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干员设定浅析: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空弦(上)

「明日方舟」干员设定浅析: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空弦(上)

首页角色扮演Elderark更新时间:2024-04-26

文丨AshuraSJ@bigfun社区

Beer makes you feel the way you ought to feel without beer.

——Henry Lawson

啤酒让你感受到没有啤酒时应有的感觉。

——亨利·劳森

插画ID:86931221

·狮鹫:多重内涵的古老血脉

空弦初始立绘中的复合弓、乃至精二立绘中,都可以明显看到狮鹫(Griffin)的形象。作为各种魔幻题材文艺作品的常客,这种鹰头狮身、前足鹰爪、后腿狮足的幻想生物想必广大读者并不陌生。事实上,狮鹫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幻想生物之一,其本身的形象特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受到文化传播影响,狮鹫在不同地区的形象并非完全一致。但总体来说,在大部分时期,狮鹫都具备三个共同的特质,即“勇猛”、“权力”和“守护”。

空弦初始立绘局部

空弦精二立绘局部

一般认为,狮鹫的原始形象诞生于西亚地区,且在至少不晚于古埃及早王朝时期(前3100-前2686)传入埃及。在伊朗苏萨(Susa,该地曾出土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的古代遗址中,就曾发现过一枚带有鸟头狮身兽图案的圆筒印章;1898年发掘出的“双犬调色盘”(The Two Dog Palette)上,也雕刻有一种背生梳状翅膀、长有鸟喙的四足兽形象——这是目前有关狮鹫的最早实物形象记载;

苏萨城遗址出土的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狮鹫圆筒印章图案。在伊朗神话中,狮鹫被称为“Shirdal”,意为“狮子鹰”

双犬调色盘,1898年发掘于上埃及重要城邦希拉孔波利斯(Hierakonpolis,位于今天的埃及阿斯旺省)遗址,现藏于英国阿什莫尔艺术和考古博物馆。研究者认为这块调色板出自埃及第一位法老美尼斯(Menes)统治时期,是王权与神权逐渐扩大并定型时期的产物。调色盘上端为两只相对的狗(一说为猎豹或其他生物),两面刻有各种动物;其中,在调色板背面,就出现了一只狮鹫状生物(图二红框处)

随后,狮鹫形象在青铜时代中期、也就是大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传播到黎凡特(Levant,大致包括中东托罗斯山脉以南、地中海西岸、阿拉伯沙漠以北以及上美索不达米亚以东的区域)和小亚细亚等地,并在随后被引入克里特岛早期的米诺斯文明艺术体系——但到目前为止,狮鹫这一幻想生物并没有统一的形象,如果将不同文明间的狮鹫形象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甚至很难相信它们是同源的存在;另一方面,文字记载的空白也让人们缺乏对这一时期狮鹫造型、习性等内容的精确认知。

克里特岛克诺索斯宫(Palace of Knossos)王座之室( "Throne Room")里的狮鹫壁画。这幅壁画里的狮鹫造型优美,头部神似孔雀,但并没有翅膀。克诺索斯宫最早建立于公元前1900年前后,由于米诺斯人有在旧建筑基础上修复营建新宫殿的习惯,因此单独判断某些房间的确切历史存在一定难度,一般认为王座之室的壁画可能绘制于公元前15世纪

这种情况在约公元前7-5世纪时得到了改变。随着希腊世界的繁荣发展,人员的迁徙流动让希腊文化得以海纳百川,希腊世界的人们开始记录各地旅行者的见闻;其中,与希腊构建起较为密切联系、同时也是狮鹫形象发源地的波斯,就成为了希腊人对狮鹫认知的主要来源。现在人们熟知的狮鹫“格里芬”(Griffin),最早就来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ΗΡΟΔΟΤΟΣ/Herodotus,前480-前425)的记载;它的词源可能是希腊语γρυπός,意为“弯曲钩状的”或“有巨大鸟喙的”。根据希罗多德在他那本名震天下的《历史》中反复提及的说法,在斯泰基人(约前8-前3世纪生活在南俄草原地区的一支游牧民族)所居草原的北方,生活着独眼人(Arimaspoi,现代英语称Arimaspians)的部落,这些善于牧马的独眼人为争夺黄金而与狮鹫(Grypes)为敌;狮鹫是一种像狮子、却长有鹰喙和翅膀的猛兽。它们像鹰一样筑巢产卵,看守着埋藏于地下的黄金翡翠等贵重宝物,一旦有人来抢夺宝藏,它们就会用锋利的喙和爪子将贼人撕成碎片。

