嚈哒人。563~567年﹐突厥与波斯萨珊王朝合力攻灭嚈哒帝国﹐吐火罗故国遂为突厥所有﹐突厥派通设﹑呾度设统治吐火罗故国。
隋朝史籍记载:
吐火罗国,都葱岭西五百里,与挹怛杂居。都城方二里。胜兵者十万人,皆习战。其俗奉佛。
唐玄奘取经时路过吐过罗,记吐火罗国领域东起葱岭、西接波斯、北据铁门(今乌兹别克南部布兹嘎拉山口)、南至大雪山(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南北千余里,东西三千余里,共分有27国,役服于西突厥。
吐火罗那儿女少男多,习俗是兄弟共一妻。就是不知道《西游记》里的女儿国到底是哪一国。
大食东来,波斯萨珊王朝末代诸王逃至吐火罗寻求庇护,此时吐火罗君主号称为叶护,为突厥葛逻禄部的首领。面对大食的进逼,波斯王和吐火罗叶户请求唐朝皇帝保护。安史之乱时,曾有吐火罗兵助唐军平叛。
13世纪时,蒙古铁骑所向,吐火罗这个国名不再见于史籍。也是在这次的蒙古第三次西征,巴格达被攻陷,末代哈里发被裹在毯子里万马踏过,大食灭亡。
大食的扩张和波斯萨珊王向唐朝皇帝的四次求救隋末唐初,公元七世纪初,****成为阿拉伯半岛的主流信仰,不断有部落归附。阿拉伯半岛统一后,历任哈里发们向周边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征服运动。这场大征服中,阿拉伯人家门口的拜占庭帝国与波斯萨珊王朝首当其冲,成为早期征伐最为主要的目标。
632年,波斯萨珊王朝末代国王伊嗣俟(Yazdegerd)三世继位。他继位时年龄尚小,国家事务全听宫廷顾问摆弄。此时的萨珊王朝已步入老年,经济凋敝、赋税沉重、王权旁落,已然一副行将就木之象,与朝气蓬勃的大食帝国形成鲜明的反差。
伊嗣俟三世的加冕
632年至633年,阿拉伯人在短时间内扫平了萨珊南部要塞,进而向北方挺进,双方在两河流域展开拉锯。636年的卡迪西亚(今伊拉克巴格达以南)战役,包括重装骑兵与象兵在内的萨珊精锐部队遭到毁灭性打击,全军奔逃溃散,萨珊主将被俘处死。
这场大败不仅损失了大批军官和从全国调集来的精锐,更使得首都泰西封(巴格达东南)门户洞开。伊嗣俟与城中贵族听闻大败的消息,瞬间惊慌失措,连财宝都顾不得收拾,紧急逃向伊朗高原地区。首都的金银财宝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被阿拉伯人夺取。
银币上的伊嗣俟
贞观十二年(638年),伊嗣俟派出的使团来到长安,向大唐皇帝请求派唐军援救波斯,李世民以路途遥远婉拒。
对照一下历史,此时唐朝的势力刚刚进入西域,正在准备对高昌国用兵,安西都护府还未建立,大唐与波斯之间,阿尔泰山以西盘踞着西突厥,葱岭以西则均是臣服于突厥的西域小国。
波斯人没有盼来唐朝的救兵,却等来了追踪而至的阿拉伯大军。阿拉伯人对伊朗高原发动了猛烈进攻,642年的尼哈旺德(今伊朗哈马丹)战役中,波斯人再次惨败,后备兵力全部损失。尼哈旺德战役后,伊嗣俟再次逃跑,躲入呼罗珊地区,于651年在木鹿(今土库曼斯坦马雷)被*。
史籍记载,唐贞观“二十一年,伊嗣俟遣使献一兽,名活褥蛇,形类鼠而色青,身长八九寸,能入穴取鼠。”这一年是公元647年,唐朝的史籍中连波斯使团的诉求都没提,反而着重描述了送来的异兽”活褥蛇“。
唐朝对于波斯的第二次求援之所以表现冷淡,一则是此时西突厥未灭,存在着与第一次相同的现实困难,另一更重要的原因是唐朝这时的军事重心在于东北和漠北。
644年,唐太宗亲征高句丽,虽然取得许多战果,但并没有消灭高句丽,转而对高句丽进行持续*扰。647年时,唐太宗命令牛进达、李世勣水陆并进,攻入高句丽境内。次年又派薛万彻进攻鸭绿江口。
