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帅追悼会上,女儿的举动令人动容,骨灰安放开创八宝山先例

聂帅追悼会上,女儿的举动令人动容,骨灰安放开创八宝山先例

首页角色扮演碧空战纪命运之冠更新时间:2024-05-06

文/吟古

◆元帅照

春去秋来,岁月无情。自1963年罗荣桓元帅率先告别人间,其后三十年威名赫赫的十大元帅,便只剩下了素有“福帅”之称、90高龄的聂荣臻元帅。

◆1959年国庆节,在天安门城楼上,聂帅与贺龙、罗荣桓亲切交谈。

一、“福帅”也难以避免的自然规律

1988年12月26日,聂帅在会见故乡来的亲人时,曾用浓重的四川话风趣地说:“打了几十年仗没有把我打伤,更没有把我打死,你说笑人不笑人?”身边一位年轻护士当即半开玩笑地说:“您老福大命大吧!”在场的人们都禁不住笑了起来,为老帅过去的福气而欣悦,也为老帅今后的健康而祝福。

然而,自然规律不可抗拒。晚年的聂帅身体每况愈下。尽管有比较得力的医疗保健,但几次重病,死神都差点挟他而去。1989年7月在北戴河疗养和1991年3月在北京景山东街的寓所时,他两次突发心肌梗塞。幸亏医护人员竭尽全力抢救,他才化险为夷。

◆聂帅与医院的护理人员合影。

聂帅精神好的时候,喜欢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聊天叙旧,甚至有时候无所不谈。1992年2月12日,他与身边的一位秘书随意聊天,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往事,动情地说:我已经93岁了,1922年在法国,加入少年共产党。因为那时法共只有党,没有团,就叫少年共产主义者,我们翻译成少年共产党。后来派李维汉同志回国联系,陈独秀说,不要叫少年共产党,叫共产主义青年团好。我从那时入团,1923年转为共产党,算来已70年了。无疑,回味无悔的青年时代,成了病榻上的老帅驱赶寂寞的一种独特方式。

二、最后的嘱托

1992年的阳春三月,百花孕苞。可聂帅的病情,却不断加重。4月初,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们不断来人或来电话,关切地询问病情。医生为了聂帅的健康,一律谢绝探视。有的老同志对老帅感情笃厚,来到聂帅住所,恳求隔着窗户看上一眼,也被医生坦言劝止。因为,此时的聂帅神智仍很清醒,一旦发现来人,难免引起激动,影响身体的恢复。

◆九十岁高龄时留影。

4月12日,病榻上的聂帅自感病情严重,思虑再三,把两位秘书叫到身边,神色恬然地说:“我的心力衰竭,恐怕很难渡过这一关……”秘书连忙劝说:“您老别激动,要安心静养,专家们会有办法的。”岂知,此时聂帅的目光是那样的从容而坚定,说:“即使医生想挽救,也很难挽救过来。因此趁头脑还清醒,写几句话,就叫作临别遗言吧。”听了这些话,两位老秘书十分伤感,泪水模糊了眼睛。跟随老帅多年,亲耳聆听了老帅多少亲切的教诲,从老帅身上学到了多少宝贵的东西,也和老帅建立了超越血缘和部属关系的感情。而今,老帅病势沉重回天无力,有什么能比得上这种无奈的离别更令人肝肠寸断呢?