波斯波利斯(تخت جمشید /Persepolis)宫殿群遗址的双头狮鹫石柱。波斯波利斯位于今天伊朗的扎格罗斯山区,是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第二个首都,最早建造于大流士一世(前522-前486在位)统治时期,据传于前330年毁于亚历山大大帝之手。阿契美尼德王朝广泛使用狮鹫图案作为装饰,但由于缺乏文献记录,这些狮鹫到底象征何种含义,至今仍无定论

“历史之父”希罗多德。这个称号不只是因为他写就一部9卷本的《历史》,更因为他是希腊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流传下来的散文作品的作者、以及古代欧洲第一位系统性记录历史事件的学者

一件4世纪的红绘式圣餐杯,画有骑马独眼人与狮鹫搏斗的图案,现藏于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图片来源:www.theoi.com

这个故事多少带点旅行者百无聊赖瞎编胡说的色彩,但鉴于希罗多德的伟大地位,后世许多剧作家、历史学家和学者,包括古罗马百科全书式的全能作家盖乌斯·普林尼乌斯·塞孔都斯(Gaius Plinius Secundus,约23-79,即老普林尼),都几乎原封不动地引用了希罗多德记叙的这则荒诞小故事;就是在这个传说故事中,狮鹫被赋予了“守护财宝”的职能,基本可以看作是在巨龙传说形成之前行使其职能的看守者

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老普林尼是罗马帝国时期著名学者,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后,老普林尼为了解火山喷发情况和救助灾民而驾船前往庞贝,最后死于火山爆发的毒气。他的逝去被视为罗马高尚道德的最佳注脚。老普林尼在遗嘱中将外甥收为养子,后者即著名的小普林尼;小普林尼将叔父的毕生著作整理出来,但这7部著作中只有一部37卷的《自然史》流传至今

这里顺带插一句:狮鹫对于入侵者和窃贼——也就是那些独眼人毫不留情;而由于独眼人善于牧马,经常骑着马前来盗宝,导致狮鹫和马也十分不对付。每当这群套马的独眼汉子骑着马准备梭哈的时候,狮鹫就会*死他们的马并饱餐一顿——这也是另一条设定“狮鹫以马为食”的由来;但不知是“饱暖思淫欲”,还是仅仅因为阴差阳错间的美丽错误,狮鹫偶尔也会与母马诞下后代。这种跨越物种的爱情结晶继承了狮鹫的鸟脑壳和马的后半身,还有着鸟的前爪,行动如风,是“不应存在于此世”的生物——没错,这种生物就是骏鹰(Hippogriff /Hippogryph),也就是赫拉格的原型生物。不过“狮鹫与母马诞下骏鹰”这个设定要远晚于希罗多德和老普林尼的时代,要到16世纪意大利诗人路德维科·阿里奥斯托(Ludovico Ariosto,1474-1533)的骑士史诗《疯狂的罗兰》(Orlando Furioso,也译“疯狂的奥兰多”)中才出现,此处就不详细展开。