在这一段时间,薛延陀与唐朝时和时战,多次被灭,最终在贞观二十年被大将李勣(牛鼻子老道徐懋功)剿灭,漠北的契苾、回纥等部相继归附。唐朝置燕然都护府,设置十三州,以归附的各部族酋长为都督、刺史。
伊嗣俟死后,他的儿子卑路斯(Pirooz)王子在呼罗珊又抵抗了一段时间,在吐火罗叶护的支持下,保留了部分领地。
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年),这一年中,木鹿遭阿拉伯围攻,卑路斯慌忙之中向唐朝求助,史书中记载:
子卑路斯入吐火罗以免。遣使者告难,高宗以远不可师,谢遣,会大食解而去,吐火罗以兵纳之。
这是波斯第三次求救,也是卑路斯第一次向唐朝求救,而唐朝的皇帝换成了李世民的儿子唐高宗李治。此时的唐朝,唐高宗以换后为由头,同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元老派展开斗争,内部还不稳定,谈何出兵。而且同前两次一样,面临着中间隔着西突厥的现实问题。而且在三年前的651年,大食派出的使团来到唐朝,双方刚刚建立了联系,朝堂上下对于大食的迅猛扩张和军事威胁了解也有限,未能第一时间出手将其早早扼*。
654年,卑路斯遣使请求救援,萨珊残部被逐出木鹿;
655年,大食又派使团来唐;
656年,大食切断了与唐朝的外交联系;
657年,西突厥灭亡。
时间到了661年,葱岭以西全部平定,这一年,波斯使团再次来到长安,第四次求援。
根据前几年大食使团来唐的表现,可以判断出大食在向东的扩张进程中认识到唐朝将是一大阻力,极有可能提出要求,希望唐朝不支持波斯萨珊王朝的残余势力,不支持吐火罗,甚至可能提出与唐朝东西夹击吐火罗。从结果看唐高宗拒绝了大食的提议,因而大食决定切断外交联系。
此时,第四位哈里发上台,虽然因为唐朝的态度大食从656年起暂时停止了对波斯和吐火罗的进攻,但已经对唐朝呈现出敌视的态度。
西域诸国在大食的军事压力下,归附唐朝成为最现实有效的选择。而此时,大唐刚刚灭了强大的西突厥,水到渠成刚刚好。于是,西域河中、吐火罗诸府、州设立。
662年,唐高宗册封卑路斯为波斯王。
吐火罗道与下属16都督府的设置,虽然有军事庇护的含义,但主要还是政治上的庇护,主要的还是以吐火罗道为框架,将各国置于一个政治、军事同盟之下。
唐朝的都护府制因袭汉朝,西域各国的国王酋长接受朝廷印绶成为朝廷命官,朝廷派驻的军队和官员的给养供奉完全取之于屯田、商旅要道的商税和内地朝廷输送,不要各国负担。一旦遇到各国有乱或发生战事,都护持天子令征调各国军队,协同镇兵作战。
琐罗亚斯德教神庙顶部
唐朝的目标是保障丝绸之路商路的畅通,沿线人民安居乐业。萨珊王朝信奉祆教,中亚诸国虽然大多信奉佛教,但是境内也有大量祆教徒。虽然萨珊王朝的残余力量弱小,但面对狂热的大食,亦可以被鼓动起来进行反抗。而大食的目标则是彻底消灭波斯萨珊王朝,扫平中亚,强迫所有人都信奉****。
唐朝与大食在中亚的利益根本对立,两大帝国在中亚呈现对峙状态。双方大致以阿姆河为界,阿姆河以南至呼罗珊为大食势力范围,阿姆河以北及阿富汗群山为安西大都护控制。
唐朝最强大的劲敌吐蕃与大食的微妙配合唐高宗龙朔(661-663)年间,唐朝的疆域达到了最高峰,然而很快开始逐步萎缩,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最强大的劲敌吐蕃开始登场,向唐朝发动了持续不断的进攻。
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划全国为10道,陇坻以西为陇右道。睿宗景云二年(711),又从陇右道中分出黄河以西为河西道,领凉、甘、肃、瓜、沙、伊、西7州。河西、陇右分治,习惯上简称河陇。
