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矛盾与升华,三谈烽火的《雪中》和《剑来》

剑来:矛盾与升华,三谈烽火的《雪中》和《剑来》

首页角色扮演烽火剑来更新时间:2024-06-01

仍然是老规矩,在讨论问题之前申明我的两个观点。

没有矛盾,就成不了一部小说,矛盾没有升华,就只是一潭死水。

人生,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就是决策树。一部小说如果有多个角色,结局就是所有角色人生决策树的总合成,就像是力的合成那样。力是矢量,是有方向的,从这个角度,就如之前所说的,人物性格一旦建立,小说情节一旦铺开,结局就由不得作者来左右了。

我不知道朋友们看金庸的小说感触最深之处在哪里,就我个人而言,《天龙八部》在乔峰之死,《射雕》在郭靖义无返顾去守襄阳,就连《鹿鼎记》印象最深的台词,还是韦小宝那一番话“……管他谁做皇帝,天下百姓有衣穿有饭吃,有书读有钱赚……”(事隔多年,具体记不清楚了,看官原谅则个?)

在那个穷得周末没钱请女同学看电影,只好从图书馆里借一堆书回宿舍就书啃馒头的日子里,还看过几本其他国家的小说。印象最深的是一本印度的小说,薄薄一本,大约二十万字左右,好像书名叫檀香什么的,主角复仇之后,是救赎和放下。

我之所以东拉西扯这么一通,是想说,烽火如果把《雪中》的结局写了徐凤年摧枯拉朽横扫北莽之后,趁势挥师南下去争坐那张椅子,那么我一定会跳脚骂娘。

徐凤年这个人物塑造得好,比太监了的《桃花》的陈青帝、《剑来》的陈平安都好。因为人物性格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逻辑性更合理。关于人物的塑造描写,我想在紧后的另一文中聊聊,欢迎道友们先在此文评论中帮忙提供观点和激发思路。

如果抛开了一个人的人生注定的那部分,如果抛开了一部小说设定了的那部分。

一部好的小说,矛盾的展开和深入,是转变和提升的。徐柿子从韬光养晦的自污自保的纨绔,到在江湖庙堂上的渐露峥嵘,到回北凉力挽人心离散的狂澜暗涌,到在离阳北莽两朝心有默契打压下散尽万贯家买米也率领北凉三十万铁骑刀口向北。

为中原守北凉。《雪中》不能再作为一部非主流的网络文学作品来看待了。大约五年前,我向一位同事推荐《雪中》时,曾对他说,就《雪中》看,烽火早生六十年,江湖就没查老爷子什么事了。当然,这时一个十分不讲理的对比,烽火这代是站在金古梁温等前辈巨匠肩头上的后来者,我们旁观者不能只看见葱笼树冠而忽略土中的树根。就如古龙说的,武功招式,代代挖空心思揣摩创新,今人有什么理由比古人着呢。

从这一点,我的意思是说,一部小说的升华,不仅仅是本小说的情节和结局的升华,更应该是比过往者的升华。

这个世界,没有谁可能躺着就躺到人生巅峰。——当然,被送入太空做实验的那条狗和那只猴子除外。纵使是徐柿子,也是一步一步挣扎地走过来。那些爽文白文,三观在哪里?能摸出一丁点儿出来看看吗?

好了,扯了那么多,言归正传,说矛盾,道矛盾。

《剑来》还未完本,按总管一贯的尿性,草蛇灰线伏笔千里,不到差不多结局收尾,是不提起绳头抖起网纲的。再有了,这《剑来》从浩然蛮荒大战之后,又另起了灶炉,还真看不出要结尾的意思。要说矛盾,目前大约可以辨出一点模糊痕迹,一是人妖矛盾,二是人神矛盾。但我怀疑人妖矛盾根本就是个不值一提的喷嚏。

我是个土木工程师,思维比较呆板固化,我喜欢明确的任务目标,喜欢清晰的实施路线图,对于《剑来》这本已经散文化的小说,从故事(矛盾)结构和情节发展节奏的角度来评价,《剑来》比起《雪中》是退步的,不止一点点。

