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分析一下,“你瞅啥”的来龙去脉

简单分析一下,“你瞅啥”的来龙去脉

首页动作格斗你瞅啥更新时间:2024-04-10

八十年代的东北,刚进入改革开放,民风远比现在彪悍得多。

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的情况绝不是少数,反正也没监控,打完了就跑呗。

而且那个年代的人都比较朴实,在不动用兵器的情况下,打输的一方几乎不会报警,甚至都不会索要赔偿,因为输了就已经挺没面子了,再跟对方讹点钱,那以后在家门口这一亩三分地上面,就别想混了。

斗殴的原因千奇百怪,不过其中最经典的一种,就是现在人尽皆知的,你瞅啥。

顾名思义,能冲着人喊出“你瞅啥”这三个字,多多少少还是占了一点道理的,因为他能这么喊,足以证明对方的确是瞅他了。

事情是这样,大家应该都清楚,在两个人面对面地路过的时候,眼神对到一起的几率其实相当大。

如果是两个老实人,互望一眼,基本就会各自把目光移开,擦身而过。

而有些人则不会,他会一直盯着对方的眼睛看,如果对方先把目光挪开,他就会有一种成就感。

过分一些的,会在对方移开目光之后,轻蔑地哼一声:“CAO!”以此来彰显自己的气概。

可要是对方和他的想法一样,那么重头戏就来了。

这其实就是一个比拼胆量和勇气的游戏,想要在这场游戏里取胜,不仅要胆大,还得心细,因为你在四目交错的这一瞬间,就必须形成一个初步的预计。

例如双方的身高体重是不是一个量级?对方的战斗力怎么样?脚边有没有砖头瓦片?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因素。

毕竟街上的小混子和亡命徒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你让一个一米六的小个子,冲着对面的一米八大汉,抻着脖子喊:“你瞅啥?”

凡是正常点的都不会这么干,不过我是真见过一米六的揍一米八,那场面我至今难忘,因为一米六那位得蹦起来才能把拳头呼在对方脸上,一米八的还愣是不敢还手,让人左蹦右蹦的,一下下打的鼻青脸肿。

我们老师是个女的,五十多岁了,平日里非常慈祥,就是这么一个慈祥的老太太都被气着了,不是生那个打人的一米六的气,而是气那个一米八大个。

“就那小矮个,你一扒拉不就是一个跟头啊,你咋能让他揍呢?”这是老太太的原话。

不过生气之后,老太太也缓过劲来了,说不还手是对的,咱们是好学生,不跟那些小混子一般见识。

在这里我倒不是支持打架斗殴,但我觉得,人嘛,多少要有点反抗精神,尤其是在能够反抗的情况下,毕竟这属于正当防卫的范畴。

话说远了,接着上面来,实际上留给你判断对方实力的时间并不多,双方对视顶多不超过三秒,就会有人率先开口:“你瞅啥!”

最后那个‘啥’字,必须音调拔高,这才能显示出愤怒的程度。

如果对方没怂,那么就敢说出下一句名言:“瞅你咋地!”这个地字的语气也一定会加重。

这两句话就像是一个接头信号,对上了之后,率先喊出‘你瞅啥’的那位,基本上就直接冲过来了。

一场斗殴就此开始,打赢了的洋洋得意,打输了的往往会扔下一句,你等着奥,你给我等着!然后撒腿就跑,倒不是怕跑慢了再挨顿打,而是挨打了没面子,怕别人看见。

可能有人奇怪,两个人互相都不认识,打完人家都走了,扔狠话有什么用?你还能找到人吗?

找当然未必能找到了,但这么说的目的就是在告诉对方,我没服,这样多多少少,他心里能平衡一点。

人嘛,总是善于欺骗自己。

不过我们那个城市不算太大,碰面的几率还真就不小,有一部分刑事案件就是从这来的。

比如过了一个月,挨打的那个去饭店吃饭,刚要进门,隔着玻璃一看,我CAO,这不是那天打我那小子吗?

正愁找不着人呢,赶紧喊几个人在门口等着,对方一出来,一拥而上,打完就跑。

这种有准备的仗,就容易出现兵器了,尤其是那种没经验的小混子,捅人完全就是闭着眼睛捅,你问他捅哪了,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就知道一个劲的瞎捅。

要不怎么说不怕老炮,就怕生梆子呢,老炮起码能给你留条活路,生梆子一不小心就能把人弄死,他自己还觉得挺冤,我不是故意的呀。

这种伏击,即使没出现兵器,也至少是人手一块砖头,都呼脑袋上,也是妥妥的脑震荡。

不过有的时候也会出现乌龙,我见过一次,一帮人打一个,人手一块砖头,但第一个冲上去的哥们也不知道咋想的,上去先薅的头发。

那时候时兴郭富城头型,所以打架的时候就流行先薅头发,薅住,使劲往下压,对方就得低头,这时候大军勾子就能可劲照脸踢。

问题在于如果是他俩单挑,这么干没问题,这边他刚把对方脑袋压下来,其他人就一拥而上,砖头照脑袋一顿拍,基本全拍那哥们手背上了,这种群架乱得很,主要是无组织无纪律,都是乱打一气,误伤很正常。

说完了这两句话开打的,还有种情况,会出现第三句话,你再瞅一个试试?

