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丝绸之路大靖古镇调查研究

甘肃丝绸之路大靖古镇调查研究

首页角色扮演保卫沙城传奇更新时间:2024-05-09

大靖镇位于今甘肃省古浪县境内,南依祁连山东端余脉,北与腾格里沙漠相邻,古代是丝绸北路、河西走廊东线重镇。自西汉张骞开通绿洲丝绸之路后,大靖,成为驼运往来的必经之路,随着丝绸之路商贸的兴盛而达到繁荣鼎盛阶段,直至近代衰落。

当前,随着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古城镇的保护受到政府高度重视,大靖镇先后被甘肃省和国家文物局列为省级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本文将从历史变迁中论述大靖镇的兴衰荣辱,展现其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和作用,期望大靖镇能够把握“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的新契机,重塑历史文化名镇。

大靖财神阁

历史长河中的大靖

大靖历史悠久,从马家窑文化算起,约有5000年的历史。早在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里生活。武威博物馆收藏的大量出土文物证明,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已在大靖地区生产劳动,发展着原始农业和手工业,创造着原始文明。

泉滩

从新石器时代的刀根火种到两汉时期的设置郡县,大靖自此开始兴起发展;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争权夺霸到唐宋时期的少数民族统治,大靖进入繁荣时期;从元明战火纷争到满清的商贸重镇,大靖发展达到鼎盛;从民国时期的多灾多难到新中国建立后的计划经济,大靖快速衰败。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大靖兴衰荣辱,自陆上丝绸之路开通后,大靖借助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在驼铃声声中由一个西北边陲小镇逐渐发展成古代绿洲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明珠。

一、两汉时期大靖的兴起

大靖在夏商时代属雍州,西周和春秋时代西戎驻牧,战国、秦、汉初月氏、匈奴相继游牧。公元前209年,匈奴冒顿单于即位,经过南征北战,于公元前176年打败大月氏,占领河西走廊。大靖一带成为匈奴休屠王牧地,主要发展畜牧业经济,畜养马、牛、羊,骆驼等;农业、手工业也有一定发展。匈奴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修筑城池,建立宫殿,为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汉武帝在位时,派张謇两次出使西域,先后派卫青、霍去病出征匈奴,收复河西走廊。汉朝为稳定和管理河西,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酒泉二郡,置朴环县(今大靖镇),属武威郡辖,大靖至此纳入中原版图,开始兴起。

元狩四年(前119),汉朝派官兵五万渡过黄河,在朔方郡以西至令居(今甘肃永登)之间开凿渠道,设置屯田为开辟河西走廊做准备。当时毗邻于令居之西,河西走廊最东端的大靖,其地理位置较为重要。为巩固边防,西汉王朝实行大规模移民政策,进行屯田,充实边塞,开发河西。迁入的中原汉族,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河西地区农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大靖也出现了“边城晏闭,牛羊布野”的繁荣景象。

青山寺

王莽新政时,始建国元年(公元9),将朴环(今大靖)改为敷虏。刘秀建立东汉后,仍沿用西汉建置,朴环县名未变。自东汉末年开始,中原地区黄巾起义,南北对峙,战乱频繁,地处西北边陲的大靖反倒相对太平。

作为河西地区最东端的大靖,南面有祁连雪水灌溉,北面是肥沃的绿洲平原,成为中原移民的最佳选择,大量深受战争之苦的中原居民,为躲避战乱来此安家落户,为这大靖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大大推动了当地生产力的发展。发掘于黑松驿的东汉大司农平斛是光武帝颁发的缴纳农业税的缴粮标准度量衡,这一文物的出土说明当时的朴环县,人口众多,农业发达,经济发展。

二、唐宋时期大靖的繁荣

三国时,大靖属魏所辖,东晋十六国时大靖为五凉诸王更替统治,南北朝时期,大靖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成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军事要塞和经济交通枢纽。

唐初,大靖地名白山戍,是军事营寨,属昌松县辖。北面可抵抗突厥,南面可防御吐蕃,是凉州重要军事战略要地。《五凉志》记载:“至唐嗣圣十八年,凉州都督郭元振,始于武威东南筑和戍城,定边界,设烽堠,扒沙之地犹为夷壤。”广德二年(764)后,大靖为吐蕃占领,没有划入唐版图,在吐蕃长达240多年统治下,大靖开始进入繁荣时期。

