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泡沫经济危机始末

​日本泡沫经济危机始末

首页角色扮演疯神来了更新时间:2024-05-11

今天聊聊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危机,日本历史上也叫“平成景气”,日本认为90年代泡沫经济只是这一时期的一部分,只是因为这场危机比较典型,所以外界经常拿它来代表那段时期。

日本泡沫经济危机,是发生在1986年12月到1991年2月之间(也有人认为是1992年,这个跟观点主要跟当时的环境有关,如果确实经历了这一时间,感受的时间可能更长)出现的一种日本经济现象,当时日本经济夹杂大量投机活动,人们专注于炒高地价,炒高资产,随着日本政府主动刺破泡沫,导致地价下跌,泡沫经济开始正式破裂,股市下跌,楼市崩盘,银行*,经历了所谓的“失去的三十年”,这里我更喜欢叫“不增长的三十年”。

1.泡沫的背景

日本战败后,美国处于国际政治需要,扶持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日本也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持续发力,迎来经济高速发展,可以看到日本这一时期被叫做经济腾飞时期,GDP常年保持10%的增速,变成大量美元流入的国家。

20世纪70年代受国际石油危机影响,美苏在全球进行军备竞赛,经济开始疲软,民生困顿;20世纪80年代美国进入偿债周期,逐渐走入低谷,经常性逆差收支不平衡,国内经济持续低迷,失业率也不断上升,财政赤字创下历史纪录。

而日本经过三十多年发展,不打仗也不搞军备竞赛,专心致志搞经济,不像美国那么大手大脚,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手里握有多数现金,开始走出世界,跑到美国开始疯狂买买买之路,那个时期,日本疯狂地购买欧美企业资产,索尼斥资34亿美元购买美国伦比亚影视公司;夏威夷充斥着黄皮肤,黑头发的日本人买房置业,建酒店建别墅;松下斥资61亿美元购买环球电影公司;三菱重工出资8.5亿美元购买纽约洛克菲勒中心51%的股份,日本豪言要买下全美国最值钱的资产,这些疯狂购物的虚荣感,让日本产生了一种错觉,感觉可以跟美国“平起平坐”了。

这让我想起2013年中国大妈在美国买黄金的场景,何其相似,实际上,2013-2018年美国奢侈品店,随处可以见到豪爽购物的中国大妈,美国人应该不止一次遇上过这事,这是每一个新型经济体的崛起以后的标志性事件,只要那个国家经济体量接近美国,老百姓有钱了,比较有钱而又崇尚物质消费的那波人,都会选择去全球经济最好,生活最棒的“老大”家里好好疯狂购物一把,证明我们经济也好了,老百姓富裕了,而且实力还不差。

不知道美国人在不在他仇恨的小本本上给我们画个圈圈,不过那些能出去美国搞奢侈消费的确实不是一般人,至少不能代表所有人,那种买买买的炫酷感确实让美国人都看了眼红。

经济的高速发展自然集中了大量资产,而资本追逐利益的特性,让他们找到一条投资少,获益高的方式,就是搞投机......啊,不对,是搞投资,算了,就是投机热潮,主要是在股票交易市场和土地交易市场。

这里说一下,泛亚文化圈长期以来一直有个观念,就是"土地不会贬值"价值观,这种观念《明朝那些事儿》说的很清楚:中国(封建王朝)老百姓几千年的愿望就是有块自己的土地。中日韩又是泛亚文化圈的突出代表,所以土地买卖尤其突出,这个时候资本又跑出来贪婪作祟,开始疯狂炒作,据统计说,当时东京23个区的地价总和甚至达到了可以购买美国全部国土的水平,我有点诧异,当时这个说法我没办法考证,不要怪我,因为这也不是我说的。

好在我本着唯物论的精神,准备测算一下当时的地价是什么水平,我找到了北京市和重庆市两个指标对比一下(因为每个省均价差别太大了,只能拿直辖市对比一下),北京市总面积16410平方公里,根据CREIS中指数据2023年4月地价均价29845.48元/m2;重庆市总面积82402平方公里,根据CREIS中指数据2023年4月地价均价只有1037.99元/m2,北京地价总价是重庆市的16410*29845.48/82402*1037.99=5.72倍,如果重庆要买下整个北京,那么重庆的地价总价一定要是北京的5.72倍以上才行。

那么类推,面积相差5倍,总价相差0.2倍来算,美国的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日本东京所有区2188平方公里,美国面积是日本面积的4282.45倍,地价总价4282.45/5*0.2=148.94倍,就是说东京地价总价是美国地价总价的148.94倍。