陇坻就是陇山,即六盘山,马谡失街亭被斩就是因为丢失了陇山防线。如果把上图的1写成长安的话,估计就能明白陇西地区是多么的重要——类似一个哑铃,陇西即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连接着右边的帝国基本盘和左边的广大西域。陇西如果失守,不仅丝绸之路断绝,首都长安亦将直接受到威胁。
对陇西有威胁的一个是北边的突厥,一个是南边的吐谷浑(主要在青海)。
隋炀帝曾经御驾亲征吐谷浑,在今青海的门源县(门源的油菜花可是很漂亮的景色)大败吐谷浑,然后到张掖召见了西域诸王,西域归服。
隋亡后吐谷浑可汗复国,再次威胁丝绸之路的安全,袭击凉州(今武威),于是太宗皇帝派李靖把吐谷浑征服了。
吐蕃崛起后,借口吐谷浑阻挠了向唐的求婚发兵20万袭击吐谷浑,唐太宗派侯君集、牛进达指挥五万兵马击退了吐蕃的进攻。双方都以此见识了对方的力量,于是唐太宗答应了松赞干布的求婚请求,派文成公主进藏,吐蕃成为唐名义上的属国。曾经派兵帮助唐朝攻打龟兹国,出使印度的王玄策也曾借吐蕃、尼泊尔的兵横扫印度。直到松赞干布和唐太宗死后十多年双方都和平相处。
松赞干布死后,吐蕃政权被权臣禄东赞掌握,与唐和好的国策发生逆转,开始四处扩张。
吐蕃重步兵
662年,吐蕃北进,进攻安西四镇,切断了唐军对吐火罗的支援,同年,西突厥阿史那都支反叛归附吐蕃。吐火罗道诸府、州事实上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处境。
龙朔三年(663)吐蕃灭吐谷浑,之后转向西域大举用兵。安西四镇虽然皆是能战的精兵,但仅有镇兵2.4万。
就在吐蕃向西域都护府大举用兵之际,大食也同时在663年重拳砸向波斯、吐火罗。史载:“大食(阿拉伯)击波斯、拂菻(拜占庭),破之,吞灭诸胡,胜兵四十万”。波斯都督府治所疾陵城(今伊朗扎博勒)沦陷,波斯都督府名存实亡,卑路斯躲入吐火罗,在西突厥阿史那步真的援助下苦苦支撑。
虽然史料上没有吐蕃与大食军事同盟的记载,但是两者的动作配合得严丝合缝。大食向波斯、吐火罗发动进攻,安西军则陷入与吐蕃的苦战,根本派不出兵力救援,也得不到西域吐火罗诸府、州的支援。
667年,阿史那步真突然死亡,部将改附吐蕃,卑路斯再无外援。同年,大食再次渡过阿姆河,向吐火罗大举进攻,波斯都督府被彻底消灭。卑路斯带着家人亲信躲到西州,在安西都护府的庇护下渡过了三年时光。
薛仁贵
高宗咸亨元年(670年),逻娑道行军大总管薛仁贵率五万大军西征。薛仁贵率领精锐奔袭乌海,“数万吐蕃人死伤籍枕”,然而副总管郭待封依仗自己是名将郭孝恪之后,不服薛仁贵调遣,行动迟缓,导致其带领的辎重部队遭吐蕃20万大军围攻,“粮仗尽没”。失去了后勤补给,薛仁贵只得退军大非川,遭吐蕃相论钦陵率领的四十万吐蕃军队的围攻。唐军大败,薛仁贵一世英名毁于大非川。
吐蕃随后集中全力进攻,安西龟兹(库车)、于阗(和田)、焉耆(焉耆)、疏勒(喀什)四镇陷落。不得已,卑路斯等又辗转来到长安,被封为右威卫将军,乾陵的石像群中,当有一尊属于他。
仪凤三年(678年),唐高宗再派中书令李敬玄等率兵18万再次进攻吐蕃。双方先战于龙支(今青海民和县东南),吐蕃退走。唐军继续深入,在青海湖附近与论钦陵所率的吐蕃主力激战,唐军大败,幸亏唐将黑齿常之率敢死队夜袭吐蕃军,唐军才得以乘敌混乱撤退,否则又会是一场全军覆没。
从这两战的地点看,从青海湖南逐步移向了青海湖东,越来越接近现在的兰州,说明吐蕃在步步蚕食而唐军节节后退。
此后,在河湟地区,唐朝屯田守边,采取守势,而吐蕃则稳扎稳打,逐步扩大占领区。680年,唐将黑齿常之率军击败论钦陵,升任河源军经略大使。681年黑齿常之在良非川率军击败同样企图在当地屯田的噶尔·赞婆。682年,唐将娄师德率军在白水涧反击,唐军八战八捷。娄师德升任河源军经略副使。这一时期在此战略方向的战斗,相比于其他方向的战争属于小仗。