吐蕃占领大靖期间,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在民间推行吐蕃政策,教育汉人学习语言,使用吐蕃文字,自定桑田等,从各个方面推行吐蕃政策,以消除民族隔阂,促进民族融合。还沿用其职官体系进行治理,部落是其基本单位,有千户部落和小千户部落(5000户),设千户长一人,下设百户长,当时大靖基本相当于一个千户部落。

大靖镇

宋代,河西地区为吐蕃和西夏所占领。西夏统治期间,积极推行汉化政策,注重农业发展,大靖地区畜牧业兴旺,农业、手工业生产较发达。佛教盛行,民间生产生活秩序较好,军事设置严密。西夏还仿宋朝设官制,不分种族,任用贤能,仿汉字创造西夏文字,翻译《礼记》、《论语》、《左传》、《春秋》,设立学校,发展教育。至此,大靖开始经久不衰,繁荣昌盛。南宋宝庆二年(1226),蒙古铁骑横扫河西,西夏被蒙古所灭,蒙古汉国占领西凉府,今大靖为蒙古所据。

三、明清时期大靖的鼎盛

元代,大靖称“扒里扒沙”,属蒙古语,意为“街市”。明朝建立后,这里常受蒙古贵族势力侵扰,为着力解决边防军需供给问题,实行“屯田”政策。乾隆年间成书的《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载“元末兵乱,居人逃散,和戍境虚。宋国公冯胜平定,复设凉州。套鲁远遁,仿充国遗策于扒里扒沙、哨马营等处且屯且耕,以拓土地”。这段话说明,明初在大靖及周边地区的大片绿洲上,进行了大规模的屯田。

嘉靖三十九年(1560),驻牧于河套地区的蒙古族阿赤兔南下,以借地放牧之名,驻牧扒里扒沙地区,“劫掠窃据,肆螯不已,时达三十八之久”。万历二十六年(1598)3月,甘肃巡抚田乐,布兵万人,分五路出击,直捣扒沙等地,合围阿赤兔,毙敌800余人。九月,敌寇再犯,甘肃总兵达云,副总兵马应龙等人,带甲兵万人,剿除敌寇,收复扒里扒沙,设大靖守御千户所,取统一安定之意,改名为大靖。李汶等上疏明朝廷: “修营堡,筑新边,复田而耕,列卒而守”,得到采纳,令其实施。

据《凉州府志备考》载,达云“创长边二百二十余里,圆墩台三十余座,大小城堡七座,屹然金汤之固,开荒田,劝耕种,通商贾,涣然太平之景象。”大靖古长城的修筑,对抵御外来入侵,保卫边境安宁,开发河西走廊,发展农业生产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清沿袭明制,设大靖守御千户所,在大靖实行军屯和民屯,拓地造渠,种植粮食。明至清季,大靖设防经营,区划演变,先后移民垦地,农田水利和畜牧业都有较大发展,本地所产粮食,牛羊皮毛和土特产大量外运。长期以来,大靖成为驼运往来的必经之路,形成商品交流的物资集散地。大靖进入繁荣鼎盛时期,城郭完整,民舍稠密,店铺林立,寺庙宫观,鳞次栉比,商贾云集,络绎不绝,成为重要的商贸古镇。

据《古浪县志》记载:道光十年前后,大靖城内来自山西、陕西、北京、西安、汉中等地的驼户、脚户、车户络绎不绝。城内开业商号多达40余家,其中山陕客商18家,如永兴号,永乐号,德盛号,义盛号,顺隆号,成泰号,双盛合,永盛合,恒泰堂,正春堂等。

四、近代大靖的衰落

民国初,大靖开始种植鸦片,因其特殊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所产烟土质量及佳,吸引全国客商云集,有力促进大靖商贸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地震、旱灾等特大自然灾害使大靖人口急剧减少,土地荒芜,经济凋敝,大靖开始衰败。

