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大秦帝国》: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首页角色扮演帝国之兴更新时间:2024-04-26

喜欢华夏5000年的历史文明,在众多的历朝历代中,秦朝一直是我最感兴趣的朝代,可能是因为秦始皇完成了大一统的缘故吧。为了了解秦国的历史,也试图去读过一些文录,但觉得比较枯燥无法坚持下去,后来接触了《大秦帝国》这本书,让我深陷其中。

《大秦帝国》是孙皓辉教授创作的历史小说,讲述了春秋末年时期,

礼乐崩坏、群雄逐鹿,西方的弱秦正处于列强环伺之下,面临亡国之祸。而秦国国君孝公继位后,励精图治、变法强国,后经过几代君臣的不懈努力,最终大出于天下,扫六合而完成大一统。《大秦帝国》可以说是一部很好的历史小说,真实的有些不真实,确切地说:书中的历史事件是真实的,其他刻画人物等情节大多数是不真实的。历史小说中能达到《大秦帝国》这样高度的作品,屈指可数。

《大秦帝国》系列这部从秦国视角展现战国列国波澜壮阔的史诗,完整再现了秦国由弱变强,、东出一统天下,最后走向消亡的进程,雄浑壮阔中又带这些热血。

秦国的崛起是几代君臣上下一心,共同努力的结果。巍巍秦关,莽莽秦川,秦国地处西北地区,当时文化经济都比较落后,实力起初在六国中比较孱弱,加上六国步步紧逼,此时内忧外患。好在孝公支持商鞅变法,不惜对自己的兄弟用刑,将唯一的太子流放。最终使秦国成为了先进的法制国家,秦国国力大增,为后世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惠王力排众议,启用了出身贫寒的张仪为相,不在乎他“欺楚”的恶名,最终实现了对强大的魏楚两国的外交胜利,奠定了秦国的外交优势,使得弱秦变为了强秦。

当时战国的列强中,齐、楚、魏、赵都曾强大一时,可是难以持续,唯独秦国变法后连续出了六代明君,这也是秦国能够最终统一的重要条件,究其原因,在于秦国的法度优于别国。在变法过程中,也发生了一次争斗。主要是因为水源的事情,有两族打了个群架,伤亡比较惨重不说,还让河水决堤了。很快此事传到了朝廷,商鞅去处理此事,在渭水的刑场斩*700多涉事人,此举惊动六国。自商鞅变法后,秦国上下事事有法可依,人人依法办事,朝野自行运转。而商鞅自己也以身护法,最终使得商君之法深入人心,无法撼动。反观东方六国,楚国有着雄厚的国力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举国上下却奢靡腐败。齐国强大,国君却贪图蝇头小利,听信谗言。魏国强大起来之后便过于自负,不能招纳贤才,造成了商鞅、张仪、公孙衍等一大批能臣名将流失,让秦国捡了便宜。

纵观秦国崛起的过程,可以说是一部振奋人心的发家史。秦国由于地处偏远位置,生存环境较为恶劣,再加上政治动荡,作为邻国的魏楚都很强大,秦国的日子非常不好过。然而苦难并没有打倒秦国,反而是加速了秦国的崛起。

秦国崛起另一个关键点,便是对各国人才的吸引,广纳贤士。六国的济济人才被秦国逐一击破。魏惠王表面礼贤下士,只优待孟子等名家学者,却骨子里不重视基础人才,最大的败笔就是不听公叔老臣遗嘱,放走了商鞅。后面陆陆续续放走了孙膑、乐毅、张仪等人,张仪到了秦国做到了宰相,使出了闻名于世的连横大计,对抗了六国苏秦的合纵之计。秦国没有孟子墨子那样的文学大家,但有法家商鞅、战神白起、水神李冰、宰相张仪、技工蔡泽等人......让秦国一步步走向国富民强,所以治国务实很重要,人才才是硬道理。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对于现如今中华的崛起有着深刻的意义。从清末的屈辱到共和国的成立,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全方位的改革。中国有着先进的制度体系,有着最坚韧的意志和万众一心的凝聚力,中国一直在进行着自我剖析完善,这种改革力度和改革范围是世界罕见的,每一次的五年规划都是我们前进的步伐,这种改革也是实实在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亚投行的创办,一带一路的构建,这一次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友善的。只不过在被追赶者眼中,追赶者永远都是威胁。

何以立国,唯有法制;何以报国,唯有自强。民族精神是国家的脊梁,脱虚向实,发展基础教育和培养科技型人才才能强国。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脚步浩浩荡荡,中华民族的正一步步走向崛起,不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