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伤害,它包括水灾、风灾、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发生后一般会引起一系列疾病。
自然灾害之后发生的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通用的划分,一般包括5个方面的疾病:和水密切相关的疾病;和人群密集相关的疾病;虫媒传染病;和自然灾害相关的其他疾病;因为供给中断(比如水和食物)带来的疾病。
古语有云,“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自然灾害面前,积极抢险救灾的同时,我们如何防疫?
为何“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回顾既往的文献报道发现,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传染性疾病的流行与自然灾害直接相关,一些不会引起大量人口转移和安置的自然灾害罕见疫情报道,例如山崩、雪崩、火山爆发等。
灾害本身并不会带来传染病,但是,灾害可导致很多的后续效应有利于传染性疾病的出现和传播,包括人口移动(含灾区内和灾区内、外之间的人口移动)、无计划和过于拥挤的安置点、水源污染、卫生条件差、传播媒介(蝇、蚊、鼠等)繁殖增多、免疫接种率低、治疗中断和不规范医疗措施等这些后续效应改变了传染病原、传播媒介和环境,以及易感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