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推荐: 细雨陶然游连城三
雨登中华山
予坐杨兄之车出渔潭,穿行山间曲道,沿途车中闲扯,杨兄竟言同窗之时曾与上杭阙存发、连城黄如辉赴吾刘源老家,见予家之贫,住矮泥瓦屋,墙裂以柱侧撑,有欲倒之势,夜眠拥救济之被,衾寒帐破,其贫至今记忆尤新,恍如昨日,吾已忘其来过,故惊其不忘前尘,刻骨旧事。行间,一号红莲与杨兄皆大赞吾文采不俗,书画风流,余羞愧自知,言:此诸般皆出爱好,纯属娱情而己,无一出彩,有辱各眸,何值大赞,仅搏众笑尔!
闲聊之间,众山后退,路渐宽绰,忽见车停一高牌石门外,下车抬首,“中华山”三字赫然高悬,吾之名“中华”,国之号“中华”,拙夫中年,今始知八闽之西有山称“中华”,心中立感亲切,欣欣而赏,只见山门前石刻镏金对联两副,行楷笔意,沉稳遒劲。
中联:
中心悟道无碍农禅并举;
华藏别传不离法眼同修。
(上下联首合“中华”,显为山名藏头)
侧联:
性月常明心中见佛;
海天无际法界清尘。
山门后中书“三摩地”
中联:
性觉灵明圆满无疑入妙道;
海不扬波慈航渡众出迷途。
侧联:
净法界身本无出没;
大悲愿力示现受生。
驱车往山上行,不百米,又得一略小山门,雕联而不染色,有拙朴之雅,最上额仍书“中华山”,左右边门顶书“智慧门”、“解脱门”。竖柱仍刻素联两对。
中联曰:
中土传心绍法眼;
华藏空明衍宗风。
侧联为:
性觉妙明开灵境;
海会圆融啟大悲。
(又两首藏头联)
山门背面中书“不二法门”,左右边门顶书“无我”、“随缘”。四立柱亦刻对联两副。
中联:
中道不二世传贝叶宣真谛;
华藏无三空明法界化大千。
侧联:
水流花开得大自在;
风清月明是上乘祥。
过小山门直上,盘旋数百米,仰见一寺,小车右转左上,驰停寺外。下车先见秀珍正举机对金红女士于娇艳三角梅下嫣然留影。
水泥坪中外置一铜质香炉,古舫造型,别致巧雅,比例优美,顶盖翘角飞檐龙腾,龙嘴悬小钟,最顶左右双龙昂首张目,中立一瓮,夹矮栏花格。下方炉盘铸镏金楷字“中华山性海寺”,始知登临宝刹,名曰“性海”。
移目寺门,外有走廊过道,栏外正中顶悬一黑底花边寺牌,上书“性海寺”,用笔饱满娟秀,为中国佛教会长、书界泰斗赵朴初墨宝。前柱有隶书镶名固定联:
万派朝宗归性海,
千峰拱秀护名山。
联为朱底黑字。柱顶有木格横屏,柱屏交接处以木雕祥云缀角,精致宜配。正大门顶悬金色长匾,墨字饱书“兜率内院弥勒住处”,略有颜体风骨,落款“林文仲敬献,恬圆敬书”,两边有朱底黑字固定柱联:
爱国爱教推崇德范,
利人利己讲究风规。
近门联红纸黑字:
大肚包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联谐弥勒笑佛长匾,字简禅深,发人悠思!然进门抬首,并无弥勒,只见正中端坐莲台似为观音大士,左右皆面目狰狞天王彩塑巨像,第一重殿为“天王殿”。[至于缘何“弥勒匾后无笑佛,天王殿中坐观音”?吾观时即惑,后知此寺原为“观音庵”,方猜“首殿观音”之因]。
左边第一尊,谓“东方持国天王”,身着白色、穿甲胄、持琵琶,代表东尊王用法音来感化和劝导众生断恶从善。
左边第二尊,谓“南方增长天王”,身着青色、突甲胄、持宝剑,代表南尊王用威力来惩恶扬善。