民国十六年(1927),古浪发生里氏8级地震,大靖震感强烈,房屋基本全部倒塌,百姓死伤严重,财产损失巨大。民国十八年,古浪又发生特大旱灾、饥荒,大靖饥荒遍野,难民托家带小外出逃荒。在河西地区流传深远的宝卷《救劫卷》就以其凄婉的唱调和真实的描写道出了大靖难民逃荒中卫、宁夏途中的艰辛和酸楚。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古浪后,设立大靖区公所,下辖四个乡。1982年农村体制改革时,成立大靖区。1984年撤区改建大靖镇至今。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保护工商业政策,大靖经济有所发展。后来实行计划经济,个体经营绝迹,大靖镇只能依靠农业发展,成为典型的农业集镇。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靖工商业户猛增,市场不断扩展,各行各业又开始快速发展。

丝绸之路上的大靖

从长安西去到达地中海东岸的古代商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关于丝绸之路的具体走向,中外学术界有三种说法,分别是绿洲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和海洋丝绸之路。绿洲丝绸之路以从长安为起点,途经甘肃、青海和新疆后到达中亚、西亚,这条道路在我国河西走廊中具体路线大致有北、中、南三条,其中北路穿大靖西去。

大靖位于河西走廊东端,是绿洲丝绸之路北路的咽喉要冲。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及历朝历代对大靖的设防经营,大靖逐渐发展成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军事和商贸古镇,成为河西走廊东线上一颗璀璨明珠。

一、交通重镇大靖

大靖是古代绿洲丝绸之路北路要冲,商旅驼队从长安出发,经河套平原,过六盘山,向西沿祖历河而下,在靖远渡过黄河,经景泰、大靖至武威,沿河西走廊西行。大靖因其“扼甘肃之咽喉,控走廊之要塞”,成为驼运往来的必经之地,逐渐发展成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重镇。

大靖境内的丝路古道的雏形形成于西汉,汉武帝在位时,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经10余年,张骞收集了大量西域的资料,开辟了从长安到中亚、西亚和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随着绿洲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外使臣、学者、僧侣、客商在驼铃声中风餐露宿,长途跋涉,频繁往来,大靖设置驿站,广开客栈供其歇脚休息。

历朝历代为了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不断在大靖驻兵屯田,修筑城池,防守经营,以保护过往商旅的安全,大靖逐渐发展为绿洲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重镇。清初至乾隆、同治时期,还曾两度新辟“边路”驿道,这条驿道在当时是武威至永登的“凉州大路”。大靖是当时这条驿道上最为重要和繁华的交通、军事、商贸重镇。

如今,穿过大靖的丝路古道早已被兰新铁路和308省道等所取代,并日益显示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只是囿于古代战争、屯田等需要而和驿道相辅相成的古建筑长城、烽燧、户堡等,历经沧桑,遗迹犹存。

二、军事重镇大靖

大靖镇自西汉纳入中原版图后,开始驻军屯兵,逐渐成为西北军事要地。西汉太初三年,西汉王朝发戍卒18万至河西,实施戍边和屯垦两大战略任务。到西汉末年,大靖兵强马壮,粮草充足,人民殷实。因其“扼甘肃之咽喉,控走廊之要塞”,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在朝代更替中,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先后由魏、西晋及五凉诸王更替统治。

泰始六年(270),河西鲜卑造反,历经35年战乱,河西走廊才被西晋收复。到北魏时,在大靖地区设魏安郡,当时的魏安郡依靠地处绿洲丝绸之路北路要冲的有利的地理位置,成为丝绸之路河西走廊上重要的军事要塞和经济交通枢纽。

唐初,大靖地名白山戍,是军事营寨,属昌松县辖,是凉州重要军事要地。明收复大靖后,在大靖地设军营——扒沙城,抵御北方蒙古族进犯。扒沙城配备骑兵、步战兵,还先后增建墩、堡、营、寨保卫扒沙城。

清在大靖境内设大靖守御千户所,《凉镇志》载:“千户所下设10城堡和3寨1营管辖全境”。《大靖参戍边公德政碑》中说大靖是“控贺兰之隘,扼北海之喉,用以独挡一面,而使凉州无东北之虞者,不啻泰山之倚也”的战略要地,也证明了大靖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在明清时使其成为河西走廊东线上的军事重镇。

三、商贸重镇大靖

大靖曾是古代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自古以来,商贾云集,贸易繁荣,因此大靖曾被誉为“小北京”,还流传着“要想挣银子,走一趟大靖土门子”的民谣。做为绿洲丝绸之路北路要冲,长期以来,大靖是驼运往来的必经之路,形成商品交流的物资集散地,发展成为丝绸之路上的商贸重镇。

