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海建
风起青萍之末,剧成笔墨之端。
一部好戏,一个高光的IP,一条成熟的文创产业链,离不开千军万马的“编剧大军”。“剧之本,人为本”——2019年1月4日~8日,第一届华语编剧黄金周大会,将在北京市朝阳规划艺术馆隆重举行。《芳华》的严歌苓、《我不是药神》的韩家女、《无名之辈》的饶晓志和雷志龙、《军师联盟》的常江、《后来的我们》的袁媛、《画皮2》的冉平、冉甲男……爆款编剧云集、重磅议题吸睛,华语编剧黄金周大会旨在构建良好的华语编剧产业生态,凝聚中国编剧力量,为中国输出好编剧,为世界输送中国好故事。
中国还有好编剧吗?这是个敏感而纠结的命题。若说有,此前一句“中国编剧比90%的电影国家都差”的观点,引发了编剧圈的各种讨论。若说没有,中国内地票房10年间总增长超10倍,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609.76亿元,国产电影总票房为378.97亿元,超越北美成为全球最大票房市场。这些抽象数字的背后,谁敢说没有神奇编剧的扛鼎之力?
站在历史唯物主义文艺史观的视角观之,大概能得出两个结论:其一,近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优秀编剧在概率上和实践中肯定是不缺的;其二,亟待改变的,是重新定义编剧职业形态,重构编剧行业业态,重塑编剧生态,寻找、发掘和培养“特殊的、紧缺的、亟需的中国故事核心人才”,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完善的华语国际编剧生态体系。
简言之,“散养”的中国编剧不仅要给他们“加鸡腿”,更要让他们有“获得感”。
编剧,是赋予剧本灵魂的操盘手。身为内容提供者,他们是娱乐产业的源头生产力。本土编剧的重要性,最核心的在于文化上的同宗同源、同理同情。就像有网友说的,中国翻拍《深夜食堂》,就好比日本翻拍《白鹿原》,是有文化壁垒的,注定是要翻车的。“扑街”的收拾,并非只是说明翻版的失败,恰恰反证着原创编剧的灵魂价值。即便以成功的例子观之,《我不是药神》等之所以成为现象级,好的故事、会讲故事,恐怕是致胜的根基。然而遗憾的是,鉴于某些原因,华语编剧群体常年处于创作产业链的底层。他们如生产线上的操作工一样,默默为文创产品提供加班加点的服务,却未必能获得相匹配的权益与收入。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据称,编剧在美国影视行业中具有“影视生态链之王”的至高地位,好莱坞每年投资在剧本开发上的费用高达9亿,而编剧费用往往占据一部电影预算的8%—10%。在中国,大部分编剧的劳务费往往只有几千元一集,甚至还有多如牛毛的剧本处于“毫无价值”阶段。著名作家、编剧海岩曾说:“不要说演员和导演,编剧现在连一些技术人员都不如。”著名作家、编剧张晓芸亦如此描述自己的处境,“半年写稿、半年讨薪”。没钱自然没有话语权,没有话语权自然难有创作力——这是恶性循环的死结。
其实,现实比剧本更具戏剧性——2006年,《暗算》的原创者麦家就曾先后以未署名与不付尾款为由将制片人杨健告上法庭;2011年,吴迎盈的《十指连心》遭到影视公司以“未收到剧本”为由的拒付稿费;2018年2月,武瑶的《莫语者》疑似因“三角标”遭200多万欠薪……这些编剧,皆是大咖。大咖命运如此多舛,小鱼小虾安能无恙?
一来,物质收入的不体面让编剧群体腰杆儿难以直起来,在与制片人乃至流量明星抗衡时自然没有博弈能力。即便是所谓的独立剧本,也往往被资本和市场折腾得面目全非。二来,职业尊严感的缺失,让这个群体丧失沉潜下去的“匠心”。类似高满堂写《闯关东》时带着采风小组奔波数万公里、剧本创作就用了整整8年时间的佳话,既难以复制,亦不可操作。挣快钱、奔快感,轨道切换错了,一念之间,初心千万里。理解了以上语境,再看看舆论喟叹的“我们有莫言有南派三叔,但是没有迈克尔·克莱顿没有史蒂芬·金”,直教人五味杂陈。
怪谁呢?人人都是责任人,就“人人都不是责任人”。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此般行业生态与职业质态之下,激浊扬清之意、革故鼎新之心,在40年浩荡改革开放的东风之下,早有勃然之势。比如2015年11月和2016年5月,以汪海林和宋方金为代表的一群影视编剧曾经两度“怀柔论剑”,对盛极一时的“大IP 小鲜肉”模式进行讨论与抨击。去年5月,数十位影视编剧在山西举办了以“剧作中心制刻不容缓”为主题的编剧论坛。所谓剧作中心制,当然不等于以编剧为中心,更不是“演员中心制”“导演中心制”“资本中心制”,而是提倡产业要遵循以剧本为中心的机制。在此基础上,导演、演员和后期,在自己的创作空间内各司其职。
当然,以上诸般,仅仅是就事论事,仍是从剧本创作与艺术生产的微观细节寻求最大化共识的、形而下的方法论。如果将目光放得更长远,或许还当有两个维度的考量:一是艺术本位。编剧是灵魂、是思想,是决定文化产品高低贵贱的核心要素。眼下华语编剧圈面临的一对因果症结,大概是路人皆知的:地位低,乱象多。想象力差、水平业余、抄袭泛滥、曲意迎逢、强行灌输、散兵游勇、没有规矩……如果影视创作在资本与明星上聚焦,如果文创产业在噱头和机灵中上瘾,文化就成了本末倒置的形式主义。二是文化实力。学习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就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于此而言,编剧是价值引领的“工程师”。讲什么故事、发什么声音,编剧若是“以其昏昏”,产品如何“使人昭昭”?
直面新一轮重大科技与产业革命、全球新文艺潮流带来的“故事革命”,第一届华语编剧黄金周大会以“编剧人”成长和培育为核心,成为面向全球编剧产业、聚焦华语文化前沿的综合性行业交流合作平台——对内,意在建立新文艺人才发掘与培养体制,孕育平台化行业组织机构,促进成果孵化衍生,以产业格局夯实编剧基础,提升编剧素质,构建华语编剧产业生态,讲好中国故事、打造世界IP;对外,裨益于联合国内外文学、文娱、文创和文化教育等优势资源,拓展编剧增量市场和发展空间,引领新一轮“中国—全球”新文艺潮流、新文创符号和新文化运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精神力量。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舞台辽阔,征程浩荡;凡心所向,素履能往。山高人为峰,好编剧是剧本复兴的“巅峰之峰”。关心编剧、关注编剧,让这个创造性的行业激荡更多文化涟漪,华语编剧定会为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赋予更多能量、创造更多传奇!(邓海建)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