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印度电影在国内狂刷存在感。
不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让人眼前一亮。
2016年,《摔跤吧!爸爸》以近13亿票房,登上年度电影票房排行榜第七位。
豆瓣评价人数破百万,至今以9分稳居TOP250榜单。
后来上映的《神秘巨星》《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等片,也都叫好又叫座。
烧脑悬疑片《误*瞒天计》也因国内翻拍而再度翻红。
今天,鱼叔想来安利一部印度新片。
它没有阿米尔·汗这样的巨星坐镇,也没有宝莱坞招牌式的歌舞表演。
但却得到外媒一致好评。
就连美国歌手Cardi B都要在早上5点半给它打call。
因为题材大胆,尺度生猛,又被称为印度版《寄生虫》。
究竟有多好看?下面就请它出场——
《白虎》
The White Tiger
虽然本片在国内没多少水花,但在外网可是火到不行。
网飞开播两周,烂番茄新鲜度稳居91%。
《时代周刊》《纽约时报》等国外各大媒体,都给出了好评。
什么样的阵容,能拍出如此大热的影片?
鱼叔查了一下,主创在国际影坛都小有名气。
导演是有伊朗血统的美籍影人拉敏·巴哈尼。
既是导演又是编剧,属于全能选手,还是经常参加电影节的那种。
他曾凭《不惜一切》《99个家》两次角逐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演员也有印度国民度很高的艺人:拉吉·库玛和佩丽冉卡·曹帕拉。
二人是蝉联印度各大奖项的影帝影后。
咖位近似内娱的孙俪和刘烨。
不过,令人惊讶的是,他们这次竟不是主演。
甘愿退居二线,给一个叫阿达什·古拉夫的新人做配。
此人是该片绝对的男一号。
虽其貌不扬,但却是影片中叫板权贵,满手鲜血的狠角色。
故事就从他饰演的巴拉姆开始讲起。
他出身在一个印度小村。
由于家境贫寒,三年级就辍学打工。
还未成年,就经历了妈妈离家出走,爸爸没钱看病只能等死的悲剧。
他没日没夜地做工,却依然填不饱肚子。
因为,村里有个著名的地主。
村民1/3的收入,都要上交给他,当保护费。
剥削巴拉姆的人,不止一个。
他的奶奶,是一个以爱为名,无止尽压榨的吸血鬼。
她把家里的每一分钱,都攥在自己手里,不然就是造反、不孝顺。
简直比樊胜美的妈妈还可恶。
小时候,巴拉姆没发觉有什么不对。
直到长大成人,他才意识到,这种里外剥削的境遇,宛若地狱。
巴拉姆不是没想过出去打工。
印度有种姓制度的传统,而自己的名字是低等种姓,打工也会受歧视。
巴拉姆认为,能服侍有钱人,就是最好的出路。
一天,他偷听到,地主想给儿子阿肖克招个司机。
觉得机会来了。
他从奶奶那儿骗了300卢币,去市里学车。
学完便跑到地主家门口,上演一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苦肉计。
还别说,这招真奏效了。
阿肖克试了试他的车技,很快就雇佣了巴拉姆。
这段做司机的日子,给巴拉姆带来很大冲击。
他把自己的定位,设为仆人。
但接受美国教育的阿肖克,却没有这种阶级观念。
他不仅称巴拉姆为「朋友」。
还跟他介绍,什么是电脑,什么是互联网产业,描绘硅谷的样子。
巴拉姆一度幻想,自己要翻身农奴把歌唱。
但现实却狠狠的提醒他,自己只是仆人而已。
除了开车,他还要给阿肖克的父亲洗脚,忍受他的打骂和侮辱。
虽然工作环境时好时坏。
但巴拉姆却没有被真正刁难过。
因为出身贫寒,他早练就了底层的生活智慧。
嘴巴甜,脑子快。
主人喜欢听什么,他说什么。
主人提到了新东西,他马上就去研究。
比如,阿肖克白天跟他介绍电脑,他晚上就去网吧感受了一番。
说到这里,是不是以为巴拉姆很快就自学成才,拿到颠覆人生的剧本?
