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一代雄主汉武帝刘彻,这名字听起来大气辉煌,他小时候的名字可爱多了,叫“刘彘”,也就是刘小猪。

为啥叫这个名字?据说是刘邦起的。
《汉武故事》这本书里说,汉景帝王夫人*了,梦见太阳投入了她的怀里。汉景帝也做了个梦,梦见刘邦对他说,王夫人将来会生儿子,你要给他取名叫刘彘。
还有一个说法,那就更高级了。
《汉武内传》记载说,汉景帝做了一个梦,梦到“赤彘从云中下”,一头红色的大猪从云里下凡,进入崇芳阁。景帝一觉醒来,看到崇芳阁“赤龙如雾,来蔽户牖”,赤色大雾像巨龙一样把门窗都被遮蔽了。汉景帝找人占卜,被告知是大吉之兆,会有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出生。
不管是刘邦托梦起名字,还是天降红色的大肥猪,反正“刘小猪”这个名字就这样定了。
但这两种说法自然都不可当真。
其实,这个名字寄托了汉景帝对儿子的期望。
养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养猪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其中一大创造是发明了阉猪技术,阉过之后的猪体型更大,肉质更好。
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猪成为财富的象征。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的墓葬中有以猪头骨陪葬的痕迹。猪头骨的多寡,成为墓主人生前是否富裕的标志。
商朝养猪业相当发达,“陈豕于室,合家而祀”,猪是祭祀中的重要祭品。
从汉代起,猪的自由就被剥夺了,彻底告别了放养模式,进入了狭窄的猪圈,因为人们发现猪圈的猪长得更胖。
《史记》有个故事,汉景帝时,窦太后和辕固生进行学术辩论,辕固生一句话惹急了窦太后,窦太后大怒,罚辕固生“入圈刺豕”,去猪圈*猪。
汉家宫阙里的猪圈,不是百姓人家的猪圈,而是斗兽场。《三辅黄图》记载说,未央宫有“汉兽圈九,彘圈一”。汉文帝曾经“猎渐台下,驰射狐兔,果雉刺彘”。
在秦汉,名字与猪相关的名人很多,比如秦二世胡亥,西汉开国将领陈豨,汉武帝时期的大将荀彘等等。王莽招募军队抵抗匈奴,“名曰猪突豨勇”。
汉朝的肉价很贵。成书于西汉的《盐铁论》说:一豕之肉,得中年之收。就是说,养一头猪的收入,相当于中等年景的收入。在当时,不少名士都把养猪当成一种雅事。贵族去世之后,通常也要陪葬玉猪,表示富有。汉代的古墓葬中,还可以看到大幅的“猪头人身”的画像。




由此可见,在先秦两汉,猪是财富以及威猛的象征,并且还有“辟邪”的功能。猪八戒如果生在汉代,那估计是高富帅的代表。
因此,刘彘这个名字,不太不粗鄙,反而寄托了汉景帝对儿子富足、勇猛、吉祥的期望。
不过在刘小猪被立为太子之后,汉景帝给他改了个名字,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刘彻。
汉景帝的理由是“彘者,彻也”。猪怎么就成了聪明的意思,咱也不清楚,人家皇帝说是那就是吧。
估计他说的是刘小猪很聪明。
《汉武故事》记载说,刘小猪三岁时,景帝问他,你愿意做太子吗?小猪回答,这取决于天意,不是我说的算的。
《汉武内传》有个故事,汉景帝问七岁的刘小猪平时学什么书,小猪就把伏羲以来所有圣贤写的典籍好几万字,统统背了一遍,没有错漏一个字。
天赋异禀如此,改名叫“彻”实在是名副其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