反正根据我的经验,这种场合凡是出现第三句话,基本上就打不起来了。

诚心要干仗的那种人,根本没那么好的耐心跟你友好交流。

即使要打,也是之后再打,可能双方都觉得没有把握战胜对手,又都不想没面子的离开,于是就开始定点,也就是互相约好了人,找个地方开干。

不过这种群架打起来的次数更少,因为往往双方的阵营里面有互相认识的,出来唠唠基本上这事就过去了,之前也没打起来,能有多大仇啊,毕竟我们那也不是什么大城市,这种概率还是挺高的。

以上那些是小混子们的你瞅啥,大混子几乎不干这事,因为他们觉得没意思,你要是一个没名没号的小土鳖,人家都不稀得打你。

但例外总是有的,万一那天大混子心情不好,你还楞个眼珠子瞪人家,那就是属于自己作死了。

当时的大混子,全都是一拳一脚,一刀一枪硬打出来的名气,无一例外。

我家附近的一个小混子,典型的‘你瞅啥’选手,属于天天没事,在街上找架打的那种人,架打的多了,身手也算可以,起码能做到胜多败少,并且非常勇猛。

我见过他跟四个人打架,注意,是他跟四个人打,而不是被四个人打,这里面有很大的区别。

一般人如果是在一对四的情况下,基本上就是躺在地上,被圈踢的下场。

可他不,头发都让人薅住了,三四只脚在不停的往他脸上踹,这家伙居然不遮不挡,捏着拳头,抡圆了两条胳膊,跟风车似的,一顿乱砸,你们乐意踢我你们就踢,反正我能砸着一下是一下。

还别说,对面那四个可能也不是总打架的主,不敢下死手,虽然在不停的踢他,但也硬是被他搞得狼狈不堪,最后主动把他头发松开了。

这小子顶着一脸的鞋印子和血印子,像是个得胜将军,洋洋得意的走了。

就是这样的混不吝,有天碰见个茬子。

事情的开始一如既往。

他瞪着俩灯泡似的眼珠子开始瞅人家,对方是个三十来岁,黑不溜秋的汉子,个不高,但看着就敦实,穿得也挺立整,看着不像是街面上混的。

“你瞅啥啊?!”小混子例行公事的喊。

对面乐了,也没吱声,直接溜溜达达的就冲着他走过去了。

小混子明显有点懵,现在不应该到‘我瞅你咋地’的环节了吗,人咋还直接过来了呢?这也不按套路出牌啊你。

我眼看着那汉子走过去,就一拳,小混子直接仰面朝天的倒下去了。

汉子乐呵呵的蹲在他边上,声音一点都不大:“我瞅你咋地?有脾气啊?”

小混子捂着脸,一直哼哼,也不知道他是真被打的起不来了,还是装的。

“下回长点心,别瞎几把嘚瑟。”汉子连补两脚都懒得补,头也不回的走了。

后来知道,打他的是我们当地一个有名的大哥,这小子还觉得挺光荣,逢人便说,那天我跟谁谁谁打起来了,确实不行,没干过,服了。

他这么一说,听的人往往就肃然起敬,可以啊,这种层次的大哥你也敢惹?无形中他的地位就被拔高了,在我们那一片混的相当不错,所以说,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智慧。

不过还有一种人,在‘你瞅啥’事件中,扮演了一个悲剧的角色。

因为这种人其实不会打架,甚至他们都没打过架,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有一颗想成为强者的心。

强者的心在哪体现呢?在于他们不怂,也就是在目光对视的过程中,他们的眼神有可能变得极其凶狠,力求能把对方吓退,然后他们就能如同战胜者一般,傲然离去。

不过个人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他们会心跳加速,血液流动速度加快,甚至会喘粗气。

这都是胆怯的表现特征,因为他们自己也清楚自己是战五渣,却又不想让别人知道这个事实。

我见过好几次这种选手在‘你瞅啥’之后,毫无反抗之力的被人殴打,当然,他们在目光的战争中,胜利的时候也有不少,可能这就足以支撑着他们应对下一次的‘你瞅啥’之争。

总之,这可能是那个年代的一点点特色,乍临时代的冲击,年青人彷徨的心理滋生了逆反的情绪,体现在行为上,好听点说是特立独行,不好听就是无事生非。

他们是坏人吗?我觉得不是,至少不完全是。

起码当对方把目光挪开时,很少有人会冲上去穷追不舍,这样的人甚至会被其他混子唾弃,人家都特么认熊了,你咋还没完没了呢?咋的,老实人好欺负啊?

那时候我们这有句话,叫做,欺负老实人有罪。

当然现在的东北,和以前可不一样了,治安好的不得了。

以上都是我的一家之言,闲来无事随便聊聊,大家看个乐就好,千万别往心里去。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