法国插画家古斯塔夫(Gustave Doré,1832-1883)为《疯狂的罗兰》绘制的骏鹰插画

赫拉格精二立绘局部

与希罗多德大致同时代的另一位历史学家克特西亚斯(Ctesias,约前5世纪,生卒年不详),同样在其著作中提到了狮鹫这一生物。克特西亚斯出生于希腊城邦尼多斯(Cnidus),是波斯国王阿尔塔薛西斯二世(Ἀρταξέρξης /Artaxerxes II,?-前359)的医生。不同于站在希腊城邦立场的希罗多德,服务于波斯的克特西亚斯在著书立言时主要以波斯王室藏书典籍为资料;另一方面,波斯在地缘位置上更偏向东方,在消息接收上比二道消息贩子遍布的希腊更占优势——这就导致克特西亚斯笔下的狮鹫和希罗多德的记载存在较大出入。在克特西亚斯的记述中,狮鹫不是生活在南俄草原,而是盘踞于印度的高大山峰;它们的体型也比希罗多德笔下来得更小,只有狼那么大,是一种长着狮子足、遍体黑羽、胸部赤红的四足鸟,而非希罗多德所言的猛兽——到这时,除体型上仍存在一定差异,狮鹫的形象和设定已经基本确立了;后世的记载大多是在克特西亚斯的基础上加以小修小补和润色(比如前后脚这种细节),再也没有推倒重来的阔笔大改。

约公元前7世纪的青铜狮鹫头雕像,发掘于奥林匹亚,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随着时间演进,狮鹫形象在得到普及传播的同时,其具体内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根据对墓葬和建筑遗址的发掘研究,通常认为在古典时代以前,西亚、北非等地将狮鹫视为一种凶猛的守护兽,这种生物同时兼备狮子和鹰的特征,因此也同时具备这两种生物所代表的美德。在古埃及的中王国时期(前2040-前1786),狮鹫(这时候还叫Gryphon)形象开始出现在墓葬的壁画中,出现了代表鹰头狮的象形文字;这种生物能轻易将人撕成碎片,被视为力量和战争的象征;到了新王国时期(前1553-前1085),鹰头狮与舍德神(Shed,新王国时期受崇拜的一位源自闪米特人信仰的神,后来与荷鲁斯融合)产生联系,前者负责牵引后者的战车,帮助这位神明用弓箭猎*沙漠中那些会对人带来威胁的动物;而在托勒密王朝时期,狮鹫进一步引申出“正义”和“报应”的内涵。考虑到托勒密王朝的希腊化程度,这或许是埃及本土信仰与希腊文化融合的结果。

舍德神。舍德神在第18王朝时期开始被人们所崇拜,他被刻画为一位年轻的王子,手持弓箭和猎物,站在两条鳄鱼之上;他常驾着狮鹫或马牵引的战车在空中掠过,用弓矢射*沙漠中的危险存在。这位保护神被认为是荷鲁斯幼年形象的替代者,公元前6世纪左右与荷鲁斯神融合为一体,从那时起基本不再有单独对舍德神祭祀的碑文

古典时代结束后,狮鹫形象在基督教的封建欧洲得以延续,这一生物的古老内涵也得到了部分继承。但总体来说,中世纪时期的狮鹫形象是混乱的。这一时期不乏将狮鹫视为邪恶的负面评价,如但丁就曾在《神曲》中以狮鹫暗讽傲慢而占有世俗大权的教皇;但也有许多人像“古代世界最后的学者塞维利亚的伊西多(Isidore of Seville /Isidorus Hispalensis,560-636)在其著作《词源》(Etymologies)中所说的那样,“基督乃雄狮,因他是王且有大能;他也是雄鹰,因他复活后飞升至天堂”(Christ is a lion because he reigns and has great strength; and an eagle because, after the Resurrection, he ascended to heaven),认为基督具有鹰与狮的双重美德、而同样如此的狮鹫因此也是基督的象征和守护者。同样是在这一时期的传说中,狮鹫被描绘为终生严格执行一夫一妻制的忠贞之兽,一旦一方死去,另一方就会孤独终老、不再续弦,因此这一时期的基督教会也将狮鹫作为反对再婚的标杆;

塞维利亚的伊西多。伊西多是中世纪早期西班牙著名基督教神学家和百科全书式学者,公元600年前后接替兄长成为塞维利亚主教,为复兴西班牙、乃至整个西欧地区的文教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被后世追封为圣徒。其在教育领域的代表作《词源》集各种拉丁文献之长,被视为世界上第一部百科全书

