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复出”的宫崎骏,想要告诉我们怎样的寓言?

“再度复出”的宫崎骏,想要告诉我们怎样的寓言?

首页角色扮演风之谷2023更新时间:2024-04-16

相信正在打《塞尔达传说:王国之泪》的玩家一定已经注意到了,这次的游戏内容有着比以往更加强烈的吉卜力“风味”,比如地底世界(《风之谷》)、古文明科技与浮空岛(《天空之城》)、公主与守护神(《幽灵公主》)等等。

《塞尔达传说:王国之泪》

巧合的是,今年宫崎骏老爷子不仅会推出全新作品(又双叒叕复出?x),由他执导的动画电影《天空之城》近期也在中国大陆重映,这就更加让我们有一个重新回看这些经典作品的契机。

《天空之城》剧照

宫崎骏动画里的“人文主义”源自哪里?“新浪潮”科幻作家如何启发宫崎骏?宫崎骏为何一次又一次地反悔“退休”?下面,就让我们从《天空之城》开始说起——

01

“只要你离开土地,就没办法生存。”

——希达(《天空之城》)

《天空之城》(1986)是宫崎骏导演的第3部动画电影,也是吉卜力工作室成立后的首部作品。虽然上一部作品《风之谷》(1984)取得成功,但宫崎骏却并不想继续拍摄续集,转而以《格列弗游记》中的“飞天王国”为灵感构思了这部原创作品。

在《天空之城》中,宫崎骏依然描绘的是毁灭的工业文明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但它的立场却不像《风之谷》那样明确,也不像前作那样带着一种愤怒,整体上呈现的,反而是一种较为轻松欢快的基调。

《天空之城》剧照

《天空之城》里所争夺的那颗“飞行石”是对现代科技的隐喻,却也为人们指出了技术本身也是可以与自然共存的想法——我们可以看到极度先进的天空城堡被植物所包裹,而充满科技力量的机器人也过上了与花鸟为伴的生活。

“飞行”是宫崎骏作品中很重要的主题,在视觉呈现上就是各种各样的飞行器。例如《风之谷》里娜乌西卡的喷气机、《天空之城》里扑翼机等等。“飞行”和“天空之城”本身一样,既代表着人类所追逐的梦想,也象征着人类意欲征服自然的傲慢。

《天空之城》剧照

而与飞行所向的“天空”相对应的就是“土地”。“土地”是《天空之城》以及构建宫崎骏作者性的另一大主题。《塞尔达传说:王国之泪》与前作《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也有着类似的对应关系,所以游戏才让我们产生了更为强烈的宫崎骏作品“既视感”。

“土地”就意味着“自然”,宫崎骏借《天空之城》里的希达之口直接说出了这样一句话:“不管你拥有了多么惊人的武器,也不管你操控了多少可怜的机器人,只要离开土地,就没办法生存。”人与自然的矛盾究竟要如何解开?这是宫崎骏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02

“《地球的漫长午后》很有趣,我喜欢植物的世界。”

——宫崎骏

作为吉卜力工作室的诞生契机,同时也是漫画家时期的宫崎骏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对于《风之谷》(漫画版于1982-1994年期间连载)的研究可谓浩如烟海。不过,其中有两条线索是值得注意的,一条是新浪潮科幻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另一条则是宫崎骏将之进行本土化所借用的,源自日本绳文时期的农耕文化。

《风之谷》的故事背景沿袭更早的作品《未来少年柯南》(1978)式的末世设定,但这一次更加凸显“生态学”的重要性。在制作《风之谷》的参考书架上,不仅有《沙丘》(1965)和《地球的漫长午后》(1962)这样的科幻小说,甚至还有中尾佐助、宫胁昭和藤森容一这些生态及文化学者的著作。

布赖恩·W.奥尔迪斯《地球的漫长午后》

据日本资深动画研究者叶精二所说,宫崎骏在连载《风之谷》漫画期间,就不止一次表达过他特别喜欢布赖恩·W.奥尔迪斯的《地球的漫长午后》。《地球的漫长午后》中植物统治地球和《沙丘》中沙漠与沙虫的设定就被《风之谷》所借用,变成了如今观众们印象深刻的“腐海”与“王虫”:

如今,在人们居住的这块大陆上,只长着一棵榕树。它先是变成森林之王,然后又变成了森林本身。它已经征服了沙漠、高山和沼泽。它用纵横交错的枝丫填满了整片大陆。只有在更宽阔的河流或大海边缘,在会遭到致命的海藻攻击的地方,这棵树才会停步。

