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出孔子,南宋有朱熹。
中国古文化,泰山和武夷。
武夷名山,物华天宝,秀甲江南。
书院圣地,钟灵毓秀,人文传世。

有朱熹讲学,文风蔚起;有理宗御敕,廌山书院;
有程门立雪,理学南传;有游酢故居,七子门楼;
有悬灯为号,讲帷相望;有白衣卿相,柳永故里。
有千年建本,图书之香。有山水名茶,名扬中外。

时间:2020年11月27——30日
地点:中国·福建·武夷山
行程安排
11.27 洗心日
武夷山德懋堂——武夷山茶宴——德懋堂.静兰茶室(会议)
11.28 文心日
武夷山德懋堂——武夷山景区——柳永故居——武夷精舍(紫阳书院)——九曲溪泛舟徒步
11.29 禅心日
武夷山德懋堂——大红袍景区——天心永乐禅寺——天心禅茶居(会议)
11.30
返程

11.27日 武夷山德懋堂
麻阳溪畔心归处,武夷仙山德懋堂。
郁郁葱葱的山,烟波飘渺的水,山在水中,水印山形,山水一色。武夷山德懋堂正坐落在这片奇山秀水间,一处世外桃源般的所在。
中华文化的审美趣味重视天人合一、自然天成。武夷山这碧水丹山,孕育了无数书院。武夷山德懋堂地处麻沙镇,周边人文积淀深厚,历史文化名人辈出,典故古迹众多。基于武夷生态文化和宋明理学文化,借着令人“痴绝”的山水,结合闽北地域建筑传统,德懋堂用书院文化和茶文化,带你深入当地。

武夷山德懋堂与麻阳溪和大片的原始森林毗邻而居,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绝佳的自然环境。走进德懋堂,负氧离子在鼻息间窜动,空气湿润而不粘腻,阳光懒洋洋照在身上,举目是无边的青山绿水蓝天,入耳是温柔的风声和清脆的鸟鸣……在这个远离尘埃与喧嚣,有山有水有灵气的秘境中,心境变得平和而开阔,时光变得美好而静谧。
德懋堂.七子书院
武夷山德懋堂的标志性建筑是七子书院。这座镶嵌有六万九千块老砖和七子门楼的建筑,裹挟着千年前的气韵扑面而来。墙面上色彩不一的砖石和门楼上精致的雕刻,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岁月和故事。
麻沙镇是理学大家游酢的故乡,游酢因"程门立雪"为大家熟知。德懋堂的七子书院来源于游酢七个子女的故居。原有的院落年代久远只剩下参差几间。但是好的建筑不该被历史遗忘,七子书院被重新复活。当时,采集了当地古建筑的几十万块老砖和七个门头,最大化的还原建筑原貌,让千年前的人文气韵重新展现在德懋堂。
理学大家朱熹,更是以武夷地区为基地,教书育人、著书立说,在武夷山创办了武夷精舍等影响深远的书院。所以,书院文化,成为武夷山德懋堂的灵魂主线。

德懋堂.风月无边
在七子书院不远处,是一座夺人眼球的四面无边泳池,取风月无边之意。池水清澈见底,山峦树木映入池中,相映成趣。阳光晴好时,可以在泳池中畅游一番,也可以在躺椅上肆意慵懒。看着周围群山起伏,入耳清风鸟鸣,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

德懋堂.德书屋
在七子书院深处有一处安静的所在,它便是德书屋。原木风的空间将都市鲜艳的色彩洗净,留下的只有永恒的静谧与自在。书架上的书都是主人精选挑选,从千年古韵到近代文学,你都可以找到。在七子书院读一本未完待续的书,翻找字里行间的心情,得到一次认知的升华。认知便会心悟,心悟可选择禅修,抄经入定,定生慧,慧生明。


