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偏见,差点错过一部国产好片

因为偏见,差点错过一部国产好片

首页动作格斗愤怒的斗鸡游戏更新时间:2024-07-30

有部国产纪录片,叫《算命》。

拿过不少于20个电影奖项。

但在国内,禁了

大抵是因为,算命属于迷信活动,不提倡。

今天香玉要聊的国产新片,主角之一也是算命先生

但它播出了,而且还在央视6套。

《那年八岁》

这是CCTV6出品的电视电影

介于电视和电影之间,有一类专供CCTV6播出的影片,叫电视电影。

由于拍摄成本极低,编导多为新手,制作粗糙,诞生了一大批烂片。

但本片是个例外。

导演杨瑾,曾拍摄《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

清新悠缓的风格,白描两个孩子在小学最后一个暑假里的友谊和别离,引发很多人共鸣。

这次的《那年八岁》,主角依旧有小孩。

不过,变成了一老一小

老的,就是开头说的算命先生;

小的,是这个8岁的小男孩,名叫小小

小小生长在吃不饱饭的饥饿年代

更要命的是,幼年丧母

父亲娶了一个并不友善的后妈,多出来两个抢食儿的弟弟。

小小呢,是个不好惹的「熊孩子」

没吃饱,就抢弟弟手里的大饼;

怂恿两个弟弟烤兔子吃

以及手残,没来由地欺负女孩子,被老师拽着耳朵受罚。

同时,小小也是个「苦孩子」。

因为一些小事总是遭父亲打骂,后妈在旁边赚吆喝。

一大早要出门打水,瘦小的身躯时常被水井轱辘弹开

打完水回来,一家人还没等他来,就已经开饭了。

这天,小小连学都不能上了。

父亲来到学校,把他拖走,以每月 5 块钱的价钱,租给了吴先生

租,是咋回事?

因为吴先生是个盲人,小小租给他,是帮他领道儿。

别看吴先生是个盲人,心思可机灵了。

钞票子几元几角,手指轻轻一搓,清清楚楚。

而且还有个绝活,算命

方子出的越邪乎,别人还越相信。

凭着几十年行走江湖的本事,在村子里博得了一个「小半仙」的名号。

别说,吴先生的收入还不错,只稍几句话,小则一两块,大则一二十。

走村串舍饿了,弹个曲儿,说一段林冲夜奔,就能换得一餐一宿

吴先生技艺高,但脾气坏,俗称「瞎狠」。

跟小小一起吃饭,总是能一筷子夹住鸡蛋和肉,几筷子就都进自己碗里了。

就凭这个狠劲儿,真瞎子无疑了。

一张嘴也特别,说话就像「拿刀剜你的感觉」。

两人第一次见面,小小因为不愿意来,赌气,死活不开口说话。

吴先生就说「*是你方(克)死的吧?」

小小被这一句话给气的双耳涨红「我妈才不是我方死的呢!」

知道小小有后妈,又说「你爸喜欢你后妈,不喜欢你咯」

骂人的时候文采飞扬。

一个过路的马车不愿意免费载他,他就直接怼骂「没良心的,你回去找你死去的奶奶吧」!

小小把吴先生扔在半道上,一个人跑回学校玩。

吴先生一个人在空旷的山谷里大喊「我要抽你的筋,扒了你的皮」!

吴先生身上的这种「狠」劲儿,是编剧林和平特意塑造的。

他表示自己「经历过三个说书人,这三个人嘴都特坏,但他们心肠都特好」。

吴先生的性格是防御型:他先天失明,得靠着这种狠劲儿活下去

跟别人一起吃饭,不抢的话,他肯定只能吃剩的。

嘴要是不毒,别人一口一句「瞎子」就能淹死他的自尊心。

所以他先冒犯,以此确立心理优势

要是不靠一点骗术算命,这黄土高坡哪里给他生存下去的机会?

可是,吴先生的防御高墙,也有被融化的时刻。

这天夜里,两人来到一户人家,正巧这家死了人,在守夜。

大家正听吴先生说书起劲儿呢,不料尸体一下子翻坐了起来!

「诈尸了!诈尸了!」

众人都吓破了胆儿,连滚带爬跑出去。

小小也跑了,喘了口气才意识到吴先生还在院子里,他赶紧折返来。

原来是放尸体的砖头倒了,根本没有诈尸一回事。

此时吴先生早已经吓得尿裤子了,还嘴硬说自己一点也没怕。

这件事情以后,吴先生发现这个「小兔崽子,还真有点儿良心」。

也渐渐对小小敞开心扉。

吃饭的时候,犹豫半天,愿意把其中一块鸡蛋分给小小了;

小小在河水里,脚被扎破了,吴先生立马撕下了自己的衣服给他包扎;

怕小小脚感染,一把年纪了,还背着他过河

小小呢,也似乎不那么讨厌吴先生了。

会跟他开玩笑,明明是平地,骗他前面有沟;

或者让吴先生踩到大牛粪

吴先生生气啊,棒子举高高要打,落下来却是轻飘飘

一老一少,从一开始的斗勇耍狠,渐渐成为交心的好伙伴。

他俩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在八岁那年,没了妈

这也是片名的由来。

整部影片就讲了一个这么朴素的故事,没有大起伏大冲突。

描绘了爷孙辈的两个陌生人,在困苦的年代渐渐温暖彼此的一段时光

这也是香玉最喜欢这部片子的地方:不愁苦。

《纽约时报》曾经有一篇关于《郊游》(蔡明亮 导演)电影评论,提到一种「亚洲愁苦主义」(Asian miserablism)。

什么意思呢?

影评人拿一男一女做对比。

《郊游》讲的是一个中年男人,带着一双儿女无家可归,极度落魄

中间有一段场景是,李康生愤怒又绝望地咬食一颗高丽菜,最后爆发出哭泣。

影评人由此联想到了《飘》里,斯嘉丽啃带泥的胡萝卜

「斯嘉丽从土里刨出一颗萝卜,咬了一口又吐出来,发誓自己再也不会挨饿... 最后她没有变成一个绝望的懦夫,而是从深渊中爬了出来。但是李康生的角色就没有这样的魄力了,看到他眼泪汪汪的自怜,很难不让人感到一阵轻蔑。」

愁苦,似乎是中国文化圈非常擅长的一个母题。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就算没有愁苦,也还要努力搞点悲伤的情绪。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吃不饱饭的年代,水源匮乏的黄土高坡,丧母的幼子和孤独的瞎子...这几大元素堆叠在一起,很容易拍成一部悲伤的煽情片。

可是,《那年八岁》十分克制。

画面配色很明亮,把黄土高坡的夏日,拍得清新灿烂

对人物也是抓有趣的部分,有好几处都会令人笑出声来。

吴先生把吃了一半的糖吐出来,诱惑小小叫爷爷。

你看,导演拍农村小孩的「斗鸡」游戏。

都是实打实,硬生生往上撞。

被撞倒了,接着再来!

导演杨瑾说「农村男孩都很皮实的,没有那么多小脆弱。

很多那个年代的人,就是靠生猛劲儿一路走过来,就像斯嘉丽因为带泥的胡萝卜而变得更加坚强了一样。

生活啊,有时候会很艰难,但不一定非得以「可怜巴巴」的孱弱姿态过着。

还有,如果你下次见到失明的人,千万不可以叫人家「瞎子」,而要称呼对方为「盲人」。

否则,他们会不高兴哦。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 · · · · ·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