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抗疫神话的内容相当丰富,其中既包括散播瘟疫、为祸人间的瘟鬼叙事,也包括驱逐疫鬼、护佑平安的瘟神叙事,瘟神赵公明神话是最具代表性的瘟神叙事之一。瘟神赵公明神话的发展过程中既反映了先民尝试对瘟疫进行社会管理的努力,也表现了先民在抗疫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智慧,更体现了他们对科学抗疫的认知。
瘟神赵公明
(一)瘟神赵公明神话的产生与瘟疫管理的尝试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我们熟悉的财神赵公明最初的神格定位是瘟神。瘟神赵公明信仰在先秦时期已经产生了。赵公明生前为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他的子孙中有一位很有名的叫赵衰,赵衰曾辅助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成就霸业,赵衰之子赵盾后来还独揽晋国朝政十几年。《左传》载:鲁成公八年(公元前583年),晋景公发兵消除专政的赵氏家族,*赵衰之子赵同与赵括。两年之后的冬天,晋景公梦见了一个厉害的鬼,拍打着胸膛跳起来痛斥他说:“你*掉了我的子孙,这是不义。我已经得到上帝的允许可以报仇了!”没过几个月,景公就病死了。这只厉鬼被认为是赵公明之灵,而景公梦大厉的神话就是赵公明成为瘟神之始。
瘟神与瘟鬼不同,瘟鬼只散播瘟疫,而瘟神既能散播瘟疫,又能驱赶瘟鬼,治疗疫病。也就是说,瘟神赵公明具有管理瘟疫的职能,与早期的瘟疫管理者西王母类似。作为瘟疫的管理者,瘟神赵公明早已进入了神灵体系,在上述景公梦大厉神话中,赵公明给子孙报仇也要经过上帝的许可,而不能任意妄为。这种将散播瘟疫之神纳入神灵体系的情节是先民尝试对瘟疫进行社会管理的体现。
到了晋代,赵公明为瘟神的神话和信仰已经颇为流行,《搜神记》卷五记录了一则有趣的神话——《赵公明府参佐救王祐》:散骑侍郎王祐病得很严重,有赵公明府参佐来访,邀其入职阴司,统帅赵公明府的三千兵。王佑祈求说:老母年迈,兄弟全无,一旦死亡将无人奉养老母。参佐同情他,便为其治病,并留下十多支避疫的赤笔,言:“可与人,使簪之,出入辟恶灾,举事皆无恙。”虽然参佐放过了王祐,却同时取走了另一些人的性命。王祐康复后见到一份当时记录各路鬼神的《妖书》,上面记载说:“上帝以三将军赵公明、钟士季各督数万鬼下取人。”赵公明等是上帝派遣驱使万鬼索人性命的神,与其病中所知并无二致。
《搜神记》中的瘟神赵公明的地位相当高,手下有数万鬼吏鬼兵,直接听命于最高天神。先民给予瘟神如此高的地位,与瘟疫蔓延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息息相关。晋代之前的汉代与三国时期,疫病爆发的频率大甚于前朝。即使在有“文景之治”之称的西汉治世,也曾出现“民大疫死,棺贵”的惨状。到了东汉末年,瘟疫更是横行不止。这些现实情况促使瘟神赵公明神话和信仰在汉晋时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虽然瘟疫横行,但先民并没有放弃战胜瘟疫的想法,他们试图让瘟疫在人类的管控之下,因而对赵公明的神格进行了具体设置。与先秦时期仅散播瘟疫的神格定位不同,晋代的瘟神赵公明具有了两面性,既可以散播瘟疫取人性命,又能救治疫病,帮助民众防范瘟疫,比如上述赵公明府参佐赠送给王祐十多支可以预防瘟疫的赤笔的情节。先民还对瘟神赵公明府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设想,赵公明府有参佐与府兵,一般任务由参佐与府兵出面。可以想见,无论是散播瘟疫还是避疫救难的行动都必须经过层层的命令才能执行,这里对瘟疫进行社会管理意识已经相当明显了。
(二)五瘟神话的发展与先民抗疫经验的总结
大约在南北朝时期,瘟神逐渐扩容,增广到五位。梁朝道士陶弘景在其所撰写的《真诰》中提到:以赵公明为首的五方神是专司“土下冢中”的阴神。这五方神也即后来的五大瘟神,或称“五瘟使者”。
五瘟神话是在隋唐时期逐渐丰满起来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载说: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六月,有身披五色袍的五位力士现身于帝都上空。隋文帝向太史张居仁询问,张居仁回答说他们就是五瘟神,分别是春瘟神张元伯、夏瘟神刘元达、秋瘟神赵公明、冬瘟神钟仕贵、总管中瘟神史文业。张居仁还说:如果看到五瘟神现身,国家就会发生大瘟疫,果然当年染病致死者甚众。
五瘟神话在隋唐时期得到迅速发展有其客观的历史原因。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大,瘟疫爆发引起的后果越来越严重。为了祈求瘟神护佑,隋文帝为他们建立神祠,“诏封五方力士为将军,青袍力士封为显圣将军,红袍力士封为显应将军,白袍力士封为感应将军,黑袍力士封为感成将军,黄袍力士封为感威将军。隋唐皆以五月五日祭之。后匡阜真人游至此祠,即收伏五瘟为部将也。”瘟神祭祀由此进入了官方崇拜体系。
