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编辑 | Quality酷乐志
“ IS JAPAN COOL?” 是全日空自 2012 年推出的系列广告,以国际旅客为对象,意在把日本“酷”的一面展现出来。
过去几年里,“酷日本”的主题从东京、京都、冲绳等地区城市,到动漫、日本料理、节日祭等主题。2017年,“IS JAPAN COOL?” 的主题是“道”,日本人的“道”几乎随处可见,武道是道,艺道也是道,还有茶道、花道……
2018年,当航空公司全日空把「日本职人」作为“ IS JAPAN COOL?” 系列宣传广告的新主题,向国际旅客介绍日本。这个新的广告主题内容,采访了7位日本职人, 还推出了一个虚拟武士 SAMURAI AVATAR。七位职人所属的领域,既有人间国宝所认定的领域,也有一些出现时代更晚、更现代的职人领域。
职人,酷吗?
起码全日空是这样认为的。全日空选择探访的7位职人包括:江户切子职人、日本刀职人、甲胄师、数寄屋木工、染织职人、食物模型职人和水墨职人。全日空为每个职人的都拍摄了十分钟的纪录片,介绍他们的个人故事和工作。
世界各地的游客和消费者似乎也这样认为。近年来,日本职人手作的商品,不论是厨具还是瓷器,抑或是各种工艺品,都在世界各地赢得了不少受众和拥趸。
全日空也迎合这种潮流,不但在休息室等地方使用这些工艺品,最近还在官方商店里上架了一些职人商品。全日空还与职人们合作开设体验工坊,提供参与体验职人工作的机会。
日语里的“职人”,字面意义上就是我们所说的手艺人、工匠,英文里的“craftsman”,指的是熟练掌握一种产品制作工艺的人。像世界各地的手工艺人一样,日本职人从古时候就存在,锻铁的、制陶的等等都可以被称为职人。到了江户时期,日本建立了“士农工商”的身份制度,职人属于“工”这一阶层。
但在日本,职人又不仅是一种职业的统称,还是一种态度和社会共识。日本的职人普遍有着磨练技艺、精益求精、不断超越自己的觉悟。这种觉悟在也延伸到了日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制造业。中国消费者至今仍然热衷于购买“日本制”的电饭锅,即是对日本工业质量的认可。
工业革命以前,社会上流通的商品除了粮食,主要都是由职人制作的。但工业革命以后,职人因为跟不上机器的效率而几乎被淘汰,严苛的学徒制度也让年轻一代望而却步,世界各地莫不如此,日本也面临一样的问题,许多老手艺面临失传,陷入后继无人的境地。但也许是民族性格使然,也许是日本的职人更早就有了觉悟,日本的职人和职人技艺,仍大量的被保留下来,很多还被赋予新的视角和舞台,有了意想不到的发展。
以江户前寿司举例,江户前寿司这种现场手捏的寿司,原本是流行于东京湾附近的小摊上的“快餐”,便宜新鲜又能迅速填饱肚子,但经过日本职人不断钻研,在一百多年间,逐渐发展成一种世界级的高级料理。
除了民族性格中那种认真细致劲儿使然,日本各方有识之士也十分关注对工艺的保护。柳宗悦等人仔细梳理了日本的手工艺脉络,将之升华为“民艺”;官方也在1955年建立了“人间国宝”认定制度,在全国推选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技艺的传承者,经过严格挑选后,把这些人才作为日本“重要无形文化财”的一部分,颁发“人间国宝”的称号,并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奖励。“人间国宝”分为两类,一类是日本传统艺术的传承者,包括雅乐、能乐、歌舞伎等,另一类就是手工艺,包括陶艺、染织、漆艺、金工、木工等分类。
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七位职人的故事吧。
江户切子,其实就是雕花玻璃,是西方舶来日本的工艺,兴起于江户时代天保年间(1830-1844),在明治时代成熟起来。江户切子,在切割时没有草稿,靠职人手工完成,无论花样多么复杂,都靠职人的双手和经验掌握,一旦出错,即刻报废重来。