颠覆是颠覆了。
但代价却是绝望、背叛、*人,甚至全家遭到报复。
具体要从一个夜晚说起。
那天晚上,阿肖克的女友在生日上喝得酩酊大醉,开车撞死了一个小孩。
隔天,地主就把巴拉姆喊过来,威逼利诱他签一份自首文件。
巴拉姆方才明白,自己要做替罪羊。
他满眼泪水地看向阿肖克,但回应他的却只有沉默和无视。
但巴拉姆心里,依然残留最后一点希望。
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强迫他把阿肖克的做法合理化。
他说服自己,雇主是好人,这么做是迫不得已。
可是,没多久,阿肖克就找到了新司机,要取代巴拉姆。
他心里最后一点善良,就这么被吃干抹净了。
原来,雇主从未把他当人看。
巴拉姆的命运,就是榨干最后一滴价值,然后当做垃圾,随意丢弃。
没有人格,也没有尊严。
于是,一个雨夜,他拿起石头,绝望地砸向了阿肖克的脑袋。
他用残酷的方式,夺回了自己人生的主动权。
慌乱中,巴拉姆偷走了400万现金,逃到另一个城市。
在那里,他改名阿莎克,用偷来的钱开了家出租车公司。
混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老板,实现了阶级跨越。
影片至此,戛然而止。
《白虎》全片长达125分钟,基本无尿点。
有太多隐喻,值得解读。
这是一部希望被绝望征服,最后以暴制暴的血腥上位史。
背后原因,从个人到体制,一环扣一环,紧密相连。
鱼叔先说说,改变是巴拉姆人生的始作俑者:原生家庭。
男主角生在一个病态的吸血鬼家庭。
人心被*吞噬,思想被封建捆绑。
小时候,被迫辍学出去当童工。长大了,还要无止尽的填窟窿。
一旦停止寄钱,家里人就变着法,折磨自己。
进一步说,扭曲原生家庭的根源是什么?
只是因为贫穷吗?
影片想挖的再深一点。
它把底层人贫穷的症结,上升到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种姓制度和阶级观念。
要知道,在古代,印度是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这里有上千种姓氏,各有各的命运。但这里却存在最反现代的落后制度。
印度曾一度实施种姓制度,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把人分为高低贵贱、三六九等。
只为满足统治者固定、僵化,阶级森严的管理需求。
种姓制度,导致资源集中在少数富人手里,社会阶级和贫富差距逐渐拉大。
1947年,种姓制度正式被法律废除,但它依然影响着今天印度人的生活。
用巴拉姆的话来说,种姓制度被废除后,就只剩两种姓氏:
有钱有权者和无钱无权者。
这是一种弱肉强食的原始关系。
显而易见,在这种社会关系中,巴拉姆家族始终是被吞噬的一方。
所以,他从小就被教导,要给有钱人打工,这是脱贫的唯一方式。
做仆人的愿望,早就灌输进血液。
长大后,他用「鸡笼」来比喻这种生存环境。
什么意思?
默认的制度是笼。
贫穷百姓是笼里的仆人。
地主乱收保护费,没人反对,因为这是权贵默认的制度。
长辈逼晚辈做童工,没人指责,因为这是家族默认的制度。
仆人就像笼里的鸡,即使知道下一个被宰的是自己,也不会反抗。
说白了,就是一种奴性。
在阿拉姆眼里,身边99.9%的人都有这种奴性,困在鸡笼里,穷潦倒一生。
他想做一只飞出鸡笼的公鸡。
起初,他把愿望寄托在阿肖克身上。他以为,西式那一套,能解放自己。
熟不知,他在阿肖克身上,看到了一颗星的坠落。
那个昔日高喊自由与平等的新青年,回印度没多久,就沦落为只会给政客送钱疏通关系的傀儡。
尤其在车祸事件后。
曾口口生生称自己是朋友的阿肖克,为了逃避责任,毫不留情地甩锅。
而被奴性驱使的巴拉姆,在签了认罪书后,甚至都没想过要经济补偿。
奴性差点葬送了他的一生。
影片里,巴拉姆差点被制度吃干抹净。
但他不服。
他要在毁灭前觉醒,拒绝做任人宰割的笼鸡。
他要做森林中,那只稀有却依然凶猛的白虎。
他要从有权有势者的手里,夺回人生主动权。
要做到这些,他选择藏起人性,放出兽性。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想问,影片足够真实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了解它的创作背景。
电影改编自同名小说。
作者叫阿拉文德·阿迪加,印度人,之前是《时代周刊》驻印度记者。
书中素材,部分来自他真实的所见所闻。
原小说早于2010年就在中国内地出版了。
当时,梁文道评价它是:
「印度人写给中国人看的自我介绍,大胆生猛,揭露印度的诸多病症。」
作者意在揭露一个抛开外交光环真实印度,呈现一个奇特、动荡、粗野的国度。
而导演想传递的则是,「一个挣脱束缚,想要追求自由、随心所欲生活的故事。」
从成片来看,它既不违背小说作者的初衷,也实现了电影导演的动机。
有人说,《白虎》是印度版《寄生虫》。
但依鱼叔之见,《白虎》虽然比《寄生虫》的触及范围更广,但却远没有后者处理得深入。
它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拍出了世界之痛。
什么意思?
据瑞士信贷银行最新报告显示,印度1%最富的人拥有全国一半以上的财富,全国一半以上的穷人仅拥有全国财富的4.1%。
也就是说,在印度有很多底层群众,比巴拉姆还要绝望。
在这个背景下,《白虎》的诞生绝不是巧合。
它用一种歇斯底里的姿态,提醒人们:
如果默认对高低贵贱的划分。
如果默认对权贵阶层的奴性。
那么,这个世界,只会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