相较之下,狮鹫在纹章学中的含义就要单纯得多。融合了雄鹰与雄狮的特征,狮鹫理所当然地被视为勇气洞察智慧敏捷胆识的象征。贵族和骑士们将站立的狮鹫放在旗帜、罩袍和徽章上,以彰显自己永不畏惧、是敢于面对一切险境的勇士。不过,虽然表达的含义大多大同小异,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狮鹫纹章图案还是存在细微差别。有无翅膀、翅膀张开与否、嘴中是否喷出火焰,不同区域都有自己的规则。在德国、波兰一带的西里西亚(Silesia),流传有一种下半身为鱼尾的海狮鹫(sea-griffin,也称“海洋鹰头狮”/gryphon-marine);英国传说中,则有一种四肢全部为狮腿长着骆驼短尾巴的狮鹫“Opinicus”,比起那些凶残的食肉亲戚,这种狮鹫生性比较害羞,是老实朴素的素食主义者,大多于晚上降临街头巷尾去吃各种蔬果,在英国多为曾经的外科理发师(Barber Surgeons,以前的理发师大多具有一定外科手术能力,可以理解为我国以前的剃头匠或赤脚医生)作为纹章使用;

这方面最著名的案例,或许就是《哈利·波特》系列中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中的格兰芬多学院(Gryffindor),该学院的名字在法语中的含义就是“金色的格里芬”(gryffin d‘or);不过很可惜,格兰芬多的院徽并不是狮鹫、而是货真价实的狮子。

1953年为现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即位而打造的“女王之兽”(The Queen's Beasts)。“女王之兽”是带有英国王室正统传承意义的十尊纹章兽,其中一尊便是爱德华三世的狮鹫(The Griffin of Edward III)。爱德华三世是百年战争的发起者,是英国历史上一位无法忽视的国王;他对狮鹫有超出常人的热爱,曾将狮鹫印在自己的私人印章上

海狮鹫

Opinicus,小尾巴还挺萌

即使在现在,狮鹫形象在西方世界许多地方都仍能见到。随着曾经作为贵族专属纹章的性质逐渐消退,作为尚武和征服崇拜的狮鹫如今逐渐转变为“智慧”和“勇气”的化身,在欧美许多高校都作为校徽或吉祥物被使用;无论是最初的尚武、权力,还是如今常见的智慧、胆识,狮鹫的形象总体来说都是正面的。这种正面意向的道德品质,正是空弦作为兰登修道院卫队一员不可或缺的素质,某种程度上也是铭刻在古老血脉中与生俱来天性的显现。

牛津大学三一学院的院徽:蓝黄三狮鹫百合花盾徽

·弓弦:现代层面的多样选择

这句话站在基督徒的角度,将弓弦与人的苦难相提并论。虽然《圣经》并未明确提出人的苦难有多少种,但后世基督教研究者在阐述时通常认为,基督教徒在生命中会经历无辜性的一般苦难(innocent suffering)、应受罪行的苦难(deserved suffering)和出于义行不得不遭受的苦难(righteous suffering)。第一种苦难是教徒与非教徒都会遭受的痛苦,包括但不限于疾病、贫穷、天灾等;第二种则是犯罪必须承受的惩罚所带来的痛苦;第三种则是在履行主的教诲、行正义之事而不得不遭受的凡俗的苦难。因此,“敌人有三种苦难”并不难理解,意思是空弦使用三种不同的弦射出箭矢,一种如同敌人活在世上必定遭受的痛苦,一种是对敌人犯下罪行的惩罚、是施加给罪人的客观“审判”的痛苦,最后一种则是射击者为践行主的意志、以主的名义履行正义而主观施加给敌人的苦难

