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不老,天道坦然:“人老心不老”的人,有这四件法宝,多贵气

人心不老,天道坦然:“人老心不老”的人,有这四件法宝,多贵气

首页角色扮演沧海有尽人不老更新时间:2024-05-09

在这世间,世事无常,人事有常。万物之规律轮转就像是滔滔江水一般奔涌而去,你无法阻挡,只能远远观看,顺其自然。

要知道,月亮总有亏损的时候,可它的清辉却一直长存;山谷低洼总有干涸的时候,可它的溪流早已滋润了万物;人总有年老的时候,可如果他的心从未老去,那么他将身怀“朝气”,一洗暮晨。

有个词说得很好,那就是“人老心不老”。所谓“年岁衰老,枯荣有常;人心不老,天道坦然。”一个人,他的年岁是无法逆转的,所以你无论怎样去改变自己的外貌,终究难以遮掩。要知道,树有轮,人有纹。你的沧桑终究是写在脸上的。可你的心却非如此。它既能“少年老成”,又能“返璞归真”,关键要看人的选择。

刘禹锡有诗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人老心不老的人,就像是天边的晚霞,光艳动人,而且观赏起来颇有韵味,如同皓月之清辉,蓬莱之山雾,烟雨之江南。

人老心不老的人,有到处“折腾”的生活习惯

人心不老,踏遍千山,踏遍万水。《清平乐·会昌》有言:“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倘若人心不老,自然自成“风景”。

身边很多上了年纪的长辈,他们退休之后的生活,除了抱抱孙子,下下棋,打打牌,那便到处去旅行,有些人还报了“老年大学”,继续学习,跟上时代。很多人就疑惑,为何年老了还如此折腾,到处旅行和学习呢?

有一个长辈是这么说的:“人活了大半辈子,终究是为了自己而活的。人呐,也就百年时光,倘若不曾看过这世界的美景,学点新奇的事儿,终究有点遗憾。”

深以为然。这些长辈,他们拥有一颗“好奇”的心,就像一个年轻人,背上了旅行包就跟老伴挚友走向远方,到处看看,到处走走,把暮气沉沉的日子过成了“朝阳似火”的模样。

有一次,途经一个老年大学,发现里面的老人拿着平板和一些电子设备在玩弄。朋友问我:“他们能玩得明白吗?我看家里的父母,别说平板了,就算液晶电视也不会开。”

可我明白,无论他们会不会玩,玩得怎样,他们的“折腾”,并非为了真正懂得,而是为了“有趣”。要知道,无趣的日子,在他们的眼里,就是一辈子遗憾。

人老心不老的人,有一颗“永不服输”的心

人心不老,奔腾不息,细水长流。曹孟德在《龟虽寿》中写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个人,他只要心不老,终究能活成一个“世界”。

对于一个人老心不老的人来说,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重拾年轻时候的梦想,依旧为了未曾实现的目标而奋斗。很多人就会疑惑,年轻的时候梦想就未曾实现,年老的时候再来实现,有必要吗?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倘若你早已臣服在生活的脚下,那人这一辈子就是白活了。”

人可以老去,志向也可以改变,可有一点不能变,那就是“永不服输”的内心。一匹年老的千里马,尚且不会在马槽里“养尊处优”,何况是一个“人老心不老”的人呢?

曾在单位里遇到一个老局长,他虽然到了退休的年纪,可很多时候依旧把自己的生活填得满满的,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在某次座谈会上,他是这么说的:“等我退休后,也许这些工作就不属于我了,可我依然要奋斗到退休的那个下午。因为人可以休息,心却要永远“奔驰”。”

这颗“永不服输”的心,就是他们驾驭世界,驾驭生活的无上法宝。

人老心不老的人,满身皆是蓬勃之“朝气”

人心不老,身无暮气,脸带桃花。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到:“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一个人无论到了什么年纪,只要他依旧“灿烂”,那么时光又能耐他何?

在山上,一个小和尚问师傅:“师傅,我看到山的西面有棵树,前几年刚种下,如今却枯黄得很。可在它的东面,却有棵百年老树,依旧生机勃勃,这是为什么呢?”

师傅淡淡地笑了笑,说到:“如果你的心现在就老去,无论你有多年轻,终究是一个日落黄昏的人;可如果你的心能笑对春风,无论你有多老,依旧是脸带桃花,朝气蓬勃。”

树有根,人也有根。要知道,我们不能决定自己能拥有多少财富,也不能决定能成就多少,可至少自己的心是能把控的。倘若你的心满是“朝阳”,那么你就不会身临“黄昏”之境。如此,便是春去秋来,也将是万般好时光。

张元干有诗云:“春去春来催人老,老夫怎肯输年少。把酒共留春,莫叫花笑人。”

一个灵魂深处都是“年轻”的人,无论他的外表如何衰老,他都会是苏轼笔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潇洒之人。

人老心不老的人,有悠然自得的“清欢”心态

人心不老,悠然自得,人间清欢。释慧开曾写到:“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只要人心不老,能在闹市中静得下心来,品味人间有味是清欢。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是什么?便是闹市挣钱,静处安身,来如风雨,去似微尘。每个人都不过是沧海之一粟,就连苏东坡也认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可就是在这样的处境中,有人却把“白发”之日子,过成“清欢”之常在。

说到“清欢”,应该说苏轼在这方面是颇有心得的。他无论被贬多少次,年岁有多老,可他那颗如同“孩子”般的心却依旧常在,也因为如此,他才能让“清欢”相伴,无拘无束。

倘若他不懂得“清欢”,他就不可能写出“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豪言壮词;倘若他不懂得“清欢”,他就不可能在众人狼狈逃窜后,依旧吟诵着“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诗句;倘若他不懂得“清欢”,他就根本无法在沼气丛生的岭南,活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生活状态。

一个人老心不老的人,他早已看透了凡尘俗世,历经了世事沧桑,可他的心依旧年轻,为什么?就是因为“清欢”常在,悠然常得。

余生,做一个人老心不老的人,在这个凡尘俗世走一遭,然后撇嘴一笑,笑对风雨,笑对人生。以此,共勉。

文/舒山有鹿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