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生斌渣男的瓜,搞得羊最近吃到有点上火。
本来要“后会无期”他终于跑出来连发五条小作文回应(可能是终于找好了代笔吧),但一直在避重就轻。
放出和朱小贞父母的聊天记录里,有他给岳母发红包,帮忙买药等信息。
但他估计忘了把岳母没有收五万块的截图拿掉。
另外一条微博是在说朱小贞哥哥锤他要拉岳父母对薄公堂这件事。
但朱小贞留给自己妈妈的东西,为什么直到今年他都没有去做,还需要岳母去催?
还有一条是在隔空喊话朱小贞的哥哥,说他故意制造舆论风向。
可林生斌作为一个成年男人,难道不知道孰轻孰重吗?隐瞒婚姻,上网用深情人设圈钱的人是他自己,和朱小贞的哥哥没关系吧。
其次,他虽然说着自己”不完整“了,但还能让新人意外*,且也证实了小乐17年就和他认识了,且也没否认18年在澳洲和其他女人的身影不是他。
虽然他说2020夏天是*时间,但小乐说的却是第一声啼哭。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有备而来的狠角色。
前几天舆论对他的审判一直被带偏,放在了玄学层面。
那口他之前做慈善为寺庙捐赠的井,成了大家口中的“镇魂井”。
井的名字“童臻一生”的童少了三点水,意思是林生斌想要困住孩子。
他背后的纹身含义被认为是镇压妻儿。
长相和林生斌相似的素人也无辜被拖累。
直到接受林生斌捐赠水井的寺庙方有人专门出来解释,整口井是寺庙方主持修建。
“童”少了三点水是刻字的人失误了。井并不是花架子,确实是救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舆论先是神化他,然后又妖魔化他,但这些都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反而是在帮他。
比如朱小贞的哥哥提到的赔偿款到底分给二老多少,说好的“潼臻一生”和“种星计划”也还没有启动。
公开承诺捐款,但没有做到的,是需要负法律责任的。
他还被翻出来2017年捐赠给四川地震灾区的“爱心物资”是有毒童装,四川政府拒收了这份捐赠。
林生斌的淘宝店所有宝贝都已经下架,公司也被人拍到人去楼空,网传他可能早已备好后路,移民澳洲不知是真假。
人们痴缠于渣男在道德上的瑕疵,却不愿相信渣男只要脸皮厚,手段高,幸福到头大有人在。
而历史上那些因为痴情文字流传千古的男性,或许就是最好的佐证。
真情话大王VS假深情老公
沈复在《浮生六记》里生动记载了自己和妻子芸娘的恩爱日常。
它最初征服大众是因为沈复描写的爱情非常开明浪漫,不像古人那么禁忌和“男权”。
芸娘是个很有情调的女子,她和沈复论李白和杜甫,说杜甫诗森严,李白的诗有落花流水的趣味。
她能把任何普通食材烹调出精致的样子,女扮男装和沈复一起去逛庙会,想到用虫子做标本,常常有令人惊喜的小举动。
两个人才情意趣相当,在山上看到纹路优美的石头也要一起欣赏,商量回去做盆景。
但这个神仙故事的B面可以简称为“一个女人的牺牲史”。
沈复是个豪情万丈的公子哥,但生活没规划,花钱如流水,日常全靠妻子芸娘兜底。
沈复“素爱客小酌必行令”,而芸娘不得不赶制绣品换酒钱。
生活潦倒的时候,芸娘典当自己的首饰购置酒菜,来维护沈复昔日的面子。
沈复也周转不好自己和家族的关系。
沈复的父亲在外地做官,沈复去当陪侍。他父亲让芸娘管来往书信。
结果沈复的母亲怀疑芸娘没有如实写信,就没让她写了,导致沈复的父亲认为芸娘偷懒。
沈复的弟弟是个颇有心计的人,算计芸娘为他做担保借钱,结果事发之后家里人更加憎恶芸娘。
穷困潦倒的时候,芸娘为了换一点家用,支撑着病体在床上绣《心经》。
而沈复却在转移自己能力不济让妻子受累的事实,感叹“岂知命薄者,佛亦不能发慈悲也!”
