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历朝历代的志怪传奇,无不借鉴了此书的精华
《山海经》,对于中国人来说,其名字可谓如雷贯耳,但要说内容是什么,大多数人就要面面相觑,不知所云了。这部中国人心目中神话与志怪的第一名著。作者早已无考,平添了一道神秘的色彩,使其恰如轻纱屏风后的婀娜美女般性感迷人。
古代中国文人对于《山海经》一书是持肯定态度的,无论它的故事、配图、文学价值、地理和历史价值、创作价值。中国也正因为有此神话志怪的巨篇著作,更得以证实中华文明的博大且涵盖范围广阔,更值得赞赏的是,《山海经》证明了华夏祖先让人瞠目结舌的想象力,这也大部分读者的相同感触。
当代创作形式多元,如电影电视、戏剧曲目、架上艺术、音乐文学、建筑装置等,题材风格多变不限,如简约清新风格、复古风格、巴洛克风格、印象风格、哥特风格等层出不穷,日新月异。但反观现下的创作其全新内容与技艺的光鲜包装下的作品却少去了一份文化与思考的内质,其中抄袭成风,毫无新意的输出更比比皆是。
国人常在各种媒体上惊叹古代先辈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亦时常为中国还没有诞生出第二部《山海经》而慨叹;现下新一代的科技幻想故事及人物更是层出不穷,形式各异,其思绪甚至已冲出地球范围,在宇宙万方中翱翔才思,游走笔锋。回看国内的现状下,不由让人产生愁闷感。
众所周知,山海经产生于古代社会,相对准确描述应为生产力低下的,无法科学解释自然现象的,先辈们依然孜孜不倦且前赴后继地发挥巨大创想对山海经进行研究、引注、诠释、描述和创作配图,不惧艰辛地释放自己的思维,似乎更体现一种夸父逐日的精神。
先辈文人们个个饱读诗书,文章典籍烂熟于心,要想让他们相信这些“子不语”的内容和架空的世界是不大可能的。那先辈们还为何痴迷于山海经?对于《山海经》的态度在我看来,多半是一条放飞自己思绪进行创想和反面衬托主题的途径。巧言善作的先辈会把一些不能在朝堂和正常论著中表达的观点,通过神趣志怪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挥洒自身的文采。
譬如《海经•海内东经》中提到:“雷泽中有雷神,龙首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雷神是鼓起腹部就能产生雷电。在我看来,其实便是反应现实生活中那些人面兽心的贪官污吏,一个个腰缠万贯而肚满肠肥,稍有动作便鱼肉百姓,吸血自满。那不正是鼓起腹部就能产生雷电吗?
山海经是先秦重要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内容包罗万象,主要记述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产、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其中的矿物记录,是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够知道《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传说都来自这部书,也就够了,其中毕竟许多传说,只是当时人们见识少,对于世界的认识不足而展开的丰富想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