康乾盛世时期,大靖由于毛、绒、发菜的出产和水磨、酿酒、榨油冯作坊的多样化生产,运输业户继续发展,驼户、脚户、车户,久盛不衰。以农经商开始兴起,有“庄稼带买卖,必然要发财”之说。有在街头开设店铺当坐商,有的以外地运销为行商,其中以山陕商人最多,商业出现了繁荣鼎盛景象。

大靖城里、关外,店铺如林,山陕客商多为“老字号”,本地座商也纷纷崛起。字号牌匾,举不胜举,如百顺永号,德成和号,源兴隆号,聚兴德号,长盛客栈,志成客栈,深柳堂,仁德堂等,还有湖北、河南、山东、四川的常住客商和长安、金城、张掖、武威的分号。有外地*,领本掌柜,先生学生,店员伙计,其中民勤人居多,颇长勤苦经商本事。当时当地,街头巷尾,有京货挑子――外地行商;农村地头,有货郎担子――小本生意。四街八巷,熙熙攘攘,俨然一番闹市景象。

经济越发达,建筑越宏伟。客商曾建起旅靖“山陕会馆”,本地商户业修建“马庙会馆”(今古浪县中医院)。两个会馆各兴建南北两座木楼和对称大戏台,常年有秦腔戏,名角登台,观众络绎不绝。大靖古镇庙会频繁,工农学商,求神拜佛;文庙“祭丁”,规格颇隆;会馆过会,酬献颇丰;此皆为大靖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的集中表现。会馆的设置对河西走廊商贸交易,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民国初期,大靖依然有苏潮、罗柱、雷海山、张满帆等四大驼户专事运输。本地驼户达40 多家,每户少则十几峰,一般几十峰,梁氏“泰来西”一家起场骟驼300多峰。北路运销包头、绥远、北京,南路运销兰州、西安、汉中,运出皮毛、猪鬃、发菜、麻黄等,运进布匹、红糖、瓷器、茶叶、铁等杂货。谚云:“塞不满的凉州,驼不完的泾阳”。

跨越式展中的大靖

大靖因其独特的古镇风貌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2006年被甘肃省列为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之一。随后,国家文物局又把大靖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今天的大靖在当地人民和政府发展与保护并举的努力下,古老名镇正在焕发生机。同时还将抓住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和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带的重大历史机遇,把大靖打造成中国西部特色化城镇。

一、重塑历史文化名镇

大靖的名胜古迹:在遥远的古代,大靖商旅往来,贸易繁荣,经济昌盛,文化发达,寺庙宫观,跌出不穷,建筑宏伟,每逢节日,热闹非凡。今天的大靖古镇,依然保存着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的财神阁、大佛寺藏文大藏经、昌灵山庙宇群等,是最珍贵的文物古迹。

今天,在大靖地方庙宇建筑中,仅存下来的是依式重建的唯一阁楼财神阁。这座建筑以造型奇特、结构精巧而收入《中国建筑学》一书,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座落在大靖古镇外城东北隅的大佛寺,历史上曾是藏、汉、蒙古诸民族藏传佛教活动的主演寺庙。大佛寺藏有一批佛教典籍——藏文大藏经,这些极为丰富的典籍是珍贵的佛教文化遗产,是丝绸之路民族团结的精神象征,是千百年来藏汉交流的历史印证。

昌灵山

大靖镇最为著名的是素有“小武当”之称的西北道教圣地——昌灵山,山上有18座庙院,山下有宋代老城中文昌宫,魁星阁及附近的关帝庙。山上上下共有大殿86间,山门18座。这些庙宇建于宋、元,兴盛于明、清。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部被拆毁。九十年代初又在原址上重建,基本恢复了原有面貌。每年六月,朝山盛会,年胜一年。昌灵山是祁连山脉东端独立的山体,山上古柏参天,是青海云杉生长最北的地理纬度区,距离原始森林不远,就是浩瀚的腾格里大沙漠。后来,昌灵山成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大靖古镇焕发新生机:本着“科学保护,合理修复,特色发展”。近年来,为了打造历史文化名镇,大靖镇政府政府相继出台了《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办法》、《大靖古镇保护规划》等法规,将大靖镇的历史文化保与社会发展规划及城乡建设规划相结合,加强对古镇历史文化、重点历史建筑和文物的保护。

