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华东
一、洪昇和清初遗民思潮
土默热红学认为:《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洪昇。那么,
洪昇有没有创作《红楼梦》的思想基础呢?我有一些思考试阐述如下。
明清鼎革之际,许多心怀故国之士矢志抗清,转战沙场。抗清失利后,他们或隐逸乡野,或埋首书斋,与满清政府保持了不合作的抗拒姿态,成为明遗民这个特殊的群体。明遗民大多是学养深厚的硕儒名士,他们往往用多种文学形式抒发家国兴亡之感。
其时,活跃于杭州的“西泠诗派”是江南著名的遗民诗群“云间派”的分支。“西泠诗派”中的代表人物毛先舒、张丹、沈谦、柴绍炳、徐继恩等人的诗作均满含黍离之思和兴亡之感。如毛先舒的诗句中有:“此身勤君父,安得慕荑齐。曲士矜一节,度外宁所希。宁为白玉碎,不为长伏雌。”沈谦的《满江红》词中有:“过眼花随流水去,断肠人向西风别。助凄凉、枕上笛声悲,灯明灭。情已尽,犹啼血。言不尽,空存舌。似残莺宛转,冷泉幽咽。梦醒忽惊时序改,愁来不信乾坤阔。再休将、醉墨写相思,生绢裂。”
洪昇出生于顺治二年(1645)清军攻克杭城的战火之中,明清之间的斗争还比较激烈。一方面是明遗民顽强而持续的抗清活动,并先后建立了几个南明朝廷;另一方面是清政府对汉人尤其是江南汉族文人的残酷镇压和血腥屠*。从清政府方面来看,清政府对汉族士人的思想、文化禁锢变本加厉,文字冤狱为历代之最。
仅顺治十四年(1657)十月到十二月期间,就有顺天、江南、河南三起科场案发,涉案人数逾千人。其中江南科场案、河南科场案及康熙二年(1663)的庄史案三起文字案,均牵涉洪昇的亲戚及日后的师执、朋友。杭州江南副主考钱开宗、河南主考丁澎获罪下狱。钱开宗是洪昇的表姨父,丁澎是洪昇日后的师执。次年,钱开宗被诛*,家产全部充公,妻子、儿女一度被押解上京,两年后才有幸遇赦还家。丁澎则被流放辽东边地五年。
康熙二年(1663)庄史案发生,此案共有75人被*,株连700户,涉案几千人,为清代八十余起文字狱中最为惨烈者。洪昇的师执辈、杭州名士陆圻被牵连案中,他是洪昇老师陆繁弨的叔父,洪昇少年同窗好友陆寅的父亲。陆圻受株连被逮,陆家176人牵连获罪。陆繁弨与陆寅也被捕入狱。后幸得多方营救,加上陆圻并未参与编《明史》而获免。但他的长子、陆寅的哥哥则因不堪牢狱困顿,出狱后一病不起。陆圻经此打击,万念俱灰,一等母亲谢世,就弃家远游。陆圻的儿子陆寅徒步寻父,经岭南,过洞庭,上天台,历经艰险十余年。康熙二十七年(1688)陆寅寻父至京,恰逢开科,应京兆试,得中进士,却不入仕,继续寻找父亲,终不得见,抑郁劳顿,呕血而卒,年仅43岁。
清廷的高压,并没有吓倒江南的遗民文人,他们有强项不屈的遗民风骨。
强项令董宣
洪昇一方面直接感知了时代残酷的政治斗争和文化斗争,另一方面也受到其师执友朋的影响。洪昇10岁师从具有民族气节的杭州著名诗人陆繁弨学诗,后又在明遗民毛先舒、朱之京门下受教,并与江南名士张丹、柴绍炳、沈谦、丁澎、张竟光、徐继恩等相唱和。毛先舒、柴绍炳、沈谦等不仅是著名的音韵学家,也是江南著名的遗民诗群“西泠诗派”的中坚。他们多与抗清烈士陈子龙、刘宗周等结交,有的亲自参加过抗清,事败后隐居乡里,绝意仕途。洪昇受这些师执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少年时代即萌发兴亡之感。
同时,洪昇接受了正统的儒家文化的教育,传统儒家思想观念浸染下的人格理想是洪昇人生的底色,然而现实艰危的事实使得洪昇早年的诗里就流露出作为一个遗民的惆怅兴亡之感,如《钱塘秋感》云:
晓陟南屏独振衣,丹霞出海露初晞。
几声老鹳盘空落,无数征鸿背日飞。
秋水荒湾悲太子,寒云孤塔吊王妃。
山川满目南朝恨,短褐长竿任钓矶。
《钱塘秋感》是洪昇咏史怀古型山水诗的典范之作,诗歌借晓登南屏所见景色,抒发少年诗人思古怀今之情,借“太子荒湾”“王妃孤塔”传达千古兴亡的沉痛与悲凉,暗表江南人民对异族夺我河山的恨。
我好恨!