右边第二尊,谓“西方广目天王”,身着红色、穿甲胄,一手缠蛇,表世间多变之意,另一手拿宝珠,表内心不变之意。“广目”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世,护持民众。
右边第一尊,谓“北方多闻天王”,普天王像身着绿色、穿七宝庄严甲胄、配长刀、右手持伞、左手持银鼠,代表北尊王是一边引导众生向善,一边用威力为善众降魔伏怪。
天王殿小,左右也刻隶书联曰:
中土行藏性融心悟,
华严博览海阔天空。
正前方,见一小拱桥将一长方放生池中分,桥不逾五米,池如翡翠,雨落画圈,溅起小点,蹦跳若珠。秀珍撑伞过桥,彳亍而行,尽显《雨巷》丁香妙龄之姿,余立桥而望,右见三层钟楼,黄墙赭瓦,琉璃翘角,飞檐展翅,有翩翩之态,造型精如矮塔,玲珑剔透,二楼正门大敞,可见黄钟悬厅。三步桥尽,彼坦一坪,迎中有似铜若铁香炉一座,高盈两米,型似天坛小塔,坪外两边各植如李似梅一株,千枝斜曳,无花无叶,无果难辨,唯见铁虬银枝,傲骨铮铮,雨丝穿枝,置身于此,前尘渺然,恍若隔世。
回首天王殿后,见后檐挂“三洲感应”横匾,金字黑底,浑厚硕壮。
坪左右竖廊供十八罗汉金身塑像,镶嵌玻璃,隔尘挡风。再前方“大雄宝殿”,过道内外有释慧瑛漂亮隶书固定联数对,均朱底黑字书于柱上:
其一
性觉妙明尘尘刹刹开秘藏,
海印发光花花叶叶现异庐。
其二
创财富利众生出家仍入世,
不累人求诸己成佛在人间。
其三
引大海之法流入智灯之长焰,
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乘。
其四
发一心全心最大菩提心,要为众生造福;
守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方能佛国超凡。
(撰联者为罗心如)
宝殿正门顶有长汀八宝山峻峰寺所赠“佛日增辉”匾额,黄底黑字,流畅挥洒,暗射佛光,右侧门顶有黑底金字横匾“忠义参天”,遒劲透力,笔笔功深。殿内中坐如来、文珠、普贤三佛,两壁悬金佛千座,栩栩发光,令人收心敛笑,一片寂静,殿垂黄幡飘带,微风拂荡,更增肃穆庄严之氛。大殿左右各置圆形木窗,白环圈边,圆内有方格,如孔方钱币。
左边门迈药师殿,右见“禅堂”,堂外置一鼎足圆缸铜炉,横屋为数间客房衔连,然虽值周末,却冬寒兼雨,除吾辈顽汉闲妇,并无别客,似名刹拒客清场,专为诸友静游独赏之意。禅堂拱门左右各书四巨字“苦海无涯,涅槃有径”,为汀籍书法名家童郁文所题,张氏慕庚敬献于1989年谷旦,雄浑沉郁,工整稳重,有柳体之貌。又有红纸联:
尘梦未醒人自苦,
清心礼佛寿延长。
殿内如来白衣正坐,手托宝塔,不明何因?四壁亦密布金色小佛,光昏灯弱,有阴森之惧,吾速拍两张即返离。
折回大雄宝殿右走,过道边有经书架一,佛教杂志桌一,量小露外,底层置塑料矮凳十余,显为供游客坐憩取阅之便,出右边门左折,见一斋堂,亦有外廊过道,廊外顶一朱漆木梁悬一扇形平板钟,型如珮玉,纹简色黑,斋堂外红纸书联:
三餐不忘农夫苦,
一饭常思佛祖恩。
堂门正对钟楼侧面,钟楼旁植数桂,枝细叶繁,绿意盎然。
入斋堂朱漆木门,正前方中悬一黑匾,上书金字“结欢喜缘”,右墙下方贴劝世文一张:
父母不亲谁更亲,不敬父母敬何人?
千两黄金万两银,也难买得父娘身。
……
心不明来点何灯?心不公平诵何经?
大秤小斗吃何素?不孝父母供何僧?
