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庄子的 圣人不死 大道不止(庄子讲圣人的标准)

如何理解庄子的 圣人不死 大道不止(庄子讲圣人的标准)

首页角色扮演大道无止境更新时间:2025-03-26

如何理解庄子的 圣人不死 大道不止,庄子讲圣人的标准

其实这也是道家的一句话,“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庄子在《胠箧》一文中有提到

庄子的主张和道家一样,是“无政府主义”。

原文:

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而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

溪水干涸山谷显得格外空旷,山丘夷平深潭显得格外充实。圣人死了,那么大盗也就不会再兴起,天下就太平而没有变故了。圣人不死,大盗也就不会中止。即使让整个社会都重用圣人治理天下,那么这也是让盗跖获得最大的好处。

给天下人制定斗、斛来计量物品的多少,那么就连同斗斛一道盗窃走了;

给天下人制定秤锤、秤杆来计量物品的轻重,那么就连同秤锤、秤杆一道盗窃走了;

给天下人制定符、玺来取信于人,那么就连同符、玺一道盗窃走了;

给天下人制定仁义来规范人们的道德和行为,那么就连同仁义一道盗窃走了。

所以:

断绝圣人摒弃智慧,大盗就能中止;

弃掷玉器毁坏珠宝,小的盗贼就会消失;

焚烧符记破毁玺印,百姓就会朴实浑厚;

打破斗斛折断秤杆,百姓就会没有争斗;

尽毁天下的圣人之法,百姓方才可以谈论是非和曲直。

搅乱六律,毁折各种乐器,并且堵住师旷的耳朵,天下人方能保全他们原本的听觉;

消除纹饰,离散五彩,粘住离朱的眼睛,天下人方才能保全他们原本的视觉;

毁坏钩弧和墨线,抛弃圆规和角尺,弄断工倕的手指,天下人方才能保有他们原本的智巧。

在这一点上,与道家很类似,认为黄金之所以贵重,是因为统治者太喜欢黄金,而导致百姓效仿,而导致盗贼喜欢偷黄金,同样的道理,统治者利推从圣人,用圣人的标准来要求大众,让老百姓以圣人为学习目标,就会引起竞争

因此:

第一,不选贤任能。因为只有不推崇贤才和能人,人民没有了学习榜样,才不会竞争。这就叫“不尚贤,使民不争”。

第二,不器重宝物。因为只有不把奇珍异宝当回事,才不会有人萌生偷窃之意。这就叫“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第

三,不炫耀可能引发和激起贪欲的东西。因为只有统治者自己不展示*,才能让人民清心寡欲。这就叫“不见(现)可欲,使民心不乱”。

庄子认为政府和领导最好没有。就算不能取消,也得等于没有。形象的说法,叫“上如标枝,民如野鹿”。标枝,就是树顶上的叶子。它存在吗?存在。管事吗?不管。

具体地说就是:对于人民群众,要简化其思想,填饱其肚子,削弱其志向,强壮其身体,永远让民众没有知识没有*,让自以为是的人不敢胡作非为。很清楚,为了让“知者不敢为”,必须“常使民无知无欲”,当然要“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但如此这般,岂非舒舒服服,变成动物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源自庄子的思想。

庄子认为所谓的孝、悌、仁、义、忠、信、贞、廉等等,都是人道毁弃,而人为标榜出来的东西。人皆巡道而生,天下井然,何来大盗,何须圣人。以孝而论,乌鸦生反哺,无需彰显孝道,而尽反哺本职。以专注彰显孝为宗旨的赡养,攀比成风,最终有人无法满足所谓孝道,而放弃了赡养,于是就有了孝子和不孝,何若行赡养之本职,人人赡养,不胜出个别所谓的孝子。再如人人排队好,不胜过一群人乱哄哄而出个别谦让的好品质人。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