康熙二十年(1681),洪昇三十七岁时作《京东杂感》:
雾隐前山烧,林开小市灯。
软沙平受月,春水细流冰。
远望穷高下,孤怀感废兴。
白头遗老在,指点十三陵。
诗歌不仅缅怀明室,满含故国黍离之思,还隐喻复兴汉室之念。浓郁的家国兴亡之感。
康熙四年(1665),洪昇21岁作《为陆太师母五旬作二首》:
化碧于今二十秋,朝朝含泪掩空楼。
黄云城上悲风急,一夜霜乌尽白头。
陆太师母,即陆繁弨母亲陈氏,其夫陆培为明崇祯年进士,清军攻克杭城时以身殉明。陈氏也追随其夫“坠楼,不死。饿三日,不死”。洪昇在诗中不仅赞扬了“欲化千年石”为夫守志的陆培夫人陆太师母的高尚节操,同时用“苌弘化碧”典故,表达对为国死难的陆培志行的由衷敬仰。相传周景王的忠臣苌弘死得悲壮、死得冤屈,其血三年化为碧玉。
清廷对江南人民极其惨烈的镇压和屠*,洪昇记在心里;家族的人文传统,祖祖辈辈秉承的节操观念,使他充满了对清朝统治的排斥抗拒之感,有着强烈的遗民情结。洪昇的祖辈洪皓,在南宋时出使金国,被扣15年,备尝艰苦,持节不变,宋高宗赞之曰:“忠贯日月,坚贞不屈,志不忘君,虽苏武不能过。”《红楼梦》文本中有这样一段话:
‘雄奴’二音,又与匈奴相通,都是犬戎名姓。况且这两种人自尧舜时便为中华之患,晋唐诸朝,深受其害。幸得咱们有福,生在当今之世,大舜之正裔,圣虞之功德仁孝,赫赫格天,同天地日月亿兆不朽,所以凡历朝中跳梁猖獗之小丑,到了如今竟不用一干一戈,皆天使其拱手俛头缘远来降。我们正该作践他们,为君父生色。
明骂犬戎,实际指向清廷,也显示了正统的忠君思想。
在《长生殿》中,洪昇通过雷海清鞭斥了贰臣之无耻,对逆胡进行了痛骂:
雷海清怒骂贰臣
【元和令】恨子恨泼腥膻莽将龙座淹,癞虾蟆妄想天鹅啖,生克擦直逼的个官家下殿走天南。你道恁胡行堪不堪?纵将他寝皮食肉也恨难劖。谁想那一班儿没掂三,歹心肠,贼狗男。
这几乎是“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号哭,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般的誓言。在文字狱大兴的政治恐怖下,作者虽然苦苦地压抑自己对逆胡的反感,对降臣的讽刺,可是那种强烈的感情还是不由得流露出来。
二、洪昇的人生经历及其影响
洪昇生活在“笏满床”的家族,其家族有“宋朝父子公侯三宰相,明季祖孙太保五尚书”之称,是南宋、明朝两朝的“诗礼簪缨”之家。清军南下后,洪氏家族失去了前朝世袭的功名利禄,家中入不敷出,矛盾重重。康熙十四年洪昇父亲因事获罪,被械解入京。洪昇开始由于家中内斗被赶出家门,为求生存,也想靠自己的才华,像外祖父黄机那样,求得一官半职,光宗耀祖,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洪昇在北京二十多年,虽然与同乡高士奇及多位官员有交往,但却无法求得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只能编《织锦记》《天涯泪》这样的小剧本,以及“贫日常挥谀墓文”,找一些写墓碑、写悼词卖文一类的活,勉强糊口,非常艰难,以致小女早夭。他的很多诗篇中都发出悲号,如其《北发有感》:
非商非官两无营,底事漂蓬又北征。
妻冻儿饥相促迫,猿惊鹤怨负平生。
羞从幕下裾还曳,浪说门前屐倒迎。
聚铁六州难铸错,白头终夜哭纵横。
如《天涯》:
八载天涯客,中宵喚奈何。
饥寒行役惯,贫贱离别多。
狡兔思营窟,枯鱼泣过河。
吞声不敢道,总付断肠歌。