而“弦有三种选择”,这句话存在斟酌的余地。如果“三种选择”是站在弦的材料角度来说,似乎也挑不出太多毛病,因为现实中常用的现代弦材虽然数量众多,但大致可分为三类;如果是站在弓弦制作方法来说,则需要考虑到弦与弓相搭配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一点,空弦语音中提到的“弦有三种选择”,并不是指她的弓上有三根弓弦——包括“三根弓弦”这个说法,其实也是不准确的。从立绘中可以得知,空弦使用的武器是一把复合弓;将各种精细的配件和外部挡板刨去后,能够发现这把复合弓上下两滑轮大致相同,属于双偏轮结构(也有双凸轮、双高速轮的说法);

空弦初始立绘局部。从复合弓上下部滑轮来看,基本结构没有太大差别;但这把弓的两根副弦采取了Y形的处理方式,不知是否为出于避嫌考量的特殊化处理

双偏轮结构复合弓

双偏轮结构复合弓确实是由三根弦组成的,但这三根弦中,只有一根会为箭矢提供动力,就是最靠外侧的那一根,叫做“主弦”;剩下两根不提供动力,而是起确定拉距大小和限位刹车的作用,通常称之为“副弦”或“”。双偏轮结构的复合弓因为上下轮都完全转动,因此需要以两根副弦加以控制——也就是说,对于双偏轮结构的复合弓而言,根本不存在“选择”三根弦来使用的说法,这三根弦都不可或缺

而在复合弓中,还有一类单偏轮结构,特征是上下轮不一致,上轮为稳定的控制轮,只由弓下方的控制轮为箭矢提供能量。这种类型的复合弓因为只有一个滑轮运动,因此只需要一根Y形状的副弦;此外,由单偏轮结构改进而来的混合偏轮结构复合弓,也是只需要一根主弦和一根Y形副弦。

单偏轮结构复合弓弓弦示意图

双偏轮(右)与单偏轮(左)下轮对比

一把单偏轮结构的复合弓。红框处可以明显看出,这根副弦分出两根分支,分别固定在滑轮两面

换言之,空弦的这句作战语音并不是针对其复合弓结构中的弓弦来说的,她持握的双偏轮结构复合弓“必须”要安装一根主弦和两根副弦,而不能“选择”哪根安、哪根不安;

接着,从弦材选择角度来讨论一下这句语音中的“三种选择”。在国内射箭爱好者群体中,有按照所用材料将弓弦分为达克隆弦凯布拉弦飞速弦的惯例说法;包括在中文网络上进行搜索,大多也只会出现这个结果。但如果稍微琢磨一下就容易得知,所谓“达克隆”、“凯布拉”,其实是“Dacron”和“Kevlar”的音译,也就是指涤纶凯夫拉芳纶这两种纺织纤维材料;而“飞速弦”,则是指名为“Fastflight”的材料制成的弓弦。事实上,可用于弓弦的材料远远不止这三种,甚至就连飞速弦本身也存在“超级飞速弦”这种衍生材质(FastFlight 2000)的弓弦;这种说法,只能算作是对弦材分类的一种习惯说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现代常用的弓弦,虽然按材料细分可分为达克隆凯布拉(凯夫拉)、飞速弦(Fastflight弦,射速快、强度高,但对弓身损坏较大,且需要在打蜡除蜡上多花精力)、超级飞速弦(Fastflight 2000,可被视为飞速弦升级版,各项性能均保持较高水准)、BCY(Dynaflight弦料制成的弦,适用于特定场合的多边形战士)、天使弦(日本产Angel ASB Dyneema弦料制成的弦的统称,多边形战士,缺点是贵)等种类,但按照弦材分类则可大致分为三大类:涤纶液晶聚合物超高强聚乙烯纤维涤纶弦就是俗称的达克隆弦,特点是耐用、不耐摩擦、易于维护、对弓损坏较小但射速较慢,适合初学者使用;液晶聚合物材质包括凯夫拉等聚合物材料,其密度和材料直径优于涤纶,制成的弦射速快、命中率较高,但延展性相对没有涤纶那么好,且使用寿命有限,存在突然断裂的风险;超高强聚乙烯纤维则是从上世纪90年代逐渐兴起的弦材,飞速弦、BCY、天使弦等均属于这一类,其性能各有特点,但价格都要比前两类要高。