悲伤中,两位老秘书喊来了老帅的家人,然后拿着一台小型录音机静静地守候在老帅的床前。聂帅略微定神便开口述说起来,低沉平缓的语调,宛若一条小溪静静地流淌:“我已经93岁了,寿命已算是很长的。我入党已70年,从未脱离过党的岗位,始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我虽然对党没做过多大的贡献,但党交给我的任务都是坚决完成的。我坚信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坚信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十分正确的。我现在非常赞同*同志视察南方时的重要谈话。我很想多看一看几十年为之奋斗的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喜人形势,也很想多听一听祖国科技事业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现在行将归去,临别依依,好像有很多话还言犹未尽。总之,我衷心希望全党同志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同心协力,群策群力,为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共同奋斗;同时也希望全军同志在中央军委的领导下,进一步巩固国防,保卫和平;我希望海峡两岸尽快统一;我希望全国科技工作者牢记科技兴国的重任,努力攀登世界科技崇山峻岭,为国争光,为人类进步多作贡献……”

◆1966年12月,在导弹试验基地,聂帅与钱学森、李福泽等在第一枚中程导弹发射架前合影。

老人家精力不济,有些气喘,说起来时断时续,但思路非常清晰。秘书和家人们一边听着,一边轻轻地点着头,眼里已经泪水盈盈。可老帅神色仍然那样平静,唯有目光里带着不尽的慈爱,反而劝慰大家:不要悲伤难过,这是自然规律,迟早总有这一天。接着,聂帅又分别对家人,对身边的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提出了殷切的希望。显然,这些话语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字一句,闪烁着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心系天下、胸怀祖国的思想光辉,展示着一代元戎顺应自然、视死如归的伟大情怀。

录音机里,磁带在无声地转动,忠实地记录下了共和国最后一位元帅的最后声音……

三、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5月14日,北京春阳和煦,碧空万里。然而,这却是聂荣臻一生中的最后一天。和往常一样,他很早就醒来了,时而用慈祥的目光和医护人员进行无声的感情交流,时而用低微清晰的语调同人们亲切地交谈。上午他照例先听秘书读报。听罢《人民日报》上的新闻,又听《参考消息》上的国际新闻。当得知报上有消息说,前几天一场喜雨,使北方的旱情有明显的缓解,小麦长势喜人时,老帅脸上露出欣慰的神色,情不自禁地说:“这样就好了。”那目光,似乎看见了绿油油的麦苗在飘飘洒洒的喜雨中正拔节吐穗。

◆晚年聂帅与女儿聂力和外孙女菲菲在一起。

就在这天下午,到京公*聂帅家乡四川江津县的领导,准备在总后营房部招待所召开一个在京的江津籍人士座谈会,请大家为江津的发展出谋划策。聂帅的独生女儿、全国妇联副主席、国防科工委副主任聂力少将,也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结束,江津的同志准备了便餐,可聂力带着歉意对家乡人说:“老爷子最近身体一直不大好,我得赶紧回去。这样,我们一起照个相,留个纪念吧。”

赶回家里,已经有些晚了,寓所里显得十分宁静,聂力顾不上吃饭,轻轻推开了父亲卧室的门,轻步走到病榻上的父亲身边。见女儿回来这么晚,聂帅脸上泛起慈爱的笑意,用浓重的江津口音问道:“你去哪里了哟?”

“我去参加家乡人座谈会了。家乡父母官在北京办事,约请了在北京工作的江津老乡开座谈会。”女儿柔声地回答。

◆1994年5月2日,聂帅老家四川省江津市,隆重举行了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奠基仪式。

“是要改革,要开放,要不,江津就不能发展。”聂帅眼里闪出一丝欣慰。

女儿告诉父亲:“家乡的同志看到自己的差距,正在设法缩小这些差距。”

“是吧。”聂帅脸上露出希望的神色,说:“我们江津有一种特产叫米花糖,很不错。可是我们的包装上不去,三四十年一贯制。日本人就比较注意包装、装潢,要打出去就要有所改进。”

最后,聂帅深情地凝视着女儿,一字一句地说:“你的根在江津啊!”