随着地价上涨,一方面日本人从土地交易中获得的利润被用来购买股票、债券、海外不动产,以及昂贵的艺术品、奢侈品,日本国内消费攀比越来越严重,炫富热度有增无减,高消费*不断高涨,类似我们现在的炫富一样,不怕谁比谁有钱,而比谁比谁特殊,有钱这个钱又特别难搞,才是他们想要表达的意思,炫富是“热钱思维”的社会现象。

另一方面,银行则以不断升值的土地作为担保,向债务人大量贷款,地价上升使得土地所有者的账面财产增加,刺激了消费*,从而导致了国内消费需求增长,更多的钱进入股票,债券和不动产市场,又刺激市场的繁荣,资产的上涨。

银行这个行业,本来就喜欢在经济过热时候给你贷款,纯粹是“白天照电筒—多此一举”,也不问你要不要,如果你今天说不要,那他明天再给你打电话。如果碰上泡沫经济,这就像本来你想干坏事,刚好有人借你一笔钱买刀,那伤害力蹭蹭往上涨。

这就是“热钱经济”,典型代表就是短期游资,也叫投机性短期资金,泡沫经济也是“热钱经济”的一种表现,而并非所有表现,目的就是用最少的时间以钱生钱,是只为追求高回报而在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纯粹以投机盈利,而不是为服务实体经济。

2.虚幻的繁荣

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已经重振经济,甚至要跟美国“平起平坐”,这一时期突出代表就是日元升值,购买力提升,国际政治化加速。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经济处于滞胀周期,为了克服"滞胀",里根政府以减税为核心,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但同时也扩大了贸易赤字,1980-1984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赤字从150亿美元增加到1130亿美元,与此同时,日本对美贸易顺差从 76.6亿美元增加到461.5亿美元。

巨大的贸易差额在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债务国的同时,也使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1985年,日本对外净资产为 1298亿美元,美国对外债务为1114亿美元,美国基本欠的钱都是日本的,跟之前的中美关系有点类似,总是经济第一的欠经济第二的很多钱,美元因为流出太多变得不值钱了,日元升值。

伴随着日元升值,日元的购买力提升,日本企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强,伴随着出口,投资也成为日本经济繁荣的标志。日本在经济增长率、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均已远远超过美国,1980-1985年,美国劳动生产率平均约为0.4%,日本约为3%,美国经济增长率平均约为1.5%,日本约为4.8%。

这一时期,日本产生了“精细化管理”的生产模式,类似于“流水线生产”,把劳动力和资源成本控制在很变态的损耗范围内,典型的“丰田模式”、“松下模式”就是这样,把成本搞的最低,效率就上来了,效益就增长了。

笔者小时候还被小报纸骗了,说松下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年轻时候打扫卫生间,把卫生间搞的非常干净,直接从小便池接水喝,以显示自己工作认真,这样每次笔者扫厕所,就忍不住......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开始从“小跑腿”转向“小盟友”,提出日本要从一个"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获得美国的支持,跟美国结盟,可以理解成花钱买会员,经济舱升级“VIP舱”,而在紧随其后的"广场会议",更是加强了日本成为美国坚定盟友的决心。

这一时期,伴随经济发展,日本人均GDP已经到达2.5万美元了,我们改革开放这么努力,现在也才人均1万美元,那时候日本真可谓意气风发,就像歌词,“把头发梳成大人模样,穿上一身帅气西装”,完全没想到三十年之前还是“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当然,如果好事情不往坏方向发展就行了,那么我们根据逻辑判断,如果不出意外就会出意外,那就是要往坏方向发展了。

3.泡沫的破灭

日本虚幻繁荣的背后,是日本实业企业因地租成本增加,导致盈利率下降,日元升值,出口锐减,企业为生存不断裁员,失业率不断飞涨,大量工厂**,贷款成为坏账;而因为不动产公司会利用黑社会力量用不正当手段夺取土地,从而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金融业,银行不再服务实业,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实体经济,所有的都是纸面财富。

当时日本政府信心满满,就像开心麻花的小品,当剧情已经到这个高度了,不摔点东西好像感觉“不得劲”。于是,就折腾起了经济,人家这么多年吃苦耐劳,好不容易有了一夜之间发财致富的梦想,怎么可能轻易放过。

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经济强国(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美国与其他四国发表共同声明,宣布介入汇率市场。此后,日元迅速升值。

