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游学(中):青阳九华山

安徽游学(中):青阳九华山

首页角色扮演不朽灵仙更新时间:2024-05-09

"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只是为了寻找新的风景,更是为了拥有新的眼光。" —— 马塞尔·普鲁斯特

安徽游学(中):青阳九华山

一、

先讲一个励志的故事。

一个官二代,抛开父辈的优越,只身于深山崖洞,研钻业务,昼夜不舍,忍饥挨饿,寒暑易节,不求闻达。

数年后,村民知情,备受感动,众星捧月,一举名成,遂千载扬名,福泽百世。

从人到神之间的距离就是“修行”,修行的过程就是专注地“做事”,做事就是逆袭地“成长”,成长才可破茧化蝶,蝶变成仙。

其实,九华山就是一个励志的故事。

新罗国王近族有个名叫金乔觉的王子,自幼受佛法熏陶,志愿来大唐求法。

航海来华,卸舟登陆,周折多地至青阳,峻岭中找到理想修行地。

金乔觉居东崖峰洞,岩栖漳汲,深居简出,白土加米,煮粥填腹,清苦禅修。

九年之后,同胞来寻,命召回国。金乔觉无依无恋,谢绝不归。《青阳县志》载,新罗国王派遣来的昭佑、昭普二人也被金乔觉执着感化,留在九华与他一起修炼了起来。

经年累月的刻苦修行,最终感召了九华山主闵让和家人,将整个山赠送给了金乔觉,他和儿子道明也皈依佛门,成了金乔觉的弟子。金乔觉苦心修行75载,99岁圆寂,成为后世尊称的地藏王菩萨。多年陪伴在金乔觉身边的白犬,也因忠诚陪伴,成为了圣兽谛听。

其实,最早进驻九华山的宗教是道教,九华山在道教的“七十二福地”之中,位居第三十九位。因为金乔觉的影响,九华山跃身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金乔觉从人到佛的传奇,就是一个震撼千秋的励志演绎。

佛就是觉醒的人,历史的神、佛本就是人演化来的,只是人们经历岁月磨砺,频遭世事坎坷,蒙蔽了那颗清醒进取的心,日日沉沦在烟火里抬不起头,时时卑微至尘埃里,习惯了匍匐。于是,人永远是那个不觉醒的“人”。

游学九华,诚信联盟演说力同学们被金乔觉的故事深深打动,推人至己,练习演说也是一种修炼,要抵达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游刃有余的地步,就需要继续沉心静气,刻苦演练,厚积薄发。

等到妙语锦绣,口吐莲花那一天,你何尝不能蝶化成演说界里的“神”。

笃行致远正当时,砥砺奋进攀高峰。

点击收看

二、

自古以来名人与名山相辅相成,互相托起。

九华山以前不叫这个名字,叫铜阳山、九子山等,当金乔觉在山里静静修行时,一位叫李白的诗人,潇洒飘逸地来到这里,还自信满满地把“九子”改成了“九华”。

那个李白曾三次上九华山,他第一次上山时就说,“青阳县南有九子山,山高数千丈,上有九峰如莲华,按图徵名,无所依据。太史公 (即司马迁)南游,略而不书。事绝古老之口,复阙 (同缺字)名贤之纪,虽灵仙往复,而赋咏罕闻。予乃削其旧号,加以‘九华’ 之目。”李白提议将九子山改为九华山,他还撰写了对联:妙有二分气,灵山开九华。

点击收看

唐肃宗上元二年,李白遇赦后由江西来安徽,舟行至青阳,想起并看到了他牵挂的九华山,又作诗道:"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这位“韦仲堪”曾在青阳县担任过县令,是李白的粉丝,多次邀李白来游玩,终了也因李白题诗而名传千古。

同样在唐肃宗上元二年,杜甫却因八月的秋风狂起,卷走了屋上的茅草,忧国忧民,由己及人,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个游山乐水,潇洒飘逸;一位悲天悯人,情怀深沉。那个指点江山,洒脱豁达的眼观大千的诗人被称为“诗仙”,那个关注现实,忧国忧民的诗人被称为“诗圣”。

真可谓:一边烟火且谋生,一边诗意且从容。

九华山虽出名不早,但晋唐以来文坛大儒莅临不绝。除李白写下了数十首赞美九华山的不朽诗篇外,陶渊明、刘禹锡、杜牧、苏东坡、王安石等游历后,皆吟诵出一首首千古绝唱。例如刘禹锡赞山:“奇峰一见惊魂魄”。王安石说“楚越千万山,雄奇此山兼。”

九华山是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黄山、九华山、天目山——白际山系)之一,九华山区的褶皱和断裂构造都十分发育,岩浆活动也很频繁。九华山主体是由花岗岩体组成强烈断隆带。

“莲花佛国”九华山现存文物2000多件,历代名人雅士的诗词歌赋500多篇,书院、书堂遗址20多处,其中唐代贝叶经、明代大藏经、血经,明万历皇帝圣旨和清康熙、乾隆墨迹等堪称稀世珍宝。

三、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天地和祖先,是人们最初的信仰,再后来,人们想要追求的事物越来越多,于是宗教成为信仰。

“信仰”一词最早出处在《华严经》,信仰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却在人的生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诚如圣·奥古斯丁所言:“信仰是去相信我们所从未看见的,而这种信仰的回报,是看见我们相信的。”

因为金乔觉有信仰,而且坚定无疑,所以一生笃信,恒常如初。

唐贞元十年(794年),99岁的金乔觉,召徒告别,趺跏圆寂。是时“山鸣石陨,扣钏嘶嘎,群鸟哀啼,地出火光”。肉身置函三年,“颜色如生,兜罗手软,罗节有声,如撼金锁”。众佛徒根据《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语:菩萨“安忍如大地,静虑可秘藏”。认定他即地藏菩萨示现。建一石塔,将肉身供于石塔中,尊为金地藏,嗣后配以殿宇,称肉身殿。其容貌酷似地藏瑞相,人们便说他是地藏菩萨转世。因其姓金,故称“金地藏”。

地藏菩萨在释迦既灭、弥勒未生之前曾发宏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他这种尽度六道众生,拯救诸苦,始愿成佛的“大愿”德业,被人们尊之为“大愿地藏王菩萨”。

九华山佛教唐朝兴起,明清繁盛,其中和地域也有很大关系。明代中期倭寇侵占舟山和清初为防郑成功反攻复明,东南沿海地区佛教事业受到影响,普陀山当时无法作为民间佛教的崇拜中心。客观上为九华山兴起创造了机会,成为江南民间佛教朝圣之地。清代九华山佛教鼎盛时有寺庙300余座,僧尼4000多人,“香火之盛甲天下”。

1979年,九华山风景区开始对外开放,现存99座庙宇,多数是清咸丰、同治年间遭受兵燹后沿袭旧制与序列重建的。规模最大的寺院为祇园寺,最小的为朝阳庵。九华山景区120平方公里,奇峰叠起,怪石嶙峋,涌泉飞瀑,溪水潺潺。

九华山,随缘而来,随心而至。一方净土,三柱清香,所求皆所愿,所愿皆实现,如果事与愿违,相信上天一定另有安排。

看山是山是一重境界,看山不是山又是一重境界,看山又是山更是一重境界。

点击收看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