芸娘因为想要给沈复纳妾憨园,憨园被更有财力的男人娶了去,因为这事导致她一病不起。
这轻飘飘的因果里面,到底还有多少细微的曲折,是他作为一个男权世界认为纳妾理所应当的男人所无法感同身受的。
而他吃花酒找到的花魁喜儿,理由是因为和芸娘肖似。
芸娘去世后,沈复无力养活自己的孩子,14岁的女儿被送到了朋友家做童养媳,儿子去做了学徒,后来早夭。
羊不否认沈复的才华,和他对妻子的尊重和欣赏。
但他也确实不是合格的丈夫。
林语堂赞芸娘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
可能所有男性都幻想过芸娘这样的妻子,帮自己擦屁股,当保姆和提款机。
当男人掌握了绝对话语权的时候,他们习惯用自己的感受来粉饰一些真相。
书里那个流着香汗,有着粉颈的温柔芸娘是真的。
但佝着病体在床上刺绣,为了给丈夫娶妾奔波的芸娘大概才是那个时代女性的真实生存状态。
有着浪漫主义色彩的《诗经》里也有不少薄情弃义的男人。
《小雅·谷风》里的男子,“将恐将惧,置予于怀,将安将乐,弃予如遗。”
只能同患难,不能共患苦。
汉乐府的《上山采蘼芜》刻画了一个精明的男人,被他抛弃的前妻在路上遇到他,问他娶的新人怎么样,对方却用性价比来对比了两个妻子的优劣。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的元稹,妻子韦丛去世后,他写了几首诗来纪念亡妻。
诗里有些回忆场景全是妻子跟着他如何吃苦。
比如“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为他典当自己的金钗,吃野菜充饥,七年时间生了六个孩子。
基本上是全年无休,挺着孕肚操持家务的状态。
韦丛去世没多久,他就在出差外地的时候认识了才女薛涛,但不了了之。随后又另娶了新人。
而崔莺莺的原型是元稹的远房表妹崔双文,讲的是渣男为了攀高枝辜负初恋的故事
傅雷因《傅雷家书》成为好父亲典范。
但真实的他是一个暴躁、有点神经质的男人。
他从小被母亲带大,母亲对他的严苛甚至令邻居都看不下去。
而他在成家立业后也用这样的手法对待自己的孩子,他规定孩子应该吃什么、做什么,不能逾越。
傅聪练琴时走调,被他抓着头发往墙上撞。
而他的妻子朱梅馥用一生来成全他的才华和乖张,甚至是他的拈花惹草。
傅雷和朱梅馥合照
朱梅馥*三个月的时候,傅雷去外地出差的时候迷上了一个豫剧演员,还为对方写诗。
他还有一段荒唐的感情,是和刘海栗的小姨子陈家鎏。
傅雷为了对方茶不思饭不想,而当时他已经有两个孩子了。
傅雷之前批评张爱玲,这件事被张爱玲当做了戏谑的素材,写进了《殷宝滟送花楼会》。
书里也有对这段一妻一妾的感情描写
故事里的“罗潜之”原型正是傅雷。
而朱梅馥温和的违背人情,被人称之为“活菩萨”。
但她并不迂腐,对丈夫的爱也不是愚忠。
她知道傅雷的性格缺陷,给孩子写信“克制自己,把我们家上代悲剧的烙印从此结束;而这个结束就要从你开始,才能不再遗留到后代上去。”
后来傅雷自*,朱梅馥选择跟随。
用傅聪的话来说,母亲本不必承担和父亲一样的命运。
在妻子这个身份里,她们都做到了后无来者的份上,但并不代表她们就该如此。
忠诚的爱情值得称颂,但不该太计较深情人设的“深情”成分。
人性是动态的,没到进棺材那一刻,都不能盖棺定论。
太相信深情人设,也许是对爱情不够自信的表现。
因为成熟健全的感情观,本身就需要有接纳人性黑暗面的能力,包括不限于理性看待男人对孩子的深情指数不一定有自己高。
很多父亲在育儿过程中如果没有参与感,根本不懂得父亲角色的伟大。
且对方并不会因为你活不下去。
你去世后,他们大概率并不会选择孤独。
平时看着恩恩爱爱的夫妻,可能一方去世后,另一方没多久就选择了另娶。
反而是那些看起来鸡飞狗跳的婚姻,不太容易再轻易步入一段感情。
前者有对往昔的迷恋成分在里面,更自信可以在婚姻中得到好处,而后者则相反。
可人太向往光明,容不下任何一点瑕疵。
舆论造就了林生斌的光明,结果发现他是一个有着强烈繁殖欲,又两面三刀的心机男。
但这才是这场造神运动最正确的反噬。
这个世界上依然有炙热忠诚的爱情,但只有时间才能证明一段感情的真诚与否,而不是嘴巴说说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