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骑士比武大会的群架、单挑、炫技,都比不上夜王的这一招

中世纪骑士比武大会的群架、单挑、炫技,都比不上夜王的这一招

首页动作格斗骑士对决中世纪斗技场更新时间:2024-07-31

文|艾栗斯

中世纪流传过这样一句话:“上帝之屋分为三部分并可视为一体。一些人祈祷、一些人战斗,而另一些人劳动。”

这三种人里,如果战斗的那些人是骑马作战,就又被称为“骑士”。

骑士英文名为chivalry,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日耳曼的重甲骑兵,他们曾将罗马帝国的步兵方阵冲击粉碎,又在欧洲军事战场上驰骋了八百多年。公元九世纪第一个骑士团的创建者、法国骑士歌德佛鲁阿.德.普列依制定了骑士“七艺”,对骑士提出“骑马、游泳、打猎、射箭、厮*、球戏、吟诗舞蹈”等技能要求。

其中吟诗舞蹈也许可以不甚熟练,但骑马和厮*却是骑士吃饭的家底,为在非战争年代里“贯穿军事训练”、保持武器运用的熟练和战略战术的敏锐,骑士阶层打发闲暇时光的主要活动一是狩猎,比狩猎更要紧的是比武大赛。今天要聊的就是中世纪骑士们的盛典——“比武大赛(又称比武大会)”的那些事。

就像骑士本身的演化一样,比武大会也是一步步从无序走向有序、野蛮走向文明。

最早的比武是群战比武

这时马上比武的规则尚未形成,要么就是粗略分两队,一声令下以后两队正面硬杠,直接冲撞、对抗;要么就是划定一个区域,区域内的一方负责防守,区域外的一方负责进攻——跟打群架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更加血腥暴力一点。如1273年的“查隆战役”,最开始压根就不是一场战役,而是为了庆祝查隆伯爵家的喜事而举办的比武大赛。结果双方在真枪实剑的对抗中*红了眼,骑士的侍从、围观群众都乌压压地加入了斗殴,场面完全被暴力和屠*的野性所控制——最后尸横遍野了好几百号人,跟一场常规战役的损失也差不多。

所以即使比武大赛的初衷是让这些中上阶层的骑士“流血、打碎牙齿、尝尝被对手压身的机会、20次被打下马鞍,20次从地上爬起,才能无所畏惧”,但动辄死个百儿八十的昂贵骑士,这种提升作战技能的代价还是过于沉重。于是在十三世纪末,群战基本被禁止,取而代之的是一对一的——

马上长矛比武

查理大帝的“加洛林重装骑士”在企图征服欧洲大陆时就吃了长矛的亏,这种兵器将攻击范围扩大到5英尺,远胜于长箭,在十四、五世纪的比武大会上,一手铁盾、一手长矛就成了场上的标配。把迎面而来的对手刺下马背、刺中对方指定部位、长矛折断数量都曾经作为取胜的依据。

尽管竞技选手由群殴改成了一对一,选手之间设置了维护安全的障碍物防止马匹撞击在一起,骑士的盔甲被加厚、钝头金属枪被改为木制长矛……但在马匹闪电般的时速冲击力和手工盔甲的缝隙里,死亡还是暗中潜伏、如影随形。

1559年,蒙哥马利的一场比武中误刺瞎了国王的眼睛;1560,波旁王朝嫡系王子亨利在混战中被乱马踩死;亨利八世的哥哥也丧命于比武大会,但亨利八世依旧热衷亲自参与马背上的比试。

而国王一旦亲自上场,就意味着骑士比武的对抗意义进一步被削弱,比武大会的消遣娱乐与庆典展示更胜一筹。这就进入到比武大会的第三个阶段:

跑马刺环与长矛击靶

跑马刺环中,一个类似圆环的标靶悬挂高处,骑士从远处骑马快速接近标靶时须用手中的长矛去刺击圆环,刺中者为胜;长矛击靶同样是用长矛刺击一个固定的靶子,强调运用长矛的技巧和准确性。

可以看出新的竞技方式中,挑战的目标从人变成了物体。因此比武大会的暴力与对抗性大大下降,安全性也大大提升。到了十六世纪下半页,在上场选手服饰、配置、技术、骑术等详细的规范下,漂亮的跑马姿势,长矛掷出的风范比击中靶心更为重要。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在进行跑马刺环前,国王的马术老师就提醒他注意形象:“不仅使您的大臣,而且使您的人民都能了解您神奇的精神力量。”

所以这个项目就非常适合权力游戏里的夜王,不仅身手矫健,投掷的节奏也尽在掌握,气度非凡。

化妆比武 COSPLAY

由此比武大会演变成了化妆比武也不足为奇。虽然中世纪的基督教禁欲主义教导人们不要炫耀身体的美,要而去关注灵魂的美,但穿着花哨的骑兵团队与盛装打扮的竞赛者们觉得,灵魂美必须通过外在的装饰才能散发出来。17世纪骑士的宫廷礼仪将比武大会彻底变成了一个大型的跑马时装秀加cosplay。伊丽莎白时期的艾萨克斯公爵就曾将自己装扮成一个殉难者的形象参加骑士比武,以此追回女王的芳心。

而最大的改变是:即使最早的比武大会死亡率很高,但穷人出身的骑士至少也有在其中翻身或捞金的机会;而后来的比武比赛却变成了“唯出身论”,参赛人员的标准必须得是“非贵族出身、与教会、国王为敌、与组织者有隙者不得参加”。参赛人数也从一次参赛的成百上千人,减少到一般不超过一百号人,彻底成为了贵族们的社交圈。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