当地镇府的方针政策对现存的历史遗迹加强保护的同时,对一些毁坏严重的历史建筑也进行了合理修复,先后修复了大靖财神阁、关帝庙等一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文物。大靖镇还根据当地的文化传说、民俗风情,更新发展了能够代表地方特色的闹社火、扭秧歌、念宝卷等传统文化艺术。目前大靖历史文化名镇的形象已经重塑,丝路古镇大靖也再次被世人所熟知。

文化与商业互相促进,大力发展旅游业。随着大靖重塑历史文化名镇,大靖镇开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大靖镇从文化发展入手,努力发掘当地的历史沿袭和文化传说,先后开发了念宝卷、闹社会等传统文化艺术和庙会、朝山等民俗活动,加大文化范围和力度,依托文化与商业相结合的方式,使文化发展和旅游业产业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二、打造中国西部特色化城镇

今天,国家加快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大力推进城镇化改革,大靖镇的改革和发展取得有效成果,经济社会都快速发展。当前,我国提出并大力推动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带,为大靖镇实现跨越式发展再次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性机遇,大靖镇政府和人民正抓住机遇,多措并举,努力把大靖建设成中国西部特色城镇。

首先,加快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十八大以后,武威市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大靖镇被规划为武威市产业发展核心区,定位为河西走廊东部工业商贸中心城市,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东线重要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目前大靖镇努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先后实施了城市用水工程、旧城改造工程,新农村建设工程等一大批促进城乡发融合发展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完成,将陆续推进大靖镇“城乡融合”战略,带动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对推进大靖镇的经济发展和商贸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三化并举”,同步发展。近年来,大靖镇努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依靠工业发展经济,促进商贸流、发展现代农业。加强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古镇保护、城镇规划布局等,促进“城乡融合战略”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强大靖镇的发展潜力和河西走廊重要节点城市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形成了以古丝绸之路为主轴的城镇和产业空间布局体系,实现了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力争将大靖打造成21世纪中国西部的特色化城镇。

再次,“走出去”带动“引进来”,实现跨越式发展。今天,大靖镇为了再次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地政府和人民抓住机遇,坚持“走出去”带动“引进来”。在努力把当地瓜果、蔬菜、烟叶、麻黄、羊毛等地方特色产品打响品牌,扩大出口的同时,把招商引资作为借力发展,推动跨越转型的突破口。先后引进实施了四星级京华酒店投资项目、绿色环保建材及资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和金大名苑商品住宅小区建设项目等,进一步推动了大靖商贸繁荣和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总之,自西汉纳入中原版图后,大靖镇开始兴起,几经战乱,在朝代更替中不断发展。丝绸之路开通后,大靖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成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军事要塞和交通、经济枢纽。近代大靖在战火和多灾多难中衰败。

21世纪大靖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重塑历史文化名镇,开始大力发展旅游业,并借助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大力推进城镇化改革,实现了城乡融合,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明天的大靖,将紧跟我国“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步伐,凭借自身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努力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商贸、文化枢纽,以及新亚欧大陆桥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上的重要城市,使大靖历经沧桑巨变后再次成为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参考文献

[1] 李发玉主编.古浪县志[M]. 北京:方志出版社,2011:623-628.

[2] 李占忠主编.武威通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246-282.

[3] 张昭美(清)总修.五凉全志校注[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06,146-175.

[4] 李并成. 河西走廊历史地理. [M]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46-48.

[5] 李并成.盛唐时期河西走廊的区位特点与开发[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65-85.
[6] 苏海洋.再谈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形成[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2.(4):73-87.
[7] 李并成.汉代河西走廊东段交通路线考[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01:56-67.
[8] 赵琳,屈万新.我国商贸交通型历史文化名镇初探[J].长沙大学学报,2011.11:72 [9] 熊梅,周宏伟.西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研究述评[J].中国名城,2005.03,73.
[10] 孟海宁,张建强.我国西北地区小城镇特色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1998.01:27.
[11] 陈志文,李惠娟.村镇规划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保护.[J]浙江社会科学,2007.01:130-133.
[12] 申培德,张绳福.甘肃大靖镇:中国西部特色城镇化建设显成效[J].大陆桥视野,2012.07:75-77


文/张兆龙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