江戸切子拥有十几种代表性的花纹。匠人将这些花纹组合,在杯与盘等的侧面乃至底面进行切割,逐渐呈现出复杂的设计。全日空采访的,是拥有“三代秀石”名号的职人堀口徹。“秀石”是切子匠人的至高名号,而堀口徹是该名号的第三代传人,他也是被日本政府认证的最年轻的传统工艺大师。他在守护传统技术的同时,不仅制作用于餐具的江户切子,也向时尚与室内装饰等江户切子未曾涉足的领域发起挑战。
堀口徹说,“我认为,江户切子的本质是凭借对玻璃进行加工,让使用者为之惊艳着迷,而这一本质魅力在如此巨大的变化发展中始终未曾改变。在坚守这一本质的同时,我希望能制作出贴近现代生活方式的江户切子。”
吉原義人出生于1943年,今年已经76岁了。他的祖父是一名铁匠,自幼受其影响,走上了制刀的职人之路。他获奖无数,积极投身日本刀文化的推广启蒙,也喜欢提携后辈,日本现有300多位刀匠,他是最受尊敬的大前辈之一。
日本人使用刀的历史很长,刀这种物品的地位也很高,常常作为传家宝或者宝器被供奉。日本刀由一般的刀演化为现在的样子是在平安时代中期(10~11世纪),以制造日本刀为职业的刀匠也出现于这一时期。彼时武士已登上历史舞台,开始参与作战,但实战中使用的武器主要是长枪与弓箭,刀的存在更近乎于“护身符”。“我们之所以认为刀是一种武器,大概是受到黑泽明的武士电影影响吧。”吉原在影片中介绍说。
如何欣赏一把日本刀?吉原认为,鉴赏日本刀之美的关键在于“地铁与刃纹”。
“地铁”指的是刀身,制造一把日本刀,是从刀匠冶炼用于刀身的金属开始的。经过锻造的刀身,柔韧性与强度俱佳,拥有丰富的质感。将高温加热的刀身浸入水中,进行“淬火”作业时,迅速冷却使得钢的成分发生变化而形成的花纹,即是“刃纹”。吉原入行超过50年,铸刀超过500把,但仍在不断精进“地铁与刃纹”的技艺。
甲胄是武士的铠甲。其历史与武士同步,从10世纪登上历史舞台,到19世纪末因明治维新而消亡。期间,甲胄造型不断随着时代而改变。武士阶层消亡后,甲胄虽然不在被日常使用,但却成为一种艺术品,被日本和海外藏家收藏。修复受损的甲胄,以及复刻与原件分毫不差的新品,都是现代甲胄师的使命。如今,掌握这一技术的匠人,全日本只有六个,三浦公法就是其中之一。
80岁的三浦公法是“半路出家”,他原本大学毕业后在贸易公司上班,但因为一场甲胄展览会,喜欢上了这种传统工艺,于是辞职拜师,入了行。
制作和维修甲胄,使用的技术包括了锻造、镂金、皮革加工、上漆、织带、染织……几乎囊括了绝大部分日本传统工艺技术,甲胄师一人包揽所有的工作。一副复杂的甲胄需要花上一个甲胄师三到五年的时间。
三浦说:“甲胄的设计匠心,体现了追求胜利与强大的武士气质,与日本人自古以来对大自然的亲近感。材料里除了铁,还使用了皮革、漆树、草木染料等天然材料。这一点在西洋铠甲中是看不到的,我想这就是日本甲胄独特的美。”
更有趣的是,三浦现在的徒弟是一个美国人,他为了写日本文化的论文来到日本,却跟三浦一样“半路出家”,现在已经成了一名甲胄师。
“数寄屋”是一种发源于茶室建筑的建筑形式。以木材构建,摒弃华丽装饰,追求风雅禅意,以建筑中生活的人为出发点,十分注重细节,从室内光线到木材色彩搭配,再到木纹的选择,无不尽善尽美。
现代的数寄屋建筑,常见于老字号料亭与高级旅馆等,除此之外,还有京都迎宾馆的主宾室、伊势神宫茶室等日本的著名代表性建筑。这些建筑,均出自于现代茶室风建筑木匠中的代表名匠——升田志郎先生之手。
作为数寄屋造的名匠,升田志郎认为,建造数寄屋,最重要的元素是木材。他说:“圆木从外侧看到的那一面叫做木表,从中心看到的那一面叫作木里。木里可以清楚地看到直木纹,而木表上的木纹更清晰漂亮。因此,建造房屋时要确保坐在上座的贵宾能够看到最美的一面,也就是木表。淋漓尽致地活用木材之美,便是茶室风建筑的魅力所在。所以我们茶室风建筑木匠十分讲究木料的使用方式。”
尽管现在有计算器,机床也能代为完成一些加工工序,但木匠仍是一门综合性的手艺,对审美、组织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职人不断磨练。
染织历史悠久,长达数千年,但直到3世纪左右,染织技术才传入日本。
吉冈更纱是京都“染司吉冈”的第六代传人。这家染坊从江户时代持续经营至今,跟许多同行们一样,染司吉冈在近代曾使用化学染色,但从家族第四代起,染司吉冈重启了采用古法天然染料染色的手法。现在,染司吉冈仅使用自古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染料进行染色。
