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的开始
千古一帝的一生其实很坎坷,他从出生至掌权至病逝沙丘,想*他的,已经刺*他的人便是数不胜数,可他却硬是踏着这些人的尸骨成就了一番大业。我想,这段故事,要从秦始皇的父亲嬴异人讲起。
// 受质于赵
嬴政出生于秦昭襄王在位四十八年时,他的父亲是安国君的儿子,而其实他的父亲并不受宠,加上安国君的儿子又非常多,嬴异人呢就被送往了赵国邯郸做质子。所谓质子,和人质没啥差别。在春秋战国诸国分权的这种时期,质子尤为流行。无非就是拉拢,结盟,援助的作用,和联姻作用差不了多少。这秦昭襄王之所以得到了王位,有一部分是受到了赵国王君的鼎力支持,为了两国关系和睦,这秦昭襄王先是将自己的儿子安国君送去做了质子,而后又换成了嬴异人。
后来这秦赵战争不断,嬴异人夹在中间这性命那必然是岌岌可危的。赵国长平一战大败后,赵王是对嬴异人起了*心的,虽然没真的*了他,可嬴异人的日常起居待遇并不怎么好。恰好,卫国的商人吕不韦彼时正在邯郸城中做生意,知晓了这一境况后决定帮嬴异人归国,从中牟利,这也是“奇货可居”一词的来历。而这吕不韦并不是什么正人君子,那妻妾成群的,其中不乏有美貌的,赵姬便是之一,被嬴异人看上了,宠幸了,我们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也是这么来的。
跑个题插句话:有些电视剧把赵姬拍的那叫一个有谋略啊,不过毕竟能上位,我就不评价她是否真的有些小聪明了,但所谓文才武略她是什么都没有的,而且她后期做的事只能令人觉得作呕。赵姬这种女性角色呢,完全不配与吕后,武则天之类相提并论,也希望大家千万不要被电视剧里刻画的角色所骗了。
这后来嬴异人在吕不韦的帮助下回了秦国,认了安国君的宠妃华阳夫人为母,得了太子之位。这秦昭襄王可是个贼长寿的主,贼能熬,战国时期的人物,活了74岁,真的算是无人能及了。毕竟那时候的生活环境可不比现在,街上到处是灰尘细菌,随便一点小病都能成不治之症。所以啊,这秦昭襄王把他儿子都熬没了。安国君办完国丧守孝等一系列大礼后,这正要上位,屁股还没坐热呢,就过去了。加冕之日不过才刚过了三日。
// 秦始皇继位早年
嬴异人在位时间也并不长,毕竟从小做人质,这不仅生理环境不好,心理压力也是极大,随时担心着要被*了,即位后过了三年就去了。太子政即为时,仅13岁,也就比康熙即位时老几岁。而他毕竟年少,无法亲政,这朝政大权啊全在吕不韦手里。21岁亲政的秦始皇把大权慢慢地全从吕不韦手里收了过来。而那时的吕不韦不单把持朝政,还偶尔与赵姬偷情,这日子过得是叫一个自在。他看这嬴政渐渐长大了,害怕自己的行迹败露,着急忙慌的找了个嫪毐,就给赵姬献过去了。这赵姬很快就怀了嫪毐的孩子,更离谱的是还生下来了。他们俩的事儿被嬴政发现后,这俩人还发动了叛乱,可嬴政是谁啊,早已预料到这嫪毐的行径,提前埋伏好了精兵,将叛军一网打尽了。嫪毐被处以了车裂,他和太后的俩孩子被直接摔死了,这赵姬也被关了起来。后嬴政又将吕不韦放逐了。赵姬也是嬴政一生未立后的一大原因,他不再信女人了。连亲生母亲都差点*了自己,更何况没有血缘的枕边之人呢?