需要指出的是,实际上,当初的"广场协议"日本是极力推动的,对日本来说意义巨大,意味着日本可以跟经济强国捆绑,主导国际货币体系,有利于加强日本经济强国的地位。另一方面,参加广场协议的,只有日本出现了泡沫危机,这更说明了日本的泡沫经济危机,自身因素是主要原因,这个我们在后面讲。

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迎来了最高峰。当时日本各项经济指标达到了空前的高水平,但是由于资产价格上升无法得到实业的支撑,所谓泡沫经济开始走下坡路。

1990年3月,日本大藏省发布控制土地金融的政策,这一人为的急刹车导致了本已走向自然衰退的泡沫经济加速下落,并导致支撑日本经济核心的长期信用体系陷入崩溃。

日本泡沫经济危机主要表现在股市、银行、货币、资产。

日经股价开始跌破2万点,8月进一步下跌到1.4万点左右,大量帐面资产化为乌有,日本股票价格的大幅下跌,使几乎所有银行、企业和证券公司出现巨额亏损,资本市场崩盘随即传导到楼市,金融机构为避免损失,要求企业偿还贷款,企业不得不变卖股票和不动产,大量地产抛到楼市,房地产价应声而跌。

有小伙伴在问,账面资产化为乌有什么意思,银行要求提前还贷是什么操作,这个解释一下,就是日本公司是以账面价值作为反映公司经营活动指标的,比如土地资产,他在公司资产负债表上记录的是资产,价值3个亿,然而实际市场上因为价格波动,还有交易成本,你实际最后交易的金额可能是低于3个亿的,可能市场上认为2.8个亿就能成交,当然,也可能是3.2个亿成交,这是市场上真正交易的成本。

比如你在网上卖的房子,你网价100万,在交易中不会因为是一口价包邮,别人就不跟你讨价还价,因为供求关系影响,你要促成交易就一定要有相应的减免优惠,因此,你最后可能90万元成交,有的地段因为突然规划了学校而涨价的,到时就高于你的网价。

很快由于土地价格下跌,由土地作担保的贷款也出现危机,贷款单位很快“资不抵债”,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当时按100万在我这里抵押的土地,现在证明是只有90万,而我当时可是给你的100万的现金,所以现在你的抵押物不够了,你还要再给我10万的抵押物。

当然,这里说的10%的不良率还是太小了,日本当时杠杆率足足有10倍那么大,也就是100万当1000万用,现在你要给我910万才够,这一下搞得贷款单位倾家荡产,当时市场好的时候大家都是这么玩的,现在不叫腰斩了,叫脚后跟斩,钱都拿出去放贷了,现在哪有钱还,况且他手里的地产也是通过别人加了杠杠之后的资产,房子一时半会怎么变现。于是当时日本各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纷纷暴露,对日本金融造成了严重打击。

与此同时,随着日元升值,国际货币套利空间缩小,国际资本开始撤逃,热钱快速离境,加剧了地价下跌、楼市崩盘,日本不动产市场开始垮塌,巨大的地产泡沫自东京开始破裂,迅速蔓延至日本全境。

而因为土地和房屋根本卖不出去,陆续竣工的楼房没有住户,空置的房屋又到处都是,房地产价格更是一泻千里,房地产企业的*,导致银行因为不良贷款率暴增而*,普通国民住房转眼之间成了负资产,无数人一夜返贫,背上三十年贷款,用后半生半辈子去还债。

这种全民投机浪潮造成的创伤,最后买单的还是普通百姓,举国的投机活动最终会传导到每个人身上,雪崩之下的雪花没有一片是无辜的,应证了经济学的观点,最终的成本还是会传导到每个人。

泛亚文化圈,政治和经济制度带有明显的特点,就是“举国体制”,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都有形无形提倡“全民承担”,就是全国上下人一条心的干一件事情,这种“举国体制”不可否认在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中居功至伟,但是一旦战略层面出现大问题,“跑岔了道”,那危害也是巨大的。

发达国家,比如欧美,都是两党制或者多党制,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确实会权衡和消除一些国家战略层面的风险,对冲一些极端做法,政治玩政治的,经济玩经济的,有时候在一起玩,有时候不在一起玩,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都是两条腿走路。

现在的欧美国家经过长时间积累和发展,自身体制已经可以避免大的政治、经济危机,不要看他们现在乱糟糟的,感觉快要崩溃了,其实都在可控范围内,闹事的底层老百姓,权力都在资本家手里,他们不会让自己玩崩的,闹到最后无非就是提高待遇,减税降费,加强福利待遇,资本家吐出一部分财富,反正过不了多久又会回到资本家手里。哪怕是美国的经济危机,也可以用美元和美军转嫁到全球,这种缺德事情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

这个世界是公平的,现在全球70亿人,社会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那种高度智能的共同富裕,你不劳动,别人就要承担你要承担的劳动,而当别人的劳动与收入不成正比时,平衡就不存在。就比如日本的泡沫经济,大家都去搞投机,谁还去生产粮食,吃不饱你还能上天?

