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1658# 原创作者:张芷涵:(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本科生) 铁道兵战友网 2023-08-13
政湖战友,现将张芷涵同学写的《重走成昆路,再寻铁兵魂——2023年哲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简述》一文发来。这是我们团队获得2023年四川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省级重点团队今年活动的简述。表明我们重走成昆路的活动得到了四川省有关部门进一步的肯定和重视。
作者张芷涵作为哲学专业的本科生,在古文与诗词方面颇有兴趣爱好。在文章中,把艰苦朴实的内容与文辞的诗意表达结合起来,写的较为吸引人,即便是研究生和老师也刮目相看。
现将文章发来,请指正!并请刊发出来,以飨读者。谢谢!
方鹿上
2023年四川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省级重点团队四川师范大学忆苦思甜队
——2023年哲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简述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续写红色故事、赓续铁道兵精神,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部分研究生和本科生以及校内各专业的同学在铁道兵老战士、校杰出教授、博士生导师蔡方鹿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重走成昆路,再寻铁兵魂”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团队以四川师范大学忆苦思甜队的名义被列为2023年四川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省级重点团队。
通过此次活动,回忆铁道兵艰苦奋斗的苦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凉山人民群众生活的苦,思索成昆铁路建成通车以后改变了西南两千万人的命运、经济文化大发展、彝汉各族群众生活日益富裕的甜。通过忆苦思甜,使大家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都是艰苦奋斗干出来的,而不是坐享其成从天上掉下来的。新成昆铁路的通车更是为沿线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涵育着新时代的幸福甜美生活。
今年是铁道兵老战士蔡方鹿教授组织开展重走成昆铁路社会实践活动的第十四年,截至目前活动累计参与180余人次,行程约1万9千公里。曾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多家权威媒体采访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并得到四川省领导、中国铁建领导、驻军领导和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的肯定和好评。
今年我们活动团队来到德昌县烈士陵园、金沙隧道、金沙中桥、锦川铁路石拱桥、红军长征礼州会议陈列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金口河铁道兵博物馆、关村坝“洞中”火车站等红色基地进行探访学习和社会考察。活动展开于7月5日至7月10日,共计六天。
一、 忆往昔峥嵘岁月
01、青山遗忠骨,丹心祭铁魂
“生而为英,死而为灵。”肃穆静伫的墓碑无声诉说铁道兵烈士前仆后继的热血征程。7月6日早上,团队赴德昌县烈士陵园祭扫铁道兵烈士。德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赵文祥向团队师生介绍陵园基本情况。蔡方鹿教授致悼念词,情到深处,眼含热泪。他强调,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要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力发扬铁道兵精神。怀着对先烈的崇高敬意,全体成员手捧鲜花,齐唱《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以慰英灵。
师生在德昌县烈士陵园祭奠铁道兵烈士,左八是本文作者张芷涵
0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迈步,方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7月6日上午,团队师生前往金沙隧道、金沙中桥徒步考察。蔡方鹿教授带领成员进入金沙隧道内,介绍隧道施工的基本情况。蔡教授回忆,他入伍第二年即1969年春,遭遇金沙隧道大塌方,隧道塌成了“通天洞”,头顶落石,险象环生。蔡老师作为代理班长,奉命带领8班,投入抢险制止塌方的战斗。“我们硬是在无路可走的陡峭山坡上,不分昼夜把水泥、沙石背上山,搅拌成混凝土,灌注到塌方口,终于覆盖住下榻的山体,止住塌方。”在那次塌方事故中,多名战士不幸遇难伤亡。艰难困苦方显铁骨铮铮,生死攸关难挡炙热精神。不少学生为之动容,赞叹铁道兵“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豪情。
师生徒步行走在成昆铁路桥梁路基上
老铁道兵蔡方鹿教授介绍当年艰苦卓绝的铁路施工情况
03、暮色苍茫访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7月6日中午,团队于德昌县金沙村采访了刁尚富、徐志顺两位老村民。两位老村民讲到,在当时经济拮据、生计窘迫的情况下,铁道兵与村民密切联系、互帮互助、心手相连。战士们帮老乡干农话,修铁索桥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老乡种菜帮助解决连队给养供应不足的问题。军民鱼水情感人故事至今流传。正是铁道兵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修建起成昆铁路,才使得村庄如今交通便利、人民富足。
采访金沙村老村民
7月6日下午,团队在德昌县城采访了韩刚、秦德富、王兴贵、吴启义、罗志民五位铁道兵老战士。五位老兵将当年修建铁路的故事娓娓道来,皆难忘曾经的铁道兵生涯。尤其令人感动的是老兵们回忆当年修建成昆铁路三角石隧道时遇到大塌方,37名战士被困在隧道里面,面临死神眷顾,又死里逃生的惊险故事。
在退伍五十多年后的今天他们始终不忘人民军队的宗旨,“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父母”,致力于群众生活的改善,严格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岁月流转,居诸不息。纵时光不复,也一如从前,臻于至善,熠熠生辉。
采访铁道兵老战士
04、蹀躞看红花,峥嵘岁月长
7月8日下午,团队赴红军长征礼州会议陈列馆参观。礼州会议是红军长征在礼州田坝村土官庄边家祠堂召开的第一次重要军事会议,是对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起决定性作用的一次战略部署决策会议。团队成员瞻仰一幅幅资料图片、一处处遗址遗迹、一件件革命文物,领略感受英魂用赤诚浇灌出的红色精神。
