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凡以“朝花夕拾杯中酒”之外名义发布本文均为剽窃)
清人赵嵩年(字中麓、砚农,盂县南坪村人,由廪贡生授山西临汾县教谕、浑源州学正,后保举为知县,任山东肥城县、江西玉田县知县。戊申年即公元1848年辞官归省故里。著有《云淙诗稿》,享年75岁而卒。)有诗《登水神山抱泉楼》云:
楼抱清泉松抱楼,泉中交影斗龙虬。
草萦危石柔苔滑,云幕飞檐曲径幽。
但使贞心留五代,岂知山色秀千秋。
芳名惆怅埋青史,藻井朱栏任眺游。
清人田国俊(字治庭、炽庭,号研芸,别号鹤樵、尧庄。盂县香河人,生于1839年。咸丰五年即公元1855年举人,九年即公元1859年中进士,殿试一等第十名,朝考一等第七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工部主事、工部屯田司员外郎、工部虞衡员外郎、陕西道监察御史。京官外放,出任江苏江宁布政使、江南盐巡道、江苏按察使、江南盐抚道。期满后又改任贵州按察使,继任江南盐运使。后因母逝归里,再未出仕。辞官归里后,田国俊先后被延聘到榆次风鸣书院、太原晋阳书院任山长。光绪二十八年(1902),皇帝下诏书,让田国俊到京任新职。行至河北获鹿,正值盛夏,酷热难耐,加之路途颠簸,不幸身染重病,殁于他乡,享年64岁。)诗《题水神山》云:
楼上青松楼下泉,松声泉韵两悠然。
我来又是新秋日,忆别灵山十五年。
万峰深处一泓泉,花雨松风去杳然。
百代千秋清不改,祭扫神女効贞洁。
清人武全文诗《游水神山·抱泉楼》云:
攀崖跨木起危楼,独抱清泉云际幽。
尽日凭栏舒望眼,山光水色为谁留?
武全文另一首诗《游水神山·烈女泉》云:
触手灵泉涌砌流,还呼白云问源头。
逢人欲把须眉照,几度临潭转自羞。
诗中讲述的故事在光绪七年(1881)版《盂县志·艺文志·水神辨疑》也有记载:"水神山即烈女山,庙祀柴花圣母,俗称周世宗女,秉性贞烈,不欲适人,经于此山为神。旧志言之谓贞烈,为神似也。"在临近的路家村镇西的红面山上至今还有柴花公主逃难经过时踩下的脚印,人称"娘娘脚"。
抱泉楼为清代遗构。根据清代盂县西小坪人武全文(生于1620年,字藏夫,号石庵。顺治丁亥(1647)第3甲第142名,中进士,历任甘肃崇信县知县(正七品)、平凉兵备道、刑部山西司主事(正六品)、陕西提刑按察司佥事、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参议兼提刑按察司副使、湖广清吏司员外郎(正五品)、福建清吏司郎中(正五品)、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参议并分守东兖一道、湖南承宣布政使司参议分守衡水彬道(从四品)等职,并被举荐督赈郧阳。康熙壬申即1692年卒于乡。他不仅是名宦,而且是诗人和散文家,写过很多赞美仇犹优美风光的诗文,并流传于世)撰的《新建烈女祠抱泉楼塑像绘壁记》推断,抱泉楼现在的规模应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形成的。
从正面看,抱泉楼为二层木结构,亭亭玉立,古朴雅致。上层面宽三间,出前廊,进深五椽,六檩构架,单檐悬山顶,灰瓦屋面。通檐用三柱。前檐柱上下通置到院,檐下斗栱一斗二升交麻叶。明间辟六抹隔扇门四扇,两次间设四抹隔扇窗四扇。抱泉楼因依约房高的崖顶悬山而建,实为一层。登楼俯视,飞阁轩举,青峰环绕,险峻绝伦。