// 统一六国的故事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是诗仙李白后世为秦始皇所作,只通过这短短几句,秦始皇当年的*伐狠绝,王者之气便展现的淋漓尽致。他启尉缭李斯等人,开启了吞并六国的雄伟计划。面对六国之合纵,他并不畏惧,而是一一歼灭。而嬴政灭这六国的顺序,其实要追溯到秦昭襄王在位时的宰相范雎所提的“远交近攻”。简单来讲,就是和远一些的国家交好,攻打近处的国家。远处的国家再怎么说想要冲到秦国来都是需要一些时间的,而且如若是这些远国主动挑起战争,他们在路上所耗费的钱力,食物,甚至是军力就够修整好一段时间的了,秦国自然可以从容迎战。但对于近国可不同了,保不齐他那天就跑来打你一次,然后又能轻而易举地退回境内,过段时间再来打你一次。慢慢磨呗,就像是当年孙武给吴王献计攻打楚国的策略(这是孙武史上留有记载的唯一一次战役,后面会讲这段故事!)。
丞相李斯也是极为赞成“远交近攻”这个策略。于是他们先举兵分别攻打了当年春秋末期晋国所分裂的三国:韩,赵,魏。这三国之内,最弱的便是韩国了,拿他们开刀能完成最小的战力损耗。秦国以绝对的兵力优势搞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拿下了韩国。
第二个是赵国,赵其实当时实力兵力都仅次于秦国,一开始还能与秦国争一争呢,毕竟你想秦国连续好几代都送了质子过去,自然也是畏惧赵国兵力。军事方面,赵有大将廉颇,李牧。那个时候廉颇已经走了就不提了。但这李牧是真的猛,之前匈奴屡次犯边境,全被他打了回去。甚至一开始还大败秦军于河北石家庄那一块,截住了秦始皇的统一六国之路,让秦军回家休养生息了一段时间。但可惜啊,这赵王是个傻的,被王翦抓住了这个弱点,用反间计挑拨了赵王和李牧,赵王随即把李牧就这么给赐死了。好家伙,自己斩自己的臂膀,这不死都天理难容啊。
赵国灭了以后,到魏国了。魏国本来这些年就征战连连,国力已经大为不足了,又被强国秦逼得是节节败退,也就这么没了。拿下这三国,秦国已经占领了最有利的军事地形,可谓“天下之枢”。
下一个是楚国,但楚可不是那么好灭的。雄厚的军事实力,广阔的山河国土,让楚成为了南方这几百年来屹立不倒的大国。出兵之际,秦始皇问大将王翦,李信要多少兵马。这王翦毕竟是老将,且跟楚国有多年作战经验,知道他们的军事实力,可攻可守。于是说至少要六十万人,而李信还是个年轻又有些许盲目自信的,只要了20万。秦始皇信了李信,王翦见他们执拗,决定告老还乡,退休去了。结果,这不仅没打过,李信还差点被俘了。秦始皇悔恨了自己的盲目自信,屈尊到王翦的老家重新请他出来,王翦最后还是答应了,要了六十万大军。对阵的是楚国统帅项燕。这项燕知道楚国军事实力当时已远不如秦国,所以不能贸然进攻。而这楚王步赵王之后尘又跑出来送人头了,骂项燕怯懦,让他赶紧进攻。这就败给了王翦的计策,项燕也被王翦斩*了,后王翦率兵直朝楚都而去,俘了楚王。楚国也就这么没了。
燕国的灭国,就更搞笑了。大家都知道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吧。就是燕国太子丹筹划的刺*行动。虽然没成,但是在估计嬴政心里也是有根刺的。这燕国实力又不咋强,所以其实也只能搞不光明磊落的暗*了。秦始皇率兵压境就把燕王和太子丹打的逃跑了。而这搞笑的来了,燕王自以为嬴政恨的是太子丹,所以想着只要把太子丹的人头献过去,他可能就不会*自己了,于是把太子丹的人头送给了嬴政。结果你觉得可能吗?秦始皇是为了个私仇能停止大业之人?燕国,灭。
最后的齐国呢,是实力雄厚的,甚至城池土地还不少。但是呢我就直说了吧,这几代齐王都与智慧一词毫无关系。秦国与赵国的长平之战时,赵国向齐国求过援助粮草之类的。当时齐国的谋臣也提出了“唇亡齿寒”,这等秦国灭了近的,最后剩下的不就只有孤立无援的齐了吗,与其等到那时候,不如先在便联手组织秦国。但齐王拒绝了,且其他国家意图联合伐秦之时,齐国也避不参与。这就是在家等着被灭呢。