……
文章盖世终归土,武略超群尽白头。
算起万般浑是梦,不如及早念弥陀。
拍摄间,后左侧门出一老妇,似为斋婆,却无袈裟,许为厨娘,笑脸盈盈,方言询予,指门引路,吾未谙其言,然知其善意,心生感激。入侧门,豁然开朗,折右过道又通一殿,过廊短墙有笔书墨字宝刹简介,又有1989年所绘“中华山5/10年建设规划平面图”,右有配图例说明,最里书“中华山示意图说明”。过道不足二十步,道尽登三阶至法堂,堂匾亦为童郁文书,黑底金字,镶金花边,左右固定隶书联为:
法轮大转人天普济,
悲运同体四众皈依。
隶联黄底黑字,规整秀丽,可断为释慧瑛书。法堂底层乃和尚讲经传法处,堂内正中屏风玻璃框台内有白衣观音坐像,左右男女小童亦白衣笑立。绕屏右,登木梯上二楼,左折入见正中堂供如来金身卧佛一座,精湛之作,金光闪烁。顶悬一黑底金字条匾,上有童郁文所书行楷“性月常明”,庄重沉稳,功力遒劲。殿中左右有文殊、普贤等十二金色菩萨,皆为立像,形态面容相似,难以分辨,故僧者又放纸质像,书名便认。出楼沿过廊,回首抬望,正中又悬黑底金字匾“卧佛宝殿”,落款为“东山弟子孙光金敬献”,左右有木质固定联一对:
正觉方成德重三乘仰望,
圆心初朗名闻九界之尊。
联为弟子张慕庚、华生晖仝献,字青朱底,辨为童郁文书,下联底部有“卧佛宝殿落成纪念”八小字。殿外朱漆木门,镶玻璃透光,顶嵌精细木花格。廊门对前大雄宝殿顶,正中有七层小塔一座,立于万字格屋脊矮栏上,矮栏左右均粘一石雕飞鱼,翘尾冲波,鳍尾毕现,栩栩如游。沿走廊右行数步左下阶,见有一圆门,圆门边刻花纹,古朴拙雅,门顶浮刻卷轴式梅菊凸画一幅,中书“常寂”,门边书红纸联:
山色淡随僧入院,
松声静与客谈玄。
置身此楼,静思此联,忆起南怀瑾有《读史》联云: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
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观联悟理,不禁心生万端感慨,试思红尘碌碌,不过得失喜悲,试摹一联曰:
人生得失,难忘功名利禄;
世道喜悲,终归爱恨情仇。
廊尽三十步,见慧瑛寂照塑像室,左右圆木窗如大师明瞳法眸,静观凡夫前生后世,入室,见大师金身塑像端坐玻璃佛龛,智首微昂,目光如炬,穿尘照世,慈力仍存。右墙下有大理石刻一块,为赵朴初八十高龄时行书赠词《调寄采桑子》:
“举起锄头开净土,无尽庄严。顿现人间, 宝树琪花山后前。如来家业须弥重,都在双肩。高唱农禅,普与恒沙结胜缘。”
词以颂性海寺慧瑛方丈暨诸上人“农禅并举,自力建寺”之伟力善迹。吾亦叹服释慧瑛之毅,试以十六字赞曰:
性海之宏,慧瑛首功。
一生一寺,千古遗风。
出室门见右有栓闭木门,华山兄与吾合力拨栓开启而出,见一小径右通后山,右后山有虚云和尚舍利塔、慧瑛住持纪念塔及普同塔。虚云为中国近代最著名四高僧之一,享高寿一百二十,圆寂得舍利百粒,因其为慧瑛之戒师及传法师祖,性海寺幸得部分舍利珍藏于塔。慧瑛纪念塔依邻虚云舍利塔,去百米又有普同塔,安放寺僧往生灵骨。因路远,吾与华山兄未近诸塔,仅见山翠竹摇,繁树掩映,依稀略见。
返身栓门回廊,经室左登八阶见一大坪,杂树花圃,左对连排客房,房外竖植修竹成行,依依细叶,幽篁驳影,谓“紫竹林”,窃恩,思大悲楼定供观音,幼时慈母佛堂联语立跳脑海:
紫竹林中观自在,
白莲台上现佛身。
