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心头好,曾经毁在了续集和改编上。
像是《卧虎藏龙2》的改编,直接放弃了李安所塑造的江湖,以更为商业化的“保卫青冥剑”为线索,上演了一场毫无新意的动作大戏。你会发现,到了这部电影里,故事主题没有太大变化,江湖色彩与前作基本匹配,故事的核心也相对集中。但其他部分则改的面目全非——为了强化作品中的商业元素,明星配角(主角),插入硬广等等,彻底破坏了原作的风格体系,江湖仍在,但那份禅意却荡然无存,成了另一部作品,也成了我们口中的烂片。
什么样的改编才算是既传承了前作的精髓,又有自己独到的立意和结构而让人耳目一新?
最近恰好就有两部动画电影也是基于前作的改编拍摄而成。
一部是《狮子王》,另一则部是《哪吒:魔童降世》。
都是知名IP, 一个是动物版的王子复仇记,多年前那部动画至今让人难忘,上映前全球粉丝热切期待,一个国产动漫,一部《哪吒闹海》是多少人的童年记忆。
但从口碑看,反而是《哪吒:魔童降世》的改编和立意更让人惊喜。
至于为什么是《哪吒:魔童降世》,之后我会给出答案。
在这篇文章我们试着从改编的角度来看待这两部电影,用不同的解析模式来看待同一改编语境下的不同作品,试探讨当原版故事成为历史的明星时,作为后继者的新版究竟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什么才是我们想要的风格?
在讲哪吒之前,我觉得我们仍然有必要先来看看《狮子王》。
1
《狮子王》3D真人版本可谓是在上映前做足了噱头,在几个月前我就期待着这部经典大作重新搬上大荧幕,期待着他能为观众讲述关于狮子王的新的史诗成长历程。
但是事实上,《狮子王》真人版的上映,和原版几乎没有出入,缺乏新意,也缺乏原作动画特有的张力。
该片从无论从整体风格上还是故事演绎上,只能看作是对前作的常规升级,而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革新,本以为它会成为这个暑假假期的一匹黑马,最终却发现失望要远远大于期望。
想想原因的话:一来这片子实在没能达到我理想中的改编高度,甚至还对前作做了部分删减,但是并没有以新的剧情加以替换和补充;二来电影本身在故事张力和剧情存在妥协,让新版无法与老版《狮子王》区分开来,作为一部全新的视效大片来看待。
说白了,《狮子王》的妥协,大部分其实该怪罪于缺乏创意和新意。
强化主题,拔高立意,是如今电影改编的制胜法宝,无论你想匹配前作亦或是另辟蹊径,重新创造一种风格,或者玩一个平行宇宙的套路,像是《蜘蛛侠》系列版本的三个版本(《蜘蛛侠》系列,《超凡蜘蛛侠》系列,《蜘蛛侠》重启系列)的更替,从内到外全新包装,始终都需要在整体立意上高于前作,这种拔高立意的过程,能让角色在观众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是主角所处于的客观世界的主观塑造过程。
说简单点,新版是比原版更深入且更广阔的的世界,如果说原版是故事的灵魂,那么新版就是以灵魂为核心所创造的物质世界,是前者的广延,同时又可以看做是全新的故事。
因此,老版本的新(版本)演绎,是对角色重新塑造——我喜欢将之称为重塑过程。
2
《哪吒:魔童降世》的改编,也是一个重塑过程。
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在本篇文章中要将二者并列对比的原因所在。
我们谈到了《狮子王》的改编,和《狮子王》不同,《哪吒:魔童降世》的改编,在我看来,是比较完整且高质量的改编,相对于《狮子王》新版电影对老派经典故事的平庸复刻,《哪吒:魔童降世》则拥有独立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甚至所延伸的思想非常现代,和神话故事中所塑造的最初的哪吒形象差异巨大,可以说,《哪吒:魔童降世》开辟了一条新的神话演绎路线。
它首先确立了哪吒在原版故事中的核心地位,其次在原版故事的基础上对哪吒形象做出了二次创作,再没有否定老派角色价值观的前提下赋予旧人物新的生命力。
对哪吒这个经典神话角色的重新塑造,让我们看到了撇开《封神榜》正传外的单一经典角色重塑的可能性。
并且在很早之前,经典神话故事的重新塑造,神话角色的重新演绎就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大话西游》系列、《悟空传》、《大圣归来》等等,以往改编最多的角色,也是我们口中最典型的传奇人物:孙悟空。
孙悟空之所以能够衍生出如此多的作品,我想大部分应该归功于角色本身的传奇性,在经历了数百年的思想洗礼之后,仍能够与当下我们所推崇的意识形态相匹配,除了最熟悉不过的反抗精神以外,其本身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性格也让人印象深刻。
如果你足够细心的话,你会发现,孙悟空的性格,和哪吒的性格非常相似。
这也是为什么哪吒这样的角色容易被人们接受的原因所在。