说句实在话,我觉得吧这其他六国的君主都是秦国的“卧底”【狗头】,这戏演的可真算是逼真。赵,楚,齐都有实力能与秦国一抗,或说至少他们联合都能挡住秦国。可偏偏这些君主都不听忠臣所言,将国土双手送给了秦国。不过呢,还有一点便是这秦国是真的能说,先有张仪出使瓦解合纵联盟,后又有王翦离间。这秦国之人玩弄人心,察言观色的能力,也只能说秦国君主们都太会用人了。
// 一统六国后
仅耗时十年,秦始皇便将六国一一吞并,结束了春秋战国八百年的诸侯乱局,一统中原。当然自孝公起每一代秦王都为这最后的统一做了不可抹去的重大贡献。
但他统一六国之举,在各方人士的眼中看来并不相同。有些人称秦始皇为辉煌之举,开拓山河第一人。可也有人称秦始皇暴虐无比,残忍狠辣。后者许多都来自于诸国的贵族。因为这秦始皇要做的可是灭了这些人的国,于他们而言便是*父*母的仇人,不共戴天。
嬴政一统中原后,继续霸气作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关于三皇有许多说法,诸如伏羲,神农,女娲一类;五帝便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所以自立为帝,称为始皇帝,万物之始,其野心,其所作之事是当之无愧的千古第一帝。他继续执行了商鞅的法家政策,将土地变为“国有”,重新建立优化了郡县制,官僚制,定咸阳为首都。他还慢慢统一了全国的货币,度量衡,文字等。要知道这有多难,春秋战国这么多个国家用的钱币,度量衡,甚至文字全都是不一样的。
// 寻仙求药
这人权力大了,想做的事多了,便会怕死,每一代君主皆逃不过这一阶段。但秦始皇尤为迷信,他信神仙,信这世上有长生不老药。他派徐福入海为他寻这长生不老的药,但这世上哪有这玩意儿,徐福也找不到。但他害怕被砍头,怎么办呢,只能骗一骗秦始皇了。毕竟秦始皇英明一世,却独独对这长生仙术深信不疑。秦始皇听闻这海里可能真的有神仙后,派徐福带了约一千童男童女去找寻,可人却再也没回来过。后世甚至有民间传闻说这帮人是逃到日本去了,也就成了日本人的祖先。这一段在司马迁的著作《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略有提到,徐福带了这一千童男童女去往蓬莱等仙家之地。但对于他究竟是去了哪里,其实历史上并没有详细记载,说去哪的都有,像是日本,美洲,台湾。
而秦始皇这种四处求药的行为其实大多数是受一些术士的蛊惑,他们都自称曾见过甚至有这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最后秦始皇发现被骗了,对他们很不爽。而就在这个期间,许多大臣建议秦始皇别搞什么郡县制,继续采用古制也就是分封制。
秦始皇一开始摆出一幅不想管了的姿态,静静看着大臣们交锋。以淳于越一派极力支持分封制,这丞相李斯是极其反对。说实话,这不搞笑吗。当年周是怎么慢慢衰落变成了春秋战国诸国分权的局势,还不就是这诸侯分权吗,这第一代的时候大家还都亲近还好说,那等以后呢,血缘都差了不知道几代了,谁还会记得所谓“亲情”?秦始皇是何等人物,怎可能再同意这重蹈覆辙的政策?商鞅变法时所立的郡县制对于当时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秦始皇果断拒绝了这些大臣,儒生的进谏。
至于历史上所记载的焚书坑儒,也就是这里出现的。
// 焚书坑儒的真相
焚书坑儒是历史的误解,这个误解甚至持续了千年。有人蓄意构陷,也有人不求证便听信了,所以这个所谓的罪名就被安在了嬴政的头上。
那他真的什么都没干吗?自然不是,无风不起浪,书是真的烧了,只是那些罪名都是对秦始皇不满的文人儒生天花乱坠地无中生有。
