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西游记》,可能大多数人会认为,它讲述的是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可实际上,整部《西游记》的主角只有一个,那就是孙悟空,
而《西游记》也是孙悟空个人的成长故事,从孙悟空出生伊始,他就已经落入了别人设下的局,并在这个外力的推动之下,沿着既定的轨道,走完了他的成长之路。
从花果山水帘洞开始的算计说到孙悟空在花果山称王的过程,想必大家都十分清楚。
石猴出世,和山中的猴子打成了一片,他们发现了水帘洞所在的瀑布,于是猴群中有人建议,谁能第一个安全的进入并返回,众猴便尊谁为王。
这一段,出现第一个有争议的点:
这么大的一只猴群,成千上万只猴子,之前居然一直没有一个猴王?
孙悟空自报奋勇,第一个进入了水帘洞洞天,发现里面是一个浑然天成的福地,有桌有床,有碗有勺,几乎你想要的全都有,就是没有生物。
这一段,出现第二个有争议的点:
水帘洞洞天之前的主人是谁,又去哪了?
孙悟空称王后,连年享乐,终有一日,他舍不得这样的日子,为自己的寿命犯起愁来。
巧不巧的,猴群中突然跳出一只通背猿猴来,告诉孙悟空可以修仙,成为仙佛神圣。
只见那班部中,忽跳出一个通背猿猴,厉声高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如今五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
”猴王道:“你知那三等人?”
猿猴道:“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
猴王道:“此三者居于何所?”
猿猴道:“他只在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内。”
猴王闻之,满心欢喜道:“我明日就辞汝等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三者,学一个不老长生,常躲过阎君之难。”
噫!这句话,顿教跳出轮回网,致使齐天大圣成。
以上取自《西游记》第一回原文
出海寻仙
这是改变孙悟空命运的第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个通背猿猴学识渊博,第一次出场,即指引了孙悟空的求仙之道。
第二次登场,则是在孙悟空学艺归来,想要寻找一件趁手的兵器的时候。
又是这只通背猿猴告诉了孙悟空,在水帘洞的铁板桥下,可以直接通往东海龙宫,这才让孙悟空得到了如意金箍棒。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神秘的存在,是如何和这般猴子们混在一起的。
在《西游记》的真假美猴王那一回中,
如来佛祖说,天地间有四猴混世,不入天地人神鬼、乃蠃鳞毛羽昆十类之中。
混世四猴中,有一猴名为通臂猿猴,可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神通广大。
和通背猿猴之间,更是仅有一字之差。
不知道这两者之间,是否又在暗示着什么。
如来佛祖说混世四猴
傻小子孙悟空的性格变化踏上出海寻仙的路途以后,孙悟空先是来到了以人类为主的世俗地界,南瞻部洲。
初入世俗的孙悟空,就像是一个从山里走出来的傻小子,单纯而又懵懂。
在这里,他学人说话,学人穿衣,同时也经常遭人白眼、打骂和驱赶,因而学会了一些人情世故。
傻小子进城
八九年的时间过去,孙悟空寻仙无果,又再次驾舟前往了西牛贺州。
在山中偶遇了唱仙谣的樵夫,樵夫指点了他须菩提祖师的洞府。
而这个时候,孙悟空的性格已经产生了一些变化,原文中是这样描述的:
猴王用手扯住樵夫道:“老兄,你便同我去去,若还得了好处,决不忘你指引之恩。”
樵夫道:“你这汉子,甚不通变。我方才这般与你说了,你还不省?假若我与你去了,却不误了我的生意?老母何人奉养?我要斫柴,你自去自去。”
通过孙悟空的行为我们不难发现,南瞻部洲的经历,已经让其形成了多疑的性格,他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听信樵夫的指引,而是要拉着樵夫一同前去,并且用了个非常圆滑的理由。
到斜月三星洞前亦是如此。
悟空望着大门不敢上前,反而爬到了附近的树上,吃着桃子观察起来,直到须菩提祖师派弟子出来接引,孙悟空才将信将疑的跟着进入。
孙悟空这样的反应是十分合理的,毕竟他已经在南瞻部洲寻访了近10年,都没有结果。
可现在刚到西牛贺州,就被他撞上了仙家,怎么会有这么巧的事儿?
更巧的是,从后面的西天取经路上我们可以看出,从南瞻部洲到西牛贺州的路线上,是多么的凶险异常,到处是道佛两家的势力范围,和吃人的妖怪。
而此时毫无本领的孙悟空,竟然就这么毫发无伤的一路从东胜神州,来到了西牛贺州,
不得不让人感叹其中之神奇,就像有什么人在暗中操控,保护,指引着一样。
孙悟空学艺归来后的性格转变
无论是在东胜神州时,还是在南瞻部洲时,这些阶段的孙悟空,在性格方面整体上还是善良的、保守的,这一点,在悟空拜师前的对白中我们可以看得出。
祖师道:“既是逐渐行来的也罢。你姓甚么?”
猴王又道:“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
祖师道:“不是这个性。你父母原来姓甚么?”猴王道:“我也无父母。”
上面这段对话,是孙悟空和须菩提祖师第一次见面时,对话中的一小段。
整个对话过程中,除了性格这个主观的部分,孙悟空一句都没有说过谎,所以我们姑且认为这句话悟空同样没有说谎。
悟空给自己的性格评价是什么?
别人骂我,我不懊恼,别人打我,我也不生气,只要给我道个歉就好了,一直都没有脾气。
这个阶段的孙悟空没有脾气,也许是因为他没有能力,但从他之前的经历来讲,我更多的认为,是他本身的价值观如此。
那么,在方寸山学成归来后的孙悟空,性格又是什么样的呢?
这悟空才去夺得他的刀来,分开小猴,照顶门一下,砍为两段,领众*进洞中,将那大小妖精,尽皆剿灭。
却把毫毛一抖,收上身来,又见那收不上身者,却是那魔王在水帘洞擒去的小猴,悟空道:“汝等何为到此?”
约有三五十个,都含泪道:“我等因大王修仙去后,这两年被他争吵,把我们都摄将来,那不是我们洞中的家火?石盆石碗都被这厮拿来也。”
悟空道:“既是我们的家火,你们都搬出外去。”
随即洞里放起火来,把那水脏洞烧得枯干,尽归了一体。
西游记第二话,刚刚学成归来的孙悟空,面对抓了他猴子猴孙,并抢了他水帘洞一些物件的混世魔王,直接一刀将其劈成两半,大小妖精尽皆剿灭,还一把火烧了人家的洞府。
此时的他,想必只能用狂妄自大、嚣张跋扈来形容。
这样的性格转变,也为他日后大闹天宫的事件,埋下了祸根。
而这份转变,正是源自于他在须菩提祖师门下,学艺的期间产生的,
到底是孙悟空本就会闯祸?
还是须菩提祖师无形之中给孙悟空灌输了闯祸的思想?
着实的有些发人深思。
孙悟空在学艺的过程中到底经历了什么?才导致他发生了如此的性格转变。
这个从一出生就开始被设到孙悟空身上的局,作者又是在影射什么?
篇幅有限,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关注一下我。
容我下一回,再与大家细说。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