德懋堂.静兰茶舍
德懋堂的中轴线上,有六株从武夷山高山甄选的百年老茶水仙茶树,这也是武夷山德懋堂另一个文化注脚——武夷茶文化。书茶相伴,是德懋堂度假的最好解读。
与德书屋一墙之隔的是静兰茶舍,来在这里慢品一盏茶,在袅袅茶香中放松自己,可与朋友品茶闲聊。在静兰茶舍,或者鸣琴吧,轻上阁楼,透窗观湖看美景。山水本无意,一切都在于欣赏感知山水的人。在自然中享受自然的关系,平淡又真实,安静又长久,真好。


德懋堂.仙牛湾
午后的时光,呆坐在德懋堂的码头品几口下午茶,就可以开启游湖泛舟的惬意,木舟随着清澈的溪水游荡,不久便能穿越进对岸的原始森林。迎面吹来一阵阵凉爽的风,足下是碧波荡漾的溪水,抬眼则是郁郁葱葱的青山,山在水中,水印山形,山水一色。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感受到的是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耳清目明,舒畅至极。

德懋堂.五观堂
七子书院的五观堂,是品尝武夷山地道美食的地方,在酒店特邀大厨精湛手艺下,沿袭传统、兼具创新的武夷山德懋堂十大特色菜,方塘君子、文公菜、五夫冰莲、黄金鸡……每一道菜肴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德懋堂.临溪别墅
夜晚,独自住一栋自带小院子的别墅。浓郁着中式风的小檐与老砖,配上现代范儿的白色渲染带,宛如是从地表直接生长。推开古铜的木门迈入院儿内,野性的香椿树与绿草洒满了斑驳的旧地。每日在柔软整洁的床上醒来,洗目的是铺满屋子的阳光,静耳的是窗外叽喳的鸟鸣与轻缓的溪水,毫无城市的喧嚣。


如果你想要在这里待上一年半载,或者余生都想尽情徜徉在山野,能让我们每天清晨被山间的风、日出的阳光唤醒,每天夜晚被明亮的月、漫天的星星陪伴入眠。
11.28
武夷山德懋堂——武夷山景区——柳永故里——武夷精舍(紫阳书院)——九曲溪泛舟徒步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面积约70平方公里,属典型的丹霞地貌,发育典型的丹霞单面山、块状山,柱状山临水而立,千姿百态。“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构成了奇幻百出的武夷山水之胜。还有距今约3800年前高插于悬崖峭壁之上的船棺,宋代朱熹创办的紫阳书院,元代御茶园以及历代摩崖石刻等名胜古迹。素有“奇秀甲东南”之称。武夷山集道、佛、儒教于一身,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秦汉以来,为历代朝廷所推崇,唐朝时被朝廷册封为天下名山大川。古代中国的李商隐、范仲淹、朱熹、陆游、辛弃疾、徐霞客等名家都在武夷山留下各自的墨宝。武夷山遗留下摩崖石刻500多方及众多的文物古迹,“道南理窟”、“朱子理学”、“架壑船棺” 等人文景观。武夷山是朱子理学的摇篮,是世界研究朱子理学乃至东方文化的基地。景区以九曲溪为主线,主要有天游峰、玉女峰、大王峰、水帘洞、一线天等游览区。

白衣卿相,一代词宗——柳永故里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这是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至高荣誉。
“且去填词”“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这是宋仁宗皇帝对他的最终评价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他一生心路历程真实写照。
他是柳永(约公元987年—1053年),字耆卿,原名三变,为北宋一代大词宗,婉约派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有《乐章集》传世,其中《雨霖玲》、《八声甘州》、《望海潮》等为千古流传的佳作;
他的故居遗址位于武夷山市上梅乡茶景村鹅子峰下,遗址现存两株罗汉松传为柳永所植。
柳永满腹才学,只因宋仁宗说“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功名?且去填词。”就此远离官场,自称“奉旨填词”,并在词中以“白衣卿相”自诩。

朱熹书院,武夷精舍
武夷山是一座历史悠久,集“儒释道”于一身的文化名山。“朱子理学”的萌芽之地“武夷精舍”坐落于武夷山中大隐屏峰下,茂林修竹,崇山环抱,绵延清溪,万仞绝壁,古树参天……
“武夷精舍”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所建,南宋末年称为“紫阳书院”,明代改为“朱文公祠”,后又改称“武夷书院”至今。朱子除了以学识渊博闻名,在教育上的功绩也极受推崇。他广注典籍,在这里完成了《四书章句集注》,并以它为教材用于“传道,授业,解惑”,之后开创“闽学”,建立了唯心主义理学体系。

