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书院,是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被誉为天下书院之首

白鹿洞书院,是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被誉为天下书院之首

首页角色扮演苍龙圣域更新时间:2024-07-30

从庐山下山后,直奔白鹿洞书院去。

在门口留影一张。游人如织,摩肩接踵,很难照得出一张背景没有人的照片。

首先看到的是“先贤书院”。

身旁都是旅行团队,在熙熙攘攘中,就跟进了门。

院内正中是一个四柱四角亭,名为“丹桂亭”。

亭内供“紫阳手植丹桂”石碑,紫阳指的是朱熹。

环顾四周,院内桂树茂盛,生机勃勃,还有桂花飘香,不浓不淡,正好时节。

正面一排房,东是朱子祠,西是报功祠,两侧是碑廊。但是,旅游团队一个接一个,人声,把千年书院的书院搅得一片嘈杂。

朱子祠,立朱熹自画像石刻,左是张象文《文公朱子专祠碑记》,右是《白鹿洞书院教条》碑刻。

报功祠,现为“白鹿洞书院院史”陈列室,这里曾先后祀李渤、周濂溪、朱熹,还祀有二程(程颐、程灏)、陶靖节等有功于白鹿洞书院之诸先贤。

位于先贤书院的西碑廊,陈列碑刻51通,其中包括王守仁、李梦阳等名家碑刻。

东碑廊陈列碑刻77通,包括陆九源、朱熹的《二贤洞教》碑刻。

这六通碑是紫霞真人写的《游白鹿洞歌》,正被导游重点给游人介绍,相传为明万历年间一游方道人途经书院,遭洞主冷遇,愤而折蒲题诗。诗意豪放,书法笔力纵横,矫若游龙。

读读这《游白鹿洞歌》写的啥:“何年白鹿洞?正傍五老峰。五老去天不盈尺,俯窥人世烟云重。我欲揽秀色,一一青芙蓉。举手石扇开半掩,绿鬟玉女如相逢。风雷隐隐万壑泻,凭崖倚树闻清钟。洞门之外百丈松,千株尽化炎苍龙。驾苍龙,骑白鹿,泉堪饮,芝可服。何人肯入空山宿?空山空山即我屋,一卷黄庭石上读。”

感觉紫霞真人没有那么气愤,歌中是他对白鹿洞神仙洞府的钦欣之情。

白鹿洞书院是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被誉为“天下书院之首”,是历代文人学子景仰的“圣域贤关”。

它坐落在庐山五老峰下,四山环合,清幽深邃。唐代洛阳学者李渤在此隐居读书,并养一白鹿自娱,出入相随,人称“白鹿先生”,此地遂名白鹿洞

五代十国南唐升元四年(940),李氏朝廷在此建“庐山国学”,它与金陵国子监齐名,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国子监九经教授李善道掌教事,为白鹿洞的第一位洞主。它比世界上最早的大学埃及爱资哈尔大学早了半个多世纪,比英国牛津大学早228年,比剑桥大学早269年。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江州人士在庐山国学基础上建书院,它与岳麓、应天、嵩阳一道被称为宋初“四大书院”。

宋淳熙六年(1179)年三月,朱熹到任南康(治所在今星子县)知军,全面兴复白鹿洞书院,自任洞主,制订学规。他招徒讲学,行典定规,提倡“格物致知”,尤其是他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更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等儒家经典语录,名扬海内外,堪称集传统儒学教育思想之大成。

此碑为朱熹对镜自画像

白鹿洞书院景区现存建筑,是在明清两代建筑基础上修复的。从大门进入,由近及远依次排列着五个院门,构成五大院落,分别是先贤书院、棂星门院白鹿洞书院紫阳书院延宾馆。每一院落又各有两至三进,它们串联而筑,互有小门相通。它们坐北朝南,门前一条溪流叫“贯道溪”。

我为了蹭导游的免费讲解,跟着人群,从串联式建筑从西往东参观,稀里糊涂跟着人群,游览的时候完全没有方向感,这会坐下来写游记,重翻照片,才理清顺序。

第二个院落棂星门院

棂星门,是一座六柱五门的石坊,看石柱上斑驳的痕迹,就知道是白鹿洞书院最古老的建筑。

棂星门后是泮池,泮池上架有状元桥

礼圣殿又名大成殿,是书院祭祀孔子及其弟子的地方。

殿正中有孔子行教立像,上悬“万世师表”匾额。

后壁有朱熹手书“忠、孝、廉、节”四字。

第三个院落才是白鹿洞书院,位于五院正中。门楼为重檐悬山顶,覆以灰瓦,檐下砌有一长条形框,中有穿孔十字形五个,花岗岩石额上由赵朴初题写“白鹿洞书院”五字。

门内小院,东西各辟出一排厢房。西廊柱联曰:“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东廊柱联曰:“傍百年树,读万卷书”。

