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0万年前,恐龙已经走在了灭绝的道路上,小行星撞击,只是恐龙棺材板上的最后一颗钉子。正好相反的结果是如果当时那颗小行星罢工了,人类也不会出现了。
没有小行星,恐龙的宿命恐龙存在于一个最好的时代,处于二叠纪与第四纪两大冰期之间,环境保持长时间的稳定,两极都没有完全被冰山所覆盖,极区与赤道地区的气候相差不到25°,海平面比现在高出100到250米。阳光、植物充足,食物链由下到上,长期处于丰盈的状态,进化出了巨大的体型。
小行星来临之际,小冰期也即将出现。虽然小冰期带来的温度降幅不大,但是也会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如果小冰期持续时间较长,就会动摇恐龙的根本。大型恐龙的繁荣,离不开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所以当食物链底层的生产者出现偏差,就如同动摇了大楼根基。
体型较大的恐龙会最先灭绝,因为它们每天的能量消耗最大,所需能量基数也大。小型恐龙会由于对能量需求没有那么苛刻,所以能在一轮轮小冰期中幸存下来。然而,第四纪的大冰期离此时也不远了。
(食物链中能量的转化率极低,1000kg草能养活100kg食肉恐龙,却只能养活1kg霸王龙)
大冰期平均间隔为1.5亿年,恐龙已经充分得享受了最近这次最为舒适的间隔,不过这是一把双刃剑。造就了优良的物种的同时,也代表着它们抵御不了大冰期的严寒,所以最终它们会在一次次小冰期中慢慢损耗,在大冰期中大量灭绝。
(休伦冰期——雪球地球)
小行星是加速器,也是洗牌器恐龙因为小行星撞击也灭绝?这样的说法其实不精准,小行星撞击后的短期之内,恐龙并没有灭绝,撞击之后环境的连锁反应才是罪魁祸首,小行星撞击触动了地表下面的结构,导致持续的地震、海啸、大量火山喷发。
(小行星撞击会使软流层移动)
这些灾害会先消失掉一批恐龙,但还是不会导致恐龙灭绝。在这些灾害的背后是环境的变化,温度的变化,以及大量的火山灰震天蔽日,这才是最致命的。火山灰切断了地球能量来源——太阳光,降低了地表的温度,大量植物被“冻”死,因为无法光合作用“饿”死。这样的场景就如同一个个加速版的小冰期,最终形成大冰期的效果,抽去了食物链的根基,最终物种灭绝。
(火山灰遮挡阳光,如同天天日食)
物种进化是一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环境的偶然性和变化起作用的机制。小行星改变了整个地球的生态,并为后续生物的演化,奠定了基础。
进化没有预先设定的方向、速度、途径。当生物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时,适应的路径是随机的,而不是固定的。
如果发生重大或破坏性的环境变化,地球生态会在整体上迫使物种从微观的适应,达到宏观的变化。
(微小的参数变化,会带来宏观的改变,蝴蝶效应)
今天,我们和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全球环境变化的结果。如果不是这个外来因素,意味着在6500万年后,地球将拥有完全不同的物种,而人类也不会是其中之一。
例如:人类的演化,由哺乳始祖动物开始,一环扣着一环,没有小行星加速恐龙的灭绝,那么哺乳动物的祖先,将会有更多的竞争物种,需要在小冰期与大冰期之中与他们慢慢磨合,很容易改写它的进化方向,而失去一环,或者出现一个变数,都不会产生人类。
(哺乳动物的始祖)
如果恐龙没有灭绝假设没有小行星,也没有冰期,环境也没有发生改变,大家所设想的把恐龙当做宠物或者以恐龙战斗的画面不会出现。恐龙继续像侏罗纪时代一样,继续占领着食物链的顶端,哺乳动物的始祖根本不会有任何发展的机会。
恐龙时代的大气成分也与今日有很大差别。二氧化碳是今日的12倍,氧气则占了大气的12%到18%,而今日则占了21%,人类适应不了这样的环境,所以我们无法出现。
(30亿年前,蓝藻崛起产生氧气,改变空气的结构,厌氧菌“氧气中毒”大灭绝)
纵观历史,每一个新统治者的出现,必然是经历了地球环境的巨大改变,导致旧的统治者灭亡,或者中落,演化成适应环境的其他物种(恐龙演化成鸟类)。
在未来技术成熟的时候,我们或许可以通过化石中恐龙的基因还原恐龙,但是新生的恐龙也会夭折,因为它的基因表达的生理特征适应不了当今的环境及温度,氧气含量。
恐龙更像是温室里养育的花朵,而人类是实实在在从大冰期中熬死了猛犸象,演化出的物种。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