Dynaflight 97弦料,这种弦料最初被用于编织航海用缆绳

Angel ASB Dyneema弦料

而如果以弓弦编织方式来划分,也有三种基本分类,分别是单弦(Simple strings)、反扭弦(Reverse-twisted strings)和环状弦(Looped strings )。单弦是最传统、最古老的编织方式,用纤维材料扭合拧成一股之后,在弓片两端拉紧后以环或结形式固定即可。这种弦制作起来相对方便快捷,但也更容易散开;

反扭弦则以多根纤维朝不同方向扭转,之后将所有纤维往同一个方向扭合(类似麻绳编织),通过各根纤维之间的摩擦力加以固定,使得弦没有单弦编法那样容易散。这种编织法中,如果编弦两边弦口时编成能直接套在弓片上的辫状弦耳,则这种弦通常被称为“弗拉芒弦”(Flemish string);

反扭弦示意图

弗拉芒弦。从这张放大图可以看出,这种弦是通过两种不同颜色的纤维束扭合在一起,并在两端单独分扭出一个挂耳,是一种样式相当传统的编弦方式。弗拉芒也称“佛兰德”,是比利时北部一个大区的名字;它同时也是个文化概念,泛指西欧低地西南部、北海沿岸的古尼德兰南部地区

环状弦则通常先将纤维呈环状拉紧,再将环状纤维束的两边扭合,利用额外的护弦绳将纤维束包裹缠绕并形成环状弦口。这种编制方法在精准度上更占优势,因此多为追求准度的射手所采用。

环状弦及其弦口。可以看到,环状弦在弦口处用护弦绳固定,弦的主体其实是将弦料缠绕在两根制弦架上后扭合而来,但扭合幅度没有反扭弦那么密集

以上就是现实中常见的弓弦制作方法。从数目上来看,确实与空弦所说的台词相契合;但伴随而来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空弦使用的弓是否能够使用三种不同的弦”。上文提到的三种弦中,单弦适合于样式最传统的长弓,却不太适合现代结构的弓;反扭弦和环状弦则更偏多面手,可以用于多种不同结构的弓。但从立绘中可以明显看出,空弦使用的是一把带有滑轮辅助结构的现代式复合弓,复合弓本身的结构要比传统长弓和反曲弓更加复杂,虽然能同时安装多根弓弦,但其主要采用结构稳定、直径更细的环状弦,反扭弦则因直径较粗等问题而很少被用于复合弓上。如果站在严谨的现实角度,那么空弦的复合弓其实只能使用一种弦;考虑到她的身份、以及兰登修道院的悠久历史,这里不妨将之视为一种对历史传统的继承:所谓“三种选择”,可能是从修道院历史上相对遥远的反曲弓或长弓时代传承下来的弓弦制作方法;“弦有三种选择,而敌人有三种苦难”则是兰登修道院自古流传的某种祷词或宣言。

最后提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以弓矢为武器的席德佳修女将“空弦”作为自己的干员代号。现实中,无论是长弓、反曲弓还是复合弓,不使用箭矢而空拉弦撒放的操作(一般叫“空放”或“放空弦”)是极度缺乏人身安全和器械保护意识的错误行为。这种行为一方面会导致弓弦的回弹力直接作用于弓片,为弓片带来不必要的压力,甚至造成弓片断裂;另一方面,一些磅数较高的弓在放空弦击碎弓片后,弓弦的弹力并未完全消散,有可能继续切割到持弓者的手腕,弓片及配件的碎片也有可能四处飞溅,划伤使用者及周边的人。因此,对于弓箭使用者来说,放空弦是务必要杜绝的危险操作;席德佳修女以“空弦”为代号,是否也含有对自己手握弓箭、每一次射击都要慎之又慎的警醒和告诫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