——《地球的漫长午后》第2章

《风之谷》剧照

在《风之谷》中,“腐海”是一个文明末日之后诞生出来的巨型生态系统,同时也是菌类植物生存的天堂。幸存的人类需要与残酷而又美丽的环境斗争,适者生存,就如同《地球的漫长午后》里所描写的灾后世界一样:

四下可谓五彩缤纷,各种色彩附在树上,挂在藤蔓上,还有一些则自由地飘荡着。藤本植物和菌菇也生机勃勃。哨蓟果在纷乱的植物中凄然穿过。她们爬得越高,空气就越清新,色彩就越纷呈,蔚蓝与绯红,亮黄与淡紫,都是大自然色彩优美的圈套。一株滴滴唇分泌出的猩红色树胶顺着树干往下淌。几枚鲨针使出本领,悄悄接近那一滴滴树胶,猛扑过去,就此死掉。

——《地球的漫长午后》第2章

《风之谷》剧照

在人类丑陋和贪得无厌的旧工业文明衰亡后,农耕文明在《风之谷》的世界里重新建立起来。而“腐海”也并非仅仅是人类的灾难,其实它更像是一种“净化”。只要经过足够长时间的等待,“腐海”里的毒物就会逐渐消除,变成一个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全新的社会形态也会在这里诞生。

但讽刺的是,人类根本不会选择等待,而是会强行进行征服,当然最终也只能咎由自取。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傲慢在《地球的漫长午后》里也同样被奥尔迪斯借“魔菌”之口批驳得淋漓尽致:

“肚子人”是植物还是人类呢?“尖毛”是人类还是兽类呢?还有温室世界里的那些生物——“天茱”,无主之地的“夺命柳”,像植物一样播种、像鸟类一样迁徙的“阔步花”——它们在昔日的分类方式下,应该算作哪一类呢?我问自己,我是什么?……所有生命的发展趋势都是变傻、变小,变回当初作为万物胚胎的那粒微尘。

——《地球的漫长午后》第26章

《风之谷》剧照

从《风之谷》到《天空之城》,再到《幽灵公主》(1995),中尾佐助等学者提出的“照叶树林文化”理论一直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照叶树林”即常绿阔叶林,宫崎骏认同这种东亚自然条件下诞生的农耕文化才是日本文化的命脉。因此,他总是偏好描写在树林中完成净化与重生的人类文明,但每部作品呈现出的基调越是积极,创作者的情绪就越悲观。

如果我们对比这几部作品,就可以看到宫崎骏本人非常清晰的思想转变:《风之谷》是对工业文明的彻底批判,而《幽灵公主》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共存问题,《天空之城》则介于两者之间。这样的变化当然与“后冷战”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是宫崎骏对前人理论与时俱进的“革新”。那么,这些“前人”又是谁呢?

03

“如果我有一座山,我想把它变成原始森林。”

——宫崎骏

美国著名的左翼批评家詹明信(Fredric Jameson)曾经指出,布赖恩·W.奥尔迪斯最知名的两部科幻小说《永不着陆》和《地球的漫长午后》,描写的其实都是来自于“自然”与“人造物”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并通过这种冲突来唤起和激发我们的感性。

作为科幻新浪潮旗手的奥尔迪斯,相比罗伯特·海因莱因等黄金时代的科幻作家更进一步的是,他试图通过“无法着陆”或者“无尽的午后”这样的“封闭”型设定,迫使读者放弃对于传统科幻里“外部宇宙”的期待,转而将阅读时的思考聚集在主角身处的“内部环境”上——即关注人类自身的发展困境,而非浩瀚无垠的星际空间:

如今,在这漫长的午后余下的日子里,地球和月球处于相当的位置,彼此对峙。它们两两相向地锁在一起,直到时间之沙不再流动,或者太阳不再发光。无数丝线漂浮在地月间的空隙中,把这两颗星球连在一起。……晚年的地球竟然被蛛网缠住,却又好像没什么不合适的。

——《地球的漫长午后》第2章

布赖恩·W.奥尔迪斯《地球的漫长午后》

而这一点,正被宫崎骏在他后来的动画作品中继承下来。宫崎骏于1963年进入东映动画公司,时年22岁。六十年代正是科幻新浪潮伴随全球风起云涌的左翼运动兴盛的时期,宫崎骏被彼时厄休拉·勒古恩、弗兰克·赫伯特、J.G.巴拉德和奥尔迪斯这批新浪潮作家的作品深深吸引。