正殿中央神坛上有塑像五尊,中间为圣母柴花公主,神态慈祥,左右各有两名侍女陪伴。
有人考证,周世宗柴荣共有五个女儿,长女柴银花,次女柴梨花,三女柴花,四女柴桂花,五女柴金花。柴桂花早夭,柴银花、柴梨花分别嫁到浙江、福建,柴金花是戏曲、评书《杨家将》中那位既识大体而又端庄贤淑善良的柴郡主,有些书中也称柴美蓉、柴俊平、柴媚春、柴熙春、柴文意等,封号金花郡主、金花公主,宋朝时,柴郡主过继给宋太祖赵匡胤为女,与八贤王赵德芳以兄妹相称,后嫁给杨六郎为妻。柴花便是柴花公主。周恭帝柴宗训是周世宗的四子,三个哥哥被后汉所*,因此继位。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中排名第十的小旋风柴进柴大官人,也是柴家的后裔。书中说道,因为祖上陈桥让位有功,宋太祖敕赐丹书铁券在家。《说岳全传》中与岳飞校场比武被枪挑身亡的小梁王柴桂、冰释前嫌保护岳飞妻小的梁王爷柴排福、嫁给岳飞之子岳霖为妻的郡主柴排荫,都是据此被文人演绎到文学作品中的柴氏后裔。
殿内东西山墙绘有以圣母送子为题材的人物壁画十几平方米,为清代壁画,保留较为完整。
清人武全文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三月撰《新建烈女山抱泉楼塑像绘壁记》曰:
仇犹为盂北镇山,山之东数里有烈女山,山中峰之半有圣母祠也。自后周始,历宋、元、明,迄于今,贞烈炳著,祈嗣禳灾,香火辐辏,越千载如一日也。岁甲寅,祠久将圮,邑父老与余谋募缘重修,更为廓山门,展路,砌建乐台。人曰:"规制视前綦备矣。"余与诸父老曰:"未也。"纵步西寻,踏乱石,坡荆棘,得石洞二,瑰异非常,载芟载闢,表而出之。人曰:"是又于山间获一奇观矣。"余与诸父老曰:"犹未也。"祠西旧有烈泉,水神由此得名。爰为筑阶砌壁,构悬楼其上,匾曰:"抱泉楼。"楼高敞吐纳,烟霞与山光水色交相掩映。人曰:"是又于祠阙增一胜界矣。"邑有善士乔光曰:"犹未也。独不虞游人往来,狼籍蹂躏日就,颓废弗问乎!"寻纠众捐资,置阁于楼中央,肖圣母像,绘图两壁,辉煌夺目。人皆曰:"继自今,山与泉永,泉与楼永,楼与像及壁亚永矣。"余更进善士及山僧,勖之曰:祠内外若者宜补,砌若者宜增拓,尚孳孳偕前后檀越远图无数。"皆应曰:"诺。"纪诸石,一以见山祠之日新月盛,一以见邑人之虔奉乐施,一则期戬谷迓休,上为国家亿万年广多男之祝,下为有盂一方人衍螽斯之庆。
东壁《送子图》作为主神像的衬托,表现圣母送子、送宝、送官帽的场景。圣母头戴凤冠,身披锦袍,手持笏板,端坐于殿中,两边内侍撑一对銮扇,三女吏伴随于左右。背后设一山水屏风,回廊中受圣母差遣的女侍怀抱婴儿为众生送子送福。护法神立于山门。艺人巧妙的把歇山顶、攒尖顶、卷棚顶、硬山顶等各种建筑体现在画面上。亭台楼阁、曲殿回廊,小桥流水,仙云缭绕,山水树木,浑然一体。画面布局合理,宏伟壮观。
西壁《仙乐图》表现了供养人供奉圣母同乐的画面。圣母和蔼慈祥的面容端坐于重檐歇山顶建筑内,侍者双双而至,分别或执或抱或端如意、财宝、小儿官帽、宝盒、仙拂。供养人捧供品前来还愿敬奉圣母。
整个画面呈现出圣母与民同乐的美好心愿。所绘的建筑风格和环境布局也有别于东壁《送子图》,白色宝塔重檐歇山、攒尖顶,猜想作者是颇费匠心,完全采用写实的手法,精心设计,合理布局,以有限的画面,体现出了清中期最具有特色的建筑风格和对圣母的虔诚之心。
壁画面色彩鲜艳,整个画面宁静自在,吉祥安谧,于袅袅生风的衣带裙裾中,透出一股纤尘不染的清净智慧之气,令人叹为观止。
后壁神龛左右则描述圣母在山洞中修行的场景,还附会有"仙猴献桃""鹿衔灵芝""村人送食"等情景。
