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为大家解读《道德经》第二章。我由于上班原因,几天只能写一章,非常抱歉。解读之前我叨扰几句,请大家见谅。在解读第一章后,大家的评论我也看了,好多人都说非常精彩,让我说说生死阴阳的理论,这个由于内容太多,估计几天几夜也写不完,我这篇文件后面会浅略的阐述一点。
评论我大多都做了回复,其中有个人提出了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问我和大家现在读的《道德经》哪个版本是真的,这个问题很有见解,确实也不好回答,我个人觉得没有真不真,只有哪个更标准。这两个版本内容我也细看了下,确实有很多出入。我之前第一章和大家提到过《道德经》前37章讲的是‘道’后44章说的是‘德’;而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恰恰相反,前面先说‘德’后面再说‘道’。
我带大家先看下马王堆的《老子》,它的第一章就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从《道德经》全文的旨义来看,帛书《老子》的《德》在前,《道》在后,明显不符合文章写作和阅读的要求;但是帛书《老子》成文比现本要早,这一点可以根据现本中为避讳汉代皇帝的名讳得到证实。比如现本中因避讳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昭帝刘弗陵五个皇帝的名字,产生的变异就有一百处之多。另外,帛书《老子》全文不分章,部分文字的衔接也同现本不同。还有一些文字同看起来相似,但含义有细致的区分。看起来内容差不多但是里面细节区别很大。下面我列出一些大家看看
现版本: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帛书版本:
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古今一字之差,意义完全反过来了!
儒家推崇古礼,提倡古道,效仿先人,而这正是老子所极力反对的。
“五色使人目明”被篡改成了“五色令人目盲”
“大器免成”被篡改为“大器晚成”
“百仞之高,始于足下。”被篡改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唯望唯忽”被篡改成了“惟恍惟惚”。
“我欲不欲,而民自朴”被篡改成了“我无欲,而民自朴”
“牝恒以靓胜牡”,被篡改成“牝常以静胜牡”。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被篡改为“玄牝之门,是谓天根。”
“夫唯不静,故无尤。”被篡改成夫唯不争,故无尤。-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被篡改成了“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善者不多,多者不善。”被篡改为“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到现在文学界都无法明确哪个版本是最标准的。
所以说《道德经》最早和最标准的版本就是帛书《老子》结论也还为时过早。以后可能还会出土更早的还说不定。 我以后看到有特殊见解的评论,我还会在更新时和大家聊聊的。
下面为大家解读第二章,这章很有意思,我总结了3种最多的解释。先给大家赏阅:
《道德经》第二章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解读1: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解读2:天下都以为美就是美,这就不好了;都以为善就是善,这就不善了.有无仅仅是表征生的,难易仅仅是表征成的,长短仅仅是表征形的,高下仅仅是表征倾的,音声仅仅是表征和的,前后仅仅是表征随的.一切都是恒常的阿,所以圣人无为,不言,万物都是作而没有初始,生发而不占有,为而不仰仗,成功了而不自居,也是因为不自居所以不会有失去。
解读3:天下皆知美之所以为美,是因为丑恶的心灵在作崇;皆知善之所以为善;是因为不善的意念在作怪。因此而产生了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等各种患得患失的主观意识。但是圣人,处于无区别心之无为境界,教化众生于不言之中,顺应万物的发展规律而不横加干涉。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竭尽全力而不自恃已能,功成业就而不居功自傲。正因为他不居功自傲,所以他不会失去什么。
我仔细比较看来还是第一种比较好,因为直白,简洁.而后面2种语意上有点偏激,不符合整本书的中心思想。
老子从宇宙观的角度去论述了自然和无为之道。美丑,善恶,高低,大小只是人们给出的一个概念,没有美,就无所谓丑,没有高,就不知道什么是低,没有善的观念,哪有恶的存在,这些相对的观念如影随形。
老子的思想已然不拘泥于人性的善恶、优劣,因为善恶本就是一体,是道的本体。人心只要合乎于道的运行规律,不偏不倚,言行顺应道之变化,自然就会保持人性的纯真与德性。 说到善恶,大家应该知道荀子,就是那位战国末期儒家的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曾经提出过一个理论:‘人之初,性本恶’!是不是有点让人大跌眼镜,不是‘人之初,性本善’么?呵呵。 不过荀子确实提出过,原文出自荀子的《荀子·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释义:人的本性是邪恶的,他们那些善良的行为是人为的。 荀子想说什么,本性先天是邪恶的,可以用后天的力量藏住、压住、改变。呵呵想到这,估计这也是有些人狂傲的原因,大喊‘我命由我不由天’。 我们看下在东方,‘道法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说明‘道衍万物’;我们都是道生出来的,但是道有个特性叫宽容,它不管你,不约束你。在西方的‘道’等于神,神是对他们来说是至高无上的,不容侵犯,为什么外国人没人天天嗷嗷叫‘我命由我不由天’,最多只会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细想一下,因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道’的特性不同!
其实这一章也是‘老子’想用‘善恶’来应对‘阴阳’,他想说有‘善’就有‘恶’,有‘阴’就有‘阳’,有‘无’就有‘有’;万物是相对的,是循环的,阴阳流转,生生不息;举个例子:人吃动物、动物吃草、草吃土里的养分、土里的养分哪里来?吃的是动物和人死后的尸体;大家认真想一下,是不是一个循环,是不是一个轮回。这也是不少人在评论里提到说《道德经》是一本医书的原因,很明显这些人读了不少遍,看到了书中的阴阳。
‘太极阴阳玄妙多,长生达到少人摩,世间若要人不死,接命添油养太和。’还有吕祖诗曰:‘看破浮生早悟空,太阳藏在月明中;时人悟得阴阳理,方夺天机造化功!’ 韩祖诗曰:‘虚心实腹求铅光,月里分明见太阳;勘破阴阳升降路,自然丹熟遍身香!’这里说到想长久、想永恒就必须要达到悟透阴阳、勘破阴阳、达到阴阳平衡的‘太和’状态!难么?难!对于当下浮躁的现代人,物欲横飞的时代做到者寥寥。 这里面牵扯也甚多,首先最基本的阴阳衍化的五行我们要搞清楚,‘金木水火土’对应人的‘肺肝肾心脾’等,其次还要明白阴阳的特性,比如‘静’‘动’何为‘静’何为‘动’,这里面的学问真的很深,我想要养生的可以先深度了解下五行,我之前看过一本书叫《穷通宝鉴》,这本书对五行相生相克阐述还不错,有时间大家可以去看看。这个‘阴阳生死之道’这里就不多说了,我以后会把‘道生万物,复归于道’具体阐述的。时间关系简单说到这。感谢大家阅览,下期继续解读。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