中道趋前,上两次阶,退去繁树遮映,眼前为一两层殿楼,殿前绿桂青柏,郁郁苍翠,葱茏叶密,近殿中庭置一亭式香炉,古黑鼎底,龙柱撑盖,底殿外柱贴红纸联:
掌内明珠光摄大千界,
手中金锡振开地狱门。
入底层地藏殿,见左有木桌木橱,又见拱门式透亮玻璃大木窗,正中佛龛供坐式白衣地藏王菩萨,慈眉庄容。绕右屏梯登大悲楼,抬脚右墙有一方格窗,四花匀嵌,可视后庭芳草。登楼后视,寺尽见山。入大悲楼,见一外露靠壁亭式木龛,深红朱漆,精雕细刻,榫卯交错,飞檐翅角,尽显玲珑之美。
木龛之内供立式金身观音,绀目入定,含笑慈目,颔首瞰世,手倾净瓶,泛波南海,欲佑众生。龛边书金字联:
慈目静心法相,
和风甘雨祥云。
楼内左右墙均有边门,门顶各浮刻卷轴式梅兰竹菊凸画,中书“同圆”、“种智”隶字。
出朱门楼沿,过廊回首见朱门正中顶悬横匾“大悲楼”,黑底金字,为龙岩姜光仪赠。门边有红纸联:
一身不分而光照尘刹,
万机感应以月印千江。
左出阳台,见葫芦形青瓷栏下,细草绵密,青苔历痕,栏底边缝竟长一碧绿海棠,得甘露水润,仅绽一花,凌寒弱立而缀色媚台。
正陶醉花色,举机相拍,忽听庭树一鸟飞鸣冲天,声脆嘹亮,陡增一院空寂,思绪点幻出《红楼梦》湘云、黛玉之对:
寒塘渡鹤影,
冷月葬花魂。
收魂回目,又旁见檐雨滴珠,溅玉楼板,以点绘圆,圈泛涟漪微澜。屹阳台而眺,远有层峦罩雾,渐远渐淡,迷离模糊,令人空蒙遐思,生发想象。
赏寺已尽,然游心未泯,然恐诸友久等生怨,无奈折返下楼,穿庭过廊,姗姗迂迴而出,须臾即返寺门之坪,又见淑珍朱衣玉立,留影于三角梅下,人花辉映,引吾亦举机抓摄。
诸友乘车下行,倏忽即至国道,相约横排于山门外,集体喜滋留影。
至此,中华山游毕。然释慧瑛坎坷率僧建寺之绩,性海寺恢宏静卧之美挥之不去,拓印脑海。
末撰三诗,为纪:
其一
幽山雄寺美,慧瑛大师功。
农禅并举策,万载留遗风。
杳杳钟声远,飘飘入雾朦。
极目千山外,暂息万念中。
其二
善士闻名至,游客八方趋。
闲人乐登山,细雨喜静娴。
绿桂松柏映,翠篁摇空庭。
闽西有宝刹,性海屹岭涧。
其三
俗凡临古寺,焚香诉愁闷。
或求家老小,安康财源滚。
心善何须佛?欲壑古难平。
知足淡杂念,悠然度浮生。
此次结伴乐游诸友,汀有马氏华山,刘氏中华、木水,钟氏金红,李氏秀珍,张氏玖旺,兰氏兴雄夫妇。连城王氏淑珍、杨氏杰兄、罗氏文亮、吴氏长飚、黄氏红莲,双县联袂,凡一十三人。
其一
性海寺简介
中华山性海寺始建于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 年),距今645年,开山祖为圆僚和尚,原为一不足三百平米观音庵,现占地五千平米,乃连城古名刹,坐落于新泉镇联溪村马背自然村。离319国道仅1.5公里。寺虽居山腰,然水泥路直通,处地宽阔,寺前河流潺潺,清韵幽幽,竹木葱茏,群山迭迭,峰峦环抱,仙气迂迴,登临此寺,心旷神怡,故游人络绎。
沧海横流,红尘浪卷。中华山观音庵自明代始建,几经劫难,时兴时衰,飘摇于世。至民国又遭匪洗劫,成破烂空庵。1947年,释慧瑛得名贤鼎力协助,再上中华山,动员乡邻信女齐心协力,苦干年余,重建寺庙,并取《华严经》中“思庐性海”之意命名“性海寺”。自此,寺名日盛,然文革国乱, 僧尼被驱, 中华山辟为油茶基地。