扁舟一叶破涟漪,九曲穷时山更奇。
九曲溪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峰岩幽谷之中。因武夷山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峰岩交错,溪流纵横,九曲溪贯穿其中,蜿蜒十五华里。又因它有三弯九曲之胜,故名为九曲溪。由于九曲溪弯弯曲曲,深深地切割着武夷群峰,形成九曲清流绕青峰的美妙景观,乘坐竹筏泛溪观赏山景,成为武夷山游览的一大特色。1962年郭沫若曾作《游武夷山泛舟九曲》诗曰:九曲清流绕武夷,棹歌首唱自朱熹;幽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六六三三疑道语,崖崖壑壑竞仙姿;凌波轻筏觞飞羽,不会题诗也会题。

11.29
武夷山德懋堂——大红袍景区——天心永乐禅寺——天心禅茶居(会议)
武夷名茶大红袍
“大红袍”的故事始于一寺、一僧、一举子、一茶树。
明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在赶考路上中暑晕倒,被天心寺僧以茶入药救治,后高中状元。为报佛恩,丁显以状元红袍加披茶树,“大红袍”自此名闻天下。
武夷山大红袍是武夷山最负盛名的茶,被誉为“茶中之王”,生长在九龙窠内的一座陡峭的岩壁上。经茶师评定,大红袍茶冲至9次,尚不脱原茶真味──桂花香。而其它名茶,冲至7次,味就极淡。从而夺得了“茶中之王”桂冠,名闻海内外。
大红袍母树于明末清初发现并采制距今已有350年的历史,现在已有专门看护。由于大红袍母树现在已经禁止采摘,目前茶市上见到的“大红袍”,基本上都是由母茶无性繁殖的大红袍或者拼配而成的大红袍居多。

天心明月,永乐禅心
天心永乐禅寺始建于唐代,初名山心庵,是福建省武夷山最大的佛教寺院,佛教“华胄八名山”之一。明永乐17年(公元1417年),明成祖朱棣赐封寺院禅茶为“ 大红袍”,为此天心永乐禅寺被誉为“大红袍祖亭”,建国前大红袍母树也一是寺庙僧人看守。如今,在天心永乐禅寺里至今还完好地保存着两块圣旨碑和一对石龙,见证着这一段茶以寺名、寺以茶荣的历史。自古以来,这里高僧辈出,名贤荟萃,禅风和悦,茶韵幽远,堪称“茶禅一味”的典范。
朱熹曾在山中问禅于临济大慧禅师,留下名诗《天心问禅》:年来更惑青苔路,欲叩天心日不撑。几度名山云作客,半墙禅院水为僧。漱流枕石心无语,听月煮书影自横。不待钟声驾鹤去,犹留夜籁传晓风。


天心禅茶,诗意人生
天心永乐禅寺不仅是大红袍传说的起源地,而且还是乌龙茶制作工艺的起源地。除了制茶,传茶,天心寺早在唐宋时就有了一套以茶礼佛的仪规,还时常举行茶会或“茶宴”招待施主与香客。天心寺还设置了专职的“种茶僧”、“制茶僧”,专司茶叶管理和制作,并设有“茶头”,专门负责烧汤烹茶,门前配有“施茶僧”,为施主、香客、游人惠施茶水,还建有“茶堂”、“茶寮”,专门供僧人们讨论佛理禅道,切磋经论,招待施主宾客。
禅与茶,相离而神合。茶,给了禅鲜活的性命;禅,给了茶深远的意境。正如天心永乐禅寺禅茶居的春联“含山气,品茶禅,方无愧味中光阴;擢冷泉,洗物我,才见得壶里冰心。”

《商界先锋》线下交流互联——网罗来自全国各个行业的企业家精英通过跨区域,跨行业,跨思维交流的形式,分享各自的成长经历与经营理念,构建专属企业家的交流圈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