由武全文的碑记推定,梳洗楼壁画应绘制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抱泉楼上建有一华盖式凉亭,专供游人休憩、品茶之用,楼内四壁满目皆是历代文人墨客所题的诗赋。
由抱泉楼后的小路向西,可上到烈女祠西侧的鹫岭,沿鹫岭北上可至水神山的北岭上。抱泉楼西北向、小路北侧上方的山坡上有朝南向的两个天然石洞,自西向东分别名曰"修真洞"(也叫"藏身洞")"痘神庙"。
洞内溶岩缤纷,怪石嶙峋,修真洞相传为柴花公主落脚避居之处。痘神祠为古代专门用来祭祀痘神,以预防和祛除小儿痘疹的地方。后人依洞建了两座小庙,内有泥塑数身,虽不很高大,却俊逸传神,别有风韵。清咸丰年间加修了前檐。2000年4月曾拆除,2004年复修。 痘神,民间普遍信仰的神明,俗传为主司麻豆之神,又为护佑儿童的司命之神。痘也叫天花,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古时,曾经给人们生命安全带来过不少的威胁,人们对它敬惧如神。痘神庙各地均有所建。临近的路家村镇西杜村就是农历四月初八的痘神庙会。痘神庙祀"痘疹神"。"痘"即"痘疮",通称天花,"疹"即"斑疹"、"丘疹"等。在旧社会是较常见的两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尤其是小孩、少年为多。民间为消灾免难,故祀奉痘疹神。古时的医学不发达,导致痘疹给人们生命安全带来过不少威胁,人们对它敬惧如神。据传说,痘神全名为主痘碧霞元君。《封神演义》记载:痘神当推余化龙及他的五儿子:达、兆、光、先、德。究竟父子六人怎么成了痘神?传说余化龙本在商纣王手下当官,曾任潼关守军的主将。当年姜子牙率周兵伐商纣,进兵在潼关安营。两军列阵交锋,余化龙率其长子达出战,受伤败走。为报仇雪恨,五儿子余德暗用妖术,乘夜深人静之时潜入周营,将五斗毒痘四处撒播。武王、子牙及全营将士全染上了痘疹。正巧武将杨戬外出,未遭侵染。姜子牙在危急时刻,连忙派遣杨戬前往火云洞,拜求伏羲氏赐丹救治。伏羲拿三粒仙丹,嘱告杨戬用法,说:"这三粒仙丹,一粒救武王,一粒救子牙,一粒用水化开,在军营之中四处散洒。"杨戬回营,马上如法办理,很快全营将士痘疹都好了。好是好了,不过就是将士们脸上都留下了点点疤痕。姜子牙大怒,立刻调兵遣将攻打潼关。余化龙亲率五子出关迎敌,未及数回合,五子全都被*死阵前。余化龙见五子阵亡,心灰意冷,遂拔剑自刎。姜子牙克商兴周之后封神,因其一门死难,永堪华衮之封,特赐新纶:封余化龙为主痘之君,其子达为东方主痘正神,兆为西方主痘正神,光为南方主痘正神,先为北方主痘正神,德为中央主痘正神,同时封其元配金氏为卫房圣母元君即痘神奶奶,共同掌人间之时症,主生死之修短,秉阴阳之顺逆,立造化之元神。授其权限是"任其施行",似乎不受监督与约束。子牙将敌对阵营的死亡将士封为帝君级别的神,在极左路线风行之时,实在令我辈难以理解,姜老夫子似乎有阶级路线不清之嫌。他老人家专为管理人世间的"痘"的施行,而单独封任一方神圣,可见古人对"痘神"是何等的敬畏,又可想见"痘"在古人心目中是何等神秘。
这便是正统痘神的来历。至于旧时民间祭祀的痘神,名称就各不相同了。
清人武全文诗《游水神山·西洞》云:烈泉西向洞双悬,满目瑰奇别有天。
冷落穷岩知己少,千秋萝月锁谿烟。
(文中图片部分来自网络)(未完待续)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