洪昇自康熙七年(1668)24岁赴北京国子监肆业,至康熙二十八年(1689)45岁被“革去监生”“削籍归”,历时二十余年,经历了“天伦之变”“家父被诬”“国丧日搬演《长生殿》”等一系列事件,由一个世家子弟,沦为“高才不偶”的“钱塘布衣”。仕途的失意与生活的艰辛日渐积淀成对清廷的疏离和对朱明朝的怀恋之情,表现在洪昇此期的诗作中,兴亡的感喟也愈加显露,如《魏州杂诗八首》中有:
莫道回车地,朝歌亦旧京。
糟丘多夜猎,牧野不春耕。
倚剑悲风发,挥戈落日横。
比干遗庙在,千古傍龙城。
风尘飘客泪,鼓角老雄才。
莫忆兴亡事,狂歌酒一杯。
艰难的生活,又引起了洪昇的故国之思。《王孙行》里这几句:
须臾故国生荒草,琐第朱门宾客少。
几度春光白首新,那堪秋色红颜老。
渔樵满地听悲笳,回首孤城乱晚鸦。
愁*东风日暮起,杨花飞尽落谁家。
在《稗稗畦续集·京东杂感》中写道:
故国开藩镇,防边节制雄。
鹰扬屯蓟北,虎视扼辽东。
角静孤城月,旗翻大树风。
至今论将略,尚想戚元戎。
诗歌不仅缅怀明室,满含故国黍离之思,而且追怀抵御外侮的民族英雄戚继光,隐喻复兴汉室之念。浓郁的家国兴亡之感。
在《长生殿》里,借李龟年之口,悲叹“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
《长生殿》之祸是洪昇人生的转折点。《长生殿》的成功演出,极大改善了他的生活状况。可是,洪昇因非时演出被“北党”官员抓住把柄,致使洪昇以及五十余位汉族官员遭到无情的打击。洪昇进监狱,断仕途,狼狈逃回杭州。
“《长生殿》之祸”的真实原因据章培恒先生考证,此案的目标是洪昇后面的南党。满人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能否稳固地掌握统治权,自信心严重不足。他们虽然在理智上认识到满汉融合是其统治的基石,也就此作出了许多努力,心中却疑虑重重,始终不能消除对汉人的异己感。他们改造儒家文化,强化君权的绝对性。在政务上,清人对汉官非常依赖,在统治未稳时尤其如此。这些汉官的日子却并不好过。清廷一方面倚重他们,另一方面却始终对其难以信任。
以陈名夏为例。陈名夏于顺治八年被委任为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进入政权中枢,是为国家重臣;第二年却被斥为“辗转狡诈之小人”革任;顺治十年,再任秘书院大学士,同时署吏部尚书,受到重用。但不出一年,居然就因一个含糊的罪名“结党怀奸,情事叵测”而处绞。据《清世祖实录》,对陈名夏的弹劾中,有“痛恨我朝剃发,鄙陋我国衣冠,蛊惑故绅,号召南党,布假局以行私,藏祸心而倡乱”之辞。
满人之所以离开本土进人中原,是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军事上的胜利使他们相信自己应当享有对占领地的所有权,剃发令、圈地、逃人法都是此种心理的体现。即使汉官的奏议有利于政治的稳定,只因为要损害到少数满人的利益,便被视为谋逆。
洪昇在京城二十多年,耳闻目睹大清朝廷优厚旗人,歧视汉族官员,特别是汉族南方知识分子的倾向,他心中始终有大汉正裔的自豪感,瞧不起野蛮的习俗,当他自身受到巨大伤害后,更激发了他对清朝统治者的仇恨和创作激情。
有人说,洪昇生于1644年后两年,能否算明朝遗民?这是不知历史为何物者的疑问。大家应该知道,历史是一个过程,特别是思想、习俗、文化等,不可能一下子改变。洪昇即便不算明遗民,但他却是具有遗民思想的文人。这就是他创作《红楼梦》的思想基础。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