北为御书阁,二层庑殿顶,平面呈方形,周环走廊。二层正中有“御书阁”竖额,阁外柱有题联:“泉清堪洗砚,山秀可藏书”。阁中先后藏有朱熹奏请,宋高宗御赐《九经注疏》《论语》《孟子》;还有康熙御赐的《十三经注疏》《廿一史》《古文渊鉴》《朱子全集》等书。

院中站着塑像王阳明。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王阳明与白鹿洞有两次紧密联系,一是明正德十三年(1518)书写《大学古本》《中庸古本》及《大学古本序》《修道说》,派人送到白鹿洞书院。第二年,他在平定朱宸濠叛乱后,派兵进驻南康府。先在开先寺李璟读书台刻石记功,后游览白鹿洞。二是明正德十六年(1521)讲学,听者甚众,他反对朱熹的“知先行后”说,提出“知行合一”说。离开后,王守仁还送钱给洞主蔡宗兖,为书院置田亩。

明伦堂,四开间,前有走廊,系书院授课的地方,堂内现存康熙二十五年安世鼎撰写的《御书阁碑记》,外悬挂有“鹿豕与游,物我相忘之地;泉峰交映,仁智独得之天”对联。

跟着导游,顺着旅游路线,要到后面的核心之地——白鹿洞

白鹿洞,是在一个山壁上挖出的半圆形石洞,高4米、宽4米多、深6米多,内墙砌以花岗岩石,地铺石砖,一只小石鹿蹲卧在石基上,后面一块石碑如屏,上刻《大司马大中丞蔡公重兴白鹿洞碑记》,文为清顺治年间任洞主的熊维典所撰。

白鹿洞书院最初没有洞,明嘉靖九年(1530)南康知府王溱祭山开洞。王溱还写了一篇《新辟石洞告后士文》,说白鹿洞名震天下却无洞,有名无实,开洞可以使先哲遗迹不泯,使后人之景仰愈久愈切等。

明嘉靖十四年(1535)南康知府何岩,琢石鹿置于洞中。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江西参议葛寅亮认为洞不应该开,鹿更不应琢,于是将石鹿从洞中取出埋于地下。1982年,维修书院时,在礼圣殿地下2米深处发现石鹿,又重新安放在洞中。

看来这只最富盛名的石鹿是命运多舛。它跪蹲座上,双耳直竖,神态机敏。

白鹿洞上为思贤台。明嘉靖三十年(1551),江西巡按曹汴建亭于台上,寓“睹台思贤”之意,故名思贤台。台平面呈正方形,亭为正方木结构,歇山顶,双层斗拱托檐,中开一门,四边有木制花窗。台上四周有石板围栏,栏中镶有石刻,有衡崖书“理学渊源”、刘世扬书“思贤台”、秦大夔书“仰止处”、李资元书“空中楼阁,静里乾坤”。

在这里唱一首唐王贞白的《白鹿洞》: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游览完白鹿洞书院,来到第四个院落“紫阳书院”,因朱熹别号紫阳而得名。“紫阳书院”匾额由冯友兰先生题写。

文会堂,又名“行台”,是讲学及接待官员的地方。

院内站的是周敦颐塑像,俨然正在给一众人讲学。周敦颐可是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我们学过他的《爱莲说》。

周敦颐于北宋熙宁四年(1071)任南康知军,他被朱熹崇拜追随,对白鹿洞有重大影响。朱熹对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等学术著作进行研究传播,书院还以周敦颐思想来构筑亭堂。周濂溪曾与李渤、朱熹一起入祀三贤祠,受白鹿洞历代尊崇。

还有崇德祠,尚处于修缮中。

从这道门出去,导游就结束了讲解。

出门临溪,游人坐在岸边树下休息。

东边还有最后一个院落——延宾院。建于明成化五年(1469),由江西提学佥事李龄出资修建,主要是款待四方来客。里面最北端有一座春风楼,为其后历代洞主著述下榻之处。

在溪流东南方向,建有独对亭。可惜已被游人占据,完全没有“洗耳枕流荡涤尘世污垢”之感。

行数步有枕流桥,桥下溪中大石横枕,石上有众多题字。

白鹿洞书院,“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真群居讲学、循迹著书之所”。它肇基于晚唐,办学于南唐,定名于北宋,宏大于南宋,尤盛于元代,绍隆于明代,延续于清代。屡经战火,几度兴废,但在历代都得以文脉赓续,薪火相传。胡适说“白鹿洞书院代表中国近代七百年宋学既理学大趋势”。

最后用乾隆的《白鹿洞诗》来总结:李渤结庐后,绛帐开紫阳。经纶归性命,道德焕文章。剖析危微旨,从容礼法场。祗今传鹿洞,几席有余香。

重要的话说三遍,不要跟导游路线走,要跟着我的游记路线走!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