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之前的赤金走龙

千年之前的赤金走龙

首页角色扮演赤金盛世更新时间:2024-05-09

来源:【三秦都市报】

何家村窖藏的发现,藏着大唐盛世的辉煌,被称为20世纪考古伟大的发现之一。其中,在一个银罐里发现的赤金走龙,虽然个头“迷你”,但制作工艺十分精美,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因为有银罐的保护,1000多年的光阴并没有在这些赤金走龙身上留下任何痕迹。当它们被取出银罐时,个个完好如初,金光闪闪。细看这些赤金走龙,每条龙的长度约在4厘米,最高的2.8厘米,最矮的2厘米,只有拇指大小。它们“身材”纤细,阔嘴伸颈,头顶长有双角,龙尾舒卷逶迤,连鳞片都被细致雕出,龙须、五官无一不生动。赤金走龙为四足站立状,长吻细颈,颈部弯曲呈S形,尾部由粗而细,尾端简短有力地回勾。头顶的凹槽中焊接用细金条弯曲而成的双角,四肢与躯体也系焊接而成。金龙的须髯、齿状鬣毛、鳞片等细部均采用錾刻手法刻画。

这些唐代赤金走龙不像后世的飞龙那样张牙舞爪,造型高大、凶猛、华丽,而是四爪落地,呈现行走的姿态,有的似在驻足,有的状如奔走。那么,这些小巧可爱、还会“走路”的龙,是用来做什么的呢?研究人员认为其很有可能是唐代道教“投龙祭祀”仪式中所用的法器。

古时帝王举行道教祭祀活动,为了沟通神界,祈求平安,免除灾祸,往往会在三个简上书写祈愿内容,奏告“三官”,即投龙简。投龙简分别为山简、土简、水简。山简投于高山之中,土简埋于地下,水简投于潭洞水府。早期用于沉埋的祭物多为金银器、铜器等。唐代逐步形成了沉埋金龙玉简的固定礼仪,一般方式是将写有愿望文字的玉简、玉璧和金龙、金钮等器物一起用青丝捆扎,待举行相应的仪式后,再投出。也就是说,这些赤金走龙或许是担负着为大唐王朝驱邪、避妖,以及祈求帝王长生不老的愿望而被埋下的。

在唐代,龙还不完全是皇家专用图案和皇家标志,因此,唐代工匠在塑造刻画龙时,主要是从艺术角度去表现,即怎样把龙表现得美,表现得劲健有力、气宇轩昂,而不是强调龙的威严、狰狞。这也是唐代龙纹与后世龙纹的重要区别。

本报记者 赵争耀

本文来自【三秦都市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