刎颈之交的故事简要:战国时期,赵国宦者令缪贤的门客蔺相如受赵王的派遣,带和氏璧出使秦国,而能完璧归赵,被赵王重用,拜为上卿。
武将廉颇受不了,多次想找蔺相如的茬,蔺相如以国事为重避免了矛盾。廉颇负荆请罪,两人后来成为刎颈之交。
刎颈之交,汉语成语,拼音是wěn jǐng zhī jiāo,意思是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但词源是《东周列国志》中杜伯和左儒的故事。[1]
中文名
刎颈之交
拼音
wěn jǐng zhī jiāo
解释
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音
ㄨㄣˇ ㄐㄧㄥˇ ㄓㄧ ㄐㄧ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