吉冈更纱说:“除了丝绸、麻、棉、纱线外,我们也给和纸上色。比如每年3月在东大寺二月堂举行的修二会中使用的和纸,红色来自红花,黄色则使用了栀子花。这些和纸将被用在已逾千年历史的重要仪式中,所以每年在完成这项工作时我们都深感责任重大。”
因为很多古书上记载的植物现在已经很少见,吉冈还与农户一起,栽培这些植物。全植物染色的第一步,从制作染液开始。熬煮植物有色部分,将色彩提取浓缩,在根据目标调配浓度,反复浸染,次数和浓度,全凭职人的经验判断。
染色的第一步,从制作染液开始。通过熬煮植物的根茎叶、揉搓花瓣,将颜色从材料中提取出来。根据目标颜色调节染料的浓度,按顺序将布料浸入染液与媒染剂中然后清洗,清洗后再次浸入,重复多次逐渐完成上色。而染液的浓度与染色的次数,全凭匠人的经验进行判断。
吉冈更纱说:“根据染料的不同,染色时间也会不同,像披肩这样的小物件一般只需要半天,做和服的布匹,1反(1反约宽36厘米,长10米)则要花上3至10天时间。虽然费工夫,但保存在正仓院与法隆寺中1300多年前的染织物,至今依旧鲜艳亮丽。我觉得,这种毫无浑浊感的透亮色泽,只有用天然染料才能展现出来。”
食物模型是日本餐饮店的特色——与菜单上的食物一模一样的“实物”,几可乱真,近年来更是成为一种日本特色的纪念品。你能想到的任何食物——拉面、蛋糕、寿司、汉堡……都能被制作出来。食物模型始于昭和初期,现在已经有了成熟的产业,食物模型职人也应运而生。
兼山胜治有40年的食物模型制作经验,他认为其秘诀在于“用作为制作参考的真实食品来建模,然后采用看起来比实物更加美味的颜料来上色”。
“材料采用塑料树脂和蜡,上色用的是油画颜料。但是上色时一般不会有只使用1种颜色的情况出现。例如,为年糕和香草冰淇淋等白色食品模型上色时,并不只单纯使用白色颜料,而是会稍微混入一些褐色、黑色和黄色,来表现其独特的白色。通过对微妙色彩的探索,来展现食材的柔软和质感。我觉得判断一个匠人的工作好坏,就要看他能不能迅速调出所需的色彩。”
尽管模型中常常带有“夸张”成分,但对食物模型的最终使命,是刺激客人的食欲,从而吸引他们道店里来。为此,兼山胜治研究了很多办法,比如在倒满冰啤酒的酒杯周围加上细密水珠,充满让人忍不住一饮而尽的真实感。
栩栩如生那是当然的,食品模型匠人为了“能刺激顾客食欲、让顾客感到惊讶”,还对模型的表现手法进行了升级。比方说,1970年代开始的面类模型的挑面的表现手法。捕捉用筷子或叉子将面条挑至半空、即将送入口中的那一瞬间,能让观者食欲大增。此外,兼山先生近年来在冷饮的表现手法上也下了很多功夫。
固体墨块源自中国,被称为文房四宝。日本最早的墨迹,出现在公园2世纪末。现在,人们连用笔的机会都少了,用墨和毛笔的机会则更少。水墨书法升格为艺术教育,但即使这样,人们也大多使用便宜方便的液体瓶装墨汁——一种工业化的产品。
日本的水墨产地,有奈良县奈良市和三重县铃鹿市两处。然而,作为产地之一的铃鹿市如今仅剩下了一间名叫进诚堂的制墨工坊,伊藤龟堂是这间工坊的第三代传人,他做的墨叫铃鹿墨,历史可以追溯到1200年前。
制墨的材料,包括松木或植物油的煤、明胶、以及产生水墨独特香气的天然香料。将这3种材料混合成形后,需干燥数月乃至数年。制墨须在气温低寒的早晨,伊藤龟堂说:“通过肌肤去感受室外的空气,由此调整水、明胶的含量。在朝露凝结、气温降到0度以下的极寒时节,能够制造出大量的优质墨。制墨主要取决于气候,因此在寒冷时节往往可以制作大尺寸的高级墨。”
制墨本是团体工作,步骤分工明确,但伊藤龟堂创建了一人制墨的工作方式。他还富有创新精神,他同为墨职人的父亲擅长做黑中透亮的墨块,但他自己在能够体现深浅立体感的淡墨上下了不少功夫,他还试着拓展水墨可能性,开发彩色墨和把墨用在建筑涂料上。
伊藤龟堂说:“如何在使用传统制法和材料的同时,制出让人惊讶、使用体验超群的水墨,孜孜不倦追求这一目标的过程才是最快乐的。听起来这是件苦差事,但是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了。”
排版/插图设计:mimimi_
图片来源:网络、官方提供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