679年,卑路斯儿子尼涅师(Narsie)被册封为波斯王,又组织了一支由番汉兵构成的波斯军,在吏部侍郎裴行俭的护送下返回吐火罗。裴行俭行至碎叶城后,突然对西突厥阿史那都支发动了进攻。
安西都护府所在的西域,唐与吐蕃间大开大合,反复争夺。咸亨四年(673年),唐朝恢复了安西四镇;仪凤三年(678年),又被吐蕃控制;仪凤四年(679年),安西四镇被裴行俭收复;垂拱三年(687年),唐朝被迫收缩战线,放弃安西四镇。安西都护府治所移至碎叶城。
尼涅师率随从进入吐火罗,同大食周旋二十余年。在刚到吐火罗时,确实掀起了中亚诸国反抗大食的热潮,但是大食随后发动了猛烈进攻,而大唐这边由于吐蕃的压力,连安西四镇都被迫放弃了,更谈不上支援。最后,连吐火罗叶护亦请降归附大食,中亚从此再无尼涅师立足之处,只得返回长安。回到长安后,唐中宗封他为左威卫将军,后死于长安。
武则天时期的692年,唐将王孝杰率兵转战数千里,大破吐蕃,再次夺取安西四镇。战后,唐派重兵驻守四镇,从而结束了唐蕃在西域反复争夺的局面。
夺回了安西四镇后,唐军开始在青海地区积极反击吐蕃。
694年,王孝杰在青海湖附近的冷泉打败吐蕃大将勃论赞刃;696年,吐蕃袭击临洮(甘肃定西临洮县),王孝杰出击,被论钦陵、赞婆兄弟打败;699年,吐蕃赞普器弩悉弄逼论钦陵自*,赞婆和论钦陵的儿子投奔武周;700年,吐蕃大军攻打凉州(武威),在昌松县(今甘肃古浪县)被凉州都督唐休璟击败;之后唐军在茂州(四川茂县)又击败了吐蕃赞普器弩悉弄,吐蕃求和,双方进入短暂的和平时期。
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在安西都护府下又增设了北庭都护府,管理西突厥故地。景云二年(711年)升级北庭都护府为大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年)后,唐军开始发动一系列主动进攻,战至天宝十二年(753年),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大败吐蕃,尽收九曲部落(九曲黄河,旅游的好地方),一举夺取了吐蕃东进的后勤基地。
在这几十年间,唐朝与吐蕃、大食也展开了对葱岭以西的争夺。直到怛罗斯河之战和安史之乱。
失去葱岭以西在对葱岭以西的争夺中,无论是大食单独对战唐军,还是联合吐蕃一起进攻,还是挑动西域国家反唐,在怛罗斯河之战前未有胜绩。
开元三年(715年),大食联合吐蕃进攻锡尔河的国家拔汗那,被唐军击败。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盖嘉运指挥唐军大胜反唐的突骑施,突骑施可汗苏禄被*,突骑施新可汗吐火仙、黑姓可汗尔微都被唐军擒获。
天宝六年(747年),高仙芝率1万步骑远征小勃律,十万吐蕃军惨败,高仙芝活捉小勃律国王和吐蕃公主。
天宝九年(750年),高仙芝击破亲附吐蕃的车师国,俘虏其国王勃特没。同年,击破了石国及突骑施。石国请求投降,高仙芝允诺,但之后违背承诺,掳走石国国王及其部众。751年献俘长安,将石国国王斩首。
逃脱的石国王子向黑衣大食求救,高仙芝率军长途奔袭700里进攻石国的第二大城市怛罗斯。得知大食出动援军,高仙芝决定舍弃进攻怛罗斯城,越过怛罗斯河,与大食的军队遭遇。
时至今日,塔拉斯河依旧在静静的流淌
由于地理方面的原因,大食运兵便利,且在呼罗珊地区囤积了大食的主力,而距离怛罗斯不远的撒马尔罕早已是大食军队的屯兵点。弃城不攻选择背水迎战,估计是考虑抢先在敌全军到达前击破一股敌军,而后将援军各个击破。然而,大食这次不是分兵,直接出动了十万大军,加上不断在沿途部落征召的临时士兵,兵力超过十几万。