司马迁的《史记·儒林列传》中对此有过记载,说的是: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史记中的另一传记《秦始皇本纪》中说的是: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而后东汉的王充也对此评述为:
“焚诗书,坑术士”。
可以看到不论是在哪本正史书里,所用之词皆是“术士”而并非“儒生”。这两者可谓是天差地别了。秦始皇*的是我上面提到那些蒙骗他的术士,和那些不怀好意,蛊惑君心,霍乱朝廷纲纪之人,而并非随随便便一个读书的儒生他都要*。而且也并非把人活活埋死的“坑*”,而是*了之后再埋起来的正常流程。此外,他也并不是不分青红皂白的什么书都烧,据记载,秦始皇是留下了很多药学,农业等方面的书,虽然烧了很多儒家经典,但也留下了挺多的,烧的主要都是一味赞美前人功绩的书。
说起来,这些谣言也是胜利了,更为儒家思想在汉朝的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吧,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我看来,打的就是这么个主意吧。
秦始皇这千年以来一直被称为暴君,各种民间故事,甚至史*载,他暴政的罪名比比皆是。可事实真的如此吗?至少焚书坑儒的例子告诉我们,看历史不要人云亦云,史书都是人记载的,既然是人便不能做到完全的不偏不倚,那么我们看这些史书的时候也要带着“审视”的心理,不要完全相信,要有自己的评判。至于秦始皇是否是暴君,我个人认为他是暴虐的,但绝对不是无道的。毕竟战国之时,七个大国,诸多小国合力把中原搅成了一锅乱粥,虽说到秦始皇之时已有秦国好几任君主的铺垫(从秦孝公商鞅变法开始),但一下子统一六国,还是十年之内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所以他如果不是*伐果断的性格,去到哪个国家人家稍微求求他,他就心软了,哪有后来的一统天下呢?古之成大事者,皆是孤身,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知晓他们的苦。“孤家寡人”一称其实真的是恰到好处了。
不过历史好玩之处就在此,众说纷纭,有时候谁也不能说服谁。希望这一篇内容能让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且感兴趣的可以自行去翻一下史书了解一下,如果不同意我说的呢也欢迎你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我讨论!
// 秦二世而亡
结果秦始皇以凡人之躯到底是不敌这自然之力,在他的第五次巡游中病死在了沙丘,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省邢台市那块。这秦始皇或许是真的一直相信仙凡之力吧,觉得自己能长生不死,或许有觉得自己身体还硬朗。故而迟迟没有立下太子。后来慢慢病重了,知道大限将至时,把掌管着皇帝玉玺的赵高叫来了,让他拟诏传位给扶苏。其实本来没有这道旨意,按理来说呢长子扶苏理应即位,但是是在如果没有这历史上出了名的奸臣宦官搞事情的前提之下。
历史上对赵高的描述,便是一副奸臣的嘴脸。擅长察言观色,巧舌如簧,又趋炎附势,十分谄媚。因为赵高这幅作为,心高气傲又十分正直的长子扶苏向来不屑于与他共事,还时不时的意见不合。赵高想啊,这要是扶苏即位了,我的好日子不就到头了吗。于是他干出了偷梁换柱的事情,将这圣旨伪造了,传位于幼子胡亥。胡亥向来是个不聪明的,这以后还不是赵高向往东那这秦朝便不能往西。