五瘟使者
隋唐是中华文化大发展、大整合时期,各种文化都得到了交流与融汇,五瘟神话中也带有明显的整合意味,是先民在对抗瘟疫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智慧的一次总结。
首先,、先民对瘟疫爆发时间的认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最初因为很多感染病患都有发烧的症状,先民认为冬春季节是瘟疫的高发期,因而不少早期抗疫神话中出现了冬季驱瘟的情节,随着时间的推移,先民积累的抗疫经验越来越丰富,逐渐认识到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爆发传染病,因此创造了掌管四季瘟疫的四季瘟神。
其次,虽然隋唐时期的五瘟神话是在瘟神赵公明神话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它与瘟神赵公明神话又有着明显区别,包括赵公明在内的五瘟神都似为邪神,因此才有了神话结尾匡阜真人收伏五瘟为部将的情节,而被收伏后的五瘟神自然就成为了善神。邪神向善神的转变,体现了先民对于战胜疫病的信心,他们相信可以得到神灵的帮助。
第三,瘟神扩容为五人也是各地瘟神神话资源整合的结果。中华地域广阔,南北环境差异较大,各地传染病的致病原因、传染途径等也大不相同,由此产生了千差万别的瘟神神话。在长期的文化交流中,不同地区的瘟神神话也发生了交融,产生了瘟神组合神话,比如《列仙全传》中就说“时有八部鬼帅,各领鬼兵,动亿万数,周行人间……虚毒啸祸,暴*万民,枉夭无数。”这里的“八部鬼帅”其实就是八位瘟神。而《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奉原始天尊之命敕封了一位主管瘟神与六位瘟部正神的情节也是瘟神组合的表现。瘟神组合神话的产生,既是瘟神神话交流的结果,又代表了各地抗疫经验和对瘟疫认知的大汇总。比如《列仙全传》中讲到八位瘟神的职司,分别是“刘元达领鬼行杂病,张元伯行瘟病,赵公明行下痢,钟士季行疮肿,史文业行寒痢,范巨卿行酸瘠,姚公伯行五毒,李公仲行狂魅赤眼。”这八种具体分工其实代表了当时八种常见传染病,在长期抗疫的过程种,先民对这些传染病的致病原理有了比较深入的认知,并且积累了治疗的经验。
(三)瘟神向财神的转变与科学抗疫
可能因为环境湿热,易生蚊虫,历史上长江以南地区多发大型传染病,五瘟神话与信仰后来在这里受到了热烈欢迎。长江以南各地民众对五瘟神的称呼也不尽相同,有“五帝”“五圣”“五福大帝”“五瘟王爷”等。在这五位瘟神中,赵公明得到了特别的发展机会,成为备受关注的财神。
大约在蒙元时期,赵公明被封为赵元帅。元本《新编连相搜神广记》记录了赵元帅的生平事迹,说他是中南山人,秦代避世隐居修炼得道;其样貌为头戴铁冠,手执铁鞭,黑面,跨虎;其神职是“驱雷役电,致雨呼风,除瘟翦疟,保病禳灾,元帅至功莫大焉。至如公讼冤抑,神能使之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公能使之宜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此处赵公明的神职已经扩大不少,由散播瘟疫的秋瘟神转变为多职能的善神,所行的都是善事,即使与瘟疫相关,也是“除瘟翦疟,保病禳灾”的救疫行为。而“公平买卖求财,公能使之宜利和合”的职能更是直接与生财相关。
在神话长期流传的过程中,赵公明与瘟神神格渐行渐远,并终于在明代开启了通往财神之路。首先是《北游记》中叙述说:赵公明等本是擅自下凡的神仙,住在徐州府风情洞危害百姓,被祖师擒拿后受感化成为护佑百姓的善神。这种邪神向善神的叙事为后来赵公明由瘟神向财神的转变奠定了基础。到了《封神演义》中,赵公明已经成为一位比较明确的财神了。姜子牙敕封阵亡者,赵公明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他率领四位正神,行使迎祥纳福,追逃捕亡之职。赵公明帐下四神为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从神名上来看,四位神皆为财神,作为财神们上司的赵公明当然也是财神了。
赵公明由瘟神到财神的变化有深刻的意义。一方面它反映了先民面对瘟疫时的积极辩证思想。瘟疫的爆发已经是极坏之事了,但如果人类可以寻找出防范瘟疫,治疗疫病的方法,瘟疫也可以被制服,否极泰来。这种思想反映在神话中就表现为为祸人间的瘟神转变为造福人间的善神的情节;另一方面,赵公明瘟神职能在明代的消失代表了先民逐渐认识到在长期抗疫过程中积累的防范与治疗的经验与知识比求神拜佛更可靠,这是先民科学抗疫的必然结果。
(作者为“中华创世神话”研究工程专家、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俗研究室主任)
图片来自网络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