走进*主席在田坝村土官庄的住处,青瓦屋面,穿斗梁枋,镂空门窗,生锈水壶,破旧桌椅……。古朴,又尽显历史厚重。“岁月失语,惟石能言。”历史的长河滚滚而去,但先辈留下的文脉精神激荡绵延,历久弥新。当我们年轻一辈感知历史的脉搏跳动时,也将更加笃定地展望未来蓝图,迸发焕然力量。
参观红军长征礼州会议陈列馆合影
二、 看今朝海晏河清
01、星燧贸迁,揆诸当下
7月7日下午,全体成员参加由四川省朱熹研究会、西昌市朱熹文化研究会、西昌市政协教科卫体和文化文史学习委员会联合举办的“新老成昆铁路与铁道兵精神”研讨会。四川师范大学杰出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朱熹研究会名誉会长蔡方鹿,九三学社州市委主委、凉山州政协副主席王明雯,西昌市政协副主席、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吴仿、四川省朱熹研究会副会长晏能康、凉山州顺丰驾校李登友校长等20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蔡方鹿教授作题为“永远的铁道兵精神”的主题报告,强调铁道兵精神于当今时代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蔡教授回忆当年修建铁路的峥嵘岁月,深刻阐述铁道兵精神内涵及其当代价值,号召广大青年弘扬铁道兵精神,助力民族复兴。随后,各参会人员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
蔡方鹿教授作题为“永远的铁道兵精神”主题报告
九三学社州市委主委、凉山州政协副主席王明雯女士发表讲话,首先她向到场的所有嘉宾表示欢迎,其次她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回忆她与成昆铁路的交集,感慨修建成昆铁路的艰难和取得的成就,深切感受到了成昆铁路建设者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而不懈努力的革命精神,他们不畏生死、勇往直前地书写了成昆铁路建设史,这种精神
是适应任何时代的宝贵的思想资源。最后她被广大铁道兵在成昆铁路建设难题面前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勇于挑战的大无畏精神所深深感动,向铁道兵表示崇高的敬意并祝愿此次研讨会举办成功。
凉山州政协副主席王明雯女士发表重要讲话
会上,团队全体成员就铁道兵精神建设及实践活动感悟分别作报告发言,表达对传承铁道兵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重任的坚定历史信念。本科生沈小鸿表示,成昆铁路是铁道兵战士们用生命献祭的牺牲之路、是凉山人民实现脱贫攻坚的致富之路、是百万凉山孩子走出大凉山的求学之路,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加在西昌举办的“新老成昆铁路与铁道兵精神”研讨会
02、嫦娥探月,喜看寰宇
7月8日上午,团队赴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参观火箭卫星发射场及卫星发射中心博物馆。据介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发射次数最多、对外开放最早、发射轨道最高的航天发射中心,自组建以来创造无数中国奇迹,在中国航天史上写下光辉篇章。
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通往成昆铁路的支线是当年铁道兵修建的,基地的建设和成就的取得离不开铁道兵艰苦卓绝的工作以及成昆铁路的建成通车。蔡教授勉励同学们,面对如今的繁荣昌盛时,切莫忘记曾经的艰苦付出,要铭记铁道兵峥嵘岁月。不忘兴业来时路,奋楫笃行新征程。
参观西昌卫星发射基地
03、赴临碑石,又梦铁魂
7月10日上午,团队于金口河成昆铁路建设纪念碑前庄严举行缅怀铁道兵纪念活动。蔡方鹿教授向学生寄予殷切冀望,号召年轻一代学习铁道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以及“钻研技术、精通业务”的科学精神,呼吁学生将个人理想投入到祖国河山的伟大建设中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口述史的铁道兵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的主持人,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刁成林副教授参加了我们的纪念活动。她强调,要将成昆铁路建设内涵置于全国战略背景下深刻体会,认识铁道兵精神对于当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价值。铁道兵精神,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全体成员高声齐唱《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及《卡沙沙》,歌颂传扬伟大的铁道兵精神。
师生在金口河成昆铁路建设纪念碑前举行纪念活动
铁道兵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栉风沐雨、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流血牺牲、气壮山河,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祖国繁荣富强做出不朽贡献,铸就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铁道兵精神。在此次活动中,团队跟随老铁道兵蔡方鹿教授的脚步真实触碰成昆铁路建设历史,深刻感悟铁道兵精神,增强历史信念,坚定责任担当。
四川师范大学忆苦思甜团队作为2023年四川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省级重点团队,通过这次重走成昆铁路的社会实践活动的锻炼,追忆铁道兵艰苦奋斗的苦和以往凉山彝汉人民群众生活的苦,思索今日经济文化大发展、彝汉各族群众走向富裕文明之路的甜。团队成员一致表示,当代青年人应沐浴在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的重要体现——伟大铁道兵精神之下,进一步学习和传承铁道兵艰苦实干、敢打必胜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及吃苦耐劳、无惧艰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把铁道兵精神代代相传,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绝不贪图安逸、坐享其成,要忆苦思甜,通过艰苦奋斗来创造幸福甜美的生活,不负韶华,只争朝夕。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张芷涵: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本科生)
(编辑:彩云追月)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