秦始皇死的突然,没有提前立下太子,又没死在宫内,这若死讯一出,不说诸国的贵族残党会否直接起兵谋反,就是秦始皇的儿子们都不会坐视不管,肯定要争一争这个皇位。因此,丞相李斯选择了先秘不发丧,回到宫内再做打算。
赵高这边呢,先去找了胡亥,表明自己会对他忠心辅佐他,这胡亥当然高兴啊,啥也没干还能得个皇位,自然是唯赵高命是从。但是呢,扶苏那边还有手握军权且颇有威望的蒙恬,自己这除了自己和胡亥就没别人了,这要硬争肯定是争不过的。于是李斯,就成了他必须要拉拢的对象。李斯毕竟是丞相,在朝中一直颇有威望和权利,如果李斯出面发话了那这朝中何人敢不服?而赵高拿捏住李斯的一点便是他的自卑和对权力的渴望。李斯本来就没啥好的出身,好不容易混到现在这个地步,但扶苏对蒙恬的信任非常,如果登上皇位,或许并不会那么重用李斯,甚至会慢慢削弱李斯的权势。李斯就这么被赵高说动了,和赵高胡亥合谋一起瞒住了秦始皇的死讯。一不做二不休,为了永绝后患,他们还拟了假的圣旨以不忠不孝之名令这蒙恬和扶苏自裁。这蒙恬自然是不信的,还劝阻扶苏来着。可这扶苏其实在秦始皇生前便一直和他父亲不太对付来着,以为是自己做的事情真的触怒龙颜,父亲是真的想他死,于是就这么自裁了。说实话,这段历史对我来说也一直是一大惋惜。扶苏虽然不及秦始皇,但他其实是个有仁义之心的人,若是当了皇帝,说不定还能消一消六国灭国之恨呢,至少不会秦二世而亡。但这有时候只能说是时也,命也吧。
而秦始皇的尸身这边呢也没好到哪去。就像是偏偏要与他悲惨出生童年想对应一样,他的死也是够憋屈的。这尸身放在马车上都腐烂发臭了,赵高他们只能拿腌制过的鱼遮盖,也就和咸鱼那味道差不了多少吧。就这么一路秘密送回咸阳。
后胡亥登位了,赵高完全把持了朝政,安了个意图谋反的罪名,就把李斯给弄死了。而后他继续嚣张跋扈,史记中秦始皇本纪所记的指鹿为马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过,也该知道这赵高的位高权贵究竟到了何种地步,可以如此颠倒是非黑白还没人敢说半句。赵高掌权,淫乱无道,暴虐残忍,各地其实很多人都在等待时机谋反,于是有了陈胜吴广的揭竿起义,后又有项羽刘邦等人,这秦朝也就这么没了。哦顺带一提,这赵高看这胡亥竟然还有点想自己掌权的意思,看他十分不爽,于是派自己的心腹去鼓动着胡亥让他自*了,欲立子婴上位,继续操控他。可这子婴其实并不是个傻的,假装就是不肯即位,等赵高亲自来请,派人埋伏着把他给*了。这一大奸臣没了,可这秦朝也已至终局。
二世而亡,何其悲惨,何其可笑。
本文作者想说的一些话如果你看到了这里,我想先向你表达感谢!我的专业可以说和历史是毫无关系,但我和历史的联系却是从小学起就建立了。小学三年级,我开始接触《孙子兵法》《鬼谷子》以及《中国通史》,当然当时是不太看得懂的,所以更多的是听父母讲解。我算是一个历史的业余爱好者,看历史小说,写历史文章,给朋友讲历史故事真的算是我非常享受做的事。之前就有朋友说,你讲得真的挺好的,为什么不把这些写下来呢?我那时没想好做这件事的原因其实有害怕在里面。许多真相已经掩埋在了历史长河之下,许多史书对一些事的记载并不详尽,甚至还有些相悖的。我很怕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我本身就不专业,又加了自己的观点评述,很容易说错。
但是呢,我又想通了,我为什么要害怕呢,我想把我知道的事,我的见解传输出来,给同样感兴趣的你们听见,看见就好了。如果我真的有讲的不准确的地方,还能及时被你们纠正,相互学习,相互进步,何乐而不为!
在这篇文章及我以后会发表的文章里,我都会或多或少加入自己的观点,以一种相对轻快的方式讲述给你们听。许多细节我自己可能也不清楚,或者觉得不太重要省略了。如果你觉得有很重要的细节被我忽略了,请一定要不吝赐教!期待你们的回复。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