他的语调深沉而凝重,像在熔炉里经过长时间冶炼而流泻出的一泓钢水。女儿万万没有想到,“你的根在江津啊!”这竟是父亲对自己的最后叮咛。

◆晚年聂帅在夫人张瑞华和女儿聂力的陪同下,在院中散步。

晚上,两位秘书照例要到老帅的床前看看。一见面,老帅就关切地询问:“军事文选的编辑、出版工作进展得怎么样了?”“正准备排印。”秘书回答。他们深知,老帅一直关心《聂荣臻军事文选》的出版工作,是盼望着能尽早将自己多年积累的这份精神财富留给后世。想起前些天,曾看过秘书拿来的“八一”南昌起义、红军创建时期的几篇文章,聂帅又问:“那几篇文章是否收进去了?”

“都收进去了。”

聂帅会心地点了点头:“什么时候出版?”

“出版社的同志讲,‘八一'节前一定出版,请您放心。”

“这就好。”老帅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尔后侧目看了看钟,已经9点多了,就吩咐道:“你们去休息吧。”接着又催促守候在旁边的老伴和女儿快去休息。

聂帅的生活很有规律,每晚10点钟,他都要按时睡觉,入睡后总有轻轻的鼾声。可是这天,入睡不久,他就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出现严重的心力衰竭。恰如老人家自己所预料的,虽经全力抢救也未能奏效。晚10点43分,一颗为中华民族的命运搏击了一生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尚在病中的彭真本已睡下,得知噩耗,便立即动身,连夜从郊区赶到了聂帅家中,当再次拉起老帅慢慢变凉的手,已是泣不成声老泪纵横……

四、告别人间,魂归大漠

◆1992年5月26日,夫人张瑞华和亲属及聂帅身边工作人员为聂帅守灵。

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宽敞明亮的吊唁大厅,党旗鲜红,哀乐低回。悲恸的哭声,使这里的气氛显得异常肃穆,异常沉重。川流不息的人们怀着极其哀痛的心情,迈着沉重的步子,向安卧在鲜花丛中的共和国开国元勋聂荣臻的遗体依依告别。他们当中,除了党和国家*以外,更多的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里富有声望的新老将军。一颗颗闪烁的将星,在聂帅的遗体周围缓缓地移动,使告别仪式呈现出一种众星绕月的气势。

也许是眼前的情景引发了对一代元戎千秋之功的追思,回忆起了与老帅一起战斗的峥嵘岁月,许多白发苍苍的老将军老泪纵横,不能自已。尤其是当年聂帅麾下的战将之一,原总后勤部政委王平上将,站在老帅的遗体前,更是泪雨滂沱,大放悲声,其毫不掩饰的真情,催人泪下。

◆聂帅生前与王平等人合影。左起:王平夫人、王平、聂帅、杨得志、聂帅夫人张瑞华。

得知消息前来向老帅遗体告别的人实在太多了,以致仪式开始不久,不得不取消了与亲属握手表示慰问的程序,以加快人流的移动。即使这样,告别仪式也从九点半一直持续到十一点四十分。

◆数万人来到八宝山送别聂帅。

仪式接近尾声,突然,站在一侧的聂帅亲属中,身着军服、肩佩少将军衔的聂力,快步冲到父亲的遗体前,伸手搬开两盆鲜花,然后躬身轻轻地抱住父亲的上身,此时的她已然顾不得民间的习俗和庄重的仪式,将泪水模糊的面颊紧紧地贴在聂帅的遗容上,久久地亲吻着……

◆聂帅骨灰撒放处。

聂帅的遗体火化后,遵从老人家的遗愿,一部分骨灰撒埋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一棵苍翠的松柏树下。树旁,立着一块汉白玉标石。标石正面,镌刻着老帅80寿辰时自题的“喜松柏之气概,念四化之早成”的诗句,背面则刻着“聂荣臻同志骨灰撒放处”的说明,以供人们凭吊和悼念。在八宝山,这是*把骨灰撒在树下的首例。另一部分骨灰则送到了戈壁滩上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烈士陵园,让老帅的英魂永远安息在他曾经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大漠深处。由江泽民*题写的“聂荣臻同志永远和我们在一起”的碑文,金光闪射,表达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对聂荣臻元帅的无限崇敬。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