22岁的宫崎骏

1971年,宫崎骏因为不满东映当时的经营和管理体制而选择离职。他与志同道合的高畑勋等人辗转各家动画公司,在积累到足够的经验后,于1985年共同建立了如今闻名遐迩的吉卜力工作室。

但其实就在吉卜力诞生之前的这十余年间,宫崎骏参与制作的两部电视动画就已经显露出其作者性,我们已经能够看见他对于新浪潮科幻精神的继承。比如,在宫崎骏负责场面设定/画面构成的《阿尔卑斯山的少女》(1974)中,他对大部分场景和分镜都进行了极其详尽的构思与绘制,通过象征着“人造物”的城市与象征着“自然”的乡村,组成非常明确的故事对立两面。

电视动画《阿尔卑斯山的少女》剧照

在《阿尔卑斯山的少女》结尾,少女海蒂几经波折终于从压抑的城市回到美丽的乡村,画面场景也跟随人物心境发生巨大变化,给观众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这里的表达显然与奥尔迪斯将人类从城市“赶回”森林的想法是共通的:

他们成长起来,征服了世界,却忘记了成功的根源……难怪人类失去了辉煌的城市,又回到树林里去了!

——《地球的漫长午后》第14章

电视动画《阿尔卑斯山的少女》剧照

1978年,由宫崎骏首次担任导演执导的《未来少年柯南》则更加强化了这种“对立”。本作改编自1970年科幻小说《恐怖海啸》(The Incredible Tide),讲述一个和《地球的漫长午后》一样的后启示录世界——未来的人类在“自然”力量的作用下,被迫退回到原始时代的生活,但我们依然可以在行文中清晰地瞥见曾经的旧文明“人造物”:

就在他们到达那座建筑物之前,一股突然从烟囱里吹来的气流使他们沐浴在辛辣的烟雾中。医生停了下来,把她的白头往后一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啊,好味道!”她叫道,“世界上最好的味道!”

——《恐怖海啸》第3章

掉下来的锥形物又细又长,像一颗压扁了的燃瓮种子。它似乎由某种表面柔软的材料制成,不像金属那样冰凉。魔菌说这叫“容器”。……他小心地蹲着,俯视容器,把它来回翻了好几圈。它对称得有些奇怪,令他觉得惊恐。……容器顶部是魔菌称之为“文字”的那种图案。这个文字很像是——“HECKLER”,或者“ᴚƎ⅂ʞƆƎH”。

——《地球的漫长午后》第18章

电视动画《未来少年柯南》剧照

从宫崎骏正式成为导演至今,“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这一创作母题始终贯穿着他的每一部作品。动画就是宫崎骏与现实抗争的方式,就如同科幻小说是新浪潮作家们的武器一样。

但很可惜的是,战争、污染、歧视、分裂……这些人类文明的负面产物直到今天也没有消失。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60年代J.G.巴拉德和布赖恩·W.奥尔迪斯那一代科幻作家试图传递的那些理念都是“无效”的。

电视动画《未来少年柯南》剧照

但是,最直接接受这些新浪潮科幻思想的“下一代人”,不管是制作动画的宫崎骏,抑或是拍摄好莱坞大片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著名电影《太阳帝国》改编自巴拉德自传小说、《人工智能》改编自奥尔迪斯科幻短篇),他们即便已经年过八旬,但如果有人想要“夺走”他们的理想世界,他们也绝不可能“拱手相让”。他们会以更加符合当前时代的方法,来完成继承自前人的理念表达。

这就是宫崎骏“再度复出”的原因。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新浪潮科幻”亦是成功的。斯皮尔伯格近期也在中国大陆公映的电影《造梦之家》(2022),以及宫崎骏的新动画《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2023),这些作品能够在当下诞生,也是让我们对这个纷扰的世界还能有所期待的理由。

▽ ▽ ▽

《地球的漫长午后》

世界科幻至高奖雨果奖 获奖神作

内容简介:

通天丝网连接着地月,巨型榕树覆盖了整个半球。在这棵“世界之树”的枝干上,居住着最后的人类,他们必须与十亿种贪婪的植物和昆虫竞争生存,在强势的自然之美中,人类沦为弱者。

格伦原本生活在部落的庇护下,却被迫走上了陌生而危险的道路,随时都可能葬身“绿腹”。他与其他聚落和生灵相遇,逐渐意识到,这场始于数亿年前的浩劫正在收尾……

《永不着陆》

《海利科尼亚 1:春》

《海利科尼亚 2:夏》

《海利科尼亚 3:冬》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