高仙芝率领的是由唐军、葛逻禄军、拔汉那军组成的联军,《资治通鉴》记载的数量是三万人,如果算上沿途临时招募的临时士兵,当也有四五万人。
双方大战四天,唐军进攻,大食损失惨重。第五天,处于右翼的葛逻禄部被重金收买,突然反叛,唐军处于三面受敌的困境。由于唐军都是重骑兵、重步兵,这就需要仆从蕃兵的人马运输与护送粮草。
三面被围,粮草被断,唐军大败。高仙芝仅率数千唐军退回安西都护府。
大食军队的旗帜和先锋重步兵
此战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有一个重要作用,被俘的随行工匠中有造纸艺人,造纸术因而得以传播到世界。
安西都护府只有2.4万的兵力,高仙芝这次带去的唐兵至多不会超过二万,《新唐书》记载高仙芝的军队是二万,这么算的话唐军仅有数千不到一万。因而,怛罗斯之战虽然失败,但是损失的唐军并不多,安西军的实力并未受到多大损失。一个例证是,两年后,天宝十二年(753年),安西节度使封常清率唐军进攻吐蕃控制的大勃律,大破敌军,征服当地。
大食方面虽然获胜,但是其不仅在兵力上具有绝对优势,又是侥幸依靠葛逻禄临阵叛变取胜,而伤亡数却远超唐军(有说法是伤亡八万)。怛罗斯战役后,大食未再东进,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立即派人来与唐朝讲和。
因而,说唐朝因为怛罗斯战败而失去葱岭以西是错误的,真正的原因是此战之后四年爆发的安史之乱。
一群鬓发苍白的老兵为大唐的荣光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安史之乱爆发后,在陇西的十四万唐军及在西域的部队大都调回,许多藩国如参加怛罗斯战役“事唐最谨”的藩属拔汗那也派兵勤王,连黑衣大食也在至德元年(756年)派兵助唐镇压安史之乱。
然而唐玄宗老年昏聩,天天抱着杨玉环,重用杨国忠。在潼关前线,两位来自安西都护府的大将高仙芝和封常清先后被杨国忠*害,老将哥舒翰被逼开关出战,全军覆没。
没有了潼关的阻挡,唐玄宗只好往四川逃跑。后面的事就是马嵬坡了。
虽然精锐的西域镇兵及陇右,河西两个至关重要的节度使的部队的调入对平定安史之乱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这样一来,造成了唐朝西北边疆的兵力空虚。于是,之前被打得喘不过气的吐蕃趁机向唐朝再次发起了攻击。
吐蕃首先发起攻击的重点是唐朝的陇右和河西地区。吐蕃很快就以绝对优势兵力攻占了陇右,进而开始向河西以及唐朝的中心关中进攻,甚至在唐代宗(763年),吐蕃竟然攻陷了长安十五天,还立了金城公主的儿子当伪唐朝皇帝。
这时候的吐蕃已经不是早先强大的吐蕃,但是在相互比烂的情况下,只能说唐朝先烂了。此后,唐朝有过三次收复陇西、西域的机会,但是要么是因为内乱(藩镇割据),要么是刚刚准备好皇帝却吃仙丹死了,就这么拖到晚唐。而此时吐蕃国政紊乱,轮到吐蕃烂了,吐蕃各地守将纷纷归降唐朝,而唐朝不久后也灭亡了。
河西防守之战时,西域守军曾派出援军协助河西守军,唐朝在西域的军事力量更加薄弱。终于,经过33年的抵抗,河西最后一座堡垒沙洲(敦煌)被攻陷。
连接内地与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的咽喉河西走廊的失陷,使得留守西域的部队被隔绝于帝国之外。从此,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守军开始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防守。