一九八一年,政策风暖,释慧瑛法师率二十余僧重返中华山,殚精竭虑,实行“农禅并举”, 既念佛又自产,众僧自养自给,重振古刹,节余资金劳力扩建寺庙。坚持自制砖瓦、 自立备料、 自行设计施工,续建大雄宝殿、天王殿、大寮、斋堂、法堂、卧佛楼、藏经楼、放生池、舍利塔、普同塔、大悲楼、钟楼、鼓楼,又于山顶建天坛五佛塔等,面积逼五千平米,十数倍于扩前,全寺仿天下名山大寺,依地比例,宫殿建筑,寺内菩萨千尊,藏经蓄典,一应俱全。
因释慧瑛法师德高望重,推为方丈,其住持期,信徒踊跃,香客云集,名声鹊起,游人络绎不绝。其“农禅并举”及自建寺庙诸迹, 曾刊发于《人民日报》、《福建画报》和全国《法音》,香港、泰国大报也纷予登载。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特为“性海寺”题匾,并于1987年仲夏赠撰“寄采桑子”一词: “举起锄头开净土,无尽庄严。顿现人间, 宝树琪花山后前。如来家业须弥重,都在双肩。高唱农禅,普与恒沙结胜缘。”以颂性海寺慧瑛方丈暨诸上人伟力善迹。释慧瑛圆寂后,寺庙为记其丰功,特塑像设塔纪念。
吾叹服释慧瑛之毅,试以十六字赞曰:
性海之宏,慧瑛首功。
一生一寺,千古遗风。
其二
释慧瑛大师简历
释慧瑛,男,俗名杨新,原名杨恒明,1925年农历五月初六生,连城新泉良福村人,自幼失父,聪敏过人,依母兄抚教,七岁读四书,十龄牧牛,携阅《三国》,熟诵唐诗,十二辍学,十三岁(时值农历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诞日)随母上中华山拜佛而皈依,同年十一月十七日上玉麟山庵改长斋。 次年春,赴长汀八宝山拜依本湛和尚为师受五戒,十五龄为生计迫,随长兄恒梓学油漆,十六龄重上长汀八宝山峻峰寺剃染出家,受沙弥戒,本湛师赐其法名释慧瑛,十七龄徒步至广东韶关曲江马坝东南曹溪之畔南华寺求拜虚云老和尚受比丘戒,十九返连城冠豸山灵芝庵修行一年,年底,因庵为先天道习善堂所控,中华山亦遭匪劫,再返玉麟山,后求施主相助入住中华山观音庵,二十龄年初二月,因兄逃避抓丁牵连被抓壮丁,经乡贤张梅瑞居士致函求救县参议长李步青得释,为避难,四月再上长汀八宝山,次年春参学于粤、赣、湘、浙诸省名山长老。年底,芷溪名贤黄肇河闻其求学艰辛,深表同情,竭力护法,书函催返中华山主修寺庙,释慧瑛遂于次年春(1947)再返中华山,自此,蒙黄肇河诸善士鼎力相助,集资建寺,终任住持,又领弟子自食其力,披荆斩棘,开荒种地,劈木烧炭,兴办织厂。
1956年八月,连书四十余函求助省府,获举荐如愿入中国佛学院深造,受法益于赵朴初等佛界领袖,就学期刻苦攻读、品学双优,1959年毕业分配福州鼓山涌泉寺,旋即任监院(当家),赐座方丈。1966年调省佛协秘书,后派任福州西禅寺五金厂负责人,文革被迫回乡,1970年6月回连城朋口张家营插队,油漆谋生,名改杨新。1980年,改革风拂柳,回礼中华山,引领四方乡邻,殚精竭虑,重振古刹,砥砺奋斗十余年,终成性海宏寺。
1983年后,释慧瑛历任全国佛教协会理事、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省六届、七届人民代表,县第八至十一届人民代表,县首届至四届政协委员、常委,县佛教协会会长。
1996年4月17日圆寂,享年71。
大师酷爱书法,尤擅隶书,工整秀美,有口皆碑。寺内存赵朴初、虞愚、罗丹诸名书家墨宝,皆为艺术珍品。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