那么,我们就主要谈谈《雪中》的矛盾罢,以下是本人的个人观点,大约可以分为这么几层,自下而上,自小而大。道友们如有不同意见的,可以拿各种各样的仙兵或半仙兵砸我啊。

一是朝廷和北凉的矛盾。核心是皇帝对徐骁的猜忌,是中央集权对地方割据的防范。这个矛盾,从温情脉脉到撕破脸皮,再到心照不宣离心离德互相挖坑暗算,最后又到为了共同对付北莽而放下芥蒂临时联手,最后是徐柿子为了中原百姓而放下归隐。这个矛盾造就了徐凤年的人物性格基础色调,吴王妃单剑入皇宫,徐柿子韬光养晦自污自保。

二是离阳北莽的南北争雄。华夏现实历史上南北之争,早有先秦之前,就已经存在,但没有形成华夏历史的主旋律。如果没有南北之争,就没有周室东迁,我们最灿烂的春秋和战国会不会发生,还是未知数。秦汉之后,到清结束,南北之争已成华夏历史的主贯线。

看小说,不能只盯着手上这本小说。这是我对那位同事说的。

三是庙堂内部纷争。庙堂内部纷争,不仅存在于离阳,也存在于北莽,甚至存在于北凉。北凉没有内斗,就没有姚简二人之死,没有陈芝豹叛出北凉,没有严吃鸡父子赴太安等等,《雪中》就得另外一个写法,另外一个结局了。北莽的内部纷争,除了女帝的后族(姑且叫后族吧)慕容和原先帝的皇族拓跋之争牵扯了国力的撕裂,还有北奔的南人和草原原住民在文化上的纠缠(还未到融合,说到这里,不得不点一下,洪嘉北莽是黄三甲的一记神仙手。),以及由此引发的北莽内部拆解。离阳的内部纷争那是太多太精彩了,庙堂党争都不好意思提了,主要一是对待北凉的态度上,离阳庙堂就不可弥合;二是皇室嫡裔与蕃王之争,最终燕敕王起兵篡位;三是门阀豪族与寒族之争,一个没落一个崛起,表现是碧眼儿一生命运。

注意,西楚复国不是离阳的内部撕裂,而是恰恰相反,是在国土整合基础上进行的人心再整合,这是矛盾统一的辨证。

三是天人之争。这个有点大了,不好说,主要是《雪中》对这个的描写是隐晦的,比重也较小。如果没有天人之争,就没有洪洗象/李玉斧剑斩天门。这个天人矛盾,我个人观点是影射了命运抗争。

至于江湖上打打**那点事,都不叫事儿。

春秋乱战,只是《雪中》故事的一块背景布。

所有的矛盾,到了卷四《共逐鹿》,都汇集、激化和升华。个人命运在大势中沉浮与抗争,是两朝国战,庙堂和草莽,都挟裹在里面,成了汹汹巨涛。江湖上有十八宗师齐赴拒北城,沙场上有谢西陲寇江淮等决胜千里,有包括诸䘵山在内的武将们舍生忘死,官场上有徐北枳***运筹帷幄,……清凉山上三十万块石碑是最好的注脚。北莽也有拓跋菩萨、一截柳、太平令、慕容宝鼎、董卓等一大拨人在沙场上各现风采。

武夫们刀剑拳大风流之外,不得不提一个人,碧眼儿张巨鹿。张巨鹿是个出身寒微的读书人,在庙堂官场乃至社稷人间千万年来被门阀豪族死死把握,寒士贫民身为鱼肉抗争无路的状态下,剑开天门,化身为天地间一架阶梯,碧眼儿自寻死路,以身家性命为读书人订了一个规矩。这才是读书人为万世开太平的大风流。

那些小白文小爽文,你们在哪里?

你们今天打张三,明天揍李四,从筑基至虚空,升级千百次,还是脱不了今天打张三明天打李四的窠臼。好意思出来跟人打招呼吗?

《雪中》的文戏已经远多于武戏,到了《剑来》武戏更是沦为文戏的绿叶,问剑不多问心多。

我的观点,一部小说写得好,斗勇远远不如斗智来得精彩。小时候,喜欢看香港的枪战录像片,后来喜欢看谍战,再后来,一个工科生,竟然只喜欢一些史哲类记录片。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病。

欢迎留言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