孤悬在外的西域守军,在艰苦的环境下依然坚守本职,奉唐为正朔。如在吐鲁番考古发掘的古墓墓志,有广德四年(相当于766年)年号,但是实际上广德这个年号总共用了两年。这说明至少在763年西域已经与内地断了联系。
到了公元768年(大历三年),西域守军又与朝廷取得了联系,在于阗发现的汉文文书有大历三年年号。消息传来,朝野震动。唐代宗下诏褒奖。此时孤军坚守的三位领军将领是:河西节度使周鼎,安西都护曹令忠,北庭都护尔朱某。
西域守军自行铸造的大历元宝和建中元宝
由于河西走廊被吐蕃占领,这一时期西域守军与朝廷的信息往来以及西域各国与中原的贸易不得不改道,经由北庭,通过回鹘控制的漠北草原的“回鹘道”到达长安。由于不得不“假道”,安西,北庭被迫“附庸”回鹘,作为自存之计。
789年,吐蕃大军进攻北庭,回鹘大相率军被吐蕃军队打败,同时,又获得回鹘可汗被暗*的消息,于是,在790年6月撤军返回漠北。
失去了回鹘支援的北庭守军,抵挡不住吐蕃军队的进攻,北庭陷落。节度使杨袭古率两千残军撤往安西都护府的西州(吐鲁番)。同年秋,回鹘大相处理完漠北事物后又率五六万大军返回北庭,但是再次被吐蕃击败。
这次反攻北庭的战役杨袭古也率军参加了。战后,本打算再次返回西州,但是回鹘大相骗他说要帮助送孤军回到唐朝内地,之后却将其*害。
北庭的陷落,彻底阻绝了唐朝安西都护府守军与朝廷的微弱联系。
790年----791年,吐蕃军队相继攻陷于阗、疏勒,失陷的情况和具体时间没有历史文献记载。
803年,西州陷落。
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十万吐蕃大军将唐朝在西域最后一座孤城安西都护府所在地龟兹包围。
郭昕,中兴名将郭子仪的侄儿,766年奉唐肃宗之命巡视河西,安西,担任安西四镇留守。
781年,被阻隔了十五年后,他派出的使者从“回鹘道”回朝面圣。唐德宗大喜过望,下旨将镇守西域的将士连升七级。也就是在这一次,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最后一次升级为大都护府。
郭昕官职总共为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兼充安西大都护、安西四镇节度使,封爵为武威郡王,后世称郭昕为“铁血郡王”。
然而,由于安史之乱后唐朝陷入藩镇割据,实力大减,再也无力派出援军打通河西走廊,唐朝皇帝所能做的只能是不断地给镇守西域的将士加官进爵。
如今,年逾七旬的老将军率领着一群须发斑白的老兵,面对吐蕃十万铁骑,为大唐最后的荣光拼尽了最后一滴血!
安西都护府的准确陷落时间难有定论,在上世纪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内出土的回鹘汗国文物,发现龟兹城以安西军的名义祝贺汗国可汗的拓文,因此人们提出了新的考古说法:安西都护府所在的龟兹城并无陷落。有学者认为,直到840年,随着回鹘汗国分裂、龟兹城独立建国,安西都护府才最终结束了光荣的一生。
安西大都护府、北庭大都护府的陷落,标志着唐朝两个世纪的经营西域活动的终结。吐蕃衰落后,以回鹘为首的突厥系打败吐蕃,占据了天山南北。
1200多年后,为了应对恐怖主义,中国军队再次开赴葱岭以西那片土地参加反恐联合行动,地下的那些忠骨不知会是怎样的一番感受。
八百多年后,经过康雍乾三朝近百年的努力,中原王朝才再次来到了西域,葱岭以东的广大西域地区重回中央朝廷控制之下。虽然葱岭以西各国纷纷表示归附,但随着沙俄的入侵和鸦片战争的爆发,再未能进入葱岭以西地区。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