从一开始的反抗精神,到翻山倒海,犯下种种罪名,最后归伏的过程,代表了二人传奇的前半生,有趣的是,最初悟空也曾被人认定为妖怪,也因为与龙宫的种种矛盾而遭记恨,并最终接受教化重修正道,在《哪吒:魔童降世》里,为了与正传部分故事节点匹配,一些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剧情,在电影中都得到了保留。
正如我前面说的,《哪吒:魔童降世》对神话故事的改编,是保留了故事核心走向的重塑过程,像是龙王三太子敖丙死亡,陈塘关遭遇水害,混天绫、火尖枪的出现,申公豹反派角色的确立都是电影故意保留下来的精华部分,是对原版灵魂的致敬。
而每一个上面提到的故事节点,都是对电影故事所展现的矛盾冲突的有力阐释。
例如敖丙死亡,龙王大怒,冲突在所难免,所以之后龙王的复仇很有可能成为续集的主题。
申公豹利用敖丙猎*哪吒的计划失败,随后逃之夭夭,归于邪魔石矶门下,但最终仍免不了将来有一场和哪吒的正反对决,同时也意味着哪吒的个人英雄故事将归入到了《封神榜》的正传中去了。
一切关键的细节,在《哪吒:魔童降世》中都得到了保留,而在此基础上,电影展开了我上面所提到的重塑过程,将传统的神话故事演绎成了一个妙趣横生的合家欢作品。
相比较之下,《狮子王》给我的感受,更多的是不思进取和中规中矩,新片子呈现的却是一种思想上的疲态,让我颇感失望。
在核心主题的建置层面来看,我认为改编作品的价值不该被等同于原版,应该被视同为核心故事的重生,如果仅仅把一部电影当成另一部电影的附属品,那么电影本身的独立性即被否定了,故事的灵魂也无从说起,电影失去了独一无二的灵魂,又怎能期望观众有所触动呢?
有初心,有始终,有趣味,是电影作品改编的三道坎,而在改编电影的普及道路上,我们需要做的则更多。
商业动画电影在如今的大环境下不比真人电影要差,仅以我的观影感受来看,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在观看《哪吒:魔童降世》这样一部国产动画电影时候,都能get到电影的笑点,且能理解并不复杂的剧情,真正的做到了老少皆宜,观影体验极佳。
由此可以看出,其实改编作品从形式上而言只要足够创新且风格独特,一般都能获得不错的口碑,但是有正即有反,有错就有对,我们永远也无法得到一个绝对的答案来确定一个正确的属于改编电影的风格,在当前电影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佳片层出不穷,风格各异,同时也各有成败,所以最终我们仍然没有最终的结论。
但我始终相信,优秀的作品永远会凭借自己的力量迸发出光芒,一切都只是时间问题。
截止到目前,《哪吒:魔童降世》在豆瓣上评分高达8.8分,之前点映票房已经超过了3000万,相信从正式上映起,该片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3
说完优点,我们自然要学会辩证,一部作品不可能是完美的,始终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那么这片子有缺点吗?
当然有。
最大的缺点就是碎片化严重,为了增加电影角色笑点,电影故事的讲述并不连贯,且有些地方为了搞笑而搞笑,缺乏逻辑关系,失去了作为正统神话角色的传奇风格,而替换上了亦正亦邪的顽童形象,总的来说有利有弊,但从整体上而言其实这些缺点并不影响观影体验。
那么,核心主题上呢,强化命运的反抗精神是否让传统神话角色缺失了完整性,角色的故事在演绎过程中又能否匹配得上这个主题呢?
其实关于本片结局的正统化回归部分,网上有褒有贬,如果围绕着电影最核心的反抗命运的主题来看,哪吒最终的结局,倒并不是一件坏事。
我们应该都记得“与天斗其乐无穷”这句话,也一定会记得哪吒的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反抗主题的确是本片的灵魂所在,但是单纯的强硬的反抗是无意义的,纵使我们的意志是自由的,但是命运有时确实是注定的,在两种极端中间寻求一种折中,为了塑造两种极端的对立,电影下了大功夫,同时,这也是电影所要展现的,也是我们所要思考的。
矛盾始终会有,冲突也永远不会消失,也正因如此,我们的思想或观念才会在这类对立的思想中逐渐成长壮大,只有这样矛盾的困境中,我们才会思考并作出修改,最终统一思想,中和冲突。
那么哪吒注定必须要为作为恶的核心的灵珠付出代价,但同时,依靠他和朋友的力量,肉体虽然在对抗中陨灭,但灵魂却保留了下来,这是对抗的妥协,也是矛盾的统一,后来的故事,我们自然能轻易猜到:拥有了莲藕身体的哪吒获得了重生,并借此成为《封神榜》中的一员。
新版哪吒通过一个演绎的新故事与旧版故事重新连接在一起,让看似独立出来的神话人物重新回归到传统的核心故事当中,形成了经典故事的新式闭环,巧夺天工,令人惊艳。
说到底,还是那句话,在《哪吒:魔童降世》之后,续集作品《姜子牙》展现给我们的,注定将是一个关于封神宇宙的传奇世界,甚至不严谨的说,有可能在以后对标漫威宇宙的《复仇者联盟》系列?
一切都是未知数,是与否,都让我们一起去期待未来在2020年上映的《姜子牙》吧!
期待ing......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