我们曾经繁荣,辉煌过,也可以以“举国体制”重回世界之巅,但是资本的贪婪性,和人追求利益的本性如果没有制度约束,我们一样可以从顶端坠落,翻翻历史,封建王朝的后期毫无意外都是大地主豪强兼并,过度资产集中,下层老百姓困苦不堪,最后老百姓推翻封建王朝。

所以,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历史上曾经的例子,历史没有新鲜事。

至于,网络上一直讨论的是美国故意推高日元,然后看着日本玩崩,最后下场收割,充斥着阴谋论,难道美国人就是开了挂吗,从一开始就这样一步步连环“套娃”给日本“下套”?拜托,别把美国人想的这么智力超群,开了上帝视角一样,这不过是再平常不过的资本常规套路,不同的是,日本因为自己的原因玩崩了,美国顺势美滋滋的收割了一把,不能说你自己出问题,就把帽子扣在别人头上,谁让你自己不争气。

这场危机我们还可以用唯物论的观点分析一下,根本原因就是日本经济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美日生产力出现不平衡,然后催生“热钱经济”,“热钱经济”又因为日本政治、经济、货币的错误应对,最终导致泡沫经济危机。

日本的经历,就像一个隔壁邻居,先从开始“包工头”干起,最后变成“暴发户”,到最后成“失信人”的过程,我们要真的引以为戒,否则,就是美国人跑来低价买我们房子和资产了,到时候摇号都买不到的房子,要低价求别人买了。

日本的泡沫经济危机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

1.是经济增长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要改变增长模式、转变发展战略。只有不断开放国内外市场、融入国际社会,不断改善的生产关系,才能促进生产力的提升,所以我们提出供给侧结构改革,对外开放,这是根本因素。其次,经济的发展方向,一定是高科技的,极大提高生产力,能够收益全行业的方向,比如现在都在搞的人工智能、物联网,就类似于第三次互联网革命,一定会引起翻天覆地的变化。

2.经济一定要为实业服务,避免脱失向虚。经济一定要为实体服务,寻求一个长效促进机制,要限制金融资本的无序扩张,一定要有个结构性政策调整的,不以纸面财富增量,而是以实业增长为主。还有就是控制好金融资本的杠杆率,这个是人性贪婪的放大镜。

3.生产力提高,财富增加,要注重财富分配。这个不解释了,经济增加了,国家有钱了,当然也要传导给普通老百姓,减税的减税,降费的降费,福利待遇基本保障要提高,处理好“生产-消费”之间的关系,财富分配要关注公平,保证基本上生活,同时也要打击“炫富”行为,因为这是对“共同富裕”的挑战。

4.货币政策是一种短期刺激工具,要慎用。日本在泡沫经济三次出现货币政策失误,第一次1986年把中央银行贴现率从5%降低到2.5%,过剩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造成资产价格大幅上涨。

第二次1987年秋,日本已经出现通货膨胀,欧美国家相继提高利率,抵消通胀,而日本担心升值以后国际资本流入,出口减少,所以决定继续扩张性货币政策,维持贴现率在2.5%的超低水平上不变,"经济体系内到处充斥着廉价的资金"。

第三次,1989年,日本政府感受到了压力决定改变货币政策方向。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日本银行五次上调中央银行贴现率从2.5%至 6%.同时,日本大藏省要求所有金融机构控制不动产贷款,日本银行要求所有商业银行大幅削减贷款,到1991年,日本商业银行实际上已经停止了对不动产业的贷款,刺破泡沫危机爆发。

货币工具就是一种刺激工具,短期容易引起剧烈波动。

总结起来吧,日本泡沫经济危机形成是多方面的,自身是主要原因,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要改变增长模式、转变发展战略,改善生产关系,其实现在各国发展都不差,有自己一套成熟的经济体制,还是要靠体系的“自愈能力”慢慢解决,切记不能操之过急。

本文